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是一顿斥责。

    这时李持盈怯懦的性格显露出来了,她摇了摇头。

    “不知道你哭什么!胡闹什么!”

    小玉真吓得都不敢说话了。隐约似乎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就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错误。

    “我问你,你为什么要跟来?”

    可怜的小玉真,更不敢回答了。她总不能说,是奶奶说过的,让我下嫁给这个小家伙的,你没有资格与他勾勾搭搭,听了他来到洛阳,我就盯着你了。

    不过李裹儿也感到头痛,难道这个小不丁,也真喜欢二郎了。才多大点小孩子。

    “好吧,你来了,正好,把这些东西带回宫中吧”李裹儿一指那十几件瓷器。

    但小玉、真是提不动的,她嚅嚅地说道:“七姐,我喊公公来帮我提。”

    对这斤。七姐,同样她也感到惧怕。今天没有捉到“奸”反而狠狠的被呵斥了一顿,更是小心翼翼地说话了。

    “你还喊了公公来?”李裹儿差点气晕了。

    “七姐,我错了小玉真只好认错。

    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既然公公都来了,再也不耽搁了。李裹儿立即吩咐宝林斋的贺掌拒,派来仆人,将瓷器搬出去。但有了这个小灯泡在中间夹着,李裹儿也无法与王画眉来眼去,只好使了一个眼色告辞。

    王画看着她们离开,也收拾东西离开。

    贺晨再次道喜,皇上赏识,秋仁杰亲自收为学生,王画前途就象是无数太阳照着一样,无限地光明。

    来到秋府,也到了用餐的时候。秋仁杰三个儿子全部外放做官去了,不过秋府还是有许多家人以及仆役。可对王画十分地喜欢,一个个偷偷地看着王画。

    吃过晚饭王画就。

    秋仁杰看在眼里,心中更加喜欢。

    天份高只是一方面,后天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关健。

    会儿太阳高高升起来,秋仁杰让管事,将王画带到了国子监,也就是现在唐朝最高学府吧。以后历代都有这个机构,但唐朝是最宽松的,不象明朝那样,一进去就等于做牢了。唐朝的国子监管理模式更象现在的大学,与明清相比,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天堂。除了每天下课自由进出活动外,还有假期。五月的田假与九月的授衣假,各放假一个月。如果路程远,假期还可以酌情延长。除了这两个长假外,还有旬假,就是每十天一次的旬考后,放假一天。

    唐朝共有两个国子监,一在洛阳,第二个就是长安。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进入了的,这有严格的限定。可是王画的名声遐迩,加上秋仁杰的保举,王画只站了一会儿,国子祭酒与博士就帮他把手续办好了。

    或者他们也与现在的某些学校一样,喜欢尖子生,一旦王画高中了状元,国子监同样也脸上有光吧。

    不过老管家低语了几句,几个博士先是瞪大眼睛,然后看着王画。本站斩地址已更改为:刚一口阳…8。酬敬请登陆阀使!

    王画不知道老管家说了什么,不过这一定是秋仁杰的吩咐了,但看到这几位博士的眼神,他隐隐约约地感到有点不对劲。

    会儿,几个博学低声商讨了一下,然后露出笑意,但王画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们仿佛是在奸笑似的。

    老管家离开了。

    个博士对他说道:“王画,你过来一下。”

    王画走过去,博士说道:“这是秋相公给你安排的课程,看看还有什么疑问,如果没有疑问,我就要安排你上课了。”

    王画看了看,吓得冒出一头冷汗。

    唐朝的国子监,有选修课还有公共必修课,儒经分夫中小三类。大经为《礼记》、《春秋左传》;中经为《诗经》、《周礼》、《仪礼》;小经为《易》、《尚书》小《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学生可以按规定选择相应的儒经来学习,标准有“二经”学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经、“三经”学大中小各一经和“五经”大经全学,其余各选一经等层次。《孝经》、《论语》则为公共必修科目。对各经还规定了修业年限:《孝经》《论语》共学一年;《公羊传》《谷梁传》各为一年半;《易》《诗》《周礼》《仪礼》各为二年;《礼记》《左传》各为三年。

    但老秋可好,帮他报了大经全学,这还是小事,中小经同样也是全学。还没有完。除了经学外,还要每天学书法,学《石经三体》三年,《国语》、《说文》二年小《字林》一年。还有算学学习《孙子》《五曹》《九章》《海岛》等。律耸习律令。《论语》、《孝经》是书学、算学和律学的公共必修课。

    但老秋同样让他全报了。这不算,时间只给他一年多点时间,必须通过所有的旬考、年考、毕业考这一考通过后就可以参加科举了。

    老秋,我知道你很重视我,可你也不能这样玩吧,这简直是在催残祖国的花朵。这回也不想着两三个月后的授衣假了,每天抓紧时间看书吧。

    难怪这几个博士看着他一脸地奸笑。

    心品,下头说道!“各位博十。既然是秋相公的意思。帜,队不从命。可小子不懂了,这个课程如何安排。”

    国子监并不是几间教室,占地面积很大的,有各个学馆,有的开这门课程,有的开那门课程。并不在一起,王画全部学习,必然会有两门以上的课程同时在开,他也不会分身术。

    几个博士更是一脸的得意。

    如果是别人,就是秋仁杰也不会让他胡来。可王画不同,名气太大了。天份好啊,多点压力问题不大,再多压力难道有王郑两家给他的压力大么?

