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居一品-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屁了。’想到这里,心情又轻松起来,一掸那卷子,暗道:‘爱谁谁吧,别了,我的沈六首之梦……’

    ~~~~~~~~~~~~~~~~~~~~~~~~~~~~~~~~~~~~~~~~~~~~~~~~~~~~~

    三月份天还短,到了酉已经黑下来,考官便发了一根蜡烛,燃尽之后其实还没到酉时末呢,便敲锣收卷了。

    这考生们学乖了,都老老实实坐着,没人敢喧哗,待所有考卷收齐之后,本次殿试的总监官张治和颜悦色道:“诸位辛苦了,现在可以回去休息两日,陛下会在明后两日亲阅诸位的试卷,大后天,也就是三月十八,请诸位准时前来参加传胪大典,一个都不能少哦。”

    考生们过考官,又朝着紫光阁前的宝座叩首叩首再叩首,对那位早回去修炼的皇帝道:“学生告退……”殿试后,便是天子门生,这块金子招牌,可是十分了不得的。

    礼部官员便将众贡生领出宫门,众人这才算是彻底彻底松了口气,不论好歹,总算是彻底彻底彻彻底底的考完了,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是件值得大肆庆祝的好事,毕竟比起天下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来,他们已经是成功者了。

    但现在天色已晚,人又疲累,考生们相约次日一同踏青庆祝,不见不散,便各奔东西了,沈默自然要回家看媳妇,不能与琼林社的几位兄弟同行……六人便挤在一个车厢里回去会馆,也不怕压散架了。

    车厢里,孙铤突然道:“我觉着六首要悬,李默和赵贞吉……”这家伙说完就后悔了,赶紧捂住嘴道:“当我是放屁。”

    “臭不可闻。”乃兄孙冷笑道:“如果拙言兄没有中六首,我以后叫你哥。”

    陶大临摇头道:“确实,我觉着文长兄会夺魁。”

    诸大绶也道:“论文采,拙言确实稍逊一筹。”

    吴兑却道:“我觉着不然……”五个人,三比二,看好徐渭的稍占上风。

    这事徐渭却发出一阵古怪的大笑,指着众人道:“痴人啊,痴人,其实结果再明显不过了。”

    “什么结果?”众人异口同声问道。

    徐渭嘿嘿一笑道:“三天后就知道了。”

第三四三章 阅

    官居一品第三四三章阅

    @@@@@@@@@@@@@@@@@@@@@@@@@@@@

    贡生们考完了。可以彻底放松了。就该考官们忙的时候了。考试后两天内。要将全部四人的卷子审品评完毕。任之繁重。显然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忙过来的。事实上。除了太帝曾经干过这种傻事。后面的皇帝们都是由下面人组织阅卷……国初祭酒修撰等官。但正统后非执政大臣不与。而去取之柄则在内阁……至于皇帝自己。则偷懒只看推荐上来的前十名的卷子。至于咱们的嘉靖皇帝。那更是决计不会例外的

    此次殿试的阅卷大臣。又称读卷官。便是由内阁大学士张治领衔。吏部礼部二位尚书为副。及翰林学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太常博士等六官员组成的豪华阵容。在阁值庐休息一晚。翌日齐聚紫光阁中。为四百名彦排一排座次……

    阅卷开始之前。照惯例众人先叩拜孔子。并对天发一通毒誓。然后按照官阶大小。各自回到一排长案后坐下。

    这时阅卷监视官陆亲自把卷箱取封。将试先取出一捆打开。递给赵贞吉。再由赵尚书。按照阅卷官的官职。次一卷一卷的分送到他们面前。分完后再取来一捆。到分完为止

    每个阅卷官收完卷后。即开始阅卷。看完一份。递给左手边的阅卷官。同样的。等右手边那位阅完。也会把卷子他。这样轮流传看。九位阅卷官都能看到每个考生的卷子。这种阅法叫“转桌”。也只有殿试阅卷才会出现。

