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狂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狂士-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会来求我的,但不是现在。”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臻想了想道:“既然房州之事已经暂告段落,我打算先回京述职,总之,我们没有发现举报信中的那件事情。”

    狄燕默默点头,“我跟你一起回去。”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向这边疾奔而来,在李臻的面前停下,车帘拉开,露出了李重润宽阔的脸庞,他满脸焦急道:“李统领,父亲刚刚接到圣上旨意,要求他立刻回京。“

    庐陵王被临时召回京城,没有什么理由,也不是什么新年大祭,而且这是被贬黜十一年来,第一次召他进京,这让李臻有一种不妙的感觉,难道是京城那边出了什么事?武三思在京城那边找到了什么证据?

    但此时李臻没有时间细想,他对李重润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们也跟随同行,护卫王爷进京!”

    .......

    “老李,你说来俊臣连夜离开房陵,是不是他已得到了庐陵王被召回京的消息?”

    李臻放慢了马速,其实他也在想这件事,在之前他并不清楚来俊臣为什么会突然停止查案,连夜离去,他只能狄燕一样考虑,推测来俊臣是用欲擒故纵的策略。

    但现在得到了庐陵王进京的消息,那么来俊臣的动机就容易理解了,他应该也是进京了。

    “应该是吧!”李臻苦笑一声,他开始觉得自己有点被动了。

    李臻返回白水镇,刚进临时驻地大门,赵秋娘便迎了上来,低声道:“接到了上官舍人的紧急鸽信。”

    李臻默默点头,上官婉儿这时候发来快信,他一点都不奇怪,他接过鸽信快步向内堂走去,赵秋娘不解,拉着狄燕低声问道:“小师妹,他怎么了?”

    狄燕撇了撇嘴,“庐陵王被召回京了,来俊臣也连夜赶回去,所以他也知道自己该回去了。”

    “哦!原来如此,我说上官舍人怎么会发一份紧急鸽信回来?”

    这时,李臻又快步走了过来,对赵秋娘道:“立刻通知所有弟兄收拾行李,准备返京。”

    “吕晋他们也要回去吗?”

    李臻摇了摇头,“他们继续留在房州,我们护送庐陵王回京。”

    。。。。

    这次紧急被召回京,连庐陵王李显自己也没有预料到,虽然没有人告诉他进京的缘由,但他隐隐感到,这次进京必然和最近他被调查的事件有关,不会是什么好事,这令庐陵王忧心忡忡。

    担忧归担忧,李显不敢违抗圣旨,圣旨说得很清楚,令他即刻上路,他也和王妃韦氏一起,立刻收拾行装准备上路。

    这几天王妃韦莲显得颇为低调,她是个聪明人,她知道既然把权力让给李臻,那她就务必要保持沉默,绝不能再插手,这样韦氏兄弟才会老老实实听从李臻的安排,从而避开卷入危机的风险。

    虽然韦氏家将的危机因为李臻的果断撤离命令而得以缓解,但兴唐会的危机却又悄然浮出水面,韦莲在去年就隐隐听说了兴唐会之事,为此她两次逼问丈夫,尽管李显两次都坚决否认了此事,但韦莲心中始终像放了一颗石子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而这次天子召他们夫妻进京,韦莲更是感到忧虑,她破天荒地和丈夫同房共眠,当然,并不是要恢复夫妻恩爱,而是她想从丈夫这里知道真相。

    夫妻二人商谈到半夜,韦莲依然是一无所获,次日天不亮,她便起身准备出发了。

    这次进京十分仓促,李显只带了几名贴身伺候的宦官和宫女,准备了两辆马车,长子李重润将随他们同行,另外,还有二十名侍卫将沿途护卫他们。

    “王爷,我们随行的护卫是不是太少了一点?”王宫大门前,韦莲望着车窗外的二十名骑马侍卫,有些担心地问道。

    李显盘腿坐在车厢内,他闭目念诵经文,仿佛根本没有听见妻子的担忧,韦莲回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掩饰不住的厌恶,整天念诵经文,和老和尚有什么区别。

    她不再理睬丈夫,向儿子李重润招招手,李重润连忙催马上前,施礼道:“母亲有事吗?”

