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晚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晚明-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咽了一口吐沫道:“不知朝廷有意把老泰山改调往何处?”

    在历史上戚继光一直驻守蓟镇,直到张居正过世才被边缘化最终罢官去职。难道因为他的到来,便要提前有变化了吗?

    戚继光淡淡道:“大概是辽东、广东二选其一。贤婿以为老夫该如何决断?”

    。。。。。。

    。。。。。。

第二百九十一章 换防辽东(下)第二更

    嘶!

    宁修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辽东,广东二选一?

    这是什么套路?

    从他个人认知上讲,是希望戚继光去辽东的。因为在几十年后,一个叫女真人的部落就会崛起,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带领下称霸辽东。

    看历史就知道,李成梁是靠不住的。

    别管他主观上是不是和女真人眉来眼去有所勾结,养寇自重这一点是跑不了的。

    若不是李成梁一味的包庇纵容,女真人怎么可能迅速崛起,挑战大明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

    从个人战斗**上来讲,李成梁显然是不足的。他将辽东视若私物,缺乏一个将领该有的进取心。

    这一点在后来的辽东守将祖大寿、吴襄吴三桂父子身上也可以看到。

    而戚继光显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若是能够把戚继光调往辽东换掉总兵李成梁,或许整个历史都会改写。。。。。。

    一想到这里,宁修便觉得热血沸腾起来。

    想不到他竟然能够成为改变历史的亲历者,这真的是太让人兴奋了。

    “老泰山,以小婿浅见,去往辽东似乎更适合一些。”

    “哦?”

    戚继光捋了捋胡须,意味深长的看着宁修。

    “且说说看。”

    他知道自己这个女婿考虑问题极其周详,看问题也比一般人看的远,便想好好听听他的想法。

    “老泰山,辽东之重要不亚于宣大、蓟镇,乃是我大明遏制鞑靼、女真的关键。若要保京师,则必保辽东。相较之下,广东的重要性就差了许多。”

    宁修沉声说道。

    “你说鞑靼老夫可以理解,可女真?他们真的能够掀起大风浪吗?”

    戚继光摇了摇头,不以为意道:“汝契(李成梁的表字)在万历元年修建宽甸六堡,扼守住了女真人西进的出口。万历二年更是督率大军进伐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区区女真人真的不足为虑。”

    宁修心中郁闷,但他也知道此时的女真人确实不足以引起明朝的重视。

    不论是王杲(喜塔喇阿古)还是他的儿子阿台,都没有对明朝造成太大的威胁。而极有意思的是,在万历二年古勒寨大战中,李成梁甚至俘获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

    只是当时这两人的地位都很低,十分的不起眼,故而李成梁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只是把其留在身边充当奴仆。

    可谁能想到几十年后,就是努尔哈赤这个年轻人整合统一了女真各部,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每每想到这一段历史,宁修便感到十分心痛。

    如今有机会可以在源头改变历史,把努尔哈赤和他入主中原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宁修深吸了一口气道:“引城公(李成梁的号)固然勇猛,但大明边将多换防,其在辽东待得时间也有十几年了,也该换个地方了吧。”

    宁修说的确是实情。明中期以后卫所制度崩坏,世袭的指挥使、千户、百户沦为摆设。真正起到统兵作用的是总兵、副将(副总兵)。

    而李成梁生于辽东铁岭,自幼便跟在父辈身边耳濡目染。在隆庆元年的时候便晋升为副总兵,算一算其在辽东统兵确实已经有十几年了。

    这显然是不符合大明换防边将的原则的。

    历史上,李成梁几次起复,都是充任辽东总兵,就是因为大明朝廷对其产生了依赖。

    现在虽然李成梁已经将辽东经营的有声有色,有了不少嫡系,却也没有成为他的私产,镇军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

    这个时候朝廷想要调换李成梁,不过是兵部一纸文书的事情。真到了万历末年,那辽镇却是真的变成武将的私产了。

    宁修不知道朝廷一直不调任李成梁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他知道如果任由历史发展,那么女真人的崛起将不可避免。

    戚继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汝契在辽东干的时间确实长了些,但朝廷不下调令,自然是有朝廷的考虑。不过你说的老夫都记下了,会与元辅商议一番的。”

    宁修心中直是大喜。

    他看的出来,戚继光是真的听进去他说的话了。

    只有武将才能读懂武将,以戚继光的精明如何看不出李成梁是以各种理由留守辽东,想要把辽东经营成自己的私产家业的?

    只是以他的身份地位又不便明说,不然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却是可以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但宁修说就完全不同了。

    莫说宁修现在还不是官身,便是他现在已经授官,但以文官议论品评武官,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宁修现在把话点到了,再由戚继光“转述”给张居正,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宁修甚至觉得戚继光是有意叫他来,让他说出这番话的。

    若真是这般,自己老泰山的城府真是深得可怕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在大明官场混到这个地步的,有哪个是傻子?