    同时…位考官在阅过的卷上。写下自己的姓氏。但不署名……除非有同姓的。位低的只好委屈写一下名…阅完之后。还写上优劣符号。按规定。优劣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五等:即为“”“”“”“““”……

    当然。每位阅官的口味不同。出现不同的评价也是正常。但差别不能太大。比如说这份卷子大家有的画画三角有的却画杠杠画叉叉。这样是肯定不的。会由监视官提起另派大臣阅卷。以防考官“各存成见。有上下其手之弊”。一旦坐实了。会受惩罚的。

    但历史早经反复证明。任何制度都是存在弊端的。无论设计的多么精心。这种阅卷方式是如此……于担心被处分所以考官们在批阅同一份卷子时。便会出现“圈不见点。尖不见直”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敢与上一位的评价差一个等级。再就不敢了。

    显而易见的。首席卷官的意。便显举足轻重了。尤其是在打落试卷时几乎是决定性的……如他判了一份卷子死刑。基本上就死定了。

    等九阅卷官“转桌”完毕也就是将所有的考卷都画上九个号后。由首席阅卷官专总核。排定名次其他阅卷。尤其是二位次席也可参与意见。但是。名列一二甲的卷子必须是八个“圈”。其余的便落入三甲。然后每一甲之内再比较圈圈数。如果圈圈相同。再比尖再比点以此类推……

    ~~~~~…~~…~~…~~~~~~…~~~~~~…~~~~~~…~~…~~

    次的首席阅卷是大学士张治。但对沈默来说不算什么福音。因为两位次席已经知道他的卷首语是什么。就算张治给沈默个圈。两人也可以合情合理的给个尖。这样就算后面六人都画圈。那他也最多只能凑齐七个圈了——而且他们也正是这样做的。所以阅卷束之后。沈默应该落进三甲同进士列。

    而且因为只有前十名的卷。会呈送皇帝进揽…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紧赶慢赶。终于在七日夜里。将四百份考卷全部排完座次。但还不能填榜。因为还要送呈御览。由圣钦点三鼎甲。也就是传说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揉一揉酸麻的腰肢。疲惫的张阁老轻声道:“太保。二位部堂。咱们去面圣吧。陛下还等呢。”三人点点头。便簇拥着手捧十二份考卷的张大学士。肃穆的穿过红色灯笼照亮的长廊。直达圣寿宫。

    圣寿宫中灯火辉煌。靖帝果然还没有就寝。在等着将考卷送。

    当陈洪禀报。几位大人来了时。嘉帝坐直身子道:“打一盆凉水来。朕要清醒一下。”陈洪赶紧用铜盆端来凉水。手巾放进去浸湿了。双手奉给皇帝。嘉靖帝却不接。着那盆水道:“直接端过来。”

    陈洪小

    主子。这晚上的水冰凉冰凉。奴才怕……”

    “怕什么怕?”嘉帝笑道:“朕已经玄功有成。寒暑不侵。还怕这点阳春水?”他确实经不知道冷热。一年四季。不论寒暑。都穿印有暗红龙纹的棉布道袍。从不加衣减裳。倒是给衣帽局省事儿了。

    照皇帝自己的说法。是因为常年修道打坐练成的正果。实际上呢。是因为常年服用陶仲文特制的“冬燥夏凉丹”的结果。这一点身边近臣都知道。却无人敢说破。反倒词逢迎。让皇帝受用无比。

    所以陈洪说“怕主被水凉着”。并不是真要阻止。而是在给嘉靖帝显摆的机会。让皇帝用呢!这基上已经可以算是拍马屁的最高境界——“踏雪无痕式了。所以说能混进司礼监。在皇帝身边伺候的人。那都是各有绝活高人。没一个省油的灯。

    果然在炫耀了成果后。嘉靖帝大爽。洗把脸一激灵。登时精神百倍道:“宣!”

