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轮到北辰吃惊了,这首诗寓意惊人,而且他根本没有听说过,可在所有人注视之下,北辰咬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第二十四章 毕竟三比零,我上我也行() 
“好一个待得重头战甲披身,一马平川横扫天下的豪迈!”
    “又好一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决心和毅力!”
    杜甫神色感慨,到了这个时候,谁还敢说北辰没有一战之力?针锋相对的斗诗之中,北辰处于守的一方,结果非但对答的滴水不漏,反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么强悍?”
    南诏国的易亲王脸色一沉,张良是谁,不论是计谋还是才华,都是惊艳古今,除了少数老一辈文人之外,同辈之中没有敌手。
    眯起眼睛看向北辰,易亲王沉声道:“这个北辰到底是何人?”
    “禀大人,北辰的过往我们没有查到,只有几件零碎的消息,第一此人是个断案如神的青天,第二便是此人在洛阳诗会上摘得魁首。”
    后方一个文官皱眉,对于北辰的身份和历史他们已经派人去查了,可除了这些消息,其他的一无所获。
    “亲王,这两首诗张兄都处于下风,情况不妙啊!”
    亦有人担忧,都是学问人,一开口高低立判,这倒不是说北辰的诗更好,而是天生相克,用野火烧之不尽的杂草,来对比功盖三分国的功臣!
    随后又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破灭了张良一马平川横扫天下的美梦。
    张良的眸子中亦是有些沉重,他没想到即便是这样,依然被克的死死的,他忌惮的看着北辰,不敢随意的开口。
    “张兄,这两首诗”
    六国里面有人担忧的开口,不过张良并没有感到意外,而是坦然道:“这两首诗我输了,可是下面轮到北辰兄先来,我随后”
    “哈哈,看到没,张良兄定然是故意放水,这样才有挑战性。”有一个大胡子爽朗的大笑着,一副我懂得表情。
    “让二追三吗?你确定让我先来?”
    北辰一脸的玩味,对方认为自己没有赢得把握,北辰也一样,自从知道张良并非上一个穿越者之后,张良的结局已经注定。
    嘴角上扬,北辰想起了一首诗,即兴说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说到这,北辰话语一顿,话锋一转,盯着六国使臣深意笑道:“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百尺,手可在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有人喃喃,再看向六国使臣的眼神都怪怪的,北辰诗歌中立在危楼之上之人,怎么感觉像是在说六国使臣呢?
    而诗歌的下颌,直接点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才对啊,来到我大唐地界,就该有这样的态度。
    “”
    一瞬间,张良在内的六国使臣脸色都黑了下来,正所谓一语双关,这首诗先是表明了六国所处的位置,危楼百尺!
    后又对其野心进行了阐述,可下颌却是话锋一转,直接点出了六国小人心思,表明了大唐高高在上的姿态。
    “骑马观花看天下,戏猴玩耍走天涯,一年一度石灯日,骆驼背上笑看花!”
    张良嘴角轻颤,脸色依然不好看,自从听到北辰的诗歌后,张良岂能不明白,输了,不说一败涂地,可明显高低立判。
    “什么意思?骑马观花?戏猴玩耍?还有骆驼背上笑看花”
    这下,孟阁老都皱起了眉头,这话语太有深意了,特别是诗歌下颌中的石灯日
    石灯日在大唐是一种传说,相传民间若有石灯自燃,必然有文星临世,传说起源于唐太宗时期,据说郑国公魏征出生时,便有石灯燃烧,惊住了世人。
    自此之后,大唐便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张良此话何意?石灯日怎么了?”
    “骆驼背上笑看花?这那是笑看花,分明就是看笑话!”
    北辰神色诧异,渐渐也从旁边的声音中听出了一些讯息,他顿时一声嗤笑,没有说话。
    “不管你是笑看花,还是看笑话,你都已经输了”
    北辰不在意,可杜甫一甩长袍,对于输了还能道出讽刺诗的伪君子,杜甫可没有好气,只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张良却很坦然:“我输了”
    “输了?”
    到了这个时候,长安城下的人都已经懵了,不是约定五局三胜吗?怎么一个人才三首诗就已经有输赢了?
    人群中不乏智者,有一个苍苍白发的老秀才身子一震,惊疑难定的道:“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北辰三首诗都完胜张良!”
    “什么?”
    “这!”
    这个消息,像是一阵风吹过人群,无数人骇然的瞪大了嘴巴,悉听了张良的威名,他们本以为北辰必输无疑,哪怕见识到了北辰诗歌的厉害,这些人也不认为北辰会赢。
    可结局,总是充满了惊喜和意外!
    一首草根的励志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又一首毅然决心的边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最后一首漂亮的讽刺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三战三捷,北辰用绝对的实力碾压了张良,虽说不能令张良心服口服,可却令张良亲口道出了“我输了”三个字。
    对于天下“旗帜性”人物张良来说,这三个字重千斤,就像21世纪有人说我输了,和老美总统说出这三个字,含量当然不一样。
    “三比零!”
    六国特使中有人面目呆滞的开口,他被吓傻了,难道真的如北辰所言,天下自古归一门,那六国又当是何地位呢?
