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服手持军刀昂然前行,很是气派。第三队则是全新军装枪刺齐全的步兵,新打得绑腿与锃亮的马靴,小步子迈得整齐有力。第四队更是威猛,十几门大炮在骡马牵引下“隆隆”驶过,高昂的炮口慑人心神;第五队便是张宗昌最为心爱的毛子卫队,一个个皮肤雪白的大鼻子凶神恶煞的横着压过来,怕惯了洋大人的同胞们看到督办大人居然能驱策这些家伙,很是有威仪。利害利害!
再后面,就是张宗昌的车队了。六辆崭新地小汽车并列成行,跟在后面慢慢行进,张大人从车窗里面探出一只手来,白手套矜持的摆动着,很是亲民啊。
拜会过衍圣公之后。张宗昌下榻忠恕堂。第二日斋戒沐浴后,先在状元王寿彭的引导下排练一番,其后吉时已到,张大人捏着王状元拟的讲稿致辞:“我张宗昌小的时候是个穷人,又是个粗人,长大之后闯关东,闯到今天变成了武人。我同许多的地文武官员来到孔夫子的家乡。恭敬的祭这位老夫子……我的祝词和讲稿是王状元写的,我已经印出来了,准备每人你们一张……咱们大家要一同向孔夫子好好的学习,这些年有人要打倒孔家店。我看打不到,我准备拨一笔款子重修孔庙,修完这里再修奎文阁,他们砸他们的,咱们修咱们地……。”这片祭文名字是“孝悌为仁之本”。
张宗昌责令山东的六所大学合并成一所,在陈晓奇的邀请之下全体搬入了仍然空着三分之一的大学城,王状元寿彭公任校长,陈晓奇任名誉董事…给钱给地方了嘛!内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哲学、中国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学、机械、机织、应用化学、采矿、农学、林学、蚕学、医学13个系。并有附属中学。
张宗昌虽然大字不识,但是因其幼年失教导致自己变成老粗,因此深以为恨,本着矫枉过正地原则,他在山东大肆推行孔学。凡是古老的必定是好的,凡是宣扬新学的定要扳倒。他曾经出资刻印了世上最精致的一版《十三经》,四处送人,为一派复古尊孔着大力称赞,却也招来当时所谓“新文化运动者”的大肆讥讽。
山东大学新立,中文课不得讲西方文学,只能讲孔孟礼义,好坏且不论,反正陈晓奇对此没什么意见。他甚至专门请来了一位在当地有些名声的先生来自己的学校讲课。只不过此夫子属于那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类型,尊孔者说其狂悖不羁。新文化人称其顽固不化,反正哪一面都不讨好,但是其却甘之如饴我行我素,不因他人之攻而改换颜色,也算是奇人一个。
此先生姓孔名却字退思,现年五十有六,据说跟圣人孔子有着不知道多少代地亲戚关系,但是他自己貌似从来没承认过。家学渊源,弱冠时已经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青年才俊,惜乎当时正值清季,他这样的年轻人纷纷浮舟东渡扶桑求取新学与救过方略,而将束以来启蒙致知的学问弃如弊屐。孔某却不跟风不顺势,让对他期望甚高的许多“开明之士”甚为失望,加之其地一些文化论调与康梁相类,在本地多被斥为“守旧派”、“保皇党”。
及至满清皇朝轰然倒塌,天下皆“民国”矣,于是乎不管是出洋旅游了几年混了个野鸡大学文凭回来的,还是与一班地痞流氓打家劫舍巧取豪夺的浪荡之辈,纷纷声称这民主大业有自己很重要的一份功劳,便是某些死死抱着皇家正统的牌位不放的所谓“宿儒”们也急急改换门庭,大肆鼓吹新学新教,拍胸脯表忠心翻脸不认人。
孔先生却不咸不淡的说:“我家院墙倒了,原以为是风吹雨打日久失修所致,想不到除了天灾**之外,那烂泥里的几条虫孑居然也出了大力,真是佩服万分!”
这话说得太恶毒,打击面太广了,孔某顿时成为众矢之的,人人敬而远之,视其为不可救药不可结交之人。其也毫不在乎,自居草堂闲读书,怡然自乐。
军阀并起之后,不管出于什么目地,自袁世凯始他们皆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为口号,以不同形式来行旧礼念古文,似张宗昌这般地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而陈晓奇这样的受到后世“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口号和行动“毒害”地大好青年其实心中早有想法,此时正好顺势而为,在诸多的人选之中删减数次,最后选定几位颇有些风骨的夫子请来任教,孔退思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原本孔先生对陈某是不大待见的,对其的一些作为也不以为然,但陈晓奇的一席长谈让其心意渐转,更有一句话让他彻底改变了主意…你不来教我总要找别人的,但是学生们被教坏了你过意的去么?
