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虎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虎啸-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李啸注意到,这些眼神中更多的是深深地担忧。李啸知道,他们估计每个人心里都在想,李啸这个空头署总旗,无钱无粮无兵,却对黎千户说要一个多月就要剿除马耆山的残匪,谈何容易啊!

    墩台上一片沉默,李啸静静地蹲坐在一块石板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现在想来,李啸当时的承诺,有冲动之嫌,但也并非全未经考虑,其实,他从归家遇匪时,就已开始盘算如何去除这支荼毒地方残害百姓的匪贼武装。

    只是,未曾想到这一天,会这么快到来。也未曾想到,最终只能凭自已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情。

    一个多月,剿灭残匪,不然就砍自已之头以谢众将士,李啸的这些豪言壮语,让这些墩里的老实兄弟,震惊又担忧,却也让很多诸如郝长泽之类的人,坐等着要看笑话。

    这个世界上,努力做事的人很少,愿意看别人笑话的人,却又何其之多。

    李啸冷哼一声,目露寒芒。

    男子汉大丈夫,言既出,行必果!我李啸说得出,要一定要做得到!

    李啸在心下仔细评估自已现在的实力。

    他现在有一个暂代署总旗的官衔,也就是说,这个官职并未经过朝廷的真正授与,千户大人随时可以收回。但尽管如此,这个官衔却使得他能名正言顺地招兵买马组织义军,而不受他人弹劾。另外,他现在手头上有黎应笙大人买刀所得的500两银子,加上上午杀六匪所得的三十多两,共有530多两银子。而刚刚砍杀掉的那些匪兵,早就被那些骑兵仔细搜刮全身,除了留给牛蹄墩一堆血肉模糊的尸体外,再没有别的东西剩下。

    李啸思考良久,心下便有了大体计划。

    他准备成立了一个二十多人的战兵队伍,这也是署总旗所额定的兵员名额。(注:明代军制,一名小旗官掌十名兵士,一个正总旗掌五小旗,而一名署总旗约掌二三小旗。)

    李啸决意先设两个兵种,即盾兵与枪兵。每样兵种,各设十来名。

    武器配备为:盾兵一人一面大盾,另配一把腰刀。枪兵则每人只发一根4至5米的长枪。

    具体的作战模式为,盾兵手持大盾在前,作为开路与掩护。枪兵手持长枪在后,作为主要攻击进攻的力量。

    说实话,要凭这二十多人,却消灭马耆山上残余的四十多名余匪,实在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

    李啸也明白这一点,他现在所招的战兵,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最多只能成为一种辅助力量。

    李啸叫过来刘一显等人,详细地把自已的招兵计划告诉他们。

    每个人听完李啸的话,脸上的忧色反而更深了。

    “各位兄弟,李啸现在,只能依靠各位兄弟的大力扶持与帮忙,各位有什么意见或不解,请尽管向李啸提出来,也好让李某集思广益少走弯路。”李啸诚恳地向他们说道。

    “李总旗,你准备从哪里去招战兵?”首先发问的是刘一显。

    刘一显这个称呼让李啸一时很不习惯,但他明白,自已没有必要去纠正他,官衔带来的威严,常常能让上行下达的工作更加有效进行。

    李啸告诉他,自已前段时间去莒南县十方镇时,看到当地有大量流民,他决定先在那里招一批人。

    刘一显想了想,皱着眉头说道:“为什么要招流民呢,就在附近村庄招募兵勇不是更好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李啸苦笑着解释,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已银子紧缺,他明白告诉刘一显,他现在手头仅有这530多两银子,武器、盔甲、粮食等等,都要花钱,实在是有不敷使用之嫌。如果还要另花钱招兵,不单要给他们提供每日生活所需米粮,另要每个月都要给他们发的月钱军饷,自已这点银子只怕是实在无能为力。而招募流民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只给饭吃,不用花招兵的钱,也不用给军饷,这样可以节约相当大的一笔银钱。

