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狂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狂士-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臻笑呵呵把他扶起,道:“村长先请放心,我们唐军一向军纪严明,绝不会祸害民众。”

    “小民相信,军队就驻扎在村旁,却对我们秋毫无犯。”

    李臻笑了笑又问道:“那你们以何营生,可有外人常来?”

    “回禀将军,我们这里叫白狼谷,谷深林密,盛产药材,野兽众多,我们村子中人都靠采药和打猎为生,每逢旬日便会去营州卖药卖皮毛,顺便采买些日常所需,一般外人很少到我们这里来,只偶然有药商和货郎来。”

    “那唐军和契丹军队来过吗?”李光弼又问道。

    “唐军已经有好几年没来了,契丹军上个月刚走,不过他们也不南下,上个月还是第一次看见他们。”

    李臻点点头,他沉思了片刻,又问道:“从这里去营州,你们怎么走?”

    村长道:“我们一般先向南走官道,沿官道去营州,虽然绕一点,但官道路途平坦,反而快,最多三四天便到了,如果不想向南走官道,也可以走前面的小路,不过路很不好走,也不太安全。”

    李臻听说有小路,心中若有所悟,连忙又追问道:“小道能否连接官道?”

    “当然可以,我就是说从小道前往官道,只是穿过将近十里的狭窄山谷。”

    李臻又想了想便对村长道:“村长可给我们找一个熟悉小道的向导,我们也打算走山谷小道前往官道,事后我会重重酬谢你们。”

    “没有问题,我儿子经常走小路去营州,让他带将军前往。”

    五千唐军在白狼村休整了一天,天快亮时,唐军在向导的带领下,迅速启程向白狼谷内进发。

    这是一个初秋的夜晚,天空布满了暗紫色的云彩,但没有下雨,地面略略有点潮湿,但也不泥泞,五千士兵在山谷内无声无息地行进着,只偶然而听到长矛碰到横刀的微弱叮当声。

    士兵们不准互相交谈,不准离队小解,尽量不让随军的战马嘶鸣,行军多一份隐秘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

    从谷口到李臻想去的秘道约二十里路程,五千唐军走的是一条林间小路,几乎是在茂盛的森林中行军,不时经过大片沼泽,他们须牵马从沼泽边小心翼翼穿过。

    远处一片片黑漆漆的巨影是一座座山头,不时有隐藏的野兽在远处向他们低沉嗷叫,在阴森的树林中显得格外的恐惧。

    唐军没有在森林中过多停留,反而加快了速度,太阳透过树林射入,光线一阵亮了,随即又没入阴暗,如铁龙般的五千士兵令远处悄悄偷看的动物感到一阵阵恐惧,远远逃走。

    在离山谷秘道约还有十里处时,他们进入一片丘陵,这里白狼谷最宽阔的地带,两边宽大十五六里,树林更加茂盛,极利于隐蔽,这时唐军缓缓放慢了行军的步伐。

    李臻催马冲上了一座小丘,从这里可以看见更远处的山谷,只见远方的山岭上矗立着几十座险峻的巨大山头,仿佛数十名巨人兵列队在高山上列队待命。

    李臻的目光移到了山头以西下,那里才是他此行的目标,一条可以通往官道的山谷秘道,只见秘道处一片漆黑,没有被阳光照耀,略略显得有点阴森。

    李臻迅速估算了唐军十万主力现在的位置,此时早晨的云彩已经消散,碧空万里,天气格外晴朗,正适合行军,以十万大军行军速度,现在应该已经过了白狼谷的位子,后军离这里不远了。

    如果契丹军队在官道上埋伏,还是会被哨兵发现,就算武攸宜再无能,他军队还是可以组织起仓促的抵抗。

    也就是说,契丹军若要对唐军动手,他们应该就在白狼谷一带,利用地形掩护,李臻的目光又再一次投向了那条黑漆漆的山谷。

    这时,李臻看见了两名人影从北方飞奔而至,他知道这应该是他派出的斥候兵,便立刻令道:“将斥候带过来。”

    片刻,斥候队正被带到了李臻身边,他躬身施礼道:“参见将军!”

