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离开乂安城的同时,在清化府坐镇的李大牛就下令明军向乂安府进军,由于乂安城里已经没有了叛军,甚至连居民的影儿都没见到,居民们在叛军走后差不多都出城逃荒,这使得明军兵不血刃地就进了城,然后在城外五里处设伏,一举击溃了叛军。
“总兵大人,这就是叛首黎利。”在李大牛的率领下,李云天一行人去了乂安府府衙大牢,在大牢里,李大牛指着一间牢房里披头散发、戴着木枷的黎利向李云天说道。
黎利靠着墙边坐着,双目紧闭,面色铁青,他知道明军的那些官员是特意来看他这个俘虏的,故而心中感到万分羞辱。
昨天下午,东躲**的黎利终究没能逃脱明军的搜捕,在一个村落中被抓获,此时他只剩下一个人,身边的亲兵死得死、逃的逃,模样十分狼狈。
当听见“总兵大人”四个字后黎利不由得睁开了眼睛,他很想见识一下那个将他逼得走投无路的定南将军是何许人。
“是你!”望见被众人簇拥着的李云天后,黎利先是微微一怔,随后噌地站了起来,快步来到牢房的木栅栏前,一脸震惊地打量着李云天。
黎利自然不会忘记当年在小河镇与他虚与委蛇的定南将军特使――穆梓,从现场那些明军将领的反应来看此人竟然就是定南将军,这使得他一时间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幕是真的。
“黎利,你本为朝廷巡检司的巡检,却不思报效皇恩,为了一己私欲竟然造反作乱,使得交趾为此受到一场浩劫,实在是罪该万死!”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望着神情惊愕的黎利,义正词严地呵斥道。
“你这个骗子,骗子,我就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黎利闻言顿时回过神来,他这个时候终于可以确定穆梓就是定南将军,顿时恼羞成怒,面红耳赤地冲着李云天高声大吼着,脖子上戴着的木枷撞得木栅栏砰砰直响,看样子情绪十分激动。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一切都是你的命。”李云天见状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冷笑,冷冷地望着黎利,要怪得话就怪黎利太过贪心,进而中了他的缓兵之计。
“我应该杀了你,我应该杀了你!”被李云天这么一讥讽,黎利显得更加激动,口中咆哮着大吼。
“有一件事情本官想告诉你,阮焉和陈元是枉死的,如果有他二人在的话你们说不定能冲破占城军的防线。”望着状若疯狂的黎利,李云天沉吟了一下,面无表情地告诉了他一件事情,再度给了黎利沉重一击。
“你撒谎,阮焉和陈元妄想取本王而代之,死有余辜!”黎利并不相信李云天,怒气冲冲地瞪着他。
“如果本官没有猜错的话,一定是范友向你告的密,否则他岂会任命他为先锋官。”
李云天并没有争辩什么,而是神情冷峻地望着黎利,有条不紊地说道,“范友虽说作战勇猛,但终究只是一个匹夫而已,难堪大任,本官听说自从他上次打了败仗后一直被你所冷落,故而向你告密的目的已经不言而喻。”
“可惜呀,阮焉和陈元对你忠心耿耿,就这么被你轻而易举地给杀了!”说完,李云天也不理会黎利,抬步离开了,只留下面色铁青的黎利站在那里发呆。
黎利已经听明白了李云天的意思,李云在的言外之意是范友为了争上位故意陷害的陈元和阮焉,倘若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他岂不是杀错了人,亲手葬送了叛军的前途?
