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沟皇帝- 第5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头的布衣儒服年轻人听罢,微微点头:“好,不错,看来这一次本官冒死入城,倒也是有机会能够完成任务了!”

    这年轻人当即道:“夺取城门一事倒是不用着急,我们人手少,想要夺取城门变数太大,不过其他事倒是可以做一做,先把流言散布起来,然后点点火,让城内先乱起来再说,然后伪明那边的几个死硬分子,今夜必须死!”

    然后他看了看下头的这几个人,然后道:“本官知道你们军情司、翰统两家多有矛盾,但是你们以往的争端本官不管,但是今夜,你们必须放下往日的成见,精诚合作,否则的话,坏了大事会是什么下场,你们自己应该清楚!”

    这年轻人如此说着,下头的几个人也都是连声说不敢,一定会诚心合作办事,绝对不会耽误了大事。

    随后,这年轻人又是给他们布置了几个任务后,就是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离去!

    等那几个人出门后,这年轻人看向窗外,窗外的幽州城街道宁静无比,但是也许用不了多久,整个城市都会闹腾起来吧!

    此人名为张平阳,湖广长沙人士,很普通的名字,但是人却是不普通,他可不是军情司或者是翰统的人,也不是什么军人,此人是个正儿八经的文官。

    更加准确的说,这人是翰林院秘书处的一个秘书,级别不高,只是个正七品编修而已,不过翰林院里的官员们,普遍品级都不高,而且都是精挑细选的年轻人,他们在翰林院任职一两年外放后,普遍是会升任的。

    前途如此广大的翰林院编修,竟然是冒险跑到了幽州城来,而且还是主持谍报工作,这自然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他主动请缨的。

    张平阳乃是宣平五年进士科二甲第五名,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选官的时候直接就是进入了翰林院,授正七品编修。

    翰林院虽然成为了年轻官员,中层官员们最向往的机构,能够进入翰林院,基本上就是代表着自己已经是成为了重点培养的人。

    张平阳刚进入翰林院的时候,也是兴奋不已,但是在翰林院里待了几个月后,就是发现,这翰林院虽然好,但是内部竞争却是残酷无比!

    翰林院里任职的官员,普遍来说,短则一年,长最高是三年,都会外放,而在翰林院任职期间,不得晋升品级,不得内部升迁职务。

    这也就造成了翰林院内部里,看似没有什么内部竞争,但这只是假象而已!

    实际上翰林院内部的竞争远远比外人想象的更加残酷!

    这可是一个大唐王朝的所有政务机构里,最接近天子的机构,而其中的秘书处更是几乎天天和李轩接触,这待在天子身边做事,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那自然能够获得被李轩赏识的机会,别的不说,只要被李轩记住名字,那就可以比其他普通官员少奋斗十年以上!

    虽然翰林院内部无法升迁,但是在外放的,却是有好坏之分的,普通的外放,兴许就是调到普通的州府或者省任职,中等的外放,有可能去主政一方,而更好的外放,则是有可能直接调到内阁其他部门里担任职务。

    比如说他这样的正七品编修,外放的时候,最差的情况就是外放到地方的普通从六品职务,比如省巡抚衙门、府衙门上的普通官职,地方上的州同什么的,这样基本上就是可以宣告政治生涯到了尽头,继续升迁的机会是会有,但是肯定是会落后被人一大截。

    而普通的外放,则是调任到内阁各部里的从六品职务了,品级虽然不变,但是依旧是京官。

    好一点的外放,则是调任到地方担任一县县丞,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今大唐王朝,基本上已经是不会让新科进士、博士担任一县主官,甚至县丞都是不给了,基本都是挑选有经验的官员担任县令。

    此外,因为地方一把手的重要性,李轩去年严令吏部那边要高度重视县令、知州、知府这三个级别的主官以及副官,。

    并且适当的提升品级,尤其是一县县令,他们手底下掌管着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人的生活,再怎么重视都是不为过的,而这样重要的职务只是一个正七品,不适合,所以吏部很快就是改了。

