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昌明-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维亚斯号需要新的船长,你有兴趣试一试吗?”

    艾力特通过翻译弄明白了杨乐意思,他万万没有想到,东方的奴隶主会这样对待一个奴隶,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感激的情绪,赶紧用西方的礼节感谢道:“尊敬的国公先生,我艾力特从此以后,甘心愿意效忠于您!”

    船上的其他荷兰水手也表示臣服。

    杨乐的举动,彻底征服了“维亚斯”号上的所有荷兰人。

    杨乐要的就是这个目的,没有人比这些水手更加了解荷兰舰船。把自己的敌人变成自己的部下,在未来的海战中,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这些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在航海方面有着大量丰富的经验,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海上知识教给他的士兵。

    彻底收服了维亚斯号上的船员,现在该是清理战利品的时候了。

    不得不说,荷兰人在大明真的搜刮了大量的财富,船舱里囤积了大量的货物,有生丝、瓷器,也有金银财宝。

    当然,杨乐更注意的是托尼贾随身携带的那个小木匣子。

    木匣子看起来并不大,方方正正的,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宝贝。

    上面锁着一把铜锁,杨乐让人撬开,打了开来,里面没有什么金银珠宝,有的仅仅是一张叠好的羊皮纸。

    当杨乐打开,发现这似乎是一张地图,上面有许多荷兰文,以及一些岛屿形状的图形。

    “艾力特先生,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杨乐询问道。

    “国公先生,这是普特曼斯总督的习惯,多年来荷兰舰队每到一地,他都会把航行路线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为的是能给荷兰的第二支舰队提供详细的路线信息,因为上一次料罗湾海战的失利,普特曼斯命令托尼贾将地图带回国,请求国王陛下再次发兵,一雪前耻,不巧的是,被您劫获了。”

    航海地图?

    这真是一件无价之宝!

    杨乐这几天正在想如何拓展南海的海域,但脑子里虽然有世界各个国家大体的位置,但极其笼统,而且古今的名字也匹配不上,而且具体的航行路线更是不得而知,昨天他正为此事发愁,今天劫了一艘船,航海地图就来了,实在是太巧了!

    难道这是上天的眷顾?

    杨乐乐呵呵地收起地图,大手一挥道:“回营!”

第219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左房右房中间房() 
回到台湾驻地之后,杨乐立即吩咐众人从船上往下搬运战利品,而自己趁着这个短暂的空挡回家了。

    自从来到台湾之后,因为要处理各种军务,事情繁忙,几天下来根本没有回家,甚至晚上都会在军营里凑合着过。

    赛德族长早就给杨乐安置了一个临时的住所,这是由一个老宅开辟出来的庭院,外面看起来十分简陋,不像王府般的那么的富贵华丽,但胜在安静优雅,附近有临着一个村落,住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最朴实的农村乡间气息,生活倒是十分惬意。

    到家了,天也渐渐黑了,村落里只有几处亮起了灯火,而杨乐一踏进村落范的围,就不断地有佩剑带刀的侍卫从暗处闪现,察问他的身份。

    当到了最核心地带时,更有几支巡逻的队伍,在小院周围悄然穿行,护侍周密。

    “站住!”忽然一声喝止,一队巡逻的小队迎了上来,尽管杨乐是穿过层层检查才来到中心营帐,但这些人仍不敢马虎。

    灯笼举起,照在杨乐脸上,直到蒋大鱼看清了杨乐的面容,忙欠身道:“国公爷,是您回来了!”

