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之内官,就是有利于朝官之外的内廷官员。其代表就是宦官。
在场的几位大臣都是可以说饱读诗书。这内官之害,也在史书上早有耳闻。尤其是东汉末年、还有晚唐时期的宦官之乱,绝对是一个个惨痛的教训。
但是黄子澄作为一个反面典型直接告诉了他们,现在去找辑事厂的麻烦肯定是吃不到好果子的。
其实对于内阁众人,其实都大概知道关于锦衣卫的事情。
“如果诸位爱卿没有什么异议的话,这关于卫所屯田制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朕觉得这件事情,还是早做比较好。不要等卫指挥使都成了大地主,卫所兵成了雇农或者是普通的农民。朕或者朕的子孙的大明的将士们都不在会战斗,那会是多么可怕!”朱允炆倒是感慨了起来,但是事实上在明朝中后期各地卫所兵是已经几乎不存在战斗力了。除了兵员少,还缺少装备,长官侵吞饷银等等等等。只要不改卫所制的本质,这个问题绝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暴露。
“臣等……”几个人互相看看,也不好说什么。
“刘首辅,你作为翰林学士、内阁首辅,这圣旨的起草,就交给你来操办。等着圣旨草拟出来,到时候自然会在朝会上宣读,到时再有何意见,再和朕说吧……此事无需再议。”
第八十章 扶棺回京()
三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朱允炆承诺的守丧三日,除了第一夜的激辩,基本就在平静中渡过。
朱允炆其实也不想站到大臣的对立面上,他现在也是趁着这卫所制度根本没有形成一道完整的利益链条之时,将本来产生利益的部分剥除。
“皇上,请用早膳。”云奇端着一碗淡淡的白粥和几碟精美的咸菜走到了朱允炆的身前,然后轻轻跪下。
守灵的第三夜,已经结束,东方开始露出了淡淡的鱼肚白。远处大龙兴寺悠长的钟声在这静谧的清晨显得格外的清远。
朱允炆端过云奇手中托盘里的白粥,喝了几口,然后拿起筷子,夹了几块托盘里的咸菜。
“皇上,今天已经是第四日了。按先太上皇遗愿,是当除服……”云奇悄声的对朱允炆说道。
本来前两夜内阁枢密院六部尚书还能坚持守夜,结果第三日全体告病。那些品级比较低的官员见上司们都不在,也在午夜前后纷纷离开。
“皇爷爷所说三日除服,是指朕之大明所有子民,还是只是指民间?”朱允炆将碗筷放在了云奇手捧的托盘中,很小心的问了一下。毕竟现在的他,虽然灵魂的年龄已经不小,但是实际年龄还是太年轻了些。
步步为营者,大善!
云奇的手稍微颤动了下,缓冲了朱允炆放碗的力道。然后张口说道:“回皇上,这个先太上皇并没有细说。”
“没有细说……”朱允炆默默的重复了一次这个词。这个词总是让他觉得有些隐隐不安。
“云奇,这皇室之服,暂时先不急吧。朕觉得,等到皇爷爷安寝孝陵,朕之孝,方可除矣。若不是朕还要治理国事,朕都想在孝陵守孝三年……”
云奇倒是急了,说:“皇上,这守孝三年万万不可啊……您是先太上皇看中的继承人,您这样……”
朱允炆也只能摇摇头说:“皇爷爷交给朕的,朕都会做好。最少等我把江山叫出去的时候,不能比皇爷爷交给我的差。”
几近执念。
“臣明白了,还请陛下先用完早膳,然后上朝……”
朱允炆听到云奇的话急忙接过碗吃了起来,因为他才发现,今天又是到了一个朝会日。虽然现在在行在,行宫大殿也被朱元璋的灵堂占据,但是这朝会,还是要按照规矩开的。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本来在行宫大殿内平台上摆放着的龙椅,已经被移到了行宫大殿门外。借着行宫的地基高台,成为了一个新的平台。诸臣就在这台阶之下,俯伏山呼。
“诸位爱卿平身!”朱允炆的声音算是扯上了嗓门。因为这外界空旷,不必大殿之内还有回声。声音传下去,如果不提高一点音量,可能是会小了点。
“臣礼部尚书李原名有事启奏!”站在第一排的李原名向前小小的跨了一步,双手竖持笏板,躬身启奏。
因为王公贵戚其实不必上朝,虽然他们跟来了凤阳,但是这次朝会中依旧没有他们的影子。所以六部尚书反而是在第一排面圣。
“准奏!”
