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器时代- 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台湾等地运来的廉价米粮,各地的粮仓都满满当当的,陈粮多的没地方放,只能用来喂牲口。

至于穿的问题,松江府一年生产的棉布高达数百万匹,即使全国人每年做两套新衣服都有富余,新式的纺织机械和提花机大大提高了棉布的产量和质量,而江南水网密集,养殖业发达,大量鸭绒原先都被白白浪费掉,现在也代替棉絮成为军服的填充料,红衫军上下穿的都是外层贡缎,内层府绸(全都是棉织品),中间填充鸭绒的又轻又暖的军服,即使在西域苦寒之地也感觉不到寒冷。

目前举国之力都用在西部上,因为皇上好大喜功,巴望着大胜之后泰山封禅,所以毫无保留的支持战争,朝廷大佬们手头都有不少战争债券,西部的胜利与否和他们的利益休戚相关,所以大伙也都全力支持战争,西边来的奏报谁也不敢怠慢,全都是当天事当天毕。

民间对于战争也很关注,因为无数工厂靠着战争才能发财,西征军吃穿消耗,西域铁路的铺设,还有各种新武器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和发财机会,谁要是能捞到兵部的订单那就算发了,那可都是一个单子上万两的大合同啊。

趁机浑水摸鱼的也有,妄图生产一些伪劣产品蒙混过关换取银两,可是这些人都迅速被处理了,只要前线有一点不满,南厂就要查办供应商,就说那批劣质罐头吧,现在厂门已经贴上南稽事厂的封条了,老板被抓,兵部负责审核的官员也被查处。

两国交兵打得就是国力,大明朝已经步入了皇权官僚资本主义时代,军队也迈入了火器时代,而噶尔丹政权则是完美的封建君主制国家,军队达到冷兵器时代的巅峰状态,倘若大明倒退二十年,一定不是西夏的对手,可幸运的是,就在这二十年间,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一辈的彭建国他们用蒸汽机带动了工业文明,新一辈的刘子光他们又开创了战争技术上的革命,把冷兵器时代远远抛在了后面,即使如康熙、嘎尔丹般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在压倒性的技术优势面前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大明兴举国之力来打这场战争,无数的物资通过陆路水路运到长安,然后转运兰州,分门别类按照轻重缓急再通过空运或者驼队运输到张掖前线,河西走廊上车流不断,往日那些奔走于丝绸之路的商人也被征召,承包了军队的运输业务,一时间千百万人牵着自家的骡马骆驼投入到支前的洪流中来,从长安到天水到兰州,从兰州到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繁忙的程度是空前的,除了运输队伍,还有大量为了运输人员服务的车马店、饭馆妓院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全国有头脑的商人都把目光投到了西域,一场天启年的西部大开发就此轰轰烈烈的展开。

铁路的铺设工作进展的很快,刘子光将原鄂州知府刘智君调了来担任铁道衙门四品提司,又从利国铁厂和戚墅堰机器厂调派了大量监工和技术人员,在他们的通力协作和十万铁道兵,十万俘虏的血汗劳作下,铁道以惊人的速度在向西延伸。

丹济拉兵败之后,手上还有两三万骑兵,但是天寒地冻,战马没有草料,士兵没有粮食,每天冻饿减员无数,和先前派去攻打嘉峪关无功而返的五万大军困守在酒泉城内苦苦支撑,外面红衫军的大炮日夜轰鸣,城内人心惶惶,军心不稳,试想半个月前他们还是围城者,现在就变成了被围者,这报应未免来的太快。

有飞艇有大炮,红衫军破城简直轻而易举,但是为了减少无谓的伤亡,他们只是围而不攻,等城内的人自己冻饿而死,丹济拉却没有吴三桂他们那样的决心,没等到杀马充饥就决定突围而走,他丢下数万步兵,领着一万精壮骑兵冲出城去,直奔祁连山而走,意欲翻越崇山峻岭回到家乡。

明军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放任他们进了祁连山这才凯旋而归,酒泉城破,又得了数万俘虏,刘子光依然把他们编入劳工队,去修建铁道,现在工人的数量高达二十多万,都用在修造铁路上未免浪费,于是又沿着铁道修建了一条八匹马并排走的宽阔马路,两边挖着排水沟,道路平整坚实,撒了碎石子,就是雨天也能畅通无阻。

大明这边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西部大开发,西夏那边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听说天山七剑发动了几次针对噶尔丹陛下的行刺,皇庭疲于应对刺杀,再加上是冬季的原因,不便征召士兵和粮草,所以战争暂时中止了。