    这种战果虽然很无情,令六国特使待下去的脸面都没有,在大唐子民的万众瞩目下,他们脸庞火辣辣的,恨不能找个地面钻进去。
    此时,对战的周围忽然挤进来一个小和尚,他盯着战场,眼珠子乱转,一脸惋惜的道:“原来三比零,没想到这么菜”
    “小和尚,你胡说什么?”
    南诏的使臣顿时大怒,瞪大眼睛,恶狠狠的盯着身披紫袈裟,年龄不过四五岁的小和尚。
    小和尚古灵精怪的一笑:“牛什么牛,毕竟三比零,我上我也行!”
    此话一出,场中的北辰瞳孔紧缩,蓦然回首看了过去。
第二十五章 法号小灵通() 
“毕竟三比零,我上我也行!”
    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北辰的耳边,熟悉,太熟悉了,21世纪的游戏玩家经常能听到,耳熟能详,深吸了口气,北辰看向那个小和尚,一时间愣住了。
    年龄太小了,估计刚会走路没多久,一身紫色袈裟,光秃秃的头顶上还有六个戒疤,注意到北辰看过来,小和尚抹了把鼻涕,傻傻一笑。
    “应该不会吧!”
    北辰眼角颤了颤,眸子中尽失难以置信,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如果他是穿越者,岂不是还不会走路就来到了大唐?
    摇摇头,北辰立刻将这不靠实际的想法抛到九霄云外,与其让他相信这个孩子是穿越者,倒不如让他相信沐清那个老顽固是穿越者来的靠谱。
    “噗”
    “这奇葩孩子,太损了”
    长安城上围观的人都笑喷了,这小和尚太损了,真的是往六国的痛处戳,三比零的战绩,说出去脸都丢到家了。
    “臭和尚,你找死是吧?”
    匈奴人生性暴躁,极易动怒,听到这句话顿时忍不了了,红着眼一声咆哮就要上前,可被他旁边的匈奴首领拦住了。
    这时候北辰也看了过来,冷哼一声:“这里是大唐,是长安,可不是你们的草原!”
    北辰回身,向着皇上欠身行礼,紧接着看向匈奴人目露寒芒:“更何况陛下面前你竟敢大胆放肆,你想被诛九族吗?”
    大帽子压身,匈奴人眸子深处出现一抹惊惶,最后还是匈奴亲王低声下气开口:“陛下,阿达在草原野惯了,口无遮拦,望陛下恕罪”
    唐皇顿时笑逐颜开,大手一挥,很有气度的道:“无妨,顽劣之徒朕不会放在心上。”
    说完,唐皇看向北辰有了笑意,点点头:“传朕旨意,北辰文采惊艳,举世无双,封正三品翰林院学士,面见于朕无须通报,可畅通无阻!”
    “微臣叩谢皇上!”
    北辰蹙眉,虽然当上了正三品大员,可他一点也不高兴,特别是见到了安禄山之后,北辰对于做官更加忌讳,不想轻易涉险。
    只是,北辰注意到了身后的六国使臣,即便此时有心拒绝,也无法开口,不然驳了唐皇的面子,怕是又要横生枝节。
    意外得了一个正三品官职,北辰感觉还可以接受,起码小命保住了,至于这官,回头再和唐皇请病假呗。
    退到一旁,北辰看向身边的小和尚,轻声问道:“小兄弟,不知道你姓谁名谁,家住在哪里呢?”
    “师兄,我本名叫通灵”
    小和尚带着审视的眼光盯着北辰,心里很奇怪,很普通的人啊,为啥师傅那么上心,唯独对这个傻小字情有独钟。
    北辰一愣,诧异的道:“你还有别的名字。”
    “是的,我的法号叫小灵通!”一字一言,小和尚一本正经的说道。
    “噗!”
    “小灵通?”
    北辰差点没笑喷,小灵通,怎么不叫联通或者移动呢?实在不行叫个电信也行啊!
    “我的名字有问题吗?我师父说这个名字有很好的寓意,可以遨游世界,灵通天上地下。”小和尚擦了把鼻涕,倔强的盯着北辰。
    “没问题,当然没问题”
    忍住笑意,北辰说着违心的话,其实内心依然在狂笑,心想这师傅一定不是什么好人,竟然起了这么个名字。
    “皇上,六国使臣的事情即已解决,末将请命,即日起回去南北关口!”
    朝中的真武侯苏禾看到事情有了结果,顿时上前请命,六国使臣来到这里已有十五天,他也离开玉门关有十五天,若是再拖延下去,他怕是会横生枝节。
    “苏爱卿不必着急”
    唐皇刚想回答,可这时候长安城外忽然响起了烈马长嘶的声音,所有人都苍白着脸向城门外看去,这个时候发出动静,惊了圣驾谁能担当的起。
    “大胆!”
    正在静候皇上圣言的真武侯眉头一皱,当即大吼一声,目光穿过长安城下万千民众,锁定在疾驰而来的瘦马之上。
    真武侯神色一滞,在城墙边缘看到来人的北辰也瞳孔紧缩,身子巨震,急忙回身高呼道:“陛下,是孟浩然孟大人,独自驾马而来!”
