《昌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昌明-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推出午门斩首”亦指此地,不过,怕鲜血沾染了地面,大多杀头的犯人其实是拉到菜市场行刑。

    午门北面是一排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

    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的顶阙亭一座。

    这样一来,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

    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延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

    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也可以从此门走一次。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此时,两掖门已经打开,杨乐的马车便从左掖门行驶进去。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的城台各个相连,环抱形成了一个方形的广场。

    气势宏大的午门广场此时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先行到达的新军已在广场中央列成两个整肃威武的方阵,中间红毯铺地的大道直达远处的巍峨大殿。

    见崇祯皇帝的布攆驶来,杨乐的马车也刚好到来。广场之上顿时响起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全体大臣一齐跪拜行礼,高声喊道:“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在高台的阶梯前停下脚步,挥手让文武百官起身,然后很不自然地瞧了杨乐一眼,杨乐却是报以微笑。

    崇祯一看到杨乐明亮清澈的眼睛,心中就产生了一股羞愧之意,然后看了温体仁一眼,温体仁同样点点头,示意皇上不要被动摇。

    崇祯精神恍惚地走到中央高台上,杨乐也是心头沉重地跟在他身后也走上了场中的平台上。

    静默片刻,崇祯终于深吸了一口气,不再去想杨乐的事情,向司礼大臣微微点头道:“开始吧——!”

    顿时,整个午门广场都轰鸣了起来。那不是丝竹琵琶之音,而是沉重轰鸣的战鼓号角声与黄钟大吕的撞击声,“咚咚咚铛铛铛”战鼓、大钟沉闷激烈,气势壮阔得令人不由得热血沸腾起来。

    “皇上诏告天地臣民!尔等接旨!”王承恩扯着嗓子高喊一声。

    高台下方的文武百官和新军将士们全部下跪领旨。

    王承恩展开一卷黄绫,用激越高昂的嗓音在广场上读道:“昊昊上天,冥冥大地,大明所有臣民领旨:杨国公带领新军,一举歼灭后金四万铁骑,雪我国耻,扬我国威。此役功不可没,朕深感快哉!杨国公力行变法,顺应天意,使大明由弱变强,走上了一条艰难地、浸透了泪水、汗水与鲜血的道路!一年的时间,大明民众逐渐摆脱了旧日的贫困,洗刷了曾经的屈辱,痛雪了百年的仇恨。兹此昭告天下,大明已经崛起,不服来战――!”

    听到如此的豪言壮语,全场顿时欢呼起来,新军将士们齐声高喊道:“皇上万岁!”“大明万岁!”“变法万岁!”

    “大凌河一战,皇上要亲封嘉奖!”王承恩再次高喊。

    崇祯挥挥手,咳嗽了一声,高声宣布道:“天地昭昭,日月悠悠。杨国公之不世功勋将永载大明史册。为奖赏其功勋,今封四川之地十三县为杨乐的藩王领地,封号为武王!”

    “武王!武王!”许多士兵举着兵器霍霍高喊,但是,在喊了一声之后,忽然发现其中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仔细一想皇上的册封话语,豁然震惊:皇上把杨国公封为藩王了!

    不仅如此,沸腾的将士们突然间全部沉默了,人人都不是傻子,虽然看似杨乐被封为了藩王,但是,却是被外派了,而且是离京城十万八千里的四川!

    这通常是一个皇帝处理功高盖主的功臣最直接和最简单的办法――远派边疆,封王削权!

    说的难听一点,崇祯这一举动,说是卸磨杀驴一点儿都不为过,只是大明这盘磨刚刚推起来,就着急杀了驴,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新军将士们内心一寒,不约而同地齐刷刷地看向崇祯小皇帝。

    崇祯感受到将士们质问的眼光,心头忐忑不安,讪讪地道:“朕只是封杨爱卿为武王,至于就藩的日期待定待定。”

    话虽然如此说,杨乐一旦被封为王爷,尤其是在朱棣之后,严重削藩,藩王只有一个显赫的身份和富贵,手里并无实权。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去四川,杨乐的权力已经被没收。

    场下一片沉默。众人打心眼里认为杨乐一定会极力反抗和推托。然而,杨乐却是深深一躬,朗声道:“臣谢皇上大恩。臣遵旨,等京城的事宜交接完毕,臣立刻启程去四川!”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崇祯更是诧异,心中的懊恼不言而喻。

    温体仁站在一侧,测隐隐的微微一笑。心里琢磨着,只要杨乐一走,这京城就是他的天下了!

    站在杨乐身后的马虎和薛云同样震惊,两人默契地对视一眼。马虎豁然从队列里站出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说道:“皇上,关于册封杨国公为武王一事,臣觉得不妥!”

