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演业-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销都不顾,直接停在缅甸水域。

    不过庞统猎像,却不是为了运回大汉,而是直接在东南亚练成象兵,以将来用于对付阿米尔。

    只要没人打开科技树第二层,战象就是无敌的。

    如果第二层科技树激活,枪、迫击炮什么的出来了,象兵那就变成累赘了。

    不过杨锡不会那么惨无人道的去训练象兵,这次七百八十二头象,其中有百余头十二岁以下的未成年小象,这些却不能动,还有带孩子的母象,那也是不能动的,其余五百头左右公象,却挑选出三百头年轻点的,用于训练。

    挑出了他们的年轻象,当然要给些补偿。杨锡专门给象群开辟保护区,并且提供食物。

    一头大象,一天要吃掉食物二百五十公斤左右,可不好养,杨锡也算是对得起他们了,幸亏他们主要是自己觅食,要不然为了这些大象,得安排一支军队。

    上海城属于吴郡,象群在吴郡栖息,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了,是以,杨锡的象兵部队人员,自然也是今年在吴郡挑选。

    秦青像往日样,放学回家,还要帮家里做些农活。

    足十四岁的她,如今出落的水灵,屯里早有后生看中,但她却无动于衷,其母秦氏也无奈。

    没办法,《辰河法典》上明文规定,男女平等,恋爱自由,不得父母包办。

    今日秦青回家,却心事重重,因其手中有一份报纸,看了消息之后,却始终放不下。

    原来秦青手中的报纸,却是吴郡本地报纸《吴郡县民报》。这报纸也是官方报纸,辰河商会出,是以其上消息,自然不可能是假的。

    报纸上本期出来新消息,本年度吴郡招募屯田兵一万人,同时额外招募大象饲养兵三千人,级别待遇与屯田兵等同,年龄恰好比常备军要求低一岁,要求中学毕业。

    秦青今年恰好中学毕业,年龄恰好达到要求,但这是饲养兵,不就是饲养员吗。

    是以秦青为难了,若是不去,还得再等一年,且不一定能成功被招。

    (本章完)

第279章 疑惑() 
秦青回家,秦氏自然看出了其心事,于是商量之下,秦氏表示支持,秦青便于第二日在乡中报名。

    数日后,面试通知下来了,初审通过,秦青辞了秦氏,只带了简单包裹,便上县中参加复试。

    秦青早有准备,笔试考的都是中学内容,她成绩本不错,自然不在话下。至于面试,除了提问打分,还有武艺考核一项。

    这些年,秦青也没少自学武术,一套剑法也有模有样,在县城呆了三日,终于等得消息,自己被录取了。

    秦青不知道,自己被盯上了。

    不是别的盯上,而是其在武艺一项考核中,竟然在县中列入了前三甲,只有二人比其略高一些,但那二人,却是男子。

    秦青以乌程县武艺第三名的成绩,被上交至上海城。

    但此事秦青不知道,她只收到通知,十日后在乌程县城集合,统一由县中带往集训地点。

    十日时间,却可以回家报喜了,于是秦青回家,告别其母,其母不禁老泪纵横,儿此去,不知几年,做父母的,却不免担心牵挂。

    吴县西,震泽东,有一山曰姑苏山,在后世苏州西,山上能眺望震泽,其景胜美。

    最近姑苏山迎来了一群客人,许多县民特意来此看热闹,因县民虽在报纸上看到了大象的描述,却都没有见过。

    姑苏山此刻已经被铁网围住,县民不能进,但透过这铁网,偶尔真能看到一群群大象,一般二三十为一群,高大者简直谓为壮观。

    人们议论纷纷,皆以为奇。

    姑苏山中有一群建筑,三千大象饲养兵新到,驻扎与此,正进行这军事训练和饲养、沟通技术学习。

    秦青本是不以为意,但来此后,见到大象,竟有一股亲切感,仿佛见到亲人一般,是以开始从内心里暗暗决定,定要照顾好这些可爱的大家伙。

    十一月,荆州、汉中求贤令发行天下。

    曹营震动,杨锡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公子,要不要封锁这条消息?若是这消息传遍民间,怕是有许多旧势力和一些贪财之辈,真会入荆州和汉中,这可是资敌。”特务团三狗不免担心。

    杨锡将求贤令内容看了两遍,只思忖了三分钟便摇头道:“不需要,不仅不需要,我还要给他宣传。我要亲自写文发表,将求贤令内容附着于我文之后,并不反对人才入南郡和汉中。”

    三狗愕然了。

    “不需担心,如今南郡人口不足百万,汉中人口才二十多万,再发展,也不能在综合实力的任何一面对我们掌控之地造成威胁。倒是如此一来,进入这二地之人,会带去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与老的世家产生激烈对抗。若胜则浴火重生,若败,也会动摇老旧根基,为历史进程,填上一笔色彩。你选派一些人手,加入其中,仔细安排,以备不时之需。”

    “是,公子!”