    杨乐应了一声,说道:“嗯,我回来了,你们防卫的暗哨做的很好。不过,加强巡逻的同时,也要轮番休息,让火夫长给你们准备点儿吃的,别苦了弟兄们,去吧。”

    “是!”蒋大鱼按刀应答,向杨乐欠身一礼,一摆手,带着侍卫们闪开了。

    杨乐大发走了巡逻的侍卫,推开自家的木门,走进小庭院,迎面是客厅,左右两边是住人的厢房。

    此时不过下午六七点钟的样子,客厅里没人,杨乐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侧耳倾听,左边的厢房传来一阵说话的声音。

    仔细聆听,正是朱兮兮、慕容寒雪、宁海花三个女子坐在一起,嘀嘀咕咕地小声议论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看到她们有说有笑的模样,似乎相处的还不错。

    另一边,丫鬟红儿正伺候着小杨明在一边的桌子上做功课。

    看见小杨明,杨乐禁不住心生感慨,不知不觉,自己的儿子也已经八岁了。

    仔细想来,从天启七年(1627)来到大明,到现如今的崇祯九年(1636年),已经有十年的光景了。

    光阴似箭,一转眼,杨乐已经从那个十四岁的一脸稚气的少年,彻底蜕变成了一个俊朗的青年男子。

    不仅有了家室,事业不说有成,也逐渐起步,虽然遭受了短暂的挫折,杨乐相信,凭借他超越古人的科学和历史知识,接下来一定能有所作为。

    小杨明正拿着毛笔,在纸上乱涂乱画,像许多小孩一样,讨厌该死的学习,眼睛不时的飘向窗外,向往那个好玩的外面世界。

    当他不经意间,看见了窗外正捏手捏脚到来的父亲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把毛笔一扔,高兴地叫了一声“爹”,便匆匆跑了过来。

    杨乐伸手将他抱起,顺便将手里的一包牛轧糖塞进他胖乎乎的小手里。

    牛轧糖,又叫状元糖,传说是明朝一位状元发明的,具体是不是真的不得而知,这些糖块是杨乐从“维亚斯号”上拿来的,都是荷兰人准备带回西方的货物。

    小杨明的叫喊,立即引起了朱兮兮、慕容寒雪、宁海花的注意,三人见到杨乐,都是一脸的喜悦,不约而同地一起迎接他们的夫君。

    三人前后左右贴了上来,将杨乐团团围住。

    杨乐被三位娘子包围,感受到两只手臂和后背之处传来的柔软,呵呵一笑道:“各位娘子,夫君让你们久等了,所谓春宵一刻值千金,走走走,夫君也早已经饥渴难耐了!”

    听了杨乐如此露骨的话,朱兮兮早已经习惯,见怪不怪,而慕容寒雪娇羞地一笑,宁海花则是一脸懵圈,傻傻地点了点头。

    之后,她们被杨乐引着往厨房走去。

    杨乐确实是又饥又渴,在军营里一连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这一顿饭吃得是狼吞虎咽,犹如饿死鬼投胎,看的三位小娘子心疼不已。

    酒足饭饱,天色已晚,也该要办正事了。

    不过,杨乐劳累了几天,出了一身的臭汗,需要先洗个澡。

    杨乐去了洗浴房,除去衣衫挂在横杆上,便坐进了浴桶,等温暖柔和的水浸漫了身体,他舒服的闭上了眼睛,全身彻底放松下来,然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过了半晌,三位小娘子在自家的厢房里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夫君沐浴更衣前来,而又担心是不是先去了其他的厢房,因此各自吩咐贴身丫鬟出来打探,三位丫鬟得了吩咐,碰面之后,各自接连摇头,之后,三位小娘子们这才从丫鬟口中得知,杨乐晚饭过后一直在浴房洗澡,从没出来过。

    随后,三人一起来到了浴房。

    朱兮兮看着躺在浴桶里正打着呼噜睡得正香的杨乐,既心疼又来气,赶紧吩咐道:“红儿,去唤几个人,把老爷从浴盆儿里抬出来,这样在水里泡久了对身子不好。”

    “看样子,老爷是太累了,你们要轻一些,千万别把老爷弄醒了。”慕容寒雪提醒了一句。

    “是。”几位丫鬟得了吩咐,将杨乐从浴盆里光溜溜地抬了出来,擦拭掉水珠之后,披上了一条毛毯。

    不过,问题又来了,该把老爷抬到谁的厢房里呢?