正如李云天所说的那样,如果阮焉和陈元没死的话,那么阮焉出谋划策,陈元率军冲锋陷阵,占城军肯定早就被击溃不至于坚持到骁武军赶来。
现在转念一想,他觉得自己在处理阮焉和陈元一事上实在是太过草率,不仅大大削弱了叛军的实力,而且还重创了叛军的士气,实在是一招败笔。
李云天在不远处的一个牢房前停下,牢房里关着的是蔡福,与黎利一样都带着木枷,虽然蔡福在叛军中算不上什么,但是在明军中可是仅排在黎利之后的第二号叛军要犯,要跟黎利一起被押往京城交由宣德帝发落。
“总兵大人,求求你大发慈悲,饶了小人一条狗命吧,小人来生愿意当牛做马地服侍你。”蔡福已经听见了刚才李云天与黎利之间的那番对话,故而在牢房临近走道的木栅栏后等着,见李云天来了连忙跪在地上高声求饶。
“哼,数典忘祖的东西,竟然投靠叛军,简直丢尽了我大明的人。”面对跪地求饶的蔡福,李云天冷笑了一声,声色俱厉地喝道,“来人,将这个狗东西拖出去看了,葬尸乱坟岗!”
立在身后人群中的雷婷闻言一摆手,几名李云天的亲兵就气势汹汹地冲进了牢里,将苦苦哀求的蔡福给拖了出去。
现场的众人官员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谁也没有说些什么,虽然按照流程蔡福应该被送往京城定罪,不过李云天身为交趾最高的军政长官杀蔡福这么一个叛将也无可厚非,毕竟蔡福的投敌行径罪该万死,李云天杀了他也无可厚非。
“来人,向派八百里快骑向皇上报喜,我军已经成功平定了交趾叛乱,活捉叛首黎利一干人等。”
等蔡福被拖走后,李云天转身扫视了一眼跟着他身后的官员,沉声说道,“记着,一路上马不停蹄,要赶在今年大朝前向皇上报捷!”
“总兵大人放心,卑职这就让人去办此事,一定赶在大朝前将捷报送到京城。”李大牛是现场明军中的最高将领,闻言向李云天一拱手,底气十足地躬身应道,宣德帝肯定已经在迫切地等着交趾大捷的消息传来。
与先前几次平叛不同,李云天可是宣德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大明勋贵中的新贵,如果能成功平定了使得陈智、王通和柳升这样的老牌勋贵束手无策的交趾叛乱,那么无疑会树立宣德帝在军中的威信,使得京城那些跟随着永乐帝南征北战的勋贵们不敢再在他面前居功自傲。
第六百八十六章 调虎离山()
文勇伯名叫古辰,是威国公鲁仲乾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爱将,也是大明军中难得的一员儒将,永乐年间南直隶的举人出身,因为曾经被鲁仲乾救了一命进而投笔从戎成为了鲁仲乾的部下。
在鲁仲乾的推荐下,古辰追随英国公张辅两次前往交趾平定叛乱,立下了赫赫军功,故而被永乐帝进封为了伯爵。
由于古辰为人向来低调,再加上他是鲁仲乾一系的骨干,因此李云天在京城并没有怎么与其接触。
汉王叛乱后,古辰随着鲁仲乾一同前去了山西都司,后来汉王投降鲁仲乾自尽而亡,当时在外作战的古辰知道大势已去,因此在房间里放火**追随汉王和鲁仲乾而去。
李云天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原本已经死了近六年的人忽然之间又蹦了出来,还出人意料地成为了阿鲁台的人,这着实令他感到震惊。
“他有没有提及投靠阿鲁台的原因?”经历了最初的惊愕后李云天很快回过神来,不动声色问向了赵勇,他实在无法想象古辰为何会为阿鲁台效力,总感觉古辰当年的假死不简单。
赵勇闻言摇了摇头,古辰劝降后就离开了,根本就没有谈及其他的事情,其实他也很想知道古辰为何要背叛大明,给阿鲁台做事。
“兴平候,你们这些天吃了不少苦本应静心休养,但我大明在辽东缺兵少将,诸位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协助本侯攻打银州城,为我大明建功立业。”