孔先生一想这话也对啊,都是要教中国文字,与其让那些村学先生乱解一番,还不如自己来个正本清源,静极思动之下也就半推半就的来了。这来了之后仔细一了解这个学校的诸多规矩和风气,顿时大为改观,欣然焉。与他不同的却是不少的硕儒不齿张宗昌为人,坚决不来。
孔先生的头一课是在文学院的合堂教室上的,这间能容纳三百人的小型多功能厅里今天来的人不少,不管是知道这位老先生其人其事的还是闻所未闻的,对于新学校新课堂的新课程都是有些期待的,当然其中也不乏些随时准备挑毛病的。
孔先生一身的黑布长衫,鼻梁架着黑框的眼睛,身形干瘦,唯其腰杆子挺得笔直,这是打小修习“正襟危坐”功夫读书养气的功底,所以别看是一个干巴小老头似的架势,站在三尺讲台上也颇有些风范。
看看来的学生不少,孔先生满意的露出一丝笑容,点了点头开口说话:“诸位同学,上午好。今天开始,由我来为大家讲述国文课。先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姓孔,名却,字退思,本地人士,束读书五十载,碌碌无所成,今日却要与诸君共同进学,还望大家能尽心尽力学好咱们的中国文字。”
下面有学生举手问道:“孔先生,您是不是跟孔子是一家的?是不是也要像张督办要求的那样给我们讲四书五经?”
孔先生笑道:“孔子姓孔,我也姓孔,两千年前也是一家,应该是有关系的。至于讲课的内容,概括而言,我更喜欢用国学二字。”
看的好么?您给来张票如何?谢谢!嗯,继续推荐科幻文《时空湮灭》,换个口味啊!
第一百一十章 国学
ps:本章中一些观点文字来自于章太炎大师和季羡林先生,特此说明!
学生又问:“请教先生,何谓国学?”
孔先生答:“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本也。一国立则国学必先立,一国亡则国家必先亡,国学之重要,关乎国家民族之存废,故而我们今日所学的,乃是我中国存立之本,非止是四书五经所能概括。”
有学生说:“孔先生的论调似乎跟章太炎先生如出一辙啊!这样的立论有什么依据呢?”
孔先生笑道:“大道如一,不足为怪。抛开诸子百家门户之见,则其根本核心相差不远,皆是以文化思想立国。之所以这么说,那是一定有依据的。西方人有所谓文明古国的说法,其中有古埃及,有古印度,有古巴比伦,有古希腊,以及古中国。以文化论,绵延至今无有断绝的,唯有古中国文化,这文化,便是国学之具体体现。其中详论,大家在梁任公先生的著述中可以见到,今日不便赘述了。”
“要谈国学,必然绕不开一个人…孔子,咱们张督办大人刚刚去祭拜了一番,场面极大,效果如何却是不得而知啊。但如今天下却对于孔教儒家以及中国学术大加鞭挞,仿佛不将其彻底搞垮搞臭不足以彰显其决心,不灭绝中国之文字不足以救国,煌煌大言咄咄怪事,真是华夏五千年来一大奇景。”
“今天我们且不谈国学之繁复内容,只说其用。《管子》开篇讲四维是为礼义廉耻。有礼则国人有德操节守,有义则不妄进妄求,有廉则不掩是非过错,有耻则不趋从邪恶,有此四维,则国家秩序井然不会颠覆灭亡。而孔夫子删诗书、定礼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何也?其秉笔如椽直将是非功过记于史书,为后世百代警示,为千秋万世明理,自此有了为人为道行为准则,好与坏一眼可决,故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说法。
而更重要的是,孔夫子重整周礼,为天下垂范。今天我们皆知,全世界皆认同地是。任何国家民族,都强调礼仪规范之重要作用,礼仪,乃是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之开始,无有礼仪者则无可能创造出灿烂文明,此为定理。
孔夫子定君子六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华夏国士之风正从此始。而文字不再为宗族所把持,也正是从孔子始。西人有所谓普罗米修斯之神,盗取火种造福人间,则至圣先师之所为,更为华夏生民自此打开文明进取之道。其功业无论如何不可抹杀。”
说到这里,有学生提出异议:“孔先生,既然你说的孔圣人如此伟大,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又统治华夏两千年之久,为何今日却国家凋敝生民苦难,偌大的中华却被东洋小国轻易打败?这又是什么原因?”
