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晚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晚明-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宁修也长松了口气,背负双手施施然走出了公署。

    。。。。。。

    。。。。。。

    这个宁县令确实很不一般呐。

    赵广宁如是感慨道。

    据一连几拨商人来报,他们一进入香山县就被要求交税,只有交税才能通行。

    赵广宁是澳门最大的买办商人,和佛郎机总督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常在澳门和广州府之间走货,再把南货转送到北面去卖。

    此间利润可谓丰厚。

    他早已习惯了此等暴利,突然被人抽出一些去自然不很舒服。

    何况宁县令收的税不低,十税一!

    赵广宁微微眯着眼睛,思忖着该如何是好。

    终于他下定决心亲自去会一会这位年轻的县令。

    从澳门到香山县不过穿过一条香江,很快赵广宁便带着两名仆从来到了香山县县衙前。

    衙役们自然认得这个在澳门手眼通天的买办商人,立刻到后衙通报了。

    很快宁县令便传达了命令,带赵广宁到后衙花厅看茶。

    赵广宁便跟着衙役一路穿庭过院来到了后衙。

    他甫一坐定茶还没来得及喝上两口,宁修便踱步走了进来。

    赵广宁连忙起身冲宁修拱了拱手。

    “小人赵广宁拜见县尊。”

    宁修摆了摆手示意赵广宁坐下。

    “赵员外,本官听说你是澳门最大的座商。”

    宁修也不与他寒暄,开门见山的问道。

    赵广宁直是尴尬极了,不过宁修这么问了他也只好答道:“大人谬赞了,小人不过是与佛郎机总督府走的近些赚些薄利混口饭吃。”

    他看似自谦,实则利用这个机会向宁修展示实力--我是佛郎机总督府的人。

    宁修如何听不出他的弦外之音?

    他呷了一口茶,淡淡道:“本官听说赵员外做的是南洋货?”

    赵广宁点了点头。

    “广东本就在大明南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若说做南洋生意,恐怕没有比广东和福建更合适的了。”

    “走一单的利润很丰厚吧?”

    “咳咳,不多不多。”

    赵广宁一副商人市侩嘴脸,生怕宁修问他索要孝敬。

    “本县代天子牧守一方,赋税之事自然不可儿戏。故而本官在香山县设卡,对往来行商征税。”

    赵广宁咽了一口唾沫,心道好嘛终于聊到正题上了。

    “大人,小人见识浅薄,可似乎大明从没有对澳门商人征收商税啊。”

    宁修心道这厮真是狡猾。佛郎机人租借澳门后,每年会给朝廷一笔银钱也就是租借费,除此之外确实没有另外征收商税。可以前没有并不代表以后不能有。

    以前没有是不合理,现在要往合理化的方向走啊。

    “赵员外可有表字?”

    宁修忽然话锋一转道。

    赵广宁愣了愣,显然不明白县尊大人为何会突然问起他的表字。

    “小人表字润田。”

    “润田,好字啊。”

    宁修笑道:“那润田可知道你我脚下踩得这片土地属于谁?”

    “自然属于大明朝廷,属于吾皇万岁。。。”

    赵广宁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

    ps:五个龙套赵广宁,张笛,张义,海逸,王元出场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下)第四更

    “既然如此。。。”宁修音调陡然升高:“那本县在香山县境内设卡收税不是很正常吗?从澳门来香山县的要收,从香山县去澳门的也要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赵广宁的面色不由得变得惨白。

    这句话他当然听过,只是宁县令用在这里听起来却似别有一番味道。

    宁县令这是在敲打他,澳门的座商也是大明子民,自然也应征税纳税吗?

    赵广宁来香山县前信心满满,现在心气却泄了大半。

    他总觉得宁县令那双眸子里有一股令人难以拒绝的东西。

    赵广宁咽了一口吐沫,讪讪笑道:“宁县令说的好啊,小人佩服,小人愿意支持大人此举。”

    宁修嘴角微微上扬:“本官还有一句话送你。”

    “大人请讲。”

    赵广宁扳直了身子,一副恭敬聆听训导的样子。

    “*******,*******!”

    宁修一字一顿的说道。

    赵广宁听得一怔,口中默默念着:“*******,*******!*******,*******!”

    赵广宁深吸了一口气,感慨道:“大人字字珠玑,小人受教了。”

    宁修满受了赵广宁的恭维,和声道:“润田,你是商贾不假,但商贾亦是陛下的赤子。”

    宁修借用了一下崇祯皇帝的名言“贼亦朕赤子”并加以改编。当然,现在崇祯皇帝还没投胎呢,他的祖父万历皇帝才是个半大小子。

    宁修当然不会认为赵广宁真的服气。但他不需要赵广宁完全服气。

    赵广宁服从他的命令即可。只要赵广宁这个澳门最大座商服软,其余行商坐贾必定不会再与香山县衙呈对抗姿态。

    宁修举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用茶盖刮了刮茶沫。

    只这一个小小动作,赵广宁便知道宁县令是要送客了。

    这是官场潜规则,根本不需要明说。

    “小人会与澳门商会之中的商贾言明此事,必不会因为此事再叨扰大人。小人告辞!”