    “说吧!发现了什么?”

    “回禀将军,我们发现了一支契丹军队,约五千人,就在前方三十里不到,正临时停驻休息。”

    五千人,正是袭击唐军后勤的最佳人数,这必然是契丹人的精锐,李臻又问道:“他们可发现你们?”

    杨队正率领卑职四人潜到对方三百步处观察,发现敌军并没有防备,契丹人似乎没有意识到我们会到来。”

    “对方有多少骑兵?还有,对方可有巡哨士兵在附近巡逻?”

    “回禀将军,全部都是步兵,没有骑兵,装备战刀和长矛,身着唐军的明光铠,但头盔却是狼头,装备十分精良,至于巡逻的契丹士兵,我们也发现了,不过他们主要在十里之内巡逻,并不到南面来。”

    李臻点点头,锐利的目光向远方那条长长的黑色山体裂缝望去,在阳光照耀下,山谷入口看得格外清楚,和他意料的一样,契丹人就是要从山谷突破,袭击唐军的后勤辎重。

    而这条山谷将成为他这次出击契丹的关键,他沉思片刻,如果能将契丹军堵死在这条山谷内,这是最好的结果,但事实上唐军很难办到,如果他先一步进入山谷,必然会惊动契丹军。

    可如果他派人给另一边的唐军辎重队送信,对方未必相信,而且时间也恐怕来不及。

    不过可以尝试一下,李臻随即派刚才报信的两名斥候翻山去给白狼谷另一边的唐军后勤军队送信。

    望着两名斥候奔远,李臻缓缓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全军在森林中隐藏,不准出声暴露。”

    随着李臻命令下达,五千军队开始无声无息地转道进入了阴暗的森林之中,很快便从白狼谷中消失了。

    .........

    李尽忠派出的百名探子已经先一步进入了山谷裂缝,这条山谷裂缝堪称鬼斧神工之作,山谷宽只有七八丈,两边是悬崖峭壁,就仿佛被巨斧劈开的裂缝一般,陡峭笔直,长得了各种藤蔓,阴暗潮湿的环境也生活着众多的爬行动物。

    山谷长只有十四五里,穿过山谷后将进入一片约数里宽的茂盛的森林,在森林的另一边才是辽西走廊的官道。

    此时,唐军的后勤辎重队已经渐渐抵达白狼谷的裂口附近,那边正好有一片千余亩的平地,唐军后勤辎重队便在平地上扎下大营。

    在大营的四座各修建了一座三丈高哨塔,有两名哨兵在哨塔上向远方眺望。

    哨兵主要以目视为主,白天目距可达十里之外,而夜间如果月色好,那也有三里的距离,是大营防御最有利的辅助。

    所以契丹军想偷袭唐军大营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除非天公作美,没有月色星光,或者又来一场沙尘暴,否则偷袭军队首先就逃不过哨岗的报警。

第326章 断其后路() 
唐军后军主将名叫李多祚,官任右威卫将军,跟随武攸宜从京城而来,武攸宜原本是同州刺史,因为这次北征契丹而临时被任命为右威王大将军,他在军中并没有什么人脉,也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面对众多资历深厚的大将,武攸宜只能依靠武氏家族的强势权力来压迫将领们服从。

    李多祚年约五十岁,从军三十年,也参加过无数次战役,具有丰富的战争经验,但在这次出征辽东战役中,他和其他大将一样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不管是武攸宜之前的按兵不动,还是现在冒进辽东,李多祚都没有任何表态。

    事实上,武攸宜也没有给他们表态的机会,一意孤行命令军队北上,尽管李多祚没有任何反对,服从命令北上,但他的内心深处依然对契丹人的议和深表怀疑,要知道契丹人议和实际上就是投降,一旦唐军进占了营州,契丹人还有多少议和的本钱?