“启禀皇上,据先太上皇陛下遗诏,我大明子民守制三日即可除服。臣请皇上尊先太上皇陛下遗诏,下除服圣旨。”
朱允炆倒是对李原名的启奏没什么看法。毕竟人家是礼部尚书,这件事情就是归礼部管。虽然让人感觉有些急吼吼的要去花天酒地,但是其实并不过分。
“这皇爷爷的遗诏,朕是看过的。‘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饰服,勿妨嫁娶。诸王临国中,勿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行事。’
“那朕也定当按着皇爷爷的意思去做。
“着,从今日起,除勋亲贵戚、皇室成员、在行在五品以上文武官吏外,皆可除服。在行在五品以上文武官吏待皇爷爷之灵柩返京,即可除服。勋亲贵戚、皇室成员,需待皇爷爷安寝孝陵次日,即可除服,钦此。”朱允炆的记性还算很好,很是准确的背出了朱元璋遗诏中的话。“李尚书,这圣旨,还望你早日按照朕的意思草拟好。待内阁审核后抄作副本,用印遣发各地。”
“臣定谨遵圣旨!”李原名直接跪伏领旨。
“李爱卿平身!”朱允炆顿了下,说,“还有那位爱卿有事启奏,若是没事,朕有一事要说。”
片刻的沉默以后,朱允炆也就不再等底下的大臣有什么话说了,直接张口到。
“这凤阳虽当为行在,但是诸臣、列位勋亲贵戚在行在呆着也不算妥当。三日大丧期满,朕决议扶棺回京,不知诸位爱卿有没有什么意见。”
“臣有异议。”朱允炆话音刚落,就又一次听到了李原名的声音。
“李爱卿请讲。”朱允炆其实根本就不想扶棺回京,这扶棺,也只是做个样子罢了。毕竟这以孝治国,算是从上古就流传下来的。即便是孝礼繁琐、同时还反人性,但是朱允炆现在也要这么演下去。
“皇上乃千金之躯,况且国事繁重,这几日赴行在、罢朝,已经误了很多政事。况且这扶棺回京前无古人,与礼也有些许不和,请皇上三思!”李原名直接满足了朱允炆的意思,其实前半部分的理由都不需要,朱允炆就希望李原名说出一个与礼不和。
“这……”当然,这必须的矜持是要有的,朱允炆听了李原名的话之后就沉吟了起来。
“朕是想用这种扶棺回京的方式来寄托朕的哀思,但是这李尚书一言……”
“启禀皇上,您现在已经贵为皇帝,万事应该以天下子民为想才是……”刘三吾这个人精,哪里不知道朱允炆的意思。直接顺着李原名的意思说了起来,“皇上要是真的想表孝心,这扶棺不如从简。从登舟渡江开始,扶棺到进皇城即可。一来可表孝心,为天下子民之榜样;二来是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供皇上处理朝政……”
听了刘三吾的话,朱允炆表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心里却乐开了花。
“那朕按照刘爱卿所说,不知诸位爱卿又无意见?”
“臣等谨遵圣意!”
