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沟皇帝- 第6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这种情况在野战部队里却是不存在的,野战部队里的将领们,平均年龄依旧是非常年轻。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过去,原来在统一战争里的中低级军官也是逐渐成长起来,而这个时候如果上头的将领们一直霸占着师长、军长这些位置不肯让位,让那些年轻军官看不到希望的话,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

    再加上统一战争结束后,圣天子李轩也是有些担心那些高级将领们仗着功劳乱来,所以也是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方式,陆续把野战军里众多高级将领调回金陵城,甚至是为了安排那些郝柏年、李春景这些陆军上将们,李轩甚至都是不在限定枢密院副使这个职务的人数了。

    如今陆军里的十二名现役陆军上将里,除了雷万上将担任作战部部长,御书房值班大臣外,其他人都是担任枢密院副使这个虚职,当然了,虽然只给了虚职,但是为了补充他们,在爵位上还是很大方的,公爵,侯爵都是给了不少,甚至私底下也透出过口风,以后将会赐予贵族海外封地。

    多种情况结合下,也就是使得了大唐陆军里的高级将领虽然不算,但是野战部队里的高级指挥官们,依旧是保持了年轻化,二十个步兵师的陆军少将师长,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八岁,最年轻的甚至三十岁都不到,大的也不过四十来岁。

    而那些中将军长们,平均年龄也是四十岁左右。

    像康长宁这样的五十三岁的野战军陆军少将,其实是比较少的,他的年纪比邓喜德还要大足足八岁呢。

    康长宁也是知道自己的能够直到今天还在野战军任职,而没有和很多人一样被调回金陵城,或者干脆是赶到各省守备司令部去,语气是占据了极大的一部分的。

    这一次的河套战役,算得上是他在野战军里最后的一次机会了,错过了肯定就没有下一次了,因为那时候,他不是被迫退役,就是被调回金陵城,或者是赶到地方守备司令部,至于想要待在野战军里或者是枢密院里的实权部门,基本上是别指望了。

    而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康长宁才是会如此激动,激动中又是带着谨慎。

    接到任命的当天晚上,他找到了邓喜德,向这个比自己还要小了八岁的顶头上司请求战术上的指导,至于仗着自己的年龄和资历乱来,这不是康长宁的风格,如果他真的是这种风格的话,宣平八年的时候估计就被逼着退出现役了,那里还能留到现在。

    对于康长宁的态度,邓喜德还是比较欣慰的,他看重的就是康长宁的成熟稳重,同时资历也足够深,这大半年来给自己当副手的时候,康长宁就像是一个大管家一样,把军中的诸多杂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不用他邓喜德操心诸多乱七八糟的事。

    这一次,邓喜德也是没有对康长宁这个副手提出什么太严厉的眼球,而是说让他放宽心,摆正心态,遇到危险了,该避让就避让,但是抓住机会了也要果断坚决的打击敌人。

    其中分寸该怎么详细判断,这个邓喜德自然是没办法详细说的,只能是靠着康长宁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

    邓喜德相信,这个从军十余年的老骑兵,哪怕军事才华不太出众,但是该有的经验和军事素养还是有的,只要他规规矩矩的指挥部队打仗,不搞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就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对于邓喜德的信任,康长宁却是感到了更大的压力。

    因为邓喜德让他自行判断局势,什么时候撤退,什么时候打,怎么打,都是让他自行决断。

    说的直白一些,邓喜德到时候只会带领步兵部队进驻东胜旧址,吸引敌军,同时保障后勤补给线,而打击敌人这种事,就全部交给康长宁了。

    为此,康长宁也是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带着这种压力,他在九月初离开了大同府城,随后两天,把他自己麾下的骑兵部队一一收拢,紧接着就是隐秘行军到长城边上,下一步,他就要率领这一万五千名骑兵杀出长城了。

    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他率领的骑兵兵团将会先一步杀入草原,这一方面是为了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打鞑靼人一个措手不及,取得先手优势。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侦查鞑靼人的具体情况,同时吸引鞑靼人的注意力,间接掩护后面跟上步兵。

    后方的步兵们,任务更加繁重,他们需要一路杀到东胜城旧址,这沿途可都是一马平川,随时都会遭到鞑靼人的骑兵袭击。

    所以,这些步兵们在出征的时候,后头还有从北方各部队抽调出来的总数超过三千人专业工程兵部队,而且征召的众多用来运输辎重的民夫里,还有一部分征召来的工匠,这些工匠和普通民夫们一起,将会成为辅助工兵修建堡垒的主要劳动力。

    数量达到两万人的民夫,除了运输辎重外,还需要在沿途修建堡垒,一路修道东胜城去,最后在东胜城插下一颗超大的钉子,足以刺死鞑靼人的钉子。

    而要想在敌人的虎视眈眈的下修筑堡垒,难度自然不是一般的大。

    为了快速施工,军方甚至都是动用了大量的水泥,而运输水泥等物资的各类马车,更是清一色的四轮重型马车,这些四轮重型马车,不仅仅载货量大,而且还可以良好的抵抗骑兵的冲击,陆军那边再在统一战争期间就开始大规模在平原地形里使用这些四轮重型马车了。