    赵广宁冲宁修拱了拱手,躬身离去。

    赵广宁走后宁修唤来了戚文嘱咐道:“派个人盯着那个商人,我对他不放心。”

    戚文抱拳领命而去。

    宁修突然有兴趣到香山县学去看看,便打了知县仪仗出了县衙直奔县学而去。

    香山县学和其他县学大同小异,都是学庙合一的。

    所谓学即指县学,所谓庙即指孔庙。

    大明尊孔,孔圣的地位比亚圣孟子不知高出多少。

    香山县地处广州府,文教与南直隶、江西、浙江那边自然没法比。这边的子弟大多受到父辈耳濡目染从小就开始经商,胆子小点走走陆商,胆子大的则做起海商。

    陆商相对安全,尤其在这万历年间,天下太平河清海晏,只要肯吃苦总能赚到银子。

    海商的风险就大多了,不但有可能遭遇到海上风暴,还有可能遇到海贼海盗,这些都是穷凶极恶之辈,杀人越货无所不做。南洋哪里是那么好下的,一趟下来总会有些人员折损。

    当然,读书人在这个时代毕竟身份卓然,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读书的。

    广东文教虽然不比最出挑的那几个布政司,但仍是中上水准,比之北面诸省更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县尊突然驾临,香山县的学官都惊慌失措起来。

    在教谕孔方的带领下,一众训导、生员都来到县学大门前迎候县尊大人。

    他们都听说这新任县令年纪很轻,可当他们看到宁修时仍然骇了一跳。这县令竟然如此年轻啊!

    看模样也就是十七八岁,甚至比不少香山县的生员都年轻。

    “下官香山县学教谕孔方拜见县尊大人。”

    孔方冲宁修躬身一礼,神态极为恭敬。

    宁修连忙把他虚扶起来,说了些场面话。

    教谕主一县学政,地位十分清高,便是县令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孔教谕,本县共有生员多少人?”

    “禀县尊。”

    孔方渐渐恢复了镇静,慢条斯理的说道:“本县共有廪生十人,增广生员二十人,附学生员五十人。”

    一共八十人,倒也不算多!

    按照明初定制,一县生员大概是二三十人。但那是明初,明中期以后增加了附学生员,这一部分基本属于捐钱就可以当的。

    明末连官都能捐买了,别说区区一个生员了。

    “廪生之中,又以张笛,海逸,王元,张义成绩最为优良。”

    教谕孔方接着说道。

    “学生张笛(海逸、王元、张义)拜见县尊。”

    众人齐齐施礼。

    宁修微微颔首还礼。

    孔方捋着胡须笑道:“县尊,这张笛字伯彦,是本地望族香山张家的长房长孙,学问是极好的。”

    他稍顿了顿,继续道:“张义字云天,是张笛的族第,学问亦极好。”

    “海逸字灏明,王元字伯约,文章皆写的极佳。”

    介绍到后两人时孔方绝口不提他们的身世,看来此二人大概是寒门出身。

    宁修对此倒是不觉得有何不妥。毕竟大明是一个看门第的地方,要想别人看的起你,除了靠亲娘老子以外只能靠自己。

    “儒学之盛乃国之昌盛之兆,汝辈既为生员,当刻苦研读圣人之书,有朝一日好报效朝廷。”

    宁修见孔教谕说的差不多了,便开始训话。

    他是香山县县令,当之无愧的一把手,由他来说这些自然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学生受教了。”

    众人齐声应道。

    “汝辈不仅需要读圣贤书,更要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

    宁修扫了众人一眼道:“人之为人,就是因为明廉耻知道义。在本官看来人有三个境界,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个层级。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称之为人。齐家是修身的进阶,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宁修稍顿了顿,给这些生员们时间消化,继而道:“之后便是治国,平天下了。文为治国,武为平天下。吾辈读书人当谊治国为目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海寇(上)第五更

    从县学回来后戚文即来报,说他调查了赵广宁的身份背景。

    这厮是广州府人,家族一直做南洋生意,在黑白两道都颇有些关系。赵广宁后来不知通过什么关系和佛郎机人搭上了线,自此成为佛郎机人的代言人,全权负责澳门与广东布政司的贸易。

    宁修点了点头,从戚文搜集到的信息来看倒是与赵广宁自己说的基本吻合,这个赵广宁还是可以一信的。

    对于这个赵广宁,宁修自然有意拉拢,这不仅仅因为其在澳门商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还因为佛郎机总督的特殊关系。

    靠着这层关系,赵广宁可以接触到许多佛郎机雇佣军,他们中的一些人会铸火炮,也就是明人口中的佛郎机炮。

    相比于大明自行改造的红夷炮,佛郎机炮拥有轻便灵活的特点,若是能够装备边军,将会极大的增强明军的战斗力。

    赵广宁也估计对和宁修合作有想法。香山县是澳门进入大明的必经之地,赵广宁想要往大明腹地走货就必须经过香山县,这会逼着他和宁修合作,除非他想放弃这么大一块肥肉。

    当然,现在还不是贸然提出合作的时候,等到时机成熟,宁修却会主动提出合作。

    “县尊大事不好了!”