    朱兮兮在三人中,跟随杨乐的时间最长,也是她们的大嫂,总不能一点儿谦让的风度都没有吧?

    慕容寒雪也跟随杨乐多年,一直未有一儿半女,除了脸上一直未治好的胎记之外,这是另外一块心病。

    而宁海花苦等杨乐这么多年,同样也想得到杨乐的宠爱。

    不过,她们同样都是聪慧的女人,知道在杨乐的心里,极其讨厌家里的争风吃醋和勾心斗角,因此,她们也学会了相互谦让,尽量保持家庭的和睦。

    “要不我们都把闲置的被褥抱过来,让老爷在客厅里的长椅上凑合一宿?”宁海花最终提出了建议。

    朱兮兮点点头,这似乎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立即吩咐了下去。

    杨乐这一觉睡得真香。

    半夜三更的时候,他被一泡尿憋醒,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

    等他发现自己竟然睡在客厅里,身上还盖着三床薄薄薄的香被褥,回想起自己洗澡竟然睡着了,禁不住感慨万千,事必躬亲,果真是太累了。

    当年,诸葛亮也是这样累死的,照这样下去可不行,有些事情是需要交代其他人去分担,自己掌握大方向就行了。

    他披上外套,赶紧上了一趟茅房,回来的时候在左右中三件厢房处来回走了三趟,最终没有选好要进那一间的门。

    “皇上有佳丽三千,不得不弄出个翻牌的主意,是不是就是因为晚上选择艰难呢?”杨乐嘀咕一句,见三个厢房都亮着灯,猜测着明早会不会成为一具肉干,准备好了一个一个来,轮番上阵。

    刚刚走到第一夫人的房前,薛云就匆匆赶进府里来,手里握着一封密报,正是国安局的密探刚刚送来的。

    “国公爷,这么晚了,没有打扰到您休息吧?”薛云远远就看见杨乐站在三位夫人厢房的门口,转悠了半天,猜测着是不是撞破了大人的好事。

    杨乐深吸了一口气,摇摇头,询问道:“半夜三更进府,有要事?”

    “前几日大人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妥了,宋应星大人、吴又可大人、孙元化大人,一听说你要邀请他们前来,都十分配合,只有徐光启老爷子想不开,不太配合。”

    “兄弟们没有对徐大人动粗吧?”

    “哪能啊,他是国公爷您邀请的人,只不过卑职用了一点点蒙汗药,谁知道加少了,半夜醒了过来,这不吵着要见您,卑鄙无奈,不得不打扰您休息了。”

    “正好,我也睡不着了,走,前面带路,我去看看。”

    杨乐穿了衣袍,和薛云一起离开了。

第220章 科技人才邀请来,建设计划全托出() 
杨乐和薛云一起,穿过军营,来到了一艘刚刚抵达的海沧船上。

    未及船舱,就听见里面的一句句怒喝:“放肆!我可是堂堂的朝廷命官,你们但敢绑架我,有几个脑袋可以砍的?”

    “国公爷虽然邀请的是我的恩师,可你们也不能这样对我?”

    “去,赶紧禀报,就说我要见他!”

    “不用了,我来了!”杨乐掀开门帘,看见了在船舱里被绑在座位上的陈子龙,以及旁边的正在喝茶聊天的几位大人。

    来的路上,薛云就向杨乐介绍过了,陈子龙也是当时比较著名的学者,工部侍郎陈所闻之子,同时也是徐光启的学生。

    本来杨乐要寻找这些个科学家、农学家,首先想到的是徐光启,无奈这位明朝科学巨匠在三年前(1633年)就因病去逝了。

    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这位陈子龙“请”了过来。

    都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杨乐的名号,陈子龙自然听说过。不过,他并没有见过本人。

    如今,门帘一掀,直瞧见一个俊朗的青年跨步走了进来,穿着一身锦袍,束着发丝,脸上带着一抹笑容,看起来精神焕发,一表人才。

    陈子龙知道这位就是大明威名遐迩的国公爷,想要施礼,却被绑住了手脚,只能开口道:“下官见过国公爷!”

