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宰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宰大明- 第7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交趾地方衙门的工作人员分为官员和吏员两种,其中官员由讲武堂委派,而吏员则在当地招募,负责执行官员的命令,负责地方衙门的日常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交趾的吏员包括各个部门的差役,他们从当地百姓中招募,每一年都要进行考核,不再属于贱籍,其身份是地方衙门的办事人员,这是交趾与大明各行省的最大不同。

    李云天认为,要想使得那些吏员安心做事,不仅要解决他们养家糊口的问题,同时也要处理好他们的身份,只有这样那些人才会珍惜这份差事,不敢违法乱纪。

    赵德彰的这条命是李云天救的,自然对李云天感恩戴德,再加上李云天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以及交趾的地方衙门的人员结构最为合理,所以自然愿意跟着李云天干事。

    实际上,不仅赵德彰,大明各地方衙门的官员们都清楚吏员和役员的危害,但由于要依靠那些人来维持衙门的日常运作,故而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心机的官员对那些吏员和役员进行敲打,使得他们不敢太过放肆,而那些没心机的官员只有被牵着鼻子走。

    赵德彰是深受其害,当年临云县河堤一案,正是临云县户房司吏等人从中作祟,使得松江府府衙拿到了他接收修堤银两的公文,进而成为了给他定罪的最重要证据。

    所以赵德彰对那些胆大妄为的吏员和仗势欺人的役员是深恶痛绝,决定趁着这次机会来清除掉衙门里的这些龌龊。

    另外,在赵德彰看来,这也是一个名留青史的好机会,他将成为大明两京十三省第一个对地方衙门进行改革的官员。

第1199章 步步为营() 
晚上,李云天留赵德彰一家共进晚餐,算是对赵德彰的一种勉励,希望他能把自己交代的事情办好,妥善处理松江府吏员和役员事宜。

    赵德彰对此是受宠若惊,万万想不到李云天会设宴宴请他,要知道李云天现在身份显赫,并不是什么人能有这个荣幸的。

    席间,李云天与赵德彰一家谈笑风生,待人异常情切,完全没有王爷的架子,这使得赵家的人不由得感到了一丝轻松。

    “王爷,下官这次能沉冤得雪全依仗王爷,下官无以回报,愿意让小女伺候王爷,还望王爷能成全下官。”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已经有着几分醉意的赵德彰语峰一转,一脸期望地向李云天说道。

    赵德彰口中的“小女”自然指的是蝶舞了,蝶舞原本正在跟林馨低声说着什么,闻言刹那间脸颊羞得通红,低下头不敢看李云天。

    李云天不仅德才兼备而且相貌堂堂,是大明无数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蝶舞自然愿意留在李云天的身边。

    “举手之劳而已,何足挂齿?”李云天闻言微微怔了一下,没有想到赵德彰会有如此一说,随后微笑着向赵德彰摆了摆手说道,“赵小姐本是官宦之后,这几年吃了不少苦,应该过回属于自己的生活。”

    听闻此言,蝶舞的脸上顿时闪过失落的神色,暗自感到忧伤,看来她与李云天是有缘无份。

    “王爷虚怀若谷,下官万分钦佩。”赵德彰心中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看来蝶舞是没有跟着李云天的福分,随后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躬身说道。

    实际上,赵德彰早就做好了被李云天拒绝的准备,于公于私李云天都不应该留下蝶舞,否则会授人以柄,使得外界认为李云天是为了贪图蝶舞的美色而给赵德彰翻案。

    林馨注意到了蝶舞的失落,心中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幽幽地望了李云天一眼,心中五味杂陈,有一种说不出的黯然萦绕在心头。

    元宵节过后,李云天离开了杭州城,开始巡视江南各州府,这使得杭州城大大小小的官员禁不住松了一口气,终于送走了李云天这尊煞神。

    自从李云天给赵德彰翻案后,江南官场的官员都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当松江府的贪官污吏被王禄一网打尽时,那些官员知道李云天这次是动了真格的,故而风声鹤唳,战战兢兢,一时间江南官场的风气为之一清,无数冤案得以被平反。

    当然了,并不是那些官员良心发现平反冤案,而是他们当心境内那些蒙受不白之冤的冤民找李云天上告,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那些仗势欺人的地方豪强,也纷纷想办法解决以往留下的事端,把各自的屁股擦好,李云天连那些地方上的官员都不放过更何况他们了,谁也不希望撞在李云天的手上。

    李云天岂会不清楚那些地方官的心思,不过他现在没有心思找那些家伙的麻烦,只要他们能把各自手上的事情做好,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暂时放那些官员一马,同时也是在给京城的文官集团施加压力。