    他们心中也想看看国子监再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的创举全科学生!

    其中一个老博士说道:“王画,这个课程你自己选择,待会儿,老夫带你亲自转转,让你知道所有的学馆。”

    说完后,想想好笑,老头子乐了起来

    王画让他气得哭笑不得。

    “至于课程你自己安排,不过老夫告诉你,无论是旬考还是年考,你必须通过。”

    王画又问道:“恕小子无礼,再问一句,国子监里有多少课目?”

    “几个门,这上面前是。”

    “可博士,就是这样,旬考小子还是无法分身。”

    “这个没有关系,秋相公帮你想过了,到时候我们来帮你挑选课目,如果分配恰当,能参加三四门旬考。”

    还帮我量身打造。不过没有办法。看着课目,王画要做一个选择,两个大经没有问题,特别对于《礼记》王画很熟悉的,毕竟他喜欢收藏,有许多古玩就涉及到这本书的知识。中经中《仪礼》是一个冷门,自己必须要学习了。《孝经》同样陌生,但《论语》、《公羊》《谷梁》这三本也比较熟悉,温故而知新足够了。《易》博大精深,必须巩固,最需要学习还有一门小经《尚书》,对于这本生涩的书籍,王画前世也不怎么喜欢,因此同样必须重新学习。

    书法问题不大,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只要观摩一下就行了。算学方面,这是现在的人不重视,否则他会做所有的人老师,因此看一下足矣。但律法也要必须学习的。

    这样一理,轻重出来了,他对这个老博士说道:“麻烦请博士前面带路。”

    都在好奇地看着这个小孩,看到他一会儿就做出决定,果然也那行。传言中做事果断的少年相符合。一个个十分地满意。

    老博士帝王画转了一圈子,越转王画头上的汗珠越多,国子监在外面看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可里面真的很大,估计有半个清华大学面积那么大了。自己修学了这么多课目,难道骑一匹马来回奔跑上学不成?

    现在幡悔也迟了。王画只好先来到教习《尚书》的学馆。

    可看到里面教导的儒生,这个老博士皱了下眉头。

    王画问道:“怎么了?”

    老博士说道:“没什么。”

    说着将王画带到学馆里。他替王画介绍道:“各位生员,这位是巩县王画,以后大家多多关照一下。”

    听到王画这个名字,几个今生员,一起忘记了书本,窍窍私语起来。

    老先生敲了敲桌子,让他们肃静,然后指着一个偏角对王画说:“汝,归于子处。”

    王画一愣,这个老先生活音里好象有些不善。但他是自己老师打手 不好吭声,权当是自己重新回到上一世的少年时代吧,他走过去,坐在那个偏角。

    这位老博士捏了捏鼻子,情形看起不太妙啊。他也找到一个空座坐下来,防止意外发生。

    老先生正在讲解《尚书》中的《盘庚》,这也是《尚书》中著名的一篇文章。老头子对王画说话态度牛气哄哄的,讲解更是之乎者也,但王画听了,却也受到一些启发,老头子牛有牛气的资格的。可没有想到他突然又指着王画问道:“予告汝汝,敬黜乃心,无傲从康何解?”

    王画也感觉不对了,自己才坐下来没有多久,老头子就向自己提问,可他还是站起来回答道:“狱,应当也,黜,除去也。故诗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何?穆穆皇皇,不憩不忘,无怨无恶,率由群匹,百辟卿士,不解于位。又讥曰,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警惕啊,我告诉你们教你们,要去掉心中的杂念,不要想着安乐放纵。”

    说完了坐了下来。

    老博士点了一下头。王画这样一解说,正说出了这句话的微言大义。

    可老头子不放过王画,他又说道:“你就是巩县那个会烧瓷的王小二吧。”

    王画都差点让他噎死,烧瓷又怎么的,管你屁事。

    王画直接连回答都省了。

    老头子又说道:“既然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又来到了国子监,可不是在巩县的那个山沟里,一切就服从规距,更不能提起你那些不务正业的事情。”

    现在王画终于明白了,这个老头子是对自己感冒了。他扭过头,低声问这个老博士:“他是七姓十家的什么人?”