    或许从一开始,戚继光就完全不想去广东。

    再者,辽东比之广东离京师更近,戚继光显然也更愿意去辽东。

    “对了,老夫听说贤婿会试考得第十一名,真是大喜事啊。”

    聊完公事,戚继光话锋陡然一转,又聊到了宁修身上。

    宁修心道老泰山的消息还真是灵通,昨日会试才放榜,他今日便知道了。

    他冲戚继光拱了拱手道:“回老泰山的话,小婿侥幸会试中式,却是托了老泰山的福气。”

    戚继光却是推了推手道:“哎,这明明是佛祖庇佑嘛。那日灵儿专门去了潭柘寺向佛祖许愿,保你会试中式,殿试登科,看来是显应了。”

    哦。。。原来那日灵儿去潭柘寺上香许愿是为了此事。。。。。。

    宁修只觉得心中一暖。

    虽然此事是经由老泰山之口间接说出,宁修还是感到十分兴奋。

    “灵儿她。。。。。。”

    “恩,你们的婚事便定在五月吧,到时观政差不多结束了,你也有时间。”

    会试上榜的士子铁定会在殿试登科,满足了之前戚继光关于宁修与戚灵儿订婚的条件,故而戚继光可以提前定下婚期。

    。。。。。。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殿试(上)第三更

    虽然知道自己与灵儿的婚事是迟早的事,但真正从老泰山嘴里听到具体婚期,宁修身子还是有些发颤。

    这可是第一次啊,两世为人的第一次!

    俗话说的好,人生四大乐事,乃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若是能够在金榜题名后洞房花烛,那简直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了。

    宁修从老泰山家里出来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这份笑容甚至持续到了他返回湖广会馆时,乃至于刘惟宁一脸狐疑的打量着宁修,就差问他兄弟你是不是去青楼快活了。

    当然,宁修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距离殿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是要准备一番的。

    虽然殿试的结果不会影响他和灵儿的婚事,但名次考的好些总归会对观政选官有好处。

    大明的官场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想进到那些肥水衙门,可是十分费劲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背景固然重要,但如果名次太靠后,别人便是说话都不好说的。

    殿试的考试时间一般是在二月末或者三月中,最迟不会超过三月中旬。

    与乡试、会试考期确定不同,殿试的考期往往是临时确定的。

    一来会试考罢得批阅试卷,什么时候批好什么时候才能确定殿试时间。

    二来殿试的主考官是天子,殿试时间自然得紧着天子的意思来。

    天子可是天下共主,公务繁忙,凑时间并不容易。

    但再怎么说,殿试的时间段就是二月末到三月中,如无意外不会有大的变动。

    至于殿试的考试内容和场次则更为清晰明了。

    殿试只考一天一场,只考策论。

    这简直是一众考生的福音啊。

    毕竟乡试会试都是要考三场,对于体力的消耗是巨大的。

    殿试只考一场,充分体量了考生的辛苦。

    对于宁修来说,接下里只要稳扎稳打,等到殿试来临即可。

    。。。。。。

    。。。。。。

    转眼间便到了三月十五,殿试开考的日子。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新科贡士们便汇聚在紫禁城外等待礼部官员引领,进入宫中参加殿试。

    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出自书香门第,对于这种大场面并不惧怕。但也有不少人出身寒门,临近入宫面色都变得惨白如纸。

    宁修和刘惟宁站在队伍正中,面色淡然。

    对于他们来说,目的早已达成,余下的便是履行完仪式罢了。

    三月的北京已经不那么寒冷,但清晨仍然带着丝丝凉意。

    众贡士都觉得有些许不适,盼望着可以早些入宫,这样走动起来也就不那么凉了。

    终于,礼部官员宣布众贡士入宫赴殿试。

    皇门大开,一众士子随着礼部官员鱼贯而入。

    他们脸上或多或少洋溢着喜悦,紫禁城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都太陌生了。突然间看到如此金碧辉煌的处所自然让人心潮澎湃。

    那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瓦,斗拱飞檐都让他们血脉喷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是他们的梦想。

    进了皇宫,道路两侧都立着内监。

    一些贡士好奇之下难免朝这些阉人望去。他们本以为阉人与他们有很大不同。

    但仔细看下来,发现阉人除了面白无须外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分别,不由有些失望。

    明代的紫禁城很大,也分为外朝和内宫。

    外朝是皇帝临朝和处理政事的地方,内宫则是供天子起居生活的。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具体实行起来全看天子的意思。

