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昌明-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眼中厉芒闪动,盯着杨乐继续说道:“你们要明白,朝廷的官员看着面慈目善,其实个个心黑手辣,招安之后,说不定立刻就把我们押上了刑场!”

    “高大哥,请信我!只要你们肯接受招安,你们的军队由我来收编,绝对不会出现想水浒传里出现的结局!”

    “大哥,不要信他!我看杨兄弟的心已经彻底背叛了我们义军,是铁了心为朝廷做事了!”李自成冷冷说道。

    

第145章 明争暗斗鸿门宴,扬我国威崛起时() 
“是啊,三年未见,人都是会变的,何况是他当了大明的驸马爷呢?谁知道他的安的什么心呢?”罗汝才对着杨乐讽刺说道。

    杨乐心头微微叹息一声,他这次招安本来抱着的希望就不大,但没想到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将领反对于他。

    招安不成,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劝说高迎祥退兵,不再攻打凤阳,也就不虚此行。

    于是杨乐沉吟片刻,再次劝说道:“高大哥,凤阳万万破不得啊,凤阳一旦告破,崇祯皇上必然大怒,则会命令全国之兵围剿你们,你们现在深处大明腹地,到时候你往那里跑?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咱们都是汉人,共同的敌人应该是北方的后金!为何要自相残杀,让后金赚了便宜呢!?”

    高迎祥心头有些意动,他已经得到消息,孙传庭、卢象升、曹文诏已经调集了优势兵力从四面合围而来,杨乐说的不无道理,但是自己妻子的死,是他心头的一块心病,他曾经立下誓言,不挖了大明的祖坟,誓不为人,现在让他撤兵,这不是言而无信。

    大丈夫一言九鼎,说的出,做得到,高迎祥最终横下心来,说道:“杨兄弟,嫂夫人是怎么死的,你是亲眼所见,她是被曹文诏杀死的,此仇不报,让我如何为人?”

    “高大哥,嫂夫人的死,我十分抱歉,你可以去找曹文诏报仇,但是,不能因此就要挖掉大明祖坟,这是不道德的!”杨乐实在不知道如何劝说下去,只能用道德和其理论。

    张献忠斜着眼看着杨乐,冷哼道:“这位杨国公,请不要再嚼舌头了,我现在就先杀了你,然后攻破凤阳,之后再直驱京师,我倒要看看崇祯那狗皇帝如何招架!”

    说着话,张献忠吭啷一声拔出了腰间的大刀,出其不意往杨乐头上劈去!

    “住手!”高一功一声高喝,纵身前来,持着长剑用身子护住了杨乐。手里的长剑一个格挡。

    “叮”的一声,金铁交接,发出一阵悦耳的钢铁碰撞声。

    “黄虎兄弟(张献忠的外号),不得无礼!快退下去!”高迎祥狠狠地瞪了张献忠一眼,冷喝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们杀了他,让我如何跟天下人交代?!让我如何有脸面面对天下的英豪?!你不怕被别人耻笑吗?!”

    闻言,张献忠怏怏地收回大刀,重新坐了下去,只不过悄悄地对身后的亲近侍卫施了一个眼色,侍卫会意,点点头,转身离开。

    这一幕,自然逃不出在场所有人的眼睛,大家对张献忠的为人心知肚明。他想干什么,不言而喻。

    高迎祥顿时满脸不高兴,虽然他不同意杨乐的招安,也不同意撤军,但是,他还认杨乐为兄弟,那份兄弟的情谊还在。张献忠在他面前耍这些小伎俩,让他十分难堪。事实上,他虽然被推举为三十六营的大首领,但他根本驾驭不了所有的小首领,其中包括张献忠、罗汝才,甚至还有李自成等人。

    这也是为什么农民军打不赢皇太极的原因,一个是他们的军事素养不及后金铁骑,另一个就是自立为王,谁都想做上头把交椅,面和心不和,一盘散沙而已。

    杨乐冷眼看着张献忠的小动作,明杀不成,立即变为暗杀,这张献忠当真是个狠毒的小人。

    张献忠想要暗杀杨乐,高迎祥连忙制止道:“黄虎兄弟,你要明白,杨乐是我的兄弟,也是你的兄弟,他既然敢孤身前来想见,就是信任我这个大哥,也信任在坐的诸位弟兄们,如果他出了什么事,我们还是光明磊落的英雄好汉吗?!”

