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安静的坐了下来,这个老头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他。迷惑了这么多天,终于清醒了。
至此,盖老头说出最后一句话:“无为,而无所不为!”
实际上,盖老头说的这些东西都很好理解,简单点说就三个字——不折腾。只要当权者不随便搞政绩工程,不随便去搞挖坑、修路、盖坟之类的工作,老百姓的日子就能好受一点。应该说“不折腾”这三个字,算是道家学派的精髓。
盖老头最后的那句话,影响了曹参以后的处世风格,道家的思想体系渐渐地融入到他的血脉。也从此开始,道家的理论真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曹参用这套理论,在齐国做了九年试验,为自己赚了一个“贤相”的称号,看来“不折腾”就是最大的“折腾”。后来,他又把这套理论,引入、灌输进整个大汉王朝的血脉,成为这个朝代随后几十年的治国理念。
老子如若在天有灵,可以含笑九泉了。因为他捣鼓的这些东西,终于得到了当权者的认可,成为一个王朝几十年的行为准则。这,是值得庆幸的。他应该感谢那个叫盖公的人,更应该感谢曹参。
这,也就是我专设此节的缘由。
实际上,也并不是道家理论多么的牛气,其他学派多么的无能,只是因为两个字——适合。但不管怎么说,“道家”也曾经牛气过。
好了,关于学术研究方面的问题也就先到此为止,赶快让我们的故事情节继续往下发展吧。
萧何去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齐国。
曹参听到这个噩耗后,愣在了当场,手中的毛笔跌落桌案,又滑到地面。
他已和萧何对掐了九年,要说没道理再有伤怀的感觉。
然而,这个感觉还是产生了。
这个噩耗,让所有的恩怨随风而去,留下的,也只有过往那些残存的支离破碎的记忆。
曹参慢慢的站起身,茫然地走到门口。
淅沥的碎雨,飘洒于屋檐。屋外的几颗垂柳,在雨中无力的摇曳,似在诉说那些记忆中的往事。
两行浊泪,从曹参的眼中缓缓滑落……
侍者小心的拾起地上的笔,轻轻地斜放于砚台,然后静站在曹参的身后。
曹参背对着他,突然说话了,声音很低,但很清楚,“去准备一些行装吧。”
侍者有些迷惑,“相国要去哪?”
曹参长叹一声,说道:“萧相国去了,我得进京继承其志了。”
侍者彻底蒙了,现在啥消息都没有,你就进京当相国了,早了点吧?但侍者是不敢提出疑义的,“喏”了一声,轻轻地退了出去。
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友谊吧。虽然已绝交多年,但两颗心却并没走远。
萧何临死时,推荐的是曹参;而曹参闻讯噩耗后,也明白自己以后的路……
当我们理解了这两个老人之间的情谊,就不难理解“萧规曹随”这个成语诞生的缘由。
曹参随后的做法,与其说是为了大汉天下,不如说是在继承老友的遗志。
事实上,萧何有这份心意的。
曹参没有辜负他的这份心意,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两个人之间的友谊,或者说是在弥补着这份友谊。
人,还是学会珍惜的好。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事,一旦错过,留下不仅仅是记忆,还有弥补。曹参随后的三年,就是在弥补。
就在曹参准备行囊之时,吕雉和刘盈也进行了一番对话。他们对话的内容,最终也落脚在曹参的身上。
曹参,该站到前台了。
第十章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
萧何逝世几天后,刘盈让人把自己抬去老娘的面前。
他这次拜见老娘,是要商量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就是下一任相国的人选。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真是一点也不假。自从有了刘如意那次教训后,刘盈渐渐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想想的那么简单,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并且这些工作需要早点着手,不然的话,晚了也就完了。
当然,他也很清楚,自己的脑袋不太好使,说话水平也很差劲,因此在去之前,专门把叔孙通叫来,刻意请教了一番。
叔孙通我们在前边介绍过,这是一个老滑头,其油滑的水平还要在陈平之上。并且这也是一个说话的高手,两片嘴能把人侃的晕头转向。更重要的是他做过太傅,是刘盈能够信任的人。刘盈找他帮忙,实在是找对了人,这算是充分发挥了这位老兄的特长。
由此看来,刘盈虽然老实,但并不傻,最起码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还是比较稳妥的。如果这一步不迈出去,可能那位老曹同志将来的日子会很不好过。
叔孙通不辱使命,如此这般的演绎一遍后,刘盈的信心更足了。
刘盈来到了吕雉的面前。
娘俩这段时间虽然没少见面,但已有很长时间没交过心了。这中间有吕雉的问题,当然也有他刘盈的原因。症结还出在戚姬母子的身上。
这一次,刘盈准备去和老娘交心。
刘盈的身体实际上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但他依然故作病态的给老娘请了个安。这种表演完全拜叔孙通所赐。
吕雉连忙离座扶他,不无心疼地说道:“皇帝身体有恙,不安心静养,何苦如此。”
刘盈气喘吁吁地答道:“朕已有多日未向母后请安,实为不孝。近日来,更是思念母后。”说着,刘盈的眼圈泛红了。事实上,刘盈这不是在作假,因为他的确是个孝顺听话的好儿子。
听完刘盈的话,吕雉多日来埋藏在心中那片阴云渐渐散开了。
自从杀掉戚姬母子后,刘盈一病不起,这让吕雉突然有些愧疚。她并不是愧疚于天下人,更不是愧疚于戚姬母子,而是愧疚于刘盈。
这么多年来,她做的任何事情,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刘盈。可不成想,因为戚姬母子的事情,会把刘盈打击的如此严重。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吕雉很少说话,也很少找人麻烦。
这段时间,这对母子俩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她多次跑去看望儿子,可刘盈并不怎么感冒。刘盈的那一句“非人所为”,更是深深地刺痛了她。
而如今,刘盈的一个“思念”,温暖了吕雉的心,也让这对别扭多日的母子,重现了以往的温存。
氛围融洽了起来,俩人也拉起了家常。
聊了一阵后,话题绕道了萧何的身上。
刘盈不失时机地问道:“群臣中谁可代之?”