    ~~~~~…~~…~~…~~…~~…~~…~~…~~…~~~~~~…~~

    “臣等恭请圣安。”里不是朝。不必大礼参。四位大臣完头。皇帝让平身道:“都起来吧。这三天够辛苦的。”

    谢恩起身。治道:“启奏陛下……”

    嘉靖一抬道:“陈洪给大人们搬椅子。再把后面熬的稀米粥端来。给朕和四位大人一盛一碗。还有严阁老送来的酱菜。也盛点来。”

    陈洪笑着应下。到后面忙活去。几位大臣自然又是谢恩不迭。等把香喷喷的小就着菜吃完了。嘉靖帝接过茶盏漱漱口。擦擦嘴。先对自己的奶兄弟道:“文明。这次会试。殿试你一路跟下来。可有何感触啊?”

    陆炳已经吃完。起身满脸红光的笑道:“微臣要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这次春闱。实在是大大的祥瑞啊!”

    靖帝虽然喜欢“瑞”。但也的明明白白确确实实。拿他当三岁孩子糊弄可不行。便笑道:“瞎扯淡。一次考试怎么和祥瑞扯上关系了?”

    “这次考试可是千难遇的!这瑞的名字叫“…壁凝晖”!”陆一脸兴奋道:“微臣虽然是武举出身。却也知道自唐开科取士以来。还没有一个连中六元的士子呢!但现在圣君当朝。德比三皇。于是千年来第一个连中六元的士子降临我大明了!”说着使劲给皇帝头道:“只有文魁星君才能取这样的成就。只有盛世圣君才能星君降临辅佐啊!”

    让他这么一说。嘉帝想起来了。这次考试确实有个“连中五元”的家伙。也是一阵兴奋到膀发胀。但他是九五至尊。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矜持。便笑道:“状还没点。就“六首六首”的嚷嚷。也不怕把祥瑞跑了……”

    陆炳咧嘴一笑道:“点谁做状元。都是由陛下决定的。这祥瑞能跑了么?”他们君臣在那说的开心。后面二位部堂大人可就黑了脸。尤其是李他想不到自己的学生能跟自己对着干。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

    不说满脑子问号的李尚书。嘉靖帝开始兴致勃勃的浏览试卷。想要把他的“祥瑞”找出。但翻遍十二份试卷也找不沈默那篇。不由拉下脸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张治喏着说不出话。李默只好硬着头皮道:“陛下。这就是此次最优秀的十二份考卷了”

    “确定没有遗漏呢?”嘉靖帝阴着脸问道:“还是某些人固执成见。打压考生!”

    赵贞吉简直要晕过去了。他知道皇帝在说自己。好在他是久经浮沉的老家伙。凡事先算败;算胜。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道:“启奏陛下。阅卷时间有限。除了果实优异的文章。其他卷子的评阅确实有些粗;若想一一品量高下次第。就须延长阅卷时间。”一席话守的滴水不漏。把责任轻描淡写的下。从这一点看。徐阶把他调入京城。显然是有着很深的考虑的——

    ~——~…分割——~——~——~…~

    同志们。三痴菊念念不忘我的菊花。竟然又一贴上来了。天哪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要反击啊!月票!!!!

第三四四章 金殿传胪

    第三四四章金殿传胪

    ~@@@@@@@@@@@@@@@@@@@@@

    拂晓东方渐红,天空渐白,沉睡一夜的北京城,又一次露出了真容。若从天空俯瞰,在满眼灰蒙蒙的建筑中,有一片绵延的红色和金色,是那样的显眼,那样的独特。

    放低一点视线,原来是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这个庞大无比的、整齐庄严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与周边完全区分开来,因为它的名字叫紫禁城……

    伴着肃穆的景阳钟响,紫禁城午门的三扇正门、两扇东西对开的掖门,同时缓缓开启。两队身穿金色飞鱼服,手持一丈画戟的大汉将军,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除中门外的四个门洞相对而出,立在汉白玉铺成的五条大道旁。

    而此时的宫门外,早已经站满了身穿大红朝服的皇室公卿、文武百官,以及四百位身穿深蓝色罗袍的新科进士。此时此刻,大家都有些激动,对于公卿官员们来说,这座紫禁城才是皇权的象征,可自从嘉靖二十一年,陛下差点让一伙宫女勒死后,陛下便对紫禁城留下了心理阴影,长期避居中南海,除了今天这种非回来不可的大典之日,决计不肯踏足紫禁城半步……怎能不让这些视皇城如信仰的大臣们唏嘘。