    张献忠呵呵一笑,毫不在意地说道:“高大哥放心,看你的面子上,在这里我绝不会动手,但是,出了凤阳地界,难免有些痛恨朝廷的义军兄弟,这我可就管不住了,只能求杨兄弟多多保重喽!”

    张献忠如此说,纯属无赖行为,但高迎祥又拿他没有丝毫办法,其余的首领在下方都看着他呢,他又不能处罚张献忠。义军杀官员,天经地义。

    身在高位,有些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高迎祥只能跟高一功施了一个眼色,示意他护送杨乐回去。

    杨乐自知这次的出使招安完全失败,心里面空落落的,他知道,一旦凤阳告破,高迎祥和明朝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到时候,他们很可能就在战场上见面了!

    杨乐高声道:“高大哥,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如何,一定不要走黑水峪,记住了,它可是你的葬身之地!你多多保重,咱们后会有期!”

    杨乐说完,拱了拱手,作为拜别,然后大踏步往营帐外走去。高一功立即跟上,带领一小队骑兵小心护送着。

    一行人骑着快马往淮河江边急赶,杨乐在赴会之前,早已经告知王洋安排船只在渡口接应他。

    张献忠派出的骑兵也在后面紧紧追赶。高一功大惊,慌忙命令身后的士兵拖住追兵,他和杨乐两匹快马急奔江边。

    当他们赶到江边的时候,只见一艘巨船早就停泊在江边。王洋见杨乐到来,急忙迎了上来。

    杨乐跳下马背,回过头,从怀里拿出一封密信,和马缰绳一起塞到高一功的手里,小声说道:“一功,回去吧,咱们就此别过!自己要多多保重!记住,把这封信亲手交给高大哥,他若是听我的,或许能救他一命!”

    高一功眼色微红,哽咽道:“杨二哥将来我们是不是要兵戎相见?”

    “不知道,但是,你要记住我的话,如果真出了事,就来京师找我!”杨乐挥挥手,踏上巨船的甲板。

    巨船速度极快,沿着江水,顺流而下。

    张献忠待宴会散后,急急追了过来,冷冷地看了站在江边的高一功一眼,然后看着已到江心的那艘巨船,心中愤恨不已,然后他的瞳孔猛然放大,心头不由自主地颤栗起来,因为他从未见到过如此巨大的船只,那艘巨船有三十多丈长,高约十几丈,上面的火炮密密麻麻,两侧的船桨更是不可细数,上面的桅杆粗壮巨大,高耸入云,而且上面扬起的风帆足足有十帆,像一只庞然大物般在江面上奔腾!

    无独有偶,这可是杨乐根据后世的航空母舰设计出的大型船只。宋应星根据杨乐的提示,参照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大宝船的资料,历经数月,在几百位工匠和几千名劳力的昼夜赶工之下,终于打造出了这艘“巨舰”。

    巨舰这是第一次下水,崇祯担心杨乐的安全,顾不得继续保守造船秘密,特令巨舰前来迎接。

    杨乐站在甲板之上,抚摸着崭新的栏杆,心里激情澎湃,经过变法,大明真的富强了,根据薛云的密报,这几个月流入国安局的银子也多了起来,不说日进斗金,但也差不到那里去。这些钱立即再次投入进去,进行矿石的购买和武器制造。而马虎那边也传来了消息,新军已经成型,就等待亮相的机会了。

    更让杨乐高兴的是,朱兮兮来信了,说给他生下了一个八斤多重的大胖小子,让他取名呢。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杨乐笑得合不拢嘴,左思右想,觉得自己的儿子正好降生在大明崛起的节骨眼上,不如就叫杨明吧!