明军攻克嘉峪关,终于完成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统一,自此长城内的土地皆是汉人的了,刘子光一时间也不急于出关作战,他要巩固占领区,筹划下一步的方针大计。

出了嘉峪关,就是浩瀚无边的沙漠和戈壁,还有盆地、高山、平原和河谷,四周环绕着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中间横跨天山,塔里木河、厄尔奇思河、伊犁河滋润着这片方圆数千里的土地。

这块土地在刘子光的心目中叫做新疆,可是现如今却没有这种称呼,只是被笼统地称作西域,中原政权曾经在西汉时期设立过西域都护府。魏晋南北朝和唐代都有对西域的有效统治,就是大明朝也曾经设立过哈密卫,所以这块地方应该算作大明自古以来的神圣领土,征服它只是收复失地而以。

彻底征服西域必须进行殖民才行,可是汉人出自民族本性不喜欢迁移,为了改变这种习性,刘子光亲自操刀写了一首歌,让董小宛帮忙谱了曲子,命人在中原各地传唱,以此吸引汉人移民,歌词是这样的:

我们西域好地方啊

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

积雪溶化灌农庄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我们美丽的田园

我们可爱的家乡

我们美丽的田园

我们可爱的家乡

麦穗金黄稻花香啊

风吹草低见牛羊

葡萄瓜果甜又甜

煤铁金银遍地藏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各族人民大团结

歌颂圣上天启爷

各族人民大团结

歌颂圣上天启爷

弹起你的东不拉呀

跳起舞来唱起歌

各族人民大团结

歌颂圣上天启爷

各族人民大团结

歌颂圣上天启爷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各族人民大团结

歌颂圣上天启爷

各族人民大团结

歌颂圣上天启爷

第十一卷 西域 第66章 镇国公

一首剽窃后世《新疆好》的盗版歌曲,因为是镇武侯亲自填词,董小宛谱曲,而在中原各地迅速流行起来,市井小民都喜欢唱这首歌,在大家的心目中,西域成了水草丰美的地方,土地肥的流油,几千里的沃土种什么张什么,就是没有主人,听说朝廷下了旨意,只要交纳十个大子儿就能在西域买到一亩上好的田地,老百姓们自然是趋之若鹜。

中原汉族百姓原来是不喜欢长途迁移,宁死都要留在祖先开垦的土地上,但是这些年来明朝的产业经济发生了改变,土地被大量兼并,用来集中生产经济作物,失去了土地的农民进入工厂作坊当工人,但是蒸汽机的使用又使得劳动力富余,大量工人下岗,形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西域的开发能适当解决这种压力,所以朝廷也支持人民背井离乡去西域发展,愿意去的人都可以得到五两银子的路费,家乡的户籍也不会取消,随时欢迎他们衣锦还乡,这就解决了这些人的后顾之忧,大家都抱着发财的愿望踏上了西去的道路。

至于读书人们,则是怀着另外一种心境去的西域,朝廷开疆拓土,捷报频传,镇武侯封狼居胥,那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激动人心,一时间中原文坛兴起一股新文化的浪潮,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诗词大行其道,就连秦淮河上的青楼女子都要揣一本唐代边塞诗装点门面,书生们更是喝了酒便发颠,叫嚷着什么要投笔从戎,收取关山五十州。只是苦与报国无门,只好涌到京师讲武堂去报名投军,一时间连春闱报名的人风头都被压下去了。

朝廷为开发西部,特地设立了甘肃省,省城定在兰州府,布政司按察司兵马司一应俱全,还有巡抚和各地的知府知州知县,需要不少官员赴任,可是当官的却没有这样的觉悟,愿意去荒凉贫瘠的甘肃当官,留在中原当三年知府,起码能赚十万两银子,要是在富庶的江南,恐怕这个数字还要翻倍,可是在鸟不拉屎的甘肃,怕是去了只能赔钱,所以吏部派到谁,谁就托病不愿赴任,这反而便宜了刘子光,安排了自己人充实甘肃官场,前年在湖广平乱时遇到的松滋县令祝涛,上回已经提拔他当了知府,这回索性再提三级,直接做了甘肃巡抚。

丹济拉二十万人马入关,最终只有不足万人逃回去,败绩如此惨烈,让噶尔丹也心惊不已,他鉴于国内初定,不敢再兴兵来攻,反而派出使节主动和大明修好,送上金银珠宝贿赂袁崇焕,表示愿意和大明休兵罢战,永结兄弟之好。