    “是浩然啊?为何如此急促啊?”唐皇听到是孟浩然,锁着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真武侯苏禾也走了过来,脸色阴沉,眸子精光闪烁,咬牙道:“陛下,有些不对劲啊,孟阁老好像受了很重的伤,现在已经坠马!”
    “什么?”
    唐皇蹭的一声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急促的道:“太医!快叫太医!”
    北辰以及苏禾一众官员冲下了长安城,穿过人群走到孟浩然身旁的时候,发现孟阁老腹部还有胸口,以及腿上都有刀痕,特别是孟阁老的背后,还插着一支箭矢,伤口依然在流血。
    “孟阁老,朕不是让你主持洛阳诗会吗?这是发生了什么?”唐皇看到孟阁老这幅模样,霎时间眉头紧锁。
    “丹书铁卷杀手、杀手”
    只可惜孟阁老只说出了这几个字,便昏死了过去,只留下疑惑不解的文武百官,到底发生了什么,丹书铁卷和杀手有什么关系?
    唐皇眸子急转,像是想起了什么,对着旁边的李公公急声问道:“洛阳到长安的路途中,是不是有一个齐l县陛下的意思是齐国公?”李公公露出惊容,瞬间便想起了齐国公手里,的确有一块先皇赏赐的丹书铁卷!
    北辰心里很紧张,他紧张并不是因为丹书铁卷的缘故,而是两日前他被赵刚带走的时候,包裹落在了客房里,其中有一件东西,干系重大!
    他先前在穆王府,托华叔前往孟阁老旧居,就是因为想要取回那件东西。
    两天后,六国使臣交了贡品,便匆匆离去,临行北辰没有露面,而是在长安城皇宫内,紧张的盯着醒转的孟阁老,颤声讯问道:“孟兄,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自从那天你被带走后,我心里担忧,便加急赶路,直到齐l县地界,便被齐国公请回了府邸,当他说出请求时,我便一口回绝,准备在第二天离去。”
    “可就在当天晚上,来了一个黑衣杀手,他一句话没有,便大开杀戒,若不是齐国公和诸将士舍命相救,我现在哪有命在!”孟浩然脸色很难看,大概是想起了那天的惨状。
    北辰蹙眉:“那齐国公拦下孟兄,到底有什么请求呢?”
    “是因为先皇的丹书铁卷!”
    “齐国公丹书铁卷被盗,欲要同我一起进京,希望我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孟阁老脸色苍白,咬牙切齿的说道。
    北辰心中微动,没有说话,话锋一转问道:“孟兄,我当日夜里被带走,落在房间里的包裹不知道您有没有见?”
第二十六章 路遇贱人() 
得知了沙漏落在齐国公府邸,北辰神色担忧,包裹里的沙漏事关重大,耽误不得,他只能托人火速赶往齐山县齐国公府邸!
    下午时分,陪在皇上身边的李公公来了,手里拿着圣旨,令北辰没有想到的是,皇上赐给他一座府邸,在长安城西北,距离皇宫不是很远。
    只不过北辰想起王昌龄王阁老的警告,北辰就蹙起了眉头,现在不是他愿不愿意做不做官的问题,而是这官,他不能做!
    祸从口中,自从道出了黄巢的反诗,就有一把刀悬在北辰的头顶,虽然不知道何时回落下,可北辰很明白,伴君如伴虎,一朝东窗事发难逃一死!
    领了圣旨,北辰并没有前往自己的府邸,依然居住在穆王府,对此穆王虽然诧异,可并未多问。
    “北大人,你这样躲在穆王府可不行,翰林院大学士,可有很多事等着你决断!”
    第二天一早,孟阁老来了,他盯着北辰一阵苦笑,翰林院学士官职虽然不高,可却上达天听,历朝历代的丞相都曾任翰林院学士之位。
    可北辰倒好,任职翰林院学士两三天,结果面都不露,若不是听刘大人提起,估计他都要被蒙在鼓里。
    “孟兄严重了,翰林院人才济济,何需一个闲人”北辰坐在火炉旁边,不咸不淡的说道,上任当官?他没想过,唐皇恰好没说什么时候上任,他正好可以偷来半日闲。
    北辰早就打定了注意,一旦包裹取回来,他立刻进官面圣,向皇上请求衣锦还乡。
    “你可是正三品翰林院学士,极有可能会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就不动心?”孟浩然一脸的难以置信,这可是权势的诱惑,全天下没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
    搓了搓手,北辰依然不为所动,无喜无忧的道:“古来多少帝王?伴君如伴虎,但凡身居高位者,又有几个能安度一生?”
    “”
    这下孟浩然哑火了,只因北辰说的一点都不假,古来帝王何其多,身居高位的贤臣,多数都没有好下场,前车之鉴,北辰不想做官也无可厚非。
    良久,孟浩然一声长叹,转身离去。
    “正三品翰林院学士,那可是封王拜相的官职,你就真的不动心?”躲在后厢房的穆王大步走了进来,一脸的感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