    如果真要议和,那应该是达成一致后再让出营州,当然,或许真如契丹人自己说的那样,突厥人袭击他们的老巢,可就是这样,他们也不应该宣扬,而是偷偷分兵回去救援,然后留下一部分军队驻扎营州和唐军谈判,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而现在这样,所有军队北撤,等着唐军来占领营州,要么是契丹人愚蠢无比,要么就是一个陷阱,李多祚想到了李尽忠的狡诈,他还是感觉后者的可能性偏大,正基于这种担忧,他尽量放慢行军速度,等待前方主力进入营州城后的消息。

    这时,大帐传来参军陈子昂的声音,“李将军,我能进来吗?”

    “参军请进!”

    帐帘一掀,陈子昂走了进来,他因为狄仁杰的说情,又得以官复原职,不过武攸宜着实不想再见到他,便将他打发来后军,出任李多祚的后军参谋。

    “李将军,我有点疑虑,想和将军谈一谈!”陈子昂一如既往的坦率,开门见山。

    “参军请坐下说!”

    李多祚请他坐下,又令亲兵上了茶,这才笑了笑道:“参军请说!”

    “将军,这次契丹议和必然有诈!”陈子昂急不可耐道。

    “何以见得?”

    “将军没想到吗?武大将军负责军事,对契丹作战,而狄相国负责军政以及对契丹交涉,议和这种事情应该由狄相国全权负责,李尽忠久和朝廷打交道,他难道不知这一点?他偏偏将议和使者派去和武将军联系,故意绕过了狄相国,这明显不符合规则,如果契丹真有诚意议和,他们不会犯这种错误,所以他们目的还是明显在于军事,一定是个陷阱,诱敌唐军北上。”

    李多祚点了点头,陈子昂又从另一个方向发现了契丹人的漏洞,他叹口气说:“其实我也感觉契丹人没有诚意,但武攸宜一意孤行,根本不听别人劝告,据说连狄相国的劝告也不听,我又能怎么办?”

    “可李将军想过没有,若契丹人伏击唐军,首先必然是进攻唐军的粮草辎重,我们首当其冲啊!”

    李多祚低头不语,他怎么会没有想到,但军令如山,他总不能又掉头南下吧!得罪了武攸宜也就是得罪了整个武氏家族,这个后果他承担不起啊!

    “将军不妨和狄相国再联系一下,听听他的建议?”陈子昂似乎明白李多祚的为难,又进一步劝道。

    李多祚摇摇头,苦笑道:“这件事让我考虑一下。”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将军,内卫李将军派人有急事禀报。”

    李多祚一怔,这是怎么回事?他立刻令道:“请报信人进来!”

    片刻,报信斥候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一礼道:“奉我家将军之令,前来送一份紧急情报。”

    报信斥候将信递了上去,李多祚接过信,并不急着打开,又问道:“请问你们将军现在在哪里?”

    “我们将军现在在白狼谷内!”

    李多祚心中愈发惊讶,他立刻打开信匆匆看了一遍,他顿时大吃一惊,不由站了起来,这怎么可能!