孔先生笑道:“这个问题问的好。其实自古以来,文明被野蛮打败不是什么怪事,不论世界只说中华,不管是五胡乱华还是崖山日落。不论是大明倾颓还是如今列强横行。获胜者无一例外依仗的非是文化,而是蛮力暴力。文明国家先是创造灿烂地文化。以其绝大的包容性带动其他民族共同进步,这是共性。而野蛮民族靠得是兽性本能,以掠食为生活,以毁灭为根本,若是文明民族保持自己的尚武精神,则野蛮人无有机会得逞,无论先秦时期之蒙恬李牧,还是汉之卫青霍去病张汤李陵班,抑或是隋文帝杨坚唐朝之李靖,乃至爱国英雄迭出的大宋朝,不管野蛮民族如何的猖狂,都因有我华夏民族尚武之风的存在而不气馁不屈服。”
“崖山之后,中华大地虽抗暴之气未息,然尚武之风几已断绝,国士风骨更行将残灭,故而数百年间胡虏横行,腥膻遍地。清季以来,更是颓废不堪,结果为西方列强所觊觎,几番试探之后暴起干戈,一败涂地。所以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非是中国学术与华夏文明根本有失,而是后人不争气,自己不上进怨祖宗遗泽不足,歪嘴和尚念坏了经文。”
“时至今日,我们面对的已不仅仅是某一国家民族之威慑,而是整个东方与西方文化之大碰撞,值此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我等学人更要明辨是非分清主次,万不可闻风而动,任人摆布,要有自己地认知和立场,不可轻信一家之言。在我看来,今日世界唯有两中文化,一种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之东方文化,一种是以古希腊文化为核心之西方文化,各自经过数千年之展,到今日已是相互碰撞缠斗之关键时刻。”
“我们的文化是何面目?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诸位想必尽皆知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兴灭国,继绝世。这不仅仅是儒学的精神,更是中华文化包容并蓄之绝大胸怀。故而,数千年来,不管历经多少次地摧残征伐,中华文化仍然可以兴盛一时光耀千古。”
“而西方文化又是如何呢?严又陵(严复)译著《天演论》,称其生物进化论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窃以为美誉太过也!在我看来,西人奉行的乃是丛林法则,丛林之中,谁的爪牙最利气力最大,谁是大王,一切皆以实力论,若是用之于人类之间,则人如畜生。西人只论枪炮之犀利与否,军力之强大与否,这与熊罴狮虎横行山林有何分别?所以他们灭绝玛雅文明,屠杀数千万印第安人,贩卖亿万黑奴,殖民大半个世界。一切皆基于自己的暴力与贪欲,于这些民族毫无一丝的益处,同样地手段他们在其他地方所向披靡,但是到了中华文化的东方却不能得逞?何也?与中华文化截然不同所致!西洋传教士从明朝到今天数百年经营,比不过英法的鸦片大炮轰响三日,足以说明其暴力之效用。而文化魅力远不如华夏传承。”
“基于此,我敢断言,未来之世界,能给寰宇人民带来共同之文明昌盛者必是中华文化,但这需要极其长久的时间,中华文化沉沦地太久,千年时光足以让任何瑰宝消磨去辉煌色彩。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正需要诸位莘莘学子努力奋,将这五千年文明古国之灿烂文化扬光大,则我中华民族重现雄风之日不远。”
有学生对此论调颇有看法。他说:“孔先生的话虽说地在理,但不免有恶意贬低西方文化之嫌吧?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之哲学、科学、文学皆有独到先进之处,更促进了今日西方列强盛大国力的产生,为西方民族的强大与崛起奠定了基础,如此强势地文化岂可一概而论?”
孔先生道:“任何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光明的一面,我们不必讳言。相对于古老衰落的东方文化,新兴地西方文化正是日正中天的好时节,然其生命力与最终造成的结果却未必就好。尤其是,对于其文化之外的民族和国家。我们皆知,西方文化盛行地是种族至上主义,也从来没有造福于全体人类之念头,对于西方人特别是白人而言那是美好地。对于其他种族而言则如同毒药。唯有中华文化之绝大包容心,与任何愿意接触文明共同展之民一起向上之感染力,才是人类共同福祉所在。当然,西方文化创造出地物质文明,科学技术成就,这正是中华文化自宋灭亡之后断绝千年的缺失,我等也必须要正视之,虚心学习,急起直追。如此方是国家民族兴盛之道。并非要一味苦读死书。”
学生道:“这种说法,似于以往地中体西用并无差别啊!”
孔先生道:“不然。时事不同,目的亦不同。我所主张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根本,以西方技术为辅助,而非政体。阿拉伯人和古波斯人曾经这样评价中国文化和希腊文化,希腊人只有只有一只眼睛,唯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希腊人仅懂的理论,唯有中国人才拥有技术。除了以他们的两只眼睛观察一切地中国人和仅以一只眼睛观察的希腊人之外,所有的民族都是瞎子。由此可知,至少在宋代以前的人们对于东西方文化已有判断认知,而非今天中国无数的人所认为地那样。”
学生又问:“那么为何拥有两只眼睛的中国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而一只眼睛的西方却强盛到足有拥有整个世界?”
孔先生道:“因为中国人的两只眼睛都闭上了,如今我们正要努力让他重新张开,这也是我中华民族崛起之根本要务,绝非仅仅在学习西方那一只眼睛上。西方人自以为自己的第二只眼睛已经睁开,却不知其实已经在要闭上了,而我们在沉睡了千年之后,正要张开双眼重新面对整个世界!”
看到学生们仍有不服不忿或者不解的,孔先生笑道:“其后有些观点并非我所明,而是建立这大学城的陈晓奇老板所说,窃以为很有道理,故此今日拿出来与诸君同参。好了,为了我们中国文化的两只眼睛都能再次睁开,现在开始,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丢弃已久地珍宝吧!”
1926年秋,陈晓奇结婚了。
在与周云卿接触一年多来,两个人地感情进展是相当不错的,相互之间不讨厌不腻歪,很重要地一点,是陈晓奇对周云卿的欣赏,而不是曲意逢迎又或者是虚与委蛇,也不是将她当作可以交换利益的某些“物品”,两个人先基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