    “我觉得护卫太少了一点,路上可能会不安全,要不然再带些侍卫同行。”

    “回禀母亲,昨天晚上,李统领派人来告诉孩儿,他们也将随行护卫我们。”

    韦莲大喜过望,“李统领也要随行吗?”

    “正是!”

    旁边一直在念诵经文的李显眼皮猛地跳动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侍卫首领韩之奇高声喊道:“是内卫来了!”

    只见远处奔来大约三十名内卫武士,为首之人正是李臻,他催马奔至马车,向韦莲躬身施礼道:“卑职接到圣上口谕,将护卫殿下和王妃进京!”

    韦莲顿时一颗心放下了,有李臻护卫他们进京,至少路上她不会担心危险了。

    李显始终闭目不言,专心致志地念诵他的经文,很快,两支队伍汇合,护送着两辆马车离开了王宫,沿着官道向东而去。

    。。。

    洛阳梁王府内,武三思正闭目躺在书房的软榻上,两名侍女正卖力地给他后背按摩,进入春天以来,武三思的后背一直疼痛难忍,只有通过按摩才能稍稍缓解。

    这时,门外传来侍卫的禀报声,“启禀殿下,房州那边有紧急消息送来!”

    “呈进来!”

    武三思没有穿衣服,侍女连忙将帘子拉了起来,片刻侍卫走进房间,单膝跪下,将一封鸽信高高呈上,侍女接过信给了武三思,武三思打开信看了片刻,立刻坐起身令道:“速去请明先生过来!”

    侍卫匆匆退下,武三思也无心再按摩,他起身穿上衣服,对两名侍女令道:“先退下吧!”

    侍女们收拾东西退下去,这时,门外传来明先生的声音,“殿下找我吗?”

    “先生快快请进!”

    门开了,身材瘦小的明先生走进了房间,他向武三思行一礼,“参见殿下!”

    “先生请坐!”

    武三思对明先生极为倚重,对他的建议几乎是言听计从,几年前派人去房州潜伏就是明先生的建议,现在看来,他的建议完全正确,不过让武三思略感失望的是来俊臣没有配合他的方案,竟然放过了韦氏私募武士,而是转而追查兴唐会。

    武三思虽然十分恼火来俊臣擅自改变计划,不过来俊臣若能一举摧毁兴唐会,武三思更加会欣喜异常,相比韦氏从灾民中私募武士,兴唐会当然是一条大鱼,也正是这个缘故,他也开始转变计划,全力配合来俊臣追查兴唐会。

    明先生坐下便笑问道:“是谁劝圣上召回庐陵王,殿下查出来了吗?”

    武三思摇摇头道:“至今为止我还是没有能查出来,不过我得到一点消息,恐怕这次召回李显和兴唐会有关。”

    停一下,武三思又道:“我在想,会不会是上官婉儿?”

    明先生笑了起来,“殿下,不会是上官婉儿,她绝不会把李显和兴唐会联系起来,再说,李显在目前的局势下离开庐州并不是明智之举,就算李显要回京参与争嫡,也要等事态明朗以后再说,这个时候回来太危险了。”

    武三思沉思不语,目前的局势确实有点混乱,他心中有一个念头,能不能利用这个混乱局面有所作为呢?

    他迟疑一下道:“我想。。。李显这次回京,或许是一个机会。”

    明先生明白武三思的意思,他也认为这确实是一次机会,不过风险也很大,他想了想道:“如果殿下一定要动手,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此事绝不能由殿下来做,必须假手于人,殿下不能有半点嫌疑。”

    武三思忽然想到了什么,他捋须奸笑道:“先生倒提醒了我,我想,有人会很愿意替我做这件事。”

    ........