    二月中旬,李云天意外接到了朝廷的一份急报,这份急报与他的江南税务革新无关,涉及到外交事宜。

    原来,年前的时候朝鲜国世子李珦和首阳大君李瑈几乎同时派来了使者,请求正统帝册封其为新的朝鲜国王,并互称对方为篡位的乱臣贼子,恳求正统帝出兵剿灭对方。

    自从朝鲜国发生叛乱,朝鲜王李裪死于叛乱后,李珦和李瑈就互相指责其为发动叛乱的幕后主使,并在全国发出了告示来通缉对方。

    这使得朝鲜国的文武百官不得不在这场事关朝鲜王国最高权力的角逐中战队,李珦和李瑈各自获得了不少臣子和世家的支持,两人旗下的军队在整个朝鲜王国打得不可开交。

    由于李珦和李瑈都没有灭掉对方的实力,故而向大明求援,想要从正统帝那里获得承认,借助大明的力量来消灭对方。

    虽然朝堂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过鉴于李云天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主导了大明的对外战争,故而对于李瑈和李珦的这次求援,张氏太皇太后自然要征求李云天的意见,京城的那些文武百官谁也没有李云天精于外交事宜。

    李云天早就料到李瑈和李珦会向大明求援,不过他觉得现在两人的实力犹在,所以大明现在还没有到介入这件事情的时候,等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最为合适,那个时候大明将完全掌控住朝鲜王国的局势。

    与这份急报一同前来的还有一道公文,这道公文与倭国有关,由于陈光宗引倭兵进犯大明,并且想要谋害大明堂堂的忠王,故而京城的官员们纷纷向正统帝上书,希望正统帝出兵倭国,给倭国一个教训。

    即便是大明的那些文官再为大度,对于陈光宗这次欺负到大明家门口的行为也异常痛恨,更何况大明的文武官员都对倭国没有好感,自然要用武力来解决这件事情。

    说起来,最迫切解决此事的是朝廷的勋贵集团,换句话来说是各大都督府的都督们,都想通过对倭国的战争来洗刷西域战败的耻辱。

    当然了,这些都督要想带兵去倭国的话少不了水师的护航,说起来他们还是离不开讲武堂的支持,没有讲武堂在琉球岛和倭国建立起来的军港,以及水师强大的船队,要想渡海远征倭国将非常困难。

    李云天清楚那些勋贵想要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不过在他看来现在并不是进攻倭国的最佳时机。

    按照李云天的规划,要想拿下倭国那么首先应该解决朝鲜王国,以朝鲜王国为跳板向倭国发动攻击,这样的话对大明将最为有力。

    由于倭国与大明之间隔着大海,因此李云天认为进攻倭国的话不能急于求成,要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地推进。

    尤为重要的是,现在倭国国内正面临一场巨大的动荡,以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为首的两派军阀势力为了争夺未来幕府的控制权而处于激烈的对峙,一旦这个时候明军介入那么将使得双方放弃敌对而一致对外,这绝对不是他所愿意看见的。

    因此,李云天把自己的对朝鲜王国和倭国的见解上书呈给了正统帝,阐明了其中的利害得失,在他看来要想对付倭国的话现在还不是时候。

    李云天这个时候不由得感到有些庆幸,现在北方地区的卫所军正在如火如荼地整编中,没有两三年是无法形成战斗力,这就使得那些跃跃欲试的都督们不得不按捺下出兵的心思,否则的话李云天估计很难阻挡住那些一心想要挽回颜面的都督们。

    实际上,经过这些年的征战,卫所军不敌骁武军是不争的事实,但人要脸树要皮,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总不能承认他们的士兵比骁武军要差,差的只不过是训练方式而已。

    为了安抚那些都督,李云天在上书中委婉地做出了承诺,如果将来要进攻倭国的话,那么攻打倭国的主力将是卫所军,明军水师负责协助。

    站在李云天的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他虽然是骁武军的缔造者但作为大明的忠王必须从全局来考虑问题,不能厚此薄彼,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骁武军和卫所军共存,同时也给了那些都督们一个面子。

    正是由于李云天做出了将来有卫所军进攻倭国的承诺,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终于安下心来,他们这些年都没有打过胜仗,总要通过一场战争来挽回面子。

    与此同时,那些都督们也都对李云天充满了敬佩,看得出来李云天并没有偏向骁武军,这也使得他们放了心。

    三月下旬,李云天终于等来了他想要的东西,正统帝正式下旨,在江南地区进行税务革新,把江南地区收税的权力收归朝廷,并取消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

    由于这道圣旨太过重要,所以前来传旨的人来头也不小,是内阁辅臣杨溥,杨溥此次前来江南不仅是传旨,还有坐镇江南,安抚江南官场官员的意思,同时解决因为税务革新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一旦江南那些地方衙门失去了收税的权力,那么各地衙门里人多势众的吏员和役员该如何处置,养活这些人的钱从何方而来。

    李云天与杨浦自然是老相识,当年杨溥尚未得志的时候李云天就与其有着不错的交情,后来杨溥进入内阁后两人的交情更进了一步。

    杨溥抵达扬州的时候,早已经接到消息的李云天亲自前去码头迎接,给杨溥举行了盛大的接风宴,南京各部院堂官悉数参加。

    这次正统帝下旨进行税务革新,对南京各大部院的冲击最大,意味着他们手中将失去最大的权力――税收,故而杨溥要前来镇住场子。

    南京各大部院的堂官虽然不愿意,但也无可奈何,毕竟正统帝会下令,意味着京城各大势力已经就江南税务革新的问题达成了一致,纵使他们反对也没用,说到底京城各大部院才是大明的中央衙门,他们不过是陪衬而已。