由于辽东的战事已经让李云天忙得团团转,见从赵勇那里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因此就把古辰的事情先放在一旁,笑着向赵勇说道。
按照大明律例,像赵勇和杨威这种败军之将是要受到朝廷的严惩,不过李云天是辽东副总兵,辽东总兵、义国公张昊又被困在辽阳城,因此辽阳城以外的军务其实由李云天做主。
宣德帝北征失利的因素很复杂,李云天并不想追究赵勇和杨威等人战败的罪责,毕竟现在时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时候,因此他给了赵勇和杨威等人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虽然赵勇和杨威等人打了败仗,但他们却是大明最能征善战的武将,否则的话也不会被宣德帝选中伴驾出征,李云天既需要这些悍将冲锋陷阵也需要他们来执掌辽东明军的军权。
说到底,李云天是骁武军的统帅,而骁武军与大明的卫所部队采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军事体系,虽然他能整编女真诸部的士兵和征募朝鲜国的士卒,但是却不好过多地插手辽东明军的军务,以免事后引发大明勋贵集团的不满。
因此,李云天要把辽东明军的兵权交到赵勇和杨威这这些明军将领手中,让其率领辽东明军与骁武军并肩作战,平分战功。
有一句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云天很清楚要是骁武军在辽东战场一枝独秀的话绝对会使得大明勋贵们颜面尽失,得罪不少大明勋贵,故而采用了雨露均沾的策略,协调好与大明勋贵之间的利益纠葛。
“大恩不言谢,镇武侯的恩情本侯铭记在心!”赵勇闻言先是怔了怔,随后面露喜色,连忙向李云天一拱手,语气激动地躬身说道,如果能在辽东战场立下战功的话那么就能抵消他先前战败的罪责。
值得一提的是,赵勇昨天已经从顾礼裕那里了解了开原城明军的情况,对李云天在开原城集结七万大军的事情倍感震惊,如果再加上从朝鲜王国征募的五万士卒的话李云天已经拥有了与辽东蒙古军队决战的实力。
以李云天的军事造诣,十有**能凭借这十二万大军击败辽东的蒙古军队,这意味着赵勇也能从中分得不少功劳。
尤为重要的是,如果大明在山西行都司和万全都司战败的话,那么届时对抗阿鲁台大军的重任将落在李云天所统掌的辽东明军身上,赵勇等人正好可以堂堂正正地与阿鲁台一决雌雄,以报先前战败被俘之仇。
赵勇还没有意识到,虽然他与李云天同为大明的侯爵,而且他的资历远比李云天深厚,但不知不觉间就以李云天马首是瞻。
“谢镇武侯再造之恩!”杨威等将领自然也清楚李云天的用意,纷纷激动地向李云天躬身道谢,李云天此举无疑让他们“再世为人”。
由于军情紧急,李云天与赵勇和杨威寒暄了几句后就开始布置攻打银州城的事宜。
按照先前的计划,明军在清风口围歼了北元援兵后即刻挥师北上,趁着银州城蒙古军队不备之际攻进城中展开巷战,避免与蒙古兵在城外作战,最大限度地限制住蒙古骑兵。
为了能对银州城的蒙古军队发动突袭,李云天准备在夜间用**炸开银州城的城墙,银州城里的蛮苏和穆都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手里会有如此厉害的火器,势必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军事会议结束后,在清风谷休整的明军一分为二,顾礼裕统帅一万多辽东明军在清风谷安置伤兵以及看押战俘、辎重,李云天率领近五万大军赶往银州城。
明军在清风谷一战中可谓大获全胜,五百余人战死,两千余人受伤,给明军造成伤害的基本上都是奋起反抗的蒙古军队,而仆从军的士兵面对着明军的总攻几乎没有抵抗就缴械投降。
“这份公文异常重要,一定要安全送抵银州城!”离开清风谷前,李云天把一道公文递给了查干巴拉,神情严肃地嘱咐道。