第234章 蹊跷药铺() 
房州相距京城洛阳大约有上千里路程,主要经过房州、襄州、邓州,然后向北进入都畿道,最后抵达神都洛阳,李显夫妇乘马车而行,至少要走十天,这次庐陵王是秘密进京,一路之上没有惊动州县官府,他们化名住进了客栈。

    这天傍晚,李显一行抵达了邓州向城县,但不知为什么,消息却泄露了,向城县令黄维方听说庐陵王抵达本县,他不敢怠慢,立刻带领县丞和县尉迎出了县城。

    此时,因为路途劳累的缘故,李显略有点感恙,头十分疼痛,无法接见迎接他的地方官,韦莲便让人李重润找来,对他道:“你父亲身体不适,需要休息,不能接见他们了,你去和他们交涉一下,让他们回去,我们自己会安排食宿。”

    “孩儿明白了。”

    李重润上前对一众官员施礼道:“多谢黄县令和各位县官前来迎接,不过家父身体感恙,不能和大家叙话,请各位回去,我们自己会找客栈投宿。”

    黄维方吓了一跳,庐陵王竟然生病了,他怎么可能让庐陵王自己找客栈,连忙道:“本县有馆驿,比较干净,而且地方也大,请公子转告王爷和王妃,可以在馆驿站下榻。”

    李重润又回去和母亲商量,这时,李臻缓缓催马上前,注视着县令问道:“黄县令怎么会知道我们的到来?”

    黄维方不认识李臻,还以为是李显的侍卫首领,不过就算是侍卫首领,也不是他这个小小的县令招惹得起,他连忙陪笑道:“下官是听县里一名商人告之的消息,所以才知道王爷要经过本县。”

    李臻沉吟一下又追问道:“是什么商人?”

    黄维方心中有点不太高兴了,一个小小的侍卫,竟然管得这么宽,他忍住心中的不满,回头问县尉道:“是听谁说的?”

    县尉是三十余岁的男子,满脸大胡子,长得倒颇为威猛,他连忙道:“是济生堂的方掌柜!”

    黄维方又对李臻道:“是一个药铺掌柜,他应该在南阳买药时听说。”

    这时,李重润回来笑道:“既然黄县令已经准备好,那就打扰了,请领我们去驿馆!”

    众侍卫护卫着马车跟随黄县令向城内而去,这时,狄燕催马到李臻身边,低声对他道:“很奇怪啊!官府怎么知道我们到来?”

    李臻轻轻点头,“我也觉得有点怪异,不过暂时不要干涉,先去驿馆再说。”

    “要不要我先去那家药铺打探一下?”

    狄燕的建议正说到李臻的心坎上,这家所谓的济生堂居然知道庐陵王的行踪,着实令人生疑,李臻悄悄对她竖起拇指,又低声笑道:“不要独自一人,最好和秋娘一起去。”

    狄燕嫣然一笑,放慢了马速,转而找到了赵秋娘,低声对她说着什么。

    进了县城,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向城县虽然属于伏牛山区,高大巍峨的伏牛山贯穿全县,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大山,但向城县是荆襄前往中原地区的必经之路,交通地理十分重要,所以县里人口众多,商业发达。

    县城大街上人流如织,两边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货物堆积,叫卖声此起彼伏,酒肆、客栈、青楼随处可见,就在紧靠城门处,一座占地约二十亩的建筑出现在他们眼前。

    黑漆大门,牌匾上写着‘向城驿’三个大字,原来这里就是向城驿站了,韦莲透过车帘,打量这座驿站一眼,她颇为满意,便吩咐道:“就在这里住下!”

    门前已站着两名驿丞,他们满脸堆笑,恭恭敬敬地将庐陵王一行迎进了驿馆内。

    驿馆内有十几个院子,李臻带领几名手下巡视了一圈,对陪同他的驿丞笑问道:“小小一个县城,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驿馆?”