    而新科进士们,正沉浸于初临紫禁城的震撼中,久久无法自拔……面前的这座紫禁城的正门落于北京城的中轴线南段,正北叫子,正南叫午,因之叫做‘午门’!其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宛如三峦环抱峰突起,气势雄伟无比。

    其正面三个门高大无比,最中间一个足有十一丈高,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大明朝皇帝出入禁宫的专用门,擅入者死……但也有两种例外,一是皇后在大婚时可以进一次;二是殿试考中的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换言之,今日这四百身穿模一样的进士巾服的新科进士中,待会儿会有三位从御道出宫,享受读书人一生中的至高荣誉,光宗耀祖史留名!这份诱惑是谁也无法拒绝的。

    ~~~~~~~~~~~~~~~~~~~~~~~~~~~~~~~~~~~~~~~~

    沈默站在队中央,就像他身边的同科一样,头戴乌纱进士巾,身穿青边深蓝色广袖罗袍系饰以黑角的青色革带,手持槐木笏板有任何不同。他不像周围人那样交头接耳,只是眼观鼻、鼻观心的静默着,心里也是一样的平静如水。

    考完后两天。他没有跟年去踏青。而是在客栈中静静陪着若菡。与她一起看窗外悄然绽放地桃花鸽子在天上飞过地悠扬。已经放下了心中地执念自信可以面对任何结果了……

    有窃私语之声。不停传入到他耳朵里。

    他听周围人面站着地大人们已经有传言了。某某人是状元某人榜眼。某某人探花。但都没有他地名字。而且据说因为恶了某两位大人。自己这个沈五元仅仅得到了七个圈。竟然落进三甲同进士行列。

    身边地兄们安慰他。沈默地嘴角不禁牵出一丝苦笑。看来真地没有希望了。接下来不过是跟着参加仪式罢了。心说这样也好。不用再考虑什么民族危亡之类地痛苦难题。安安心心当个小县令。倒可以轻松享受人生了……

    这时候。城门楼上又是一声钟响。便有太监扯着公鸭嗓子道:“吉时到。百官率贡生觐见!”

    众人便全都闭嘴。平时入宫文武百官从左侧门进。公卿贵族从右侧门进。左右掖门是不开地。但现在皇帝在金銮殿举行大典。众大人才改由两掖门进。新进士们两眼一抹黑。只能人家让咋走就咋走……好在穿过幽深地门洞后。便是一直往前走。不用往两边拐。穿过紫禁城内地又一道宫门——奉天门后。便看到一个白玉栏杆、雕龙望柱。无比宽大。足以容纳万人地广场。广场尽头是一座坐落在三层汉白玉高台上地。拔地而起足有十一丈高地金壁辉煌地宫殿。这便是紫禁城最宏伟地建筑。奉天殿!

    它是紫禁城最高最大的建筑;它的长宽比例正好是九比五,代表着九五之尊;甚至于它房檐上的走兽,都要比别的宫殿多出一个叫行什的,竟然达到了十个,全天下仅此一处,不然不足以显示器至高无上的尊贵!

    所以它的一切设计,都为着一个目的,就是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烘托到极致!

    效果达到了,第

    到它的新科进士无不泪流满面,五体投地,即使已的官员们,也都心潮澎湃,忠君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除了沈默之外,因为他上辈子花了几十块钱,就进来转了一圈,还在里面用了碗相当贵且难吃的拉面。

    这让他很难对皇权产生畏惧,也就无所谓忠君了……

    ~~~~~~~~~~~~~~~~~~~~~~~~~~~~~~~~~~~~~~~~~~~~~~~

    但现在已经回不去了,他也只好随波逐流,老老实实听鸿胪寺官员的调遣,与同年们一起,跪在大殿外、御道两边。而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