    三狗不理解,只会照着做,杨锡的话,他深信不疑。

    他哪里知道,求贤令的发出,代表这刘表的诸侯集团,自己本身就已经被新思想感染,正在接受着新的事物,这是内部瓦解已经产生了效果。

    思想也是传染病,比病毒更凶残。

    三狗回江夏,便开始按照杨锡的指示,选特务团优秀者,进入荆州和汉中,总共派出了五十人,慕容子轩的一整个班,赫然就在其中。

    三狗给每个人都安排了新的身份,基本都是寒门出身,无处可查,且有的有辰河区各大学不同专业毕业证书,资历都做得恰到好处。

    十一月中,《辰河十日报》头条刊文,杨锡亲自执笔,站在中立的立场,报道了求贤令,天下哗然,连诸葛亮和曹操都没搞懂。

    刘备疑惑,问孔明道:“这杨锡竟然为我宣传,并不抨击,真不知其真实想法如何,莫非此人真有如此心胸?”

    “主公,杨锡此人奇异,与旁人想法不一,不然,怎会有辰河商会出现于世。亮观此人,若于治世,必名留青史之名臣,犹在管仲乐毅之上。可惜,逢此乱世,却只能落个贼寇名声,除非~”说道此时,诸葛亮却不往下再说。

    刘备急道:“孔明却为何如此,有话不妨直说。”

    诸葛亮道:“除非其能统一天下!”

    刘备心中巨震。

    “依此时发展来看,若其有心,此种可能,有三成机会!”

    孔明也脸色凝重。

    “主公却小看了他,依亮之所见,其有五成机会。今其实力,就算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成败亦有五五之数。虽说辽东公孙度,凉州、交州、益州、荆州与曹操相合,实力超越杨锡,但这几地,又有谁能号令?”

    刘备想想,真觉得心冷,但其雄心坚定,只在脑中一过,便斩钉截铁道:“备乃皇室后裔,绝不能让此事发生,今有孔明相佐,必不遗余力,匡扶大汉!”

    十一月开始,陆陆续续有人从江夏、荆南等地,赶往襄阳、汉中。

    这其中,老士族居多,也有一些寒门出身学子,想谋得更好的前程,远赴汉中。当然,除了辰河区人才外流,曹操所辖之地,一些士族,也有听过刘备名声者,不远千里赶去为其效力。

    刘备谴孙乾、麋竺具体负责接待安排事务,至于重要职位,则由诸葛亮与刘备自己共同定夺。

    再说刘备自战败以后,只留不足八百兵马回了汉中,这些人中,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姓陈名到,字叔至,豫州汝南人。

    陈到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期间,投奔刘备,混至此时,在军中军职不高。但经此一战,刘备终于发现其勇武,便命其为统军护军。

    此战残兵八百人,除去一些将校,约七百人,归陈到统领。

    刘备命陈到领这七百人,为自己的亲卫,负责自己和诸葛亮等人出征安全以及平时的护卫工作。

    为了将这支兵马与其他常备军区别开来,陈到用一些白色鸟羽,做成装饰品缝于头盔甲胄之上,这支部队,也被命名为白毦卫,也称做白毦兵。

    (本章完)

第280章 司马懿() 
十二月,大雪纷纷扬扬。

    天如此冷,杨锡却心中火热,因下邳淮河大桥,正进入紧张的备料和设备到位工作。

    此桥一旦建成,将成此时奇观,桥墩由混凝土钢筋浇筑,桥面也由混凝土槽钢合成,桥长足足规划了五百米,十二个桥墩十三孔。

    下邳大桥共分两层,下层为铁路桥,上层为车马行人桥。考虑到淮河洪涝灾害较多,杨锡特意设计高一些,长一些,以防万一。

    如此浩大工程,杨锡交给谁都不放心,必须自己亲自监工,只等冰雪融化,淮河进入最低水位,便可以开始构筑桥墩了。

    为了顺利进行大桥材料供应,辰河商会直接在附近安装碎石机,并成立淮河水泥厂,至于钢材,那就简单了。两岸铁轨早修筑到了此处,直接以铁轨车运送过来便是。

    杨锡在搞着建设,刘备这边也忙的热火朝天,至十二月,陆续赶到的牛鬼蛇神足有一千余人。

    这些人里面龙蛇混杂,有混饭吃的,有会个一招半式就想当将军的,当然,也有人才。

    经过两轮面试,终于选出了四五百人可用,这些有大部分被孙乾和麋竺安排成了地方治理官员,能被孙乾麋竺称为人才的,也有一百多人,则被推荐至孔明刘备亲自处理。

    刘备看到名单和简历,激动不已,指着简历与孔明喋喋不休。

    “孔明你看,马良马季常,人称白眉马良者,马家之宝,竟然来投汉中,其家族在襄阳,却舍了刘荆州来投备,真汗颜也。”

    “再看,辰河大学毕业者三人,这些可都是辰河区各地佼佼者,经杨锡十年培育,这真乃大幸。”

    “还有,零陵刘先,此人早听说过,荆南才子,刘家支柱!”