    杨乐像是没有听见陈子龙说话一般,朝着另外几人走了过去。

    旁边的宋应星、吴又可、孙元化见到杨乐到来,都赶紧施礼拜见。

    “诸位大人一路辛苦,快请坐下说话!”杨乐虚扶了他们一把,吩咐侍卫看茶倒水。

    看着杨乐和其他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理都不理他,陈子龙心里别说有多么的憋屈,他骂了一路,早已经口干舌燥,如今又被晾在一边,心中更加气愤,只能气呼呼地道:“国公爷,下官还有公事要办,请速速放下官离开!”

    直到这个时候,杨乐仿入梦中惊醒一般,快步走到陈子龙的面前,埋怨薛云道:“薛大人,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还给绑上了?陈大人可是我邀请的贵客,你们怎能这样对待他呢?快快,赶紧松绑!”

    几名侍卫得了吩咐赶紧将陈子龙松开了。

    陈子龙坐在椅子上,揉了揉胀痛的手腕,心中来气,站起身来,冷哼一声道:“国公爷,不论你是何种目的请我来,恕下官不能奉陪了,告辞!”

    杨乐伸手拦截道:“陈大人,不要急着走,喝杯茶消消气。兄弟们用这种方法请你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请陈大人多多海涵啊!”

    这算是很直接的道歉了,既然杨乐肯放下身份道歉,陈子龙也不能不给面子。所以并没有硬往外走,站在了当地。

    杨乐继续道:“陈大人,我本无恶意,只是仰仗你的学识和才华,请你来呢,我是想要在台湾研究一种抗旱多收的水稻,既然陈大人愿意看着台湾的黎明百姓忍饥挨饿、吃不饱肚子,而且一身才华就这样埋没了,现在离开倒也无妨。”

    突然听了杨乐的一番话,陈子龙心中的闷气消了一大半,转过身,重新坐回到椅子上,一字一句地道:“国公爷,要不是看在您曾经为大明百姓做过许多事情的份上,下官早会离去。一直一来,下官很佩服国公爷的做派,只是”

    陈子龙顿了一顿,把心中藏了好久的话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自古以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国公爷贸然选择了离开京城,离开了皇上,这就是最大的不忠!”

    “皇上对您恩重如山,您却来到台湾,准备独霸一方,这种做法恕陈某人不敢苟同!”

    杨乐明白,这不仅仅是陈子龙一个人这么想,恐怕全天下的大学士们都这么想,这就是古代的忠君思想。

    其实,作为一名现代人,杨乐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忠君思想,在习惯了后世朋友间平等交往后的他,自始至终,都将崇祯当作自己的好兄长、好朋友一般看待。

    而且,他读过许多多多的历史故事,对于兔死狗烹的事情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无论变法成功不成功,他都必须准备后路。

    而杀死温体仁离开京城,看似鲁莽的行动,其实也是他离开京城这个斗争漩涡的一个锲机。

    对于杨乐的逃离,在那些文人士大夫们的眼中,那就是最大的不忠,那就是最大的背叛,而忠于皇上,是至高无上的品德。

    而到底什么才是忠、什么才是义呢?

    这个问题杨乐想了好久,是忠于皇上一个人,忠于朱家的王朝,还是要忠于一个民族,忠于全天下的百姓呢?

    如果自己所做的事情对整个汉人民族有利,对百姓有利,那么被自已被这些文人骚客误解,又有何妨呢?

    想通了此节,杨乐这么做问心无愧!虽然他一开始很想帮助崇祯,将大明王朝从地狱中挽救出来,但实在是太难了。

    杨乐走到陈子龙的身前,搬了一把椅子对面坐下,反问道:“陈大人,朝中百官贪墨成风,国库又尚无存银,几年来改革打下的底子,不出半年就空了。军中武备松弛,枪械老久,卫所中士兵十中七八都是冒充的壮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