    杨明,扬名,扬我国威,威名海外!

    

第146章 四正六隅三策略,税监公公被正法() 
杨乐回到了应天府,此时应天府里早已经是人满为患。京城里的几位大臣,如温体仁、徐光启、杨嗣昌等人听闻凤阳被闯军围困,立即乘坐“航母巨舰”赶来南京迎驾回宫。之后,这艘“航母巨舰”便被崇祯派去迎接杨乐回归。

    徐光启见杨乐安然无恙的归来,笑道:“杨国公单刀赴会,独闯贼穴,勇气可嘉啊!老臣佩服!”

    杨乐道:“没有那么危险,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约定俗成的规则,流寇虽然草莽汉子,最在意的就是这些名声,因此,他们必会明着害我。”杨乐自然隐瞒了他认识高迎祥这一段情分。

    崇祯见杨乐安然无恙归来,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笑道:“杨爱卿,回来就好啊,朕和诸位爱卿正挂念你呢!快说说,结果如何了?”

    杨乐见崇祯高兴,却不得不如实汇报情况:“皇上,臣辜负了皇上的期望,闯军始终不肯招安,也不肯从凤阳撤军!”

    大厅里的几位大人闻言,脸色一变,眼光齐刷刷地望向崇祯皇帝。崇祯早已经猜到了这种结果,但还是压不住心中的恼怒,脸色刷的一变,全身都剧烈的抖动起来,猛地一拍身前的案桌,站起来怒吼道:“我cao他们的八辈祖宗!”

    这是崇祯第一次用脏话骂人,可见心中是如何的愤怒。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也是他祖祖辈辈的坟地。在皇家看来,祖坟被挖,就是破坏了龙脉,乃是大凶之兆!

    “皇上,您要保重龙体啊!”王承恩慌忙向前,扶着崇祯坐在椅子上。

    温体仁凑上前来,劝慰道:“皇上莫急,孙传庭、卢象升、熊文灿、杨嗣昌几位大人已经制订了一套剿灭闯贼的计划,虽然凤阳不保,但是,高迎祥在这张大网下,必然插翅难逃!”

    听了这番话,崇祯心中的怒气稍稍缓解了许多。瞅着身前的几位臣子,沉声问道:“温爱卿说的是吗?你们可有什么好的剿贼计策?快快说来给朕听,朕从现在发誓,一定剿灭了这群胆大包天的流寇,不死不休!”

    闻言,杨乐心里微微叹息。

    杨嗣昌立即躬身行礼,说道:“皇上,臣的父亲杨鹤在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任上招抚流寇神一魁失败,被下狱论死,臣闻讯后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结果,皇上却是免了父亲的死罪,改成戍江西袁州,然而却没有让臣辞职,还多次温言抚慰,激励臣尽职任事。臣感激涕零,痛中思痛,冥思苦想,和几位大人一起制订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剿贼策略!”

    说着话,他从怀里拿出一张方折,递给崇祯皇帝。

    崇祯的脸色总算缓和下来,接过奏折,细细看了一下,说道:“这个计策很好,爱卿详细说说如何去做。”

    杨嗣昌早已经打好了腹稿,张口就来:“皇上,臣的策略一共有三点。”

    “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其对策主要集中于前两点。对于第一点,臣认为天下大势好比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外患固然不可图缓,内忧更不能忽视,因为它流毒于腹心,如果听任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则必会枯干!到时候,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所以,臣主张先与后金和谈,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专心致志、一鼓作气的剿灭农民军。对于第二点,臣建议立即调集南方兵力,增兵至十二万,其中步兵七万人,马兵五万人,并且要增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采取均输、溢地、寄监学生事例、驿递四个途径。至于银子的来源,臣建议再次加派剿饷和练饷。”

    崇祯暗暗点头,觉得此计可行,而杨乐却是眉头微微皱起,现在全国灾害严重,本来农民就颗粒无收,倘若再一次增加饷银,这不是官逼民反吗?这样的剿寇治标不治本,会越剿越多,他立即出声制止道:“杨大人,我觉得不妥,如今灾区农民的手中无粮无银,不能再增加饷银了,到时候,恐怕会有更多的农民起义!”