    崇祯知道杨乐手下的人一定会站出来,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要是这个时候没人替杨乐说句话,那就太奇怪了。不过,他并没有说话解释。

    这种场面,自然会有人替他解决。

    果然,温体仁见崇祯不说话,明白崇祯的意思,立即甩了甩袖子,站出来说道:“马将军,你难道对皇上的旨意有什么疑问不成?杨国公劳苦功高,变法强明,这一等一的功勋堪比开国元老,理应封王!”

    这封王的主意,自然出自他的嘴,温体仁心中正暗自得意呢。

    马虎见朝中小人当道,心里怒气上涌,沉声说道:“皇上,臣是杨国公一手提拔出来的,可以说他对臣有知遇之恩,臣至此一生,终不敢忘!既然杨国公愿去四川,臣同样恳求皇上,辞去全身职务,追随杨国公而去!”

    马虎这几句话说得铿锵有力,语气坚决。

    “胡闹!你跟着我,五万新军怎么办?!”杨乐低声呵斥道。

    马虎同样低声道:“国公爷,我认准了,这一生只追随您!您去哪里,我就到哪里!至于新军,我就不管了!”

    薛云也学着马虎的样子,对崇祯施礼道:“皇上,臣和马虎将军一样,愿意辞官,追随杨国公而去,请您恩准!”

    全场再度哗然。

    “你俩胡闹!快回来!”杨乐大喝一声。他心中感动的同时,也很害怕,害怕崇祯顺水推舟,免去了此二人的职位。

    温体仁见机会来了,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脑袋急转,计上心来,朗声说道:“马将军、薛提督,不是我说你们,你们想要拿辞官要挟皇上吗?那我明确告诉你们,你们错了,皇上主意一定,册封杨乐为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你个蛇心的小人!小心我劈了你!”马虎气的怒吼一声,但他没有失去理智,并没有真拔出配刀,只是对着温体仁怒目圆睁,就是这样,也吓得温体仁后退了好几步,差点摔倒在地。

    温体仁颤抖着站稳身体,指着马虎骂道:“怎么,马将军,你难道还想动武不成?!”

    刚才那一吓,他真是怕急了,眼睛望向高台上的崇祯皇帝,似乎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哀嚎一声,哭泣道:“皇上,您看看,这都是什么人啊!马将军要杀臣呐!”

    崇祯微微皱眉,马虎和薛云的辞官相要挟让他心里很不爽。这两位果真是杨乐的铁杆手下,温体仁说得对,要想控制住五万新军和国安局,必须让忠于自己的人把这两人给替换掉!

    沉默半晌,崇祯面色不改,沉声说道:“朕准你们奏!”

    

第164章 引蛇出洞功身退,进牢探望袁崇焕() 
什么?皇上竟然同意了马虎和薛云二人的辞官请求?!

    全场再一次被崇祯小皇帝的做法搞懵了。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只有那些政治敏锐的老官场油子嗅出了其中隐藏的味道。因为杨乐势力的逐渐强大,崇祯最终还是害怕了!

    趁羽翼未丰之前,封王削权,这便是帝王的手段!当然,背后一定有小人进了谗言。

    徐光启心中震怒,温体仁玩的这一手真狠毒,先前周廷儒被他搞下了台,之后是孙承宗,如果杨乐再离开京城,那么,朝中果真就是他的天下了!

    徐光启怒哼一声,抚了抚袖子,刚要抬腿走出班列,杨乐不知何时已经到了他的左边,轻轻扯了扯他的袖子,坚定地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站出来。

    徐光启看到杨乐摇头,心中不明所以,但他很相信杨乐的做法,知道杨乐无论做什么一定有其中的考虑,所以暂时压下心头的疑惑,重新站回了班列。

    紧接着,司礼大臣宣读了封赏功臣的诏书:马虎晋升正一品辅国将军;薛云晋升正一品辅国士大夫;此二人愿意追随杨国公,则保留勋位,免去京城内的一切职务。

    接替的人选也有了安排,由杨嗣昌继任新军的大将军,温体仁执掌国安局的提督。

    新军将士则按照斩首数目与其他军功,四万余名隶农、平民出身的士卒,分别获得从九品的官衔,其中三千余人获得正八品;战死的数千名将士尽皆发放英雄牌,赐百金,厚葬故乡。

    诏书读完,人山人海的午门广场竟然安静得象幽深的山谷,只听见连绵不断的粗重喘息声。

    普天之下,隶农、平民得到国家封赏难于登天,官位几乎与贱民无缘。可是,就在今日,就在这光天化日之下,万千庶民亲眼看见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兄弟从皇帝手中拜受了官书玉印,拜受了象征着家族荣耀的府邸赐匾与绣着金线的战袍!

    埋藏在多少战士心中的辉煌大梦,竟然真的一朝实现了!

    年轻的将士们捧着摆放了锦服的铜盘哭了,广场上的万千庶民也哭了

    良久,广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声浪:“皇上万岁!”“变法万岁!”