    。。。

    夜幕悄然落下,李臻率领五百名精锐士兵开始向裂谷入口处悄悄靠近,为防止惊动对方,其余大部队则在三里外悄悄跟随。

    “将军,契丹军已经进入裂谷一个多时辰了。”斥候队正杨洪烈在李臻身边低声道。

    李臻点了点头,月光下他看得很清楚,对方也留下了三百余人守卫这边的谷口,其中在三块大石上各站着一名哨兵,距离他们约三百余步。

    李臻目光又落在裂谷旁一条长七十余步的天然石壕上,如果契丹军依靠这条石壕抵抗,也会给唐军带来重大损失,必须要抢在敌军发现唐军前抢先占领这道石壕。

    李臻又看了看大石上三名哨兵,干掉这三名哨兵就成了重中之重,他沉思片刻,低声叫来三名内卫神箭手。

    这三人是内卫箭术最高的武士,虽然不能和李臻高明骑射相比,但也能做到百发百中,定点射箭从无失手。

    李臻对他们三人嘱咐几句,三人会意,各带一副弩箭,从地上向裂谷口慢慢爬去,又借助地面灌木的掩护,渐渐向大石上的三名哨兵靠拢。

    三名箭手各对付一名哨兵,三名哨兵间距约三十步,而唐军的三名箭手则从正南、正东和正北三个方向向哨塔摸进,这三名箭手,任何一人被发现,都将引发契丹军的警报。

    三名哨兵中,要以中间的哨兵最难收拾,他不仅是坐在大石上,而且距离他不远还有十名正在休息聊天的士兵,只要被这些士兵任何一人发现,都会功亏一篑。

    人要精而不要多,这三人是内卫最精锐,为首之人是一名队正,名叫莫廷宗,洛阳人,定位箭法在羽林军中排名第一,尤其他的弩箭可谓百发百中,百步外基本上能做到一箭毙命,几乎要追上他们将军李臻的箭术,当初为招募他,李臻费了很大的口舌才说服羽林军放人。

    五名神箭手如幽灵一般慢慢地向裂谷靠拢,他们非常小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在奔出五十步后,他们跳进了一条被雨水冲出的排水沟,迅速向裂谷疾奔。

    排水沟深约五尺,宽三尺,一直通向裂谷入口,正是这条壕沟使三名神箭手得以迅速靠近敌军哨兵,三人在离哨兵约六十步外时停下了,再向前走,就很可能会被发现。

    莫廷宗眯着眼睛观察着岗哨和他背后不远处的士兵,事实上他刚才一边奔跑便一边观察了,他刚才发现了小小的特别处,似乎其他两名哨兵背后并没有士兵,他又仔细地看了片刻,终于看出了端倪,不是没有士兵,而是其余士兵都蜷缩在角落里睡着了。

    这也难怪,连他们主将都没有意识到唐军会从南面过来,更何况这些士兵。

    莫廷宗又观察了片刻,只见两名契丹士兵起身去小解,很快又回来睡觉了,裂谷口静悄悄的,看不见一个人影,只有裂谷内似乎有士兵在低声聊天。

    这时他的目光又投向了三名哨兵,中间那么哨兵似乎快睡着了,背靠在大石上打盹,而左边一人则懒精无神地靠在石头上,在他头顶上挂了一口铁钟,发现敌情时,他将敲响铁钟报警。

    莫廷宗观察了片刻,他向其他两名唐军箭手指指自己的喉咙,又指指弩箭,就是在问他们,“六十步外射穿他的喉咙,可能办到?”

    两名手下点了点头,莫廷宗又比个手势,意思是一起放箭。

    三人端起了弩箭,他们的弩箭皆是内卫专门特制,体积小巧,便携易带,但它的劲力却很强大,可将一支五寸长的铁弩箭射出两百五十步外。

    而且弩箭也很特别,只有正常的弩箭的一半长,箭头上开有出血槽,并在槽内涂有剧毒,这种剧毒来自公孙大娘,只需一点点药末进入人体,瞬间便可致命。

    这时,三人的弩箭都慢慢瞄准了大石上的士兵,莫廷宗模仿夜枭叫了一声,这就是信号,三人同时扣动了弩机悬刀,‘咔!咔!’三声轻响,三支毒箭闪电般地射向哨兵。

    中间那名哨兵被夜枭叫声惊醒,刚好打了一个哈欠,还没有反应过来,毒箭‘噗!’地射中了他的咽喉,他痛苦地扼住喉咙,想喊却喊不出来,手在空中抓了抓,便缓缓地瘫倒了。

    与此同时,另外两名哨兵也被射倒,都是咽喉中箭没有能发出声音。

    莫廷宗大喜,回头向远处唐军挥手,他率领两名唐军率先冲上石壕,此时十几步外的数十名契丹军士兵依旧在沉睡之中。

    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长途跋涉,都十分疲惫了,三名哨兵被杀,根本没有惊醒他们,更没有惊动谷口内的士兵。

    李臻一直在注视着裂谷口的三名契丹哨兵,他看见三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