**************
感觉瓶颈,很难受……
恢复更新之后收藏狂掉,更难受……
第八十一章 真正的漏洞()
早朝刚罢,朱允炆先去跪在了朱元璋的棺椁之前,又烧了几吊纸钱。
“云奇,准备起棺吧……”朱允炆默默的说,“等回到京师之后,也不必停灵了,直接去孝陵就是。你先派快马前去通报,驻跸工作一定要做好。朕意料的刺杀事件并没有发生,朕总觉得有些不太舒服,感觉有点怪怪的。”
朱允炆最担心的就是他的那些好叔叔已经把持不住了,直接动手。现在皇帝年幼,要是殂谢什么事情,反而有利于他们把控。要是事情出大了,把朱允炆搞死了,那更是皆大欢喜。
这种无论怎么说都是对另有图谋者有利的事情,这些人根本不可能不去做。至于要是派出的人没有伤到朱允炆,而且还被直接生擒的话,也准备好了牙中的毒囊。这些不坏好意的藩王倒是认为已经被渗透、开始不作为的锦衣卫还能让刺客们没机会咬破毒囊。
但是朱允炆才授权云奇组建的辑事厂,这个新的特务机构,还没有在朱允炆的好叔叔的眼中出现。更何况现在辑事厂根本就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最多是参与了驻跸的工作,无法看出辑事厂真正的能量。
当然朱允炆也不知道现在辑事厂到底有多少的能量,不过朱允炆基本可以确定的就是,辑事厂绝对可以和锦衣卫的能力可以抗衡。
虽然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太监就是不完整的人,但是其之自尊和要强心,都是极其可怕的。朱允炆都敢说:“宦官们做事,朕还是可以放心的。”
“是,皇上……”云奇很是恭敬的行了一个礼,去殿外招呼人起棺。
朱允炆一甩衣服,转身也向殿外走去。
“皇上!”一个熟悉的声音喝住了朱允炆的脚步,朱允炆转头看去赫然就是新入阁的、朱允炆未来的老丈人、大明未来的国丈——马全。
朱允炆余光看了下四周,倒是给马全作了一揖。
“参见岳父……”
朱允炆的这个揖,倒是吓了马全一跳,急忙说道:“臣不敢当皇上之揖……臣惶恐万分……”
朱允炆倒是难得的有些歉意,说道:“最近这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朕也算是对不起马爱卿你家闺女……”
“皇上……这事事都应该以大明江山为重,朕之小女,哪怕在拖个几年成亲,也不足惜……”马全倒是没觉得什么,反正有圣旨在家,只要不自作死,基本这皇后是跑不了的。而且马全在内阁做事的时候,就听内阁首辅刘三吾说,他的女儿是朱允炆直接第一眼就选定的,根本就没有看别的候选人的画像。
朱允炆点点头,倒是让心中打着小算盘的马全有些心虚。
“马爱卿找朕,有什么事情。”朱允炆结束了这个有些尴尬的话题,问起了马全喝止他的原因。
“皇上,臣有点拙见,说出来希望皇上不要见笑。”马全也是脸色一正,很是严肃的回答。
“马爱卿请说吧……”朱允炆倒是不在意这个问题,“想法是好的,现在朕就是想要有想法的臣子啊。”
朱允炆倒是感慨万分,这人,就是需要想法,要是有了想法之后,办事做事,都很明显和别的人有明显的不同。
“皇上,臣认为,这一路上,首先要小心先太上皇陛下的遗体……”马全的声音突然压低,有些神神秘秘。
朱允炆听了马全的话之后,倒是马上就愣住了。
孝!
朱允炆的脑海中,这个字的声音,在不停的回想。
没错啊,要是朱元璋遗体被毁,自己自然就会莫名其妙的背上些许罪名。
不孝之孙……不义之徒……
这帽子,还是古人扣起来,比较厉害啊……朱允炆虽然想到了这里,不禁算是小小的吐槽了一句。
“皇上……陛下……”马全看着朱允炆愣在这个地方,不禁轻声呼唤了几句。
“马爱卿,这……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拙见啊,这算是朕真的没有想到的事情啊!”朱允炆倒是有些激动,“要是皇爷爷的遗体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这问题,朕根本担待不起啊!”