    如今大唐王朝里的知府,品级是正四品,和明王朝那边相当,而省直隶州知州则是正五品,嫡属于府的知州则是从五品,到了县令这个级别后,则是直接提高到了正六品。

    而府同知,直隶州同,州同、县丞,品级也是大幅度提高,基本上只比主官低一级,同知是从四品,直隶州同是从五品,州同是正六品,县丞则是变成了从六品。

    调到地方担任从六品的县丞,如果是用明王朝的观念来看,那是很差了,但是在大唐却是不一样,因为大唐的县令,很多都是县丞里升上来的,而外放当县丞,那摆明了就是来镀金的,在县丞这个职务上过渡几个月,基本上就能升任正六品的县令了。

    有了主政一方的经验后,后续的路就好走了,继续在地方混的话,能够按照着直隶州同、或者知州、再到直隶州知州、再过来就是同知、知府一路走过去。

    如果途中能够调回中央,然后再次外放的话,那么升的会更快一些!

    外放地方担任主官锻炼,调回京师任职,再次外放地方担任主官,如此循环,这是目前大唐吏部培养高级官员的主要方式,能够得到这种待遇的,基本都是被认定以后有机会担任一省巡抚或者是一部侍郎的潜在人才。

    所以在如今的大唐王朝,对于传统文官而言,主政一方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于张平阳来说,最好的外放是被外放到条件比较好的县任职县令。

    这意味着可以两级跳,而且还是主政一方,并且还是容易出成绩的地方,而这个条件比较好,并不是说当地发不发达之类的,而是说容易做出成绩来的,这样的人,在后续的升迁基本就跟坐火箭一样。

    秘书处里的几个混的好,被陛下赏识的前辈们,通常任职三年期满后,都是被外放为一地主官,而其中一个从五品的侍讲,去年外放的直接就是外放为正四品知府,今年已经是调回京师在农部任职从三品的司长。

    等他再一次外放的话,最次也是一省布政使了,再过多几年,他就可以角逐巡抚乃至侍郎,成为真正的朝廷重臣!

    张平阳自然也是有着野望的,想要出头,他不想和一部分翰林院里的人一样,在翰林院里任职一年后,就是被抛弃了,外放到地方的普通职务上。

    翰林院官员的每一期任期最高是三年,但实际上能够做满三年的却是不多,而能够坐满三年才被外放的,那基本上都是在翰林院里红得发紫的人!

    他想要在任职满一年后,试图继续留下来,继续在翰林院里任职,干满三年,然后外放就是担任一地主官,这样,未来的路才能够更加通畅,假如以后还有机会再一次回到翰林院任职,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是在人才济济,而且勾心斗角严重的翰林院秘书处想要出头,并且被陛下看到,这可不是容易的事。

    而这一次,也是张平阳看准了机会,大着胆子向李轩请缨,如果这事能够办成,为大军入城打下基础,那么就不愁以后的路。

    张平阳为了自己的未来冒险的时候,这出门的军情司和翰统的人也是相互对视一眼,然后都是露出了一丝冷哼,各自不搭理就是离去了!

    合作虽然要合作,但是心不甘情不愿那是肯定的!

    而当军情司和翰统的人合作起来搞破坏的时候,这一夜,幽州城注定将会是一个血腥残酷的夜晚!

第九百零一章 翰统鹰犬在行动!() 
身为大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虽然李轩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却是货真价实的奠基人、开创者,目前官方的舆论宣传中,基本上是很少提到先帝李尔必的事迹的,因为在任何一个稍微有着智商的人眼中,先帝李尔必实在是拿不出手!

    所以舆论,尤其是官方引导的舆论里,先帝李尔必的最大功绩并不是创立了大唐王朝,而是生下了万古圣君李轩!

    李轩登基为帝后,才是真正开创了大唐王朝,进行了以前各种闻所未闻,甚至是很多人连想都是不敢想的各种改革,从官制到各种政策,再到军事创新,李轩几乎是手把手的教授大唐王朝的官员,将领,科学家们进行各种革新。

    在情报系统里,李轩同样也是开创了先河,首先在枢密院成立了军情司,司职军事情报的刺探,服务于军方,但是随着军情司的发展。

    军情司的职能也是逐步从单纯的军事情报的刺探迅速发展对外综合情报机构,刺探军事情报,渗透敌后搞破坏、刺杀、策反敌对官员、将领等等,都是目前军情司的职能。

    后来,李轩在翰林院下成立了调查统计科,这个全称为翰林院调查统计科的机构,却是和翰林院的其他部门都不一样,这个部门,它连办公地点都不是在宫内,而是在宫内,有着独立的办公大院,而且基本也是不和翰林院的其他机构有任何交叉。

    其职能主要是反间谍,监控、调查谋逆事,当然了还没有摆在明面上的,但实际上却是一直在做,而且人们都是知道翰统在做的事:监控百官。

    翰统下属的第六处,就是专司监控百官!