    譬如世庙老爷嘉靖帝在时,索性搬出了紫禁城住进了西苑炼丹求仙。

    又譬如武庙老爷正德帝,在西华门外建了一个豹房,毫不犹豫的住了进去。

    本朝皇帝万历陛下比起那两位算是好的了,虽然后期宅了一些但也是宅在内宫,在内宫召见一些重要阁臣询问政事而已。

    当然眼下的万历皇帝俨然一副圣天子的架势,十分的勤政。一应大典朝会都会准时参加。

    这其中固然有张居正张首辅督促的作用,也和小天子年轻分不开。

    后期万历之所以不上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染了腿疾。

    像举行殿试这种大事,万历皇帝自然要亲临。

    按照首辅张先生的话说,这是履行天子取士的义务。

    有明一代举行殿试便在奉天殿。

    后来嘉靖帝把紫禁城的主要殿宇改了遍名,奉天殿成了皇极殿,但殿还是那个殿,殿试自然是在皇极殿考了。

    贡士们沿着墙根排列前行,直是连头也不敢抬,生怕看到不该看的东西,冲撞了天家威严。

    皇极殿是天子举行大朝会的地方,也是举行隆重典礼的地方,是外朝的象征。

    比起内宫诸殿,到皇极殿的距离要短多了。

    饶是如此,一众贡士也走的腿酸脚乏,两眼发昏。

    他们早上多半没有吃东西,大概是怕吃的多了想要出恭。

    紫禁城可不比贡院,突然想要出恭往哪里去?

    他们只盼着可以早些陛见,然后答完题目出宫吃饭补觉。

    终于礼部官员停下了脚步,众贡士下意识的抬头去瞧。

    只见恢宏无比的皇极殿出现在他们眼前,金碧辉煌的让人窒息。

    此时大殿丹陛下已经摆好了考桌考椅。一些礼部官员在进行最后的检查工作。

    最让士子们兴奋的是,他们看到了皇帝陛下!

    圣天子万历帝身穿一件明黄色衮龙常服,头戴翼善冠,正站在平台上冲他们点头。

    这让众贡士激动的攥紧了拳头。

    虽然这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陛见,只是远远一窥天颜,但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平台之上的还有一众朝廷要员。

    宁修细细数了数,一共是十七人。他心中暗道这应该就是本次殿试的读卷官了。

    因为皇帝是主考官,所以臣子只能任读卷官。

    这读卷官的人选也很有讲究,一般是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堂官,都察院总宪,以及诸寺中的实权官。

    所以这十七人乃是大明权力核心中的核心,一齐汇聚这这儿,天子立在正中,颇有几分众星捧月的味道。

    。。。。。。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殿试(下)第四更

    宁修觉得十分的兴奋,但他暂且压下了情绪,等待开考。

    考试最忌讳的就是情绪化,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发挥。

    很快礼部官员便把众士子引到各自位置坐下,宁修的位置排在正中却还不错。

    与会试需要自备考试用笔不同,殿试时礼部早已给考生准备好了一应用具。

    这也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体现皇明的关怀。

    很快礼部官员便开始分发试卷。

    宁修做了几次深呼吸,让自己进入一个平静的心态。

    题目发下后宁修淡然启开来看。

    只见卷纸上密密麻麻写了几百字。

    “朕闻治本于道,道本于德,古今论治者必折衷于孔子。孔子告鲁君,为政在九经,而归本于三达德。至宋臣司马光言,人君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果与孔子合欤?光历事三朝,三以其言献,自谓至精至要矣!然朕观古记可异焉!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曰明物察伦,由仁义行。曰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皆未及武也。独自商以下有天赐勇名执竞维烈之称,岂至后王始尚武欤?近世伟略隆基之主,或宽仁爱人,知人善任,或明明朝谟,赳赳雄断,或迹比汤武,治几成康,或仁孝友爱,聪明豁达,则洵美矣!而三德未纯,然亦足以肇造洪绪,何也?其守成缵业者,似又弗如。或以仁称如汉文帝、宋仁宗,以明称如汉明帝、唐明皇,以武称汉武帝、唐武宗,独具一德而又增光宗佑,何也?彼所谓兼三者,则治阙一则衰,二则危,毋亦责人太备欤?又有疏六戒者,曰戒太察,戒无断。陈九弊者,曰眩聪明,励威强。上六事者,曰不喜兵刑,不用智数。其于三德,果有当否欤?朕乘乾御极十有一年,于兹夕惕晨兴,永怀至理。然纪纲而吏滋玩,田野垦而民滋困,学校肃而士滋偷,边鄙宁而兵滋哗,督捕严而盗滋起,厥咎安在?岂朕仁未溥欤,明或弊欤,当机而少断欤?夫一切绳天下以三尺则害仁,然专务尚德缓刑,恐非仁而流于姑息。一切纳污藏疾则害明,然专务发奸伏,恐非明而伤于烦苛。一切宽柔因任则害武,然专务用威克爱,恐非武而病于亢暴。是用诏所司,进多士,详延于廷,诹以此道。诸生得不勉思而茂明之?其为朕阐典谟之旨,推帝王之宪,稽当世之务,悉陈勿讳。朕眷兹洽闻,将裁览而采行焉!”

    既然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