确实,这舆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
“皇上?这个想法,真的是臣在散朝之后,突然在脑海中蹦出来的。”马全倒是有些不太好意思,说了实话。
朱允炆点点头,说道:“马爱卿,你先下去打点打点,马上还要赶路回京师。”
“臣领旨!”马全行了一礼,就急匆匆的离开了大殿。
朱允炆倒是在大殿上来回踱步起来,因为这个朱元璋遗体的事情,倒是让朱允炆坐立不安。
“皇上,皇上……臣已经准备好了挑夫和马车。陛下的驻跸已经开始进行,仪仗也已经备好,随时可以出发了。”云奇一路小跑进了大殿,有些显得急匆匆。
“云奇,你到朕跟前来。”朱允炆虽然环视了四周,发现没有什么别的人,但是还是为了保险起见,把云奇拉到跟前说话。
“皇上?”云奇虽然有些疑问,但是还是快步走到了朱允炆跟前。
“云奇,这挑夫,还有守护皇爷爷遗体的马车的人,是不是都是辑事厂的人?”朱允炆的声音算是压得很低,有些类似于悄声的说。
“启禀皇上:这挑夫臣找的是金吾卫的将士,至于守护马车和驾车的,倒都是辑事厂的番子。”云奇见朱允炆的声音压得低低的,自己也压低了声音说。
朱允炆的眉头倒是皱了起来。虽然现在没有证据说明金吾卫也遭到了渗透,但是自然稳妥要更好些。
“云奇,你把所有的人,都换成辑事厂,可以靠得住的番子。刚才马爱卿提醒了朕,这皇爷爷的遗体,说不定就是最脆弱的一环,是一个真正的漏洞!”
云奇听完了朱允炆的话之后,急忙行礼:“臣遵旨。”随后就转身离开了大殿。
朱允炆看着朱元璋的棺椁,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
“皇上,都已经准备好了。臣恭请皇上起驾回京。”随着云奇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大殿门口,他的声音也又一次传来。站在他身边的就是一个穿着辑事厂服饰的番子。
“起驾。”朱允炆一甩袖子,向殿外走去。
************
我月下又回来了!
谁说我太监了?
我不是好好的回来了么!
今天这章算是承上启下,葬礼的情节拖得有点久,月下反省之后,也算知道了。
恩,大约3-5章之内,朱元璋肯定去孝陵躺着了。
然后就是朱允炆的年代!
让我们见证吧!
复活求点击推荐收藏加血!
额……初五或者初六开始双更【这是真的!
第八十二章 果然()
“皇上起驾!”
浩浩荡荡的仪仗开始移动起来,朱允炆也在马车上落个清闲。
几个内阁的大臣都有事去了,云奇负责去防卫朱元璋的遗体。朱允炆自己也没有在这凤阳回京师的路上召见谁。
朱允炆现在也并不想提前去动手,给那些不怀好意的藩王一个借口。相对于被人破招,朱允炆更喜欢见招拆招,破别人之招。
现在那些藩王,已经在冥思苦想那些荒唐的理由吧
还有那个已经露出马脚的十三叔代王朱桂,现在不知道他已经到了哪里虽然从大同镇来京师完全可以算是道阻且长,没有个半个月,根本到不了京师。
等怎么处理这个代王,还是等过段时间他到京师再说吧。
朱允炆揉了揉太阳穴,虽然代王朱桂是晋王朱棡弹劾的,但是还是要走正常的程序。哪怕所有人心知肚明,这代王绝对有问题,但是也不能直接这么武断的决定,更何况他还是自己的叔叔。
搞可以搞,但是绝对不能搞成众叛亲离。
“皇上”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在马车的右边传来了云奇的声音,朱允炆慢慢掀开了马车右侧上的窗帘。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