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好消息,西夏地域宽广,人丁兴旺,帝王年富力强,兵多将广,绝非满清那样的没落国家可以比拟的,即使打得顺利也需要数年时间,花费银钱无数,消耗士兵起码数万,而朝中有识之士都明白,所谓西域其实水草丰美的地方不多,更多的是沙漠戈壁这样的不毛之地,朝廷用兵无非是出于安全和和名誉的考量,多少年来中原民族一直处于游牧民族的压迫之中,除了汉武帝和大唐盛世时期,这种压迫都是极其强烈而持久的,而天启朝则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北据满清,西击蒙古,打得他们俯首称臣,就凭这个功绩,朱由校已经有足够的理由骄傲了,他迫不及待的要泰山封禅,向列祖列宗和天下子民昭告自己的丰功伟绩。

大臣们也是这样想的,天朝上国讲究的是以德服人,既然人家番邦小国都不敢再打了,再加以兵威岂不显得天朝气量太小,大家伙要的就是这个万国来朝的派头,打打杀杀攻城略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既然达到了,自然就可以休兵罢战,大封群臣了。为了显示文官们的能力,内阁连发了数封电报给袁崇焕,让他将谈判条件压得再低一些,比如西夏应当向大明称臣,不得再自称皇帝,送王子到南京作人质等等。

噶尔丹很熟悉汉人的思维,对于明朝的种种出于虚荣的要求全盘接收,取消了自己皇帝的尊号,自称为大夏王,并且送了一个儿子到南京做人质,噶尔丹如此恭顺,让朱由校和他的大臣们不禁有些飘飘然,这可是大明外交史上取得的重大胜利,十几万军队在战场上做不到的事情,几个大臣在谈判桌上就办到了,可见文官的作用也不比武将差啊。

噶尔丹不在乎虚名的做法让刘子光对此人刮目相看,大丈夫能屈能伸,果然是当世枭雄,现在西夏力量疲弱,故意示弱争取时间重新积蓄力量,如果猜得没错的话,明年秋天西夏就会重开战端,夺回失去的一切。

如今当务之急是趁着西夏势弱痛打落水狗,大军杀出嘉峪关,通过星星峡,占领军事要地哈密,然后再徐徐图之,才能将缓冲区域进一步扩大,保证大明的安全,压迫西夏的势力范围,可惜刘子光的话没人听,噶尔丹极明白汉人之间争权夺利的那样事儿,行文都是直接送到袁崇焕处,根本不和刘子光这个实权派有任何接触,写信称呼袁崇焕都是以袁老大人为抬头,说什么愿意向大明屈服全是因为尊崇袁督师的威名,这样一来二去把袁崇焕哄的极开心,原先兵权被刘子光夺走的不快顿时消散,他是文官出身,妙笔生花把奏章写的花团锦簇,再奉上噶尔丹的亲笔书信送到南京,皇帝自然相信这胜利全依仗袁督师的运筹帷幄,刘子光只不过跑跑腿而已。

趁着朝廷的旨意还没下来,刘子光不顾袁崇焕的阻拦,悍然兵出嘉峪关,以王辅臣、薛朝义为将,一万红衫军摧枯拉朽一般攻取了哈密,和刘子光想的一样,西夏人根本没有兵力阻拦,明军占领哈密之后,噶尔丹更加诚惶诚恐,上表袁崇焕哀求朝廷大军停止西进,说情愿再自降一级,称为准噶尔汗,尊大明为天朝上国,年年纳贡,岁随来朝,只是准噶尔部长期居住在天山北麓,希望天朝不要将他们驱赶出家园,书信写的声泪俱下,言辞恳切,勾起了袁崇焕深深的同情心,当即上报朝廷,说刘子光破坏和谈再起杀戮,影响了天朝和皇上的信誉。

很快南京的圣旨就通过电报下来了,要求刘子光立即停止一切针对西夏的军事行动,言辞相当激烈,刘子光不得不从命,因为红衫军打仗全赖后勤支援,朝廷万一急眼了停止了粮草军火的供应,那可就抓瞎了。

红衫军上下颇有岳家军连收宋高宗十二道金牌的感觉,都说朝中出了奸臣,放着大好江山不去开拓,刚取得一点胜利就洋洋自得固步自封,这不是收了敌人的贿赂还能是什么。刘子光本人倒没说什么,因为己方同样需要巩固战果的时间,随着战线的越来越长,战争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只靠火铳大炮是不足以形成压倒性的技术优势的,必须依靠更加强大的武器,而新式的坦克还在图纸上呢,等它们设计定型再批量生产也需要一段时间,索性大家都装傻充愣停战歇息,等明年入秋了再刀兵相见不迟。

边关既定,刘子光不在苦寒的嘉峪关久留,上报朝廷任命薛朝义为哈密守备,王辅臣为甘肃总兵,驻守嘉峪关,自己带着众将东返,回到长安过年。…》小说下栽+。电子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