    北伐战争、辽东战争里都是可以看见这些四轮马车的身影,不过和现在大规模的运用,却还是头一次。

    后方的步兵大军,那就是一个超级大兵团,兵力总数就超过四万人了,还有两万民夫,这么多人杀上草原,鞑靼人要是不进行阻拦是不可能的。

    因此,前期康长宁的任务就是,干扰鞑靼人的视线,迷惑敌人,达到间接掩护后方步兵行动的目的,等中期隐瞒不下去了,那就是直接发动袭击的时候了。

    有自己的骑兵兵团在,那些鞑靼人也就不敢轻易的对己方的步兵部队发动进攻了。

    而等到步兵部队掩护工兵修筑好了防线,那么河套地区的战略主动权,就可以直接回到大唐陆军手上,到时候,依托东胜城,己方完全可以进退自如,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骑兵兵团在康长宁的率领下,正式离开了长城,这一万多骑兵越过长城,朝着草原杀了过去,对面的鞑靼人又不瞎,肯定是第一时间就是看到了。

    紧接着,众多使者骑着快马在草原上飞奔,他们需要第一时间把大唐陆军大股骑兵杀入草原的消息告知部落!

    康长宁也是知道,自己一杀入草原,不用几天时间,恐怕方圆数百里的所有部落都知道了,毕竟大唐帝国里有驿站体系,可以做到三百里甚至五百里加急。

    但是人家鞑靼人大多也是有着类似的通讯体系的,而且草原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马,同时地形又是平原,使者传递消息的速度更加快。

    不过有那么几天时间的缓冲也就足够了,他们就算明天知道了自己带兵杀过来又能怎样,这些游牧民族平日里都是分散在各地放牧的,想要集中起来打仗,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他估计着,自己至少也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半个月里,敌人尚未大规模集结,己方的步兵也能够得到安全,同时自己也能够先先下手为强,给部分鞑靼部落造成重创。

    抱着这样的判断,他杀入草原后,并没有太过谨慎,而是迅速北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箭头向草原腹地横扫而去,他希望趁着这个时间尽可能的削弱鞑靼人的反抗能力,为半个月以后的大战做准备。

    不过,康长宁显然是低估了俺答汗的能力以及他统帅的鞑靼人的军事动员能力,更低估了鞑靼人对长城防线上的情报刺探能力。

    实际上,在康长宁出兵之前,草原上的俺答汗就已经是得到了诸多预警,知道了大同府那边大唐陆军重兵云集!

    为预防万一,俺答汗在数天前就派遣了使者前往各部落,征召各部落的士兵。

    如今征召各部落兵力的使者正在马背上狂奔,朝着草原各处而去。

    不仅仅是在土默川,临近的河套等地区的部落,都将会陆续接到来自当代草霸主‘俺答汗’的征召!

    至于俺答汗直接控制嫡系部落,也就是土默特部,更是严防以待!

    当俺答汗从一路狂奔而回的使者口中得知,大唐陆军真的出兵了后,土默特部的将士们就是迅速翻上了马背,在俺答汗的亲自率领下出征迎战了!

    。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扫荡() 
不提俺答汗那边的反应,却说康长宁一路率军北上后,短时间自然是可能遇上什么大规模的敌人的,实际上他们连小股的鞑靼人都没能看见。

    北上连续行军三天后,除了发现了少数明显是探子的鞑靼骑兵外,其他的鞑靼人一个都没有发现,他们路上还经过了一个鞑靼部落的驻地,可惜的是,这个驻地上已经是空荡荡的一片,而且地上还遗留着杂乱的杂物,可以预见,这些部落的鞑靼人撤退的非常匆忙,估计也就是前一天刚刚撤走的。

    大唐陆军的一万多骑兵杀上草原,这无疑是在草原上投下了一个巨大的炸弹,沿途的鞑靼部落一得知消息后,立马就是撤退了。

    虽然以往都是鞑靼人经常南下劫掠,但那个时候基本都是鞑靼人集合起来南下的,而平时鞑靼人的部落大多是分散在草原各处,毕竟一个地方的水草再丰盛,也无法养活太多的牛羊马匹,因此这些部落需要拉开足够远的距离,这样才能够确保马匹羊群吃到足够的草。

    这样的情况下,单个的小部落,自然是无法对抗大军的。

    沿途的这些鞑靼中小部落,选择了匆忙撤退,康长宁的骑兵大军一路上自然也就不可能打什么战斗,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北上草原跟像是一场武装行军,沿途一个敌人都没有。

    不过康长宁等骑兵军官们对此却是不着急,因为他们同样清楚草原的状况,这深入草原后,别说区区几天了,甚至十天半个月乃至几个月遇不上敌人都是很正常的事。

    草原那么大,敌人如果躲着走的话,想要找到他们是很困难的事,如果想要追上他们就更加困难了。

    所以,必要的耐心他们还是有的!