这个问题,吕雉是想过的。因为她不可能不想,现在大汉天下的实际掌权者是她自己,相国这个职务意味着什么,吕雉很清楚。
对于这个职务,吕雉想过很多人,甚至连审食其都被琢磨过(吕泽、吕释之此均已去世,因此没在考虑范围之内)。可思来想去,刘邦曾经给过她的那个答案却一直在脑中盘旋。说句心里话,那个人的确符合这个岗位的要求,因为他已经用了九年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更夸张的是,吕雉早已暗中派人监视那个人一段时间,从收集到的信息来看,那个人还是极为安分的。
但吕雉对刘邦留下来的这些老员工并不怎么放心,在心底的最深处有些排斥。她现在所不放心的,并不是怕他们会对吕家怎么样,而是怕对刘盈的位置有影响。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她还在摇摆和选择。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一直不管事的刘盈突然提了出来,让她多少有些好奇。因此,吕雉反问道:“皇帝可有人选?”
刘盈故作深沉地想了一下,说道:“先帝在时,言曹参可代之,母后以为此人如何?”
到现在,似乎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大了,毕竟刘盈把刘邦给搬了出来。吕雉看着病怏怏的儿子,没舍得再打击他。再说,大汉天下的确需要一个“相国”。最终,吕雉点了点头,“那就是他吧。”
这一次,是刘盈短暂的皇帝生涯中,唯一一件比较成功的案例,对他来说正面意义是非常大的。我之所以在这件事上着笔比较多,只是希望展现,刘盈为自己的帝王事业所做过的努力。这一次,他成功了,然而并不需要多长时间,又被打回了原形。
十几天后,一道诏令传到了齐国——曹参回朝,继任大汉相国。
曹参接到这道诏令时,他的行李已经准备差不多了,按理说拍拍屁股走路就行了。可曹参偏不,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为他的继任者做一些交代。
继任者来了,一本正经、严肃地坐在曹参的面前,准备恭听他的高论,只差拎块竹板记录了。
曹参酝酿了半天,咧嘴一笑,说道:“千万不要去扰乱监狱和市场。”然后闭上了嘴。
继任者仰着脸等了半天,没听到再有什么下文,直接石化了。他本以为曹老兄会交代一些不得了的大事,不成想老曹同志憋了半天,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失所望。很不解,甚至有些不屑地问道:“难道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吗?”
曹参老脸一板,“这还不重要?”
继任者彻底傻了,迷茫地问道:“这很重要?”
曹参终于说出了他的高论,“监狱和市场是善恶之人均容之地,管束太苛,恶人则无处藏身,如此则易生乱。这难道不是大事吗?”
继任者似懂非懂地看着曹参,莫名其妙地看着眼前这个人,愣怔了半天才唱了个“喏”。但心里却在暗想,老兄你不会是在耍我吧?
事实上,曹参并没有耍他,这就是道家所谓“无为而治”,不参和太多,反而能让很多事情运转的更为有利一些,轻松一些。但这个继任者的脑袋明显不是太够用。
但不管继任者怎么想,反正曹参是动身了。
现在他要考虑的是整个大汉天下,是他的“无为而治”。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摆在他面前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有挑战。
第十章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
曹参进京了。
按理说我们需要围着这位老兄开展我们的故事情节,然而有人蹦了出来,那我们也只好让老曹同志先腾腾场地了。
现在蹦出来的人是刘肥。在曹参离开齐国两个月后,也就是当年的十月,齐王刘肥也进京了。
也许大家可能会疑惑,这位老兄现在进京干什么呀?吕雉又不怎么待见他,千里迢迢跑来找抽啊?