这道公文是李云天以察合的名义给蛮苏的公函,他在公函里告诉蛮苏,随行的仆从军由于畏战而行军缓慢,一路上多次与负责监军的蒙古官吏爆发冲突,近来更是以伙食太差的借口殴打了建军的蒙古官吏。
虽然察合已经杀了带头在伙食上闹事的仆从军士兵,但仆从军军心不稳察合担心闹出更大的事端,故而让蛮苏调银州城辉罗部的士兵前来接应对仆从军进行武力威慑,以确保仆从军顺利抵达银州城。
李云天之所以要调走辉罗部的人,是因为他曾经答应诺敏的母亲格根塔娜要中兴达颜部,而辉罗部由于吞并了达颜部所以银州城里辉罗部的士兵中大部分都是达颜部的族人,在他看来这些达颜部的族人是达颜部中兴的根基。
“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完成任务。”查干巴拉知道事关达颜部的振兴,故而郑重其事地接过了那道公文,向李云天一拱手后翻身上马,领着几名达颜部的士兵绝尘而去。
李云天凝神望着查干巴拉的背影,辉罗部在银州城有八千人,其中五千人是原达颜部的族人,如果能将辉罗部拿下的话明军攻打银州城时的阻力就会小上许多。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率领大军行至银州城四十里外一个名叫黑岭的镇子,由于走在行军队列前面的是哈尔巴拉率领的蒙古骑兵,因此镇上的居民还以为来的是蒙古兵,纷纷眼神惊恐地立在街边,自从蒙古军队占领了黑岭镇后镇上的人没少被祸害。
不过,当骁武军的士兵把镇上几名由蛮苏任命、平日作威作福的蒙古官吏抓起来后,百姓们这才惊讶地知道来的是大明的军队,不少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喜极而泣,随后就是冲上前围殴那几名蒙古官吏。
当骁武军的士兵们好不容易把愤怒的人群分开后,那几名蒙古官吏早已经气绝身亡,由此可见他们在镇上没少作恶,故而激起了极大的民愤。
除了那几名蒙古官吏外,镇上投靠了北元的那些汉奸也一同被抓了起来,两个罪大恶极、协助蒙古官吏祸害百姓的汉奸在混乱中被打死,其余人则侥幸逃得了一命,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饶。
抵达黑岭镇后,李云天下令大军在黑岭镇休整,静静地等待辉罗部人马到来。
从路程上算的话查干巴拉最迟昨天晚上抵达银州城,如无意外的话辉罗部的人今天早上就会从银州城启程。
下午,当李云天与赵勇等人商议着攻打银州城的细节时,一名骁武军军士前来禀报,辉罗部的人马已经距离黑岭镇不足两里,一共有三千骑兵和五千步卒。
“贵客来了,咱们可要好好欢迎。”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向赵勇等人说道,他已经准备好了一份“大餐”,就等着辉罗部的人入席。
赵勇等人纷纷笑了起来,笑容中充满了轻松,明军已经在黑岭镇设下了一个口袋阵,辉罗部的人一旦踏进来断无逃走的可能。
辉罗部的人马来到黑岭镇镇口时,哈尔巴拉打着察合的旗号迎了上去,将辉罗部首领巴鲁等人请进了镇子,辉罗部的士兵则被安排在了镇外的一个山坡前驻扎。
巴鲁本以为察合距离银州城还有些路程,没想到会在黑岭镇遇上,虽然心中感到有些意外但也没有多想,被哈尔巴拉引领着进了镇上最大的一座宅院。
会客大厅里,察合面无表情地端坐在上首位的座位上,李云天和赵勇等人分坐在大厅两侧,不动声色地望着巴鲁等人进来。
“察合,你小子的胆量是越来越小了,竟然连那些奴隶都没法对付,依我来看谁要是敢滋事就砍了他们的脑袋,这样看他们还老实不老实!”
巴鲁是一个身材粗壮的中年男子,他并没有发现会客大厅里的异样,进门后笑着向察合说道,暗中嘲讽他胆小,在巴鲁看来那些仆从军与奴隶无异。
察合岂会听不出巴鲁言语中的挖苦,可他此时哪里有心思与巴鲁斗嘴,眉角抽动了一下后颇为无奈地望着巴鲁,难道巴鲁这个蠢货真的认为他无法掌控住那些仆从军?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