    刘一显又道:“但流民都是拖家带口,如果要让他们安心当战兵,势必要让其全家来投,这样一来,需要的粮食也不少啊。”

    李啸叹了口气,慢慢说道:“我算过,即便如此,就算多吃点粮食,也比花银子招兵强。那些战兵家属,可以暂时仅给稀粥或野菜糊糊活命即可,这却也比他们流落街头要强得多。另外,这次我们招的战兵数量有限,我们可以先好好选些家口不多的,也可以有效节约粮食。”

    李啸心下算了一笔细帐,在缺少荤食的条件下,一个战兵每天最少要吃斤半米粮,这样一斗米粮约可吃6天多,按一石有十斗米来换算,可以吃60天。那么二十来个战兵,按一个多月剿匪时间限定,则需要20多石米粮。如果按每名战兵另有两名家属的情况来计算,则共有60至70名家属要养活。在保证他们能活命的条件下,每名家属一天的米粮份量算为一名战兵的三分之一,那么他们也至少需要20多石米粮。那么战兵与家属总共所需米粮计要50石。按每石5。5两银子算,要购买的粮食总价就为275两银子。

    他的话语刚落,一旁的常正搭话过来:“李总旗,这些流民若招来,你打算让他们住哪呢?”

    李啸目光深沉地望向刘一显:“李某认为,可先在我牛蹄墩濠沟外侧划定一处,让流民搭草栅居住,这样既便于管理,若有敌情,也可以让他们迅速撤入墩台来。此事,还望刘甲长通融。”

    刘一显笑道:“李总旗发话,在下于情于理都会全力配合的。”

    李啸向他感激地一笑:“多谢刘叔。”

    常正想了想,说道:“李总旗,我在想,要不咱们给这些战兵只发最基本的武器就行了,盔甲什么也别配了,这样可以节约好大一笔钱呢。”

    常正的话戳中了李啸心中的酸楚。李啸明白,自已招募的这些战兵,如果说,身上所着的盔甲还能将就,但十来名盾兵的大盾花费则是无论如何也节省不了的。

    李啸心中理想的大盾,是古代罗马士兵的那种sakos盾牌,高1。7米,宽0。8米,立于地如一座工事,向前推进如浮动的城堡。sakos盾牌通常外观呈长圆形凸面体,用硬木制成,外蒙厚帆布,再蒙硬牛皮,并在上下部边缘都包上了铁边。上面还镶钉着一块铁的浮雕花饰,这种盾牌可以把石块、投枪、以及各式沉重的投掷武器的打击都挡到一旁去。sakos盾牌是罗马人引为自豪的法宝类武器,为古代的罗马帝国的开疆拓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这种sakos盾牌李啸决定简化,长宽不变,凸面体形状不变,只是改成更易制作的长方形便可,而不用象罗马士兵所使用的sakos盾牌那样边缘倒圆角。然后那种浮雕花饰也不要,而改成整个外面皆包铁皮,并打铜钉牢牢固定。这样虽然从外观上来看,比sakos盾牌缺少美感,但却更加实用。既可以增加防护面积,又可以有效防护敌兵射发火箭。李啸认为,这种改进的盾牌可以对士兵全身上下进行有效防护,也可以很好地为后面挺枪而刺的枪兵作提供必要的大范围的坚实保护。

    李啸虽未知道现在武器铺中盾牌制作的具体价格,但他可以想象得到,这样大面积的外观尺寸,又要包蒙铁皮,价格绝不可能便宜,说不定,光这十几块大盾,就能耗掉李啸相当多的银两。

    李啸叹了口气,坚定地回答道:“常哥的主意不错,我们银两有限,盔甲可能必须要节省些了,但大盾却是必备,而且我要求工匠务必制作得精良耐用。这个钱,我是绝对不会省的。”

第二十四章 有宝送来() 
付铁那怯怯地话语响起来:“李总旗,那我们现在的银子就这么多,怕是不够吧。”

    李啸遥望着远方,平静地说道:“事在人为,我李啸认定的事,就一定会把它做好。银子的事,我自会想办法。大家守墩辛苦,都好好休息吧,明天我再安排各位做事。”