事实上,这位大少也清楚老寡妇不怎么喜欢他,但他不得不来。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礼节,因为这是天下诸侯进京朝拜的日子。
写到此,大家可能又要疑惑了。十月份,不早不晚,又不是大汉王朝的“国庆节”,这个时候搞什么朝拜呀?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好多天。
仅在这个问题上,我翻阅了大量史料,又抓耳挠腮的揣摩了很久,直到看过秦朝历法之后,才多少有些明白其中的奥妙,但不一定准确,敬请批判的吸收。
秦时历法,一年为10个月,一月36日。用十二属相(十二生肖)即按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十二兽”轮回纪日、纪岁。一个属相周为12日;每轮回三个属相周为36日,便是一个月;每轮回三十个属相周为360日,便是一年,因一年只有10个月,便不用十二属相纪月。每过十个月算一岁。一年十个月终了之后,另有五至六天置于岁末,作为“过年日”。过年日通常是5天,每隔三年加一天为闰日。常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
事实上,很多少数民族都曾经使用过这种历法,比如彝族。现今,还有个叫哈尼族的少数民族依然在贯彻执行。
汉朝初年,沿用了秦时历法,直到汉武帝时,才将其废止,开始推行现今我们所熟悉的“农历”。
历法的变迁,让司马迁老爷子以及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深受毒害,一件事情出来后,想闹明白准确时间,还得板着指头数半天。
但不一定准确,有的时候是12月为年底,可冷不防会蹦出来10月为年底的情况。这种局面,让后世的人很迷惑,也很无奈。最终,只好囫囵吞枣地胡记一气,草草了事。
如果在一些小事上记错时间是无伤大雅的,但牵扯到一些前因后果的事情时,会让人很迷茫,犹如刘肥进京这一次。
我上边拉拉杂杂闲扯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刘肥这次进京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这是新年即将到来的日子,也是各路诸侯进京朝拜的日子。刘肥的行为并不出格。
爱凑热闹的刘肥屁颠屁颠进京了,这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旅游,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旅游被人扒掉了一层皮,还差点要了他的命。
朝拜之后,业已康复的刘盈大摆宴席。这也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不让那群大爷吃顿饭,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各路诸侯以及朝廷大员纷纷到场,其中就有刘肥,当然也包括曹参。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各位大员都是满面春色。
刘盈来了,吕雉也来了,主要演员全部登场,好戏开始上演吧。
刘盈是个老实巴交从不挑事的人,然而这一次,问题的症结就出在他的身上。真是难得。
刘盈是个老实人,他和他爹不同,刘邦的行为举止完全是个流氓,没一点礼数。而刘盈却是个君子,礼节极其周全,他的这种礼节甚至会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
这一次,他对刘肥礼数极周,请其上座,并免君臣大礼,以家人礼节相见。
说白了,就是不让刘肥磕头,只是互相作揖了事。
刘肥不算个聪明人,脑子转圈比较慢,想都没想,就坦然接受了皇帝的那一揖。
如果故事就到此结束,吃吃饭、喝喝酒,开开玩笑、妈妈娘,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可关键是,刘肥的举动让坐在一旁的吕雉极为气愤。
我前边介绍过,吕雉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也从不按常规套路出牌,这次表现就很能说明问题。
通常情况下,生气的人容易做出一些过火的事,比如骂人、比如干架。如果吕雉现在把刘肥痛骂一顿,是能够理解的。可吕雉的表现很过分——她要杀人。真够流氓的,比起刘邦来还要狠上好几倍。
通常情况下,要杀一个诸侯王,怎么着也得挖空心思找个油头,倒腾个十大罪状、罪不容诛什么的,让大家心服口服。纵然使阴招,也的弄个暗杀什么的,最不济也不能明目张胆地搞,免得予人口舌,留下骂名。
连胡亥那个二球还知道来这一手,按理说,吕雉应该是晓得的。
然而,吕雉极其流氓,胡亥也只配给她提尿壶。吕雉不怕人骂,也不愿意把事情搞的太复杂,她的方法很简单,很直接,也很出人意料。
刘邦能把这个老婆摆置的要死要活,不得不让人佩服。我一直觉得,刘邦之所以能当上皇帝,主要是因为有这么个强悍的陪练。能对付得了吕雉,其他人就更不在话下。看来娶个厉害老婆,好处还是很明显的。
吕雉让人暗倒两杯毒酒,至于案前,令刘肥为皇帝饮酒祝寿。
按理说,太后提出了要求,刘肥肯定没得拒绝。更为关键的是,他并不知道这酒里有些什么东西,纵然知道,也无计可施。
刘肥端酒起身,刚准备往肚子里灌。
就在千钧一发之时,刘盈起身了,端起另一杯酒,兴奋的要与刘肥同饮,用专业术语叫做“同寿”。如果真把灌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