    大军持续北上,很快就是抵达了刺儿山一带,这往东的话,就是前明遗留的玉林卫旧址所在,往西的话,就是东胜城旧址了。

    康长宁考虑一番后,却是没有选择去东胜城旧址,而是选择了向西,他希望利用自己这支骑兵部队,迷惑敌人的视线,把他们的主力部队先引向玉林卫方向,好给后方的步兵部队更多的时间修筑堡垒,巩固后勤线。

    虽然说圣天子的目标是重创鞑靼人,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第九军军长邓喜德也是和康长宁交代给,这一次北上作战,明面上是夺取河套,但实际的战略目标却是以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为主。

    然而,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是最后的目标,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有一场大战,而且还必须是让己方的步兵也参与进来的大战,单单靠康长宁的一万多骑兵,在草原上兜十几个圈,估计也是杀伤不了多少鞑靼人,反而还有可能陷入敌人包围的陷阱了。

    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战场,一个可以让己方的步兵也参与进来的战场。

    这个战场,毫无疑问就是东胜城旧址了。

    这是第九军的作战计划里,本来就确定的事情,如今康长宁要做的就是,让己方的步兵部队顺利的机动到东胜城旧址,然后重建东胜城。

    这样才能够逼得鞑靼人不得不来东胜城!

    而现在的诸多行动,暂时来说,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服务的。

    康长宁突然带着大军折道东进了,这显然也是出乎了部分鞑靼人的预料,不少鞑靼人还以为康长宁的骑兵是要直奔北方,杀向俺答汗的老巢呢。

    但是没有想到突然向东折去,这就是让不少有些松懈的鞑靼人部落遭殃。

    九月五日,康长宁所部的前锋,第四轻骑兵团顺利的追上了一个没有来得及撤退的鞑靼人部落,而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就是天生的敌人,遇上敌人了自然是不会客气,直接就是上去厮杀一番,当场毙敌数百,余部尽数投降。

    不过康长宁显然是没有带上众多老弱妇孺等俘虏一起行军的打算,他们把这些战俘们的马匹以及牛羊全部打包带走,至于武器什么的更是全部收缴,只给他们留下了四天的口粮。

    然后就是让区区几十个骑兵如同赶羊一样,驱逐着这个只有四千多人的部落徒步向长城而去!

    反正往南基本上已经是没有鞑靼人的存在了,后方还有步兵部队的接应,也不怕这些手无寸铁,甚至连牛羊马匹都没有了。

    如果他们四天内无法赶到长城的话,他们自己就得饿死!

    更何况,这个小部落里的青壮大多已经在之前战死,剩下的少部分青壮也是心灰意冷,丧失了所有的斗志,这几千人,基本上已经是掀起风浪来了,如果不是出战之前,上头说过,要适当的俘虏一些鞑靼人,好让他们帮大唐帝国养马的话,甚至康长宁都是懒得搭理他们。

    直接把马匹和牛羊以及全部口粮带走,不用几天时间,这些人在草原上就得饿死!

    战争,从来都是这么无情的!

    不管是之前鞑靼人南下劫掠,还是说如今大唐陆军北上,对于普通民众的伤害都是巨大的,鞑靼人南下的时候,他们同样也不会估计中原民众的死活,他们会抢走所有能够抢走的一切,然后留下一片的尸体。

    康长宁突然东进,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这也是让他的部队取得了不少的战果,短短几天内就是连接摧毁了好几个鞑靼人的中小部落。

    这个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哪怕是这些部落被摧毁了,但是也会有人逃出去,然后把消息报告给其他的鞑靼人,不用几天,已经是率军出征的俺答汗就是得知了这个消息。

    骂了一句该死的南蛮子后,俺答汗就是果断的东进!

    他之所以东进,可是是相信南边的大唐人兴师动众,派出了一万多骑兵北上,就只是为了扫荡几个小部落而已,他们肯定是有着更大的图谋的。

    之前一段时间,他也是陆续从南边得到消息,说是大唐的那个小皇帝,那个野蛮的,低贱的土匪出身的小皇帝,正在鼓吹什么北方战略。

    而那些南蛮子的大臣们,也是一个个鬼迷了心窍,竟然妄想夺取河套甚至土默川。

    他们也不想想,这地方哪怕是前明,那都已经是放弃了上百年了,哪怕是之前的正德老儿,都没敢说收复河套和土默川,但是这个大唐,竟然是想要夺取河套。

    土默川和河套以及东部的大片草原地区,这可是他们右翼三万户的根基,虽然说鞑靼人控制的草原区域非常广阔,但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够放牧的。

    这里头,最好的地方也就只有土默川和河套了。

    本来他还想要夺取辽河套的,那同样是个水草丰美的地区,但是察哈尔部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而且还和朵颜三卫等东部的部落联合了起来,在背后的南蛮子的支撑下,硬是死撑着。

    这在东部虽然打了好几场胜仗,但是最后也还是没能彻底夺取辽河套地区。

    最后他才是不得不选择西进,和瓦剌人干了一架,夺取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