    崇祯的眼睛湿润了。杨乐的眼睛也湿润了。

    温体仁、杨嗣昌两人呵呵大笑。

    徐光启、汤若望则是摇头叹息。

    众生百态,一览无余

    等庆功会散去,徐光启来到杨乐跟前,小声叹息道:“杨国公应该据理力争,不应该退避谦让,如今朝中小人当政,后患无穷啊!”

    杨乐小声摇头道:“徐大人稍安勿躁,我不让你站出来为我争辩,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愿意就藩。我就是想抓住隐藏在朝中的这条毒蛇,第一步,必须把它从洞穴里引出来不是吗?他自知得罪了不少人,在生活中不敢露出半点把柄,就是国安局也没有查到他丝毫犯罪的证据,这种人很难对付,我想过了,只有我功成身退,他成了朝中一霸,或许在得意忘形之下,才会露出破绽!”

    徐光启听着杨乐的言语,若有所悟,因为功高,杨乐不得不功成身退,同时,这也是引蛇出洞最好的办法,只是杨乐付出的代价简直是太大了。

    杨乐微笑着继续说道:“徐大人应该知道,我这个人不在乎权力,也不在乎职位的高低,只是万万没有想到,皇上还是架不住谗言,怀疑了我的良苦用心,皇上历来最害怕的就是成党成派,如果站起出来为我说话的越多,反而适得其反,其他几位大人我也制止了他们。”

    说道这里,杨乐看着身前的这几位前来告别的好友,徐光启、汤若望、王承恩、曹化淳等人都来了,连忙拱手道:“几位大人,接下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在京城,朝中就靠你们几位大人主持大局了!另外,大明刚刚起步,变法不能停,皇上那边就拜托几位了!”

    徐光启重重点点头,杨乐分析地很对,既然皇上要削弱杨乐的权力,谁劝说都没有用了,说不定会火上浇油,惹得皇帝更加不高兴,幸亏杨乐及时制止了他,否则后果真不好说。想到此处,徐光启看着杨乐,拱手拜别道:“杨国公,此去四川,穷山恶水,自己多多保重!”

    汤若望同样拱手道:“愿上帝保佑你!”

    杨乐挥了挥衣袖,微笑道:“几位大人多多保重,京城――我还会回来的!”

    杨乐成为四川武王,这种消息很快传遍全国,议论声四起。毫无疑问,民心所向,杨乐自然是大家维护的对象。

    而杨乐本人却是坦然接受了这一个结果,并且放出风声,等在一个月之后,家里收拾妥当,便动身前往四川,这一举动再一次让天下的人刮目相看。

    见杨乐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册封,崇祯心里面很难受,他忽然明白过来,这一次自己又做错了,但错已经铸成,无可挽回,只能再下旨,杨乐离京期间,有任何要求,一律应准。

    杨乐正好也有个请求,要求去探望一下那位曾经的蓟辽督师。

    崇祯没有想到,这个时候,杨乐还要为袁崇焕求情,不过,最终还是答应了。

    杨乐拿到崇祯的手喻,进入镇抚司。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这个阴森恐怖的监狱了。

    在狱卒的带领下,杨乐终于见到了关押在此处近十几个月的袁崇焕。

    此时,袁崇焕已经没有了往昔的荣光焕发,被暗无天日的监牢折磨得瘦骨嶙峋。

    “袁崇焕,杨国公看你来了!”狱卒敲了敲牢门,往里喊了一声,然后对着杨乐一躬身,便离开了。

    袁崇焕坐在地上,听见喊声,睁开了眼睛,借着从天窗射进的阳光,他第一眼便看到了已经走进牢房里的杨乐。

    “杨杨大人?你你怎么来了?皇上要杀我了!”袁崇焕口吃不清,可能是很长时间没有说话的缘故。

    杨乐看着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督师,略微叹了口气,道:“皇上,决定对你凌迟处死。”

    袁崇焕似乎在下狱的那一刻,就已经料到了自己的命运,忍不住抬头仰天高声吟唱道: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将勇,

    忠魂依旧守辽东!”

    吟诗一首,心情似乎好了许多,袁崇焕也毫不客气,接过杨乐带来的芳香美酒,揭开酒坛的盖子,满满倒了一大碗,咕咚咕咚一口给喝了下去。

    杨乐只是微笑地看着他喝酒,并没有说话,对于这位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名人,杨乐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但他心里明白,袁崇焕是被冤枉的,是被温体仁陷害的,杨乐要做的就是,把温体仁迫害的这些人都聚拢起来,形成一股对抗温体仁的力量。

    

第165章 招募崇焕为麾下,破镜重圆为变法() 
袁崇焕喝了一大碗酒,脸上腾起一团酡红,他心若死灰,想起自己的一生,再也忍不住“啊啊啊”的仰天长啸,手脚上的链条跟着他的节奏哗啦啦作响,最后,竟一屁股坐在地上,失声痛哭!

    袁崇焕一边哭一边呜咽道:“我死不足惜只可惜了大明江山!我恨呐!”

    杨乐静静地看着他,直到袁崇焕止住了哭泣,这才一字一句地念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