    虽说如此,南京各大部院衙门堂官的牢骚肯定少不了的,李云天对此淡然一笑,总不能不让那些人把火气给出了吧。

第1200章 隐忧() 
由于杨溥这次来江南肩负重担,因此接风宴上李云天与他都没喝多少酒,两人点到为止。

    宴会在讲武堂扬州司务处里举行,结束后杨溥跟着李云天去了后院的厢房,他此次不远千里前来自然有事情要跟李云天谈。

    进了厢房后,等侍卫们端上来两倍热茶后,李云天屏退了所有人,杨溥跟他说的事情属于朝廷的顶级机密,自然不能让外人知道。

    “王爷,太皇太后年后身子抱恙,虽然太医院的人没有向外透露太皇太后的病情,但形势想必不容乐观。”等林馨领着侍卫离开,杨溥放了手里的茶杯,忧心忡忡地向望向了李云天。

    “怎么会这样!”正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的李云天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虽然他也得到了张氏太皇太后身体不适的禀报,但没想到事态会如此严重,竟然使得杨溥感到如此担忧。

    而根据李云天得到的消息,张氏太皇太后依旧正常地召见朝中大臣的家眷,周雨婷已经进宫陪伴了张氏太皇太后数次,并没有发现有何不妥。

    “本官来京之前,太皇太后曾经召见本官,结果赐宴的时候太皇太后呕出了几口血,本官这才知道太皇太后的病情不妙。”杨溥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张氏太皇太后果真是一名奇女子,竟然能把患病之事掩饰得如此之好。

    杨溥私下里曾经旁敲侧击地向太医院负责给张氏太皇太后诊治的御医打探过张氏太皇太后的病情,那名御医告诉他张氏太皇太后只是操劳过度而已,并无大碍。

    “太皇太后是一番苦心呀!”李云天这时回过神来,不由得感慨了一句,张氏太皇太后之所以会隐瞒病情完全是为了镇住京中的局势。

    正统帝虽然已经登基了七年,但现在只是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天子,没有办法掌控住朝局,所以张氏太皇太后必须要撑下来,以给正统帝争取更多的时间,实在令人钦佩。

    “太皇太后有个好歹,京城的局势将变得复杂起来。”杨溥苦笑着望着李云天,脸上满是郁闷的神色。

    李云天对此深有同感,张氏太皇太后的存在填补了正统帝年幼无法亲政的空缺,这使得京城各派势力不敢造次。

    一旦张氏太皇太后病逝,那么京城各派势力必将蠢蠢欲动,为了权势斗个你死我活,届时京城少不了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虽然杨溥没有明说,但李云天心里十分清楚他所担心的事情,忧心张氏太皇太后一死内廷会趁机借助正统帝坐大。

    在张氏太皇太后的暗中支持下,内廷的实力逐渐增强,得以与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相抗衡,是张氏太皇太后给正统帝保驾护航的最大依仗。

    而一旦失去了张氏太皇太后对内廷的制约,内廷的势力必将会急剧扩张,届时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都会受到其压制,说不定连李云天和讲武堂也会被其算计。

    毕竟,内廷的那些宦官们是内臣,包括李云天在内的文臣武官属于外臣,双方的关系既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制约。

    固然李云天能镇住那些内廷的宦官,可李云天百年之后有谁能制约内廷的人?无论是永乐帝还是洪熙帝以及宣德帝,都对宦官表现出了非常大的信任和依赖,同更是也有着非常高的手段对其进行掌控。

    李云天相信正统帝如果能有宣德帝的阅历,肯定也会对内廷的宦官游刃有余地掌控,可问题是正统帝并不是宣德帝,而且现在只是一名尚未成人的少年,必然在张氏太皇太后死后对身边朝夕相处的宦官信赖有加,这就使得事情变得无比复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因此,张氏太皇太后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她的存在使得京城各派势力中间有了一个缓冲地带,不至于刀兵相接。

    据史料记载,张氏太皇太后在明朝诸位皇后中最为精明能干,平时对内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

    洪熙帝驾崩后,宣德帝每遇军国大事都会禀明张氏太皇太后再做决定,而张氏太皇太后也时常询问宣德帝朝政事宜,并经常提醒宣德帝要体恤百姓的疾苦。

    正是由于张氏太皇太后的存在,使得大明君臣和睦,各派势力安分守己,虽然内廷已经当时已经对朝廷的政事进行干预,但正统前期内廷还不足以压制文臣集团,正统帝虽然宠信王振,但王振还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张氏太皇太后死前司礼监掌印太监一直由金英担任,王振虽然恃宠而骄但还无法掌控住内廷,在张氏太皇太后看来金英老成持稳、经验丰富,是主掌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