    李啸闭目靠柱而睡,不一会儿,就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墩台上一片寂静,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睡着。只有那朦胧的月辉,静静地笼罩着犹然有缕缕黑烟冒处的牛蹄墩,有如一首忧伤而遥远的歌。

    远远的鸡鸣声响起,李啸等人从朦胧中醒来,天边已出现了一丝略带粉红的鱼肚白。

    由于墩内烧损太过严重,李啸决定武器与面粉等食物先放在墩台上,等下面整修好了再放回原处。

    王氏与孟氏下去烙面饼,李啸则带着刘一显等人,把墩内残余杂物收集清扫,然后统统扔放在墩外存垃圾所处。众人好一阵忙碌后,墩内才大体干净了些。

    刘一显面色凝重,牛蹄墩内损毁十分严重,包括每名墩卒的居屋都烧得残破不堪。

    他算了下,如果要去碑廓百户所请泥水匠与木匠来修复的话,最少要花三十多两银子呢。

    没想到,一旁的李啸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一般,对他平静地说道:“刘甲长,你等会去碑廓百户所请泥水匠与木匠来,尽快把牛蹄墩修整好,另外,在墩外搭建流民草棚的事也交于你做吧。总共要花多少银子,你到时来报知于我。”

    刘一显点点头答应了,脸色却有点惭愧:“这修复牛蹄墩的费用,本应各人分担才是,怎么好你李总旗一个人出?”

    李啸摇摇头:“墩内兄弟都不是宽裕之人,这钱我来出也没什么。”

    一旁的常正走过来,对李啸说道:“李总旗,不如让我与刘甲长一同去吧,我们再顺便再去把粮食买回来。”

    李啸笑道:“也好,两人互相也有个商量,上次我去那丰粮商行买一石面粉要价5两5钱,常哥,你这次先买20石面粉回来,看看买得多了,能不能让他们再便宜点。”

    常正大笑:“李总旗你就放心吧。”

    刘扬壮的居屋门吱呀一声开了,李啸等人看过去,只见刘扬壮摇晃着从里面走出来,他一脸苍白,满眼血丝,神情依然满是悲伤。

    “刘哥,节哀顺变,嫂子不会白死的,我李啸一定会剿灭马耆山的恶匪,为她报仇。”李啸话语平静,眼神却十分坚毅。

    刘扬壮不觉眼泪一下子又涌出眼眶,他颤声道:“我代死去的娘子谢过总旗了。”

    李啸点点头,刘扬壮又转身对刘一显说道:“在下今日送妻子回我刘家庄安葬,还望甲长准假。”

    刘一显长叹一口气,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李啸走过来,默默地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塞在刘扬壮手里。

    刘扬壮刚欲推脱,李啸却紧紧按住了他的手:“刘哥,这点钱,给嫂子买副好棺木吧,算是墩内兄弟的一点情份。嫂子受了一辈子的苦,就让她走得体面些。”

    刘扬壮手拿银两,放声大哭。

    李啸转头对一旁的付铁说道:“付铁,等会你帮刘哥一同将张嫂子遗体运回刘家庄。这一路上,你要多注意些。”

    付铁赶紧说道:“李总旗,我会好好帮刘哥的。”

    李啸微笑拍拍他的肩膀,付铁连忙挺直了身子,他的眼神中,明显透出与往日不同的坚强。

    李啸眼神满含赞许,这个与自已同龄的付铁,似乎在这残酷的血与火年代里,渐渐成熟了。

    众人送刘扬壮与付铁扛着放了张氏尸体的床板离开牛蹄墩,每个人都是一脸沉默与哀伤,王氏与孟氏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直到刘扬壮与付铁的身影消失在那条逶迤而去的土路尽头,众人方一同回返牛蹄墩。