    杨嗣昌看了杨乐一眼,说道:“国公爷莫急,臣还有第三点,保民方能荡寇”

    崇祯没有瞧见杨乐的不悦脸色,忙问道:“第三点是什么呢?”

    杨嗣昌见自己的计策得到皇上的赏识,心头微微得意,笑道:“对于这第三点,自然与杨国公的变法不谋而合,现在徐光启大人在全国推广种植红薯,北方种小麦,南方种水稻,西方的灾区就种红薯,臣在想,农民手里有了土地,有了粮食,就不会反了吧?至于征收饷银,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农民是大明的子民,本就应该纳税!”

    杨乐依旧坚持说道:“皇上,朝廷变法之时,已经下令取消三饷税银,绝不更改,如今朝令夕改,必然会令朝廷失去信誉。所以,臣不建议这么做!”

    “不收税银,军队的士兵吃什么?军饷该如何解决呢?你杨国公愿意拿出二百八十万两银子给我用吗?”杨嗣昌立刻提出了质疑。

    “可以,只要不征收农民的税银,银子的事情我来想办法!”杨乐沉声说道。

    温体仁呵呵一笑,酸溜溜的说道:“杨国公果真是财大气粗,这国安局日进斗金,几百万两银子自然不在话下。”

    杨乐十分明白温体仁安的什么心思,笑道:“这银子不从国安局里出,也不走国库,更不能从农民手中要银子。”

    杨嗣昌一愣神,疑惑道:“杨国公这话是什么意思,这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从何而来呢?”

    杨乐高深莫测地微微一笑,道:“福王那里有啊!”他对着身后的王洋说道:“把三位税监大公公带上来吧。”

    “是。”王洋告退,大步走出门口,高声喝道:“人犯带到!”

    王洋押着陈大金、谢文举、阎思印走进应天府的大厅。

    三位大公公本以为乘着船就可以逃走,却被王洋派出的巨船追赶上,在大海上逮了个正着。

    此时,陈大金、谢文举、阎思印被五花大绑地押进门来,都苦着脸,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高声喊道:“罪臣陈大金、谢文举、阎思印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冷冷地看着这三位奴才,不发一言。

    杨乐说道:“三位公公,从实招来吧,说不定皇上一仁慈,给你们留个全尸,否则,尸骨无存!”

    三位公公早已经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身体被吓得瑟瑟发抖。谁都怕死,尤其是这些平日里坏事做绝的公公。

    陈大金瞅了谢文举一眼,忽然高声叫道:“皇上,奴才知罪!但请皇上详查,抗税、勾结海盗这些事情都是谢文举一手操办的,我和阎思印都不知道。我们我们被他欺骗了!”

    阎思印心思也转的快,立即随声附和道:“对对,皇上,这些事情都是谢文举瞒着我们做的,后来,我们才知道的”

    谢文举一听,两位盟友把他给卖了,心里发狠,一咬牙,扯着嗓子就开骂了:“陈大金,阎思印,你俩真无耻,什么事情都让我操手,原来就是安的这个心。你们不仁,休怪我不义!”他匍匐在地,高声叫道:“皇上,奴才知悔,这就从实招来,这一切都是陈大金一手策划的,他才是整个事件的主谋!而且他还要拥立福王登基!想要当第二个魏忠贤哈哈哈”

    陈大金一听这话,立即瞪圆了眼睛,怒吼道:“谢文举,你真是个榆木脑袋!怎么啥话都往外招?快给我闭嘴!”陈大金挣扎着,想要制止谢文举,无奈身体的手脚被绳子绑住了,动弹不得,只能用头去顶撞谢文举的身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