    “李爷所有不知,向城县位于南来北往的必经官道之上,公务接待繁重,所以驿馆虽然大一点,其实恰恰够用。”

    “原来如此!”

    李臻又笑问道:“从这里去洛阳还有几天?”

    “就看怎么走,如果走平坦大道,从叶县、襄城这条道,大约需要五天左右,如果直接北上走鲁阳关横穿伏牛山,四天就能到了,不过走伏牛山不安全,有山贼,最好还是走官道,不差这么一天。”

    “说得有道理,你们向山县安全吗?”

    驿丞笑了起来,“瞧李爷说的,哪里都有蟊贼夜盗,向山县当然也不会例外,不过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没有谁敢对王爷下手,何况还是几十个虎视眈眈的侍卫,李爷多虑了。”

    话虽这么说,李臻担心的却不是什么蟊贼夜道,这时,他看见一名医士带着两名药童在侍卫的引领下匆匆走了进来,李臻便走上去问道:“是哪里的医士?”

    医士连忙行礼道:“在下是济生堂的王忆德,是县令让我前来看病。”

    又是济生堂,李臻眉头一皱,“你们济生堂和县令是什么关系?”

    驿丞走过来笑道:“济生堂是本县最大的药铺,这个王医士便是济生堂招牌,几十年的名声,本县无人不晓。”

    李臻又看了这个王医士一眼,见他年约六十余岁,留一撮山羊胡子,模样十分老实,而且是本地人,李臻便点点头,“去吧!”

    王医士向李臻点点头,便跟着侍卫快步去后院了,李臻慢慢走到后院门口,见身材高大的女侍卫苏越正在检查医士手中的药箱,李臻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这才转身向前院走去。

    刚走到前院,赵秋娘便走了进来,李臻不见狄燕,便问道:“阿燕呢?”

    “她还在监视济生堂,我让她回来,她却不肯。”

    “查到什么了吗?这家济生堂什么背景?”

    赵秋娘笑道:“这药铺就是本县县尉裴顺清所开,当然和官方关系极好,掌柜方捷刚从南阳回来,昨天我们在南阳悦来客栈下榻时赶走不少人,这个方捷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知道我们的底细,便连夜赶回向城汇报,自然就有了刚才那一幕。”

    李臻这才明白,看来是他太多心了,便笑道:“既然如此,就让阿燕赶紧回来,没必要再监视了。”

    “我那个小师妹脾气倔着呢,我可叫不动他,要不统领自己去找她吧!她在药铺隔壁的十方客栈二楼,最西面那间屋子。“赵秋娘笑了笑,便快步走进了自己所住的院子。

    。。。

    济生堂是向城县有名的老店,也是邓州最大的一家药铺,位于县城中部,占地约八亩,有十几名名医坐堂问诊,在邓州极有名气,每天都有来自邓州各地的病人络绎不绝地前来就诊,很多病人就住在药铺内长期养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家药铺也是一座医院。

    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但药铺外面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都是从各地慕名前来求医的病人,大多躺在便携竹榻上,盖着厚厚的被褥,旁边陪同着他们的家人。

    这时,一辆马车驶来,在药铺大门前停下,几名家仆模样的男子将一张便携竹榻从马车内抬了出来,上面躺着一人,被被褥盖着,看清楚模样。

    几名家人将竹榻直接抬进了药铺,引来排队病人一阵议论,有人大喊道:“要排队呢!”

    但家人没有理会,直接进了药铺,他们并没有在大堂停留,一直进了一间小门,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来到一间屋子前。

    这时,被褥自己掀开了,露出一张年轻俊朗的脸庞,这是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年轻人,脸形稍长,鼻子高挺,唇上留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他身穿白色武士服,腰挎一柄长剑,一跃从竹榻上跳下,快步走进房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