    李啸,刘一显,常正三人边啃面饼,边在牛蹄墩外四处查看,最终确定了一块背靠丘陵、平缓向阳的地方,作为流民草棚的安置地。

    随后,刘一显与常正带上李啸给的100多两买面粉钱,出发前往碑廓百户所。本来李啸想给刘一显几十两银子作为请工匠的定金,刘一显却连说不用,说现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有人请他们做事就不错了,完全可以让工匠们做完后再一起给他们工钱,李啸想了想,同意了他的做法。

    李啸一个人留下来,看守墩台,同时等着苏福他们派来民伕清走那一大堆匪兵尸体。

    望着那一大堆胡乱堆叠血肉模糊的尸体,李啸突然想起了明末的军功制度。

    明军战功,主要依靠首级来计算。最值钱的脑袋,是现在闹得最猖獗的建州鞑虏,简称为东虏,军士若斩得一颗东虏的首级,便可立即实授一级。次一级是蒙古鞑子,简称北虏,一颗首级可实授半级,再次则是李闯王张献忠等流寇首级,其首级含金量大幅降低,要斩首十六颗才能实授一级,而最差的,就是这种各地山匪脑袋,因守土靖安是各地明军份内职责,所以这种山匪脑袋最不值钱,一般要四五十个方能实授一级,而且朝廷兵部对此类战功也是最为忽视,下发奖赏与升授总是迟迟延后。

    这就是为什么没有骑兵愿意去砍那些匪兵脑袋的原因。

    所以,大明王朝制度性的失误,让黎应笙这样本该积极剿匪的各地军官,均认为剿匪是一件胜则功微,败则折锐的鸡肋战事。

    没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啊。

    只是各地无人剿灭的土匪山贼,日渐猖獗,大大害惨了大明的普通善良百姓。

    也许,自已自组义军出兵剿匪,在整个大明朝,是头一个

    约摸辰时之际,远处遥遥向牛蹄墩行来了的一众人等,让李啸从思考中清醒过来。

    忽然,有几名骑兵从那一众人中加速策马奔来,直跑到站在墩门外的李啸面前,方“吁!”地一声,勒住马缰。

    最前面的骑兵向李啸响亮地打了一个响指。

    “王兄,一路辛苦,愚弟却未想到是你亲自带民伕来。”李啸一脸笑容地走上去,上前拉住马缰,扶风尘仆仆的王大目下马。

    王大目抹去脸上的灰尘与油汗,笑着说道:“贤弟,咱公干之人,就是奔波之命,安敢道苦啊。”

    王大目说完,转身招呼后面几名骑兵一同牵马入墩。

    入得墩来,未等李啸说话,王大目一脸神秘笑容地凑过来,低声言道:“贤弟,愚兄给你送些宝贝来了,你且说,该如何谢我。”

第二十五章 转手生意() 
看到王大目故作神秘的样子,李啸大笑道:“却不知王兄之宝为何物,且让贤弟观之未迟啊。”

    王大目讪笑道:“唉,你还真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也罢,让你见了再说。”

    不一会儿,那一众人纷纷走近了牛蹄墩。

    李啸看得清楚,共来了约三十来名民伕,另有两辆大板车,一辆板车是装着挖埋尸体的铁锹铁锄之类,而另一辆则用布摭得严严实实,两旁还各有一名步兵护卫。

    王大目指着那辆摭得严严实实的大板车,满面笑容说道:“看,宝贝在那。”

    李啸疾步走过去,正欲掀开盖布观看,王大目连忙按住他的手,挤着眼睛笑道:“贤弟,别忘了要谢我。”

    李啸还未回答,王大目猛地一掀盖布:“请看。”

    满满一板车的各类兵器与铠甲,带着一股铁器独有的铁腥味,刹时出现在李啸的面前。

    李啸定定地呆看着,高兴得几乎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如果不是顾及在这么多民伕面前不能太过失态,他激动得简直想挥着拳头跳起来。

    王大目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李啸有如一个饿昏了头的人见到一桌美食一般,瞪着眼睛望着那些武器铠甲,喉头不停吞咽涌动。

    李啸走到王大目面前,郑重地抱拳致礼:“王兄,多谢你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