    不用想就明白了。这七家十姓是唐朝最大的世家,也出现了许多著名大儒,他们在全国各地宣讲经义,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在国子监中肯定会有不少来自这十家的儒生,在做教员。

    如果不是这个老头子对自己抱着敌意,王画都疏忽了这件事了。

    老博士也低声回答道:“他就是郑家出身的。但他对《尚书》十分精通,在国子监中雄冠群首。二郎,为了学业,先忍忍吧。”

    他对这个老先生脾气很了解,虽然有学问,可胆量狭小。而这个王小二才气过人,同样脾气好象有点不大好。因此特地留下来就怕他们发生什么冲突。

    王画冷笑一声,心想,我为什么要忍让。他站了起来,说道:“先生教导得对。刚才小子听博士说先生是国子监中对《尚书》最精通的大儒,就是老先生意指,小子出身于一个穷山沟,因此所看的书多是自己摸索。特别是小子对《尚书》有几个问题不太明白,请先生赐教。”

第六章 未婚妻

    山画虫看似个很普通的问题,并且逼得泣位老老毙台冰忧说;小。先生小子多次翻看《尚书》,隐约发觉其中的《大禹模》与《皋陶馍》似乎有所不类;篇末誓词亦与《甘誓》有所不类。《五子之歌》、《胤征》拔拾经传为多。与其他篇文相比,似乎有些那个,有点浅陋不成文理。《泰誓》三篇,誓也。与《汤誓》、《牧誓》、《费誓》好象又有所不类。《仲扈之诰》、《汤诰》、《武成》、《周官》皆诰也,与《盘庚》、《大诰》、《多士》、《多方》也有所不类。说命》、《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君陈》、《毕命》、《君牙》、《回命》九篇,皆命也,与《顾命》、《文侯之命》又有所不类。小子学问浅薄,一直对此感到困惑,请先生教我。”

    王画问完了,重新坐下来。没有敢多问。这事情一旦闹大了,麻烦会很多,老武不是说了吗,他的敌人太多了,是要树立朋友的时候了。

    可王画这几句话造成的结果,还是造成了很大的震撼。本站新地址已更改力:一田…敬请登陆阐使!

    这些学生们除了少数是走后门进来的外,大都是来自全国各州县最优秀的学子,有的已经在国子监读了两三年的书,早时《尚书》背得滚烂熟。

    听到王画这样一说,纷纷翻看《尚书》,以前没往这方面想,现在经王画一提,一边翻看,一边议论纷纷,果然很象。连王画身边这个博士也如临大敌的,拿过一本《尚书》翻看,一边翻看,一边脸上疑云渐生。

    老先生怒容满面地斥责道:打手 子不解了,才向老先生请教

    “这是再为非是一人所著!”

    “哦,那小子双以有所不明白,请老先生教我小子也曾看过一些书籍小子所说的前面那些篇章,遍观《史记》《汉书》皆看不到一些妹丝马迹。可后者不但有章节内容被《史记》《汉书》引用过,连篇章名也多次出现。此其一也。其二,就如老先生所说。非是一人所著,但是一人所编。既然孔夫子能对《易经》作注,为何有这样巨大的反差。不修不改,不作支词片语?这也正是小子感到惶恐不安的地方。请老先生教我

    这一来。引起的议论声更大了。

    可惜他们手里没有《史记》与《汉书》,现在都想立即下课,跑去翻找这两本书籍,看王画说得到底对与不对。

    老夫子被王画问得哑口无言,他生气道:“你这是在强词夺理。老夫自此以后,再也不教你的课,有你在,老夫就不在。”

    说完了,生气地离开了教室。

    看到他走了,学生们先是好奇地看着王画,这少年果然是牛人,第一天就将教员气跑了。然后哄地一下,全跑走了,去看《史记》与《汉书》了。

    老博士也站了起来,看着王画苦笑。固然王画到了国子监来,有可能为国子监增加名声,可同样这个小家伙也会招惑麻烦。好象他无论到了哪里,就没有停止过纷争。

    但另一件事也在困惑着他。

    那就是王画所说的话。这本《尚书》是唐初大儒孔颖达带着一大群儒生修撰的,几乎每个人都将它当作圣经看待。就没有人往这方面想过。但这个博士,翻看的经书比王画只多不少,对各个经书同样十分熟悉。经过王画这一提醒,同样也有一些隐隐约约的感觉,似乎这本《尚书》真的出了毛病了。

    这尊是一件大事。

    他迟疑了一下。说道:打手 子是不明白。不过博士想想《尚书》各个篇章出现的时间,以及它的历史,很让人怀疑。如果博士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澈明,对经义做出的贡献力量,将不亚于孔祭酒孔颖达也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的职务

    王画不想与这些儒生们费口舌。

    当然,这些儒家们中间确实也有翩翩君子,可也有许多喜好名利之辈。如果自己公开说出《尚书》里有许多伪版的话,将会引爆无数口水战。王画也不想要这个名利。当然这位博士如果喜欢。就让给他吧。

    特别是王画最后一句话,那就象拿着一块糖,向一个小孩子说。看到我手上这块糖么?这才是小一块,前面还有一个大山,但这山体不是石头。也不是泥巴。全是这种糖块。小孩子能有几个不前去的?

    这个博士就在想,王画还怕他想不到,轻声说道:“孔安国,张霸。”

    只提虫…个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