    宁修正自沉思,突然见县丞黄似道面色苍白的走进来,失魂落魄一般。

    宁修沉声道:“发生什么了?黄县丞慢些说。”

    黄似道哭丧着脸道:“那海寇头子传话来说,叫阖县准备一万两银子,限月底上交,若是逾期便杀上岸来,把全县屠个鸡犬不留。”

    宁修听得直是蒙圈了。

    海寇?

    在他印象中,广东的倭寇不是已经被戚继光平定了吗?怎么突然之间又冒出一股来,对方竟然还胆大包天,敢威胁官府?

    “这伙人是什么来头?”

    “听说是跟红夷有些关系。”

    宁修愣了一愣道:“红夷?”

    他知道这个词在大明并不专指一族,虽然有的明人习惯称呼荷兰人为红夷,但往往佛郎机人、西班牙人也被这么称呼。

    宁修略略想了一下,觉得佛郎机人的可能性不大。

    他们好不容易在澳门租借,有了一席之地,怎么可能去挑衅大明?

    再说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佛郎机人不会蠢到这个地步。

    那么这个红夷就只可能是西班牙人或者荷兰人了。

    这个海寇究竟是哪方背景宁修并不关心,不过他倒是想看看对方遭到拒绝后究竟会作何反应。

    “戚文,你速速跑一趟澳门,把赵广宁先生请过来。”

    戚文抱拳领命而去。

    他听闻有海寇出没亦是心情激动。

    戚家军对倭寇所向披靡,更不必说什么劳什子的海寇了,定是乌合之众。

    。。。。。。

    。。。。。。

    县衙二堂之内众人面色皆凝重。

    良久,还是赵广宁率先破冰发声道:“此前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股海寇,据说是从南面来的。”

    他口中的南面自然指的是南洋。

    宁修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赵员外说的不错。本官也认为他们是南洋来的海寇,只是不知道他们为何会盯上香山县。”

    “县尊,海寇本就靠着劫掠为生,香山县虽然并不临海,也算沿海,在他们的劫掠范围内。”

    “据说这伙海寇头子叫什么李旦,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黄似道咽了口吐沫,寒声说道。

    李旦?

    宁修双目中不禁透出一抹精光。

    这个名字好熟悉啊。

    他当然知道李旦是谁,此人是明末著名的海盗头子,纵横大明、日本之间,在小琉球也有根基。

    他的另一个身份更为著名,那就是郑芝龙的义父。而郑芝龙则是大名鼎鼎郑成功的父亲。

    宁修知道李旦出生时间不详,但其活跃期却是在十七世纪初,也就是跟日本幕府搭上线后。

    有传言德川家康的崛起就是受到了李旦的资助。故而德川家康掌权后也投桃报李,给了李旦许多好处。

    李丹能够掌控日本往来大明、小琉球的贸易和日本幕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只是此时李旦显然还没有声名鹊起。

    宁修知道李旦最早是在南洋菲律宾做海贸生意,后来和西班牙统治者产生矛盾才转而去的日本。

    现在李旦估摸着也就二十来岁,处于创业初期,看来还是在菲律宾发展。

    这么一想这股海盗的红夷背景应该指的就是西班牙人了。

    “赵员外听说过此人吗?”

    赵广宁摇了摇头:“在下孤陋寡闻,并未听过此人。不过想来这些海寇大概是从南洋来,贩运些香料、珍珠、珊瑚来大明卖。东西脱手后再兼或敲诈一笔,不曾想他们胆子如此大,竟然敲诈到官府头上。”

    宁修笑道:“海寇海商身份都是随便变化的,寇亦是商,商亦是寇。只是本县却不能受他的威胁。”

    赵广宁连声称是。

    “若是这海寇真敢来犯,赵员外可否与佛郎机总督言说一二,叫他派些雇佣军来帮我们布防?”

    赵广宁略略思忖便应了下来:“这个简单,小人会请总督大人派些炮手来,顺带带来些佛郎机炮。那些海寇若敢上岸必定有去无回!”

    戚文等戚家军老兵闻言也双眼放光。

    他们已经有十好几年没有与海寇厮杀了,确实有些手痒。

    那些海寇说是倭寇,其实大部分都是闽粤浙商,只有少量真倭。

    而戚家军对付海寇的办法便是完整的团队,加上先进装备。

    戚家军对火器的配备达到了五成,火铳火炮兵卒们都很熟悉,一点也不会有畏惧感。

    “好!”

    宁修也有些兴奋。

    想不到他刚刚一来广东就会遇到李旦这个海寇头子。

    虽然此时李旦还没什么名气,但若能剿灭他也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