    刘先少有人知,若荆南不失,应为刘表别驾,后投曹操,但此时却在零陵。刘先有外甥,名周不疑,字元直。周不疑有异才,刘先曾经为其择师不得。此时周不疑十岁,已经小有名气,被称为神童。

    在汉末,有两大神童,一个是曹操的儿子曹冲,一个是荆州的周不疑。

    周不疑在荆州之乱后被曹操逮住了,当时只有十三岁,可是曹操第一次见面就非常吃惊,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周不疑以笼络其心,可是被周不疑拒绝。

    之后,周不疑一直和曹冲在一起,关系很融洽。可不久之后曹冲死,曹操令杀周不疑。

    时曹丕劝阻曹操,曹操道:“若汝弟曹冲在世还罢,周不疑此人非你曹丕能够驾驭。”

    小小年纪的周不疑竟然让曹操如此担心,可见才华何等了得。但此时周不疑却没有跟随刘先至汉中,毕竟其只是刘先外甥,而非其子。

    “咦?黄月英?此人竟与孔明之妻同名?”刘备看到一个名字疑惑了。

    孔明笑道:“此便是亮之夫人!”

    “此乃何意?”

    “主公有所不知,亮亦劝阻过,但月英认为,既然主公发此求贤令,必然需要女子表率,是以月英亦报名为主公助威。再者月英有巧思,亮却也略知一二。主公不必为难,一视同仁便是。”

    刘备知黄月英才能,遂不再多想。

    刘备与孔明二人商议之后,决定先将这些英才放入地方,管理政治,待有些成效之后,再行按照能力绩效从新分配。

    阿米尔帝国气候分冬季、夏季和雨季,此时大汉农历十二月,在阿米尔帝国,大部分却温暖。

    自加尔各答船坞被再次拔除后,阿米尔既气愤又无奈,只得另选他地建造港口。但建造港口谈何容易,因其前期将大部分男丁用于征战,田地荒芜严重,再加上一次损失三万军队,也是伤筋动骨,是以拖到冬季,才重新组织建港。

    果如杨锡所料,阿米尔再次建港,却将港口建在西部海岸往北,新港名称,被阿米尔命名为孟买。

    孟买港除了建造船坞,更要建造孟买城,阿米尔决定以此地为西部经济中心。

    杨锡雪后建造淮河大桥时,孟买港同时开工。

    却说天下大势,风云变幻,曹操自得了南阳,西凉名义上也是归属于朝廷,北方基本统一。

    曹操自不可能满足于此,此时听说刘备也开始大量招揽人才,并收获不少,于是曹操继续推进改革。

    曹操改革,却不能彻底,只能局部变化,但经过长期努力,倒是被其将铁轨车研制成功,并真正开始铺设铁轨。

    至于水泥钢材等,要从辰河商会进口,却也容易,许攸却领了总督此事任务。

    除了发展经济,人才招揽方面,曹操也不含糊,这里要提到一个人物。此人名为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早在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计掾。时曹操听其名声后,派人召他至府中任职。

    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不入仕。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曹操便作罢。

    几年过去,曹操又想起司马懿,便使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曹操对使者道:“若复不来,便杀之。”

    司马懿畏惧,只得就职。

    此处要隆重介绍司马懿。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时称“司马八达”。

    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其兄司马朗也极为了得,司马朗,字伯达,此时任成皋令,深受百姓爱戴。

    司马家八兄弟,个个都有才,互相扶持,不厉害才怪了。

    杨锡早命周伟留意曹营官员动向资料,司马懿至许都,杨锡便收到情况。

    “司马懿出山了吗?提早了一两年,司马懿179年出生,此时也二十七了,该出来做点事了,要不这世界咋会精彩!”

    (本章完)

第281章 轲比能进击() 
春回大地,塞外冰雪融化,小草发芽。

    轲比能经过战后稳定,基本走上正轨,但东边大鲜卑城却以恐怖速度发展,这让轲比能压力极大。

    去年大鲜卑城周围,遍种春小麦,长势喜人,大丰收,轲比能看在眼中。

    小麦分春小麦和冬小麦两种,由于辽西平原地处塞外,冬季过于寒冷,种不了冬小麦,只能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

    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七月中下旬收获。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

    眼看入春,辰河商会军队又开始扩张开荒,如此下去,还不把整个辽西草原给蚕食了。

    正月,轲比能问计李儒,李儒道:“大鲜卑城城大墙高,大人若想攻击,以骑兵不善于攻城之弱点,却不可如此。不过,大鲜卑城发展迅猛,其周边素利、弥加等部落定感觉到其威胁极大,大人只需令人与一些部落联系,里应外合,拿下大鲜卑城。大人承若城池若下,绝不染指,如此必有响应。”

    “如此甚好,但东部鲜卑有些部落,却已然亲向辰河商会,却又如何分辨,若是不慎,怕会走露消息。”轲比能早知道辰河商会在东部鲜卑已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