    官员们说起翰统,兴许不觉得有什么,但是说起第六处,那基本是人人谈之色变。

    这两个情报机构,李轩在设立的时候是有着明确的职权划分的,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两者却是在部分业务上产生了冲突。

    比如说反间谍这事上,翰统方面为了更好的反间谍,也是会在明王朝的统治区,尤其是幽州城这种核心城市里设立工作站,从明王朝这边着手,刺探情报,从而挖出间谍或者潜藏在大唐王朝里的伪明余孽。

    而军情司为了刺探情报,搞破坏,自然也是会在幽州城里设立专门的机构,而这样一来,双方在业务上不可避免就会形成一定的冲突!

    这一点,李轩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说实话他也是有些无可奈何,因为现在统一的过程里,这两个情报机构都是有着足够的理由开展这些动作,所以他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如此,也是加剧了大唐王朝的这两家情报机构的冲突!

    由此导致大唐的军情司和翰统这两个情报机构的矛盾是一天比一天大,尤其是在临近前线的地区,这两个机构为了争夺功劳,手段可不是那么的光彩,虽然说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火拼之类的,但是偷偷给对方下绊子搞破坏这种事,却是没少干。

    这幽州城里的翰统头子和军情司头子,自然是两个死对头!

    然而今天,他们这两个死对头却是要合作了,这事怎么看都怎么觉得扯淡!

    但是不管他们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事还是得做,这两个间谍头子离开了后,迅速就是把各种任务都是布置了下来。

    这两家情报机构,都是在幽州城里经营了好几年,基本都是要人手有人手,要渠道有渠道,而在大唐王师即将攻城的这个关键节点里,他们也是顾不上什么保存力量了,一股脑就是把能够动员起来的人员都是给动员了起来。

    所以很快的,幽州城里的好几个地方就是同时发生了大火!

    发生大火的时候,各种骚乱以及乱七八糟的事也是发生了!

    夜,十点整的时候,明王朝的新任兵部左侍郎王庆寒刚结束内阁那边的议论,带着一身疲惫坐轿子回府的时候,他是个坚定的主战派,在刚才的会议上,坚持认为要进行顽抗。

    然而他却是在自家门口遭到了袭击,数名穿着黑色夜行衣的人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手持强弩对着轿子射箭后,还扔出了好几个手榴弹。

    待这位大人的侍卫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几个黑衣人已经是快速离去,而他们赶紧查看情报,随行的护卫以及随从们的死伤没人搭理,但是轿子里,一支弩箭却是穿透了这个新任兵部左侍郎的胸口,当场毙命!

    晚上十点二十分,新朝里的内阁次辅,帝师万宸松同样是刚回到府邸,然后就是有一个黑衣人悄然进入了次辅府邸,并且是进入了万次辅的书房里长谈了足足半个时辰,期间,距离次辅宅邸不远的地方还传来了几声爆咋声,爆炸后引起的大火冲天!

    几乎同一时间里,有着重兵驻防,存放了大量弹药的一座军械库,一个穿着普通长袍的人进入边上的一座营房里,然后找到了一个穿着明军官服的人,人影模糊之间,可以听见他们的轻微交谈。

    “李百户,如今的局势你也已经是看的出来了,我王师大军屯兵于城外,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就会大举攻城,这个时候,只要你炸了这座军械库,那么就是大功一件,但时候我王师论功欣赏,绝对少不了你的好处!”

    “炸军械库没有问题,虽然有些风险,但是我李某人也不是懦弱之辈,但是我怎么会相信你们到时候真的会论功行赏,这兵荒马乱的,万一你们要是不认的话,我找谁说去!

    这一去,风险可是不少,要不然你们自己就去炸了,何必找上我李某人,所以我要个准信!”

    “我们大唐王师靠的就是赏罚分明治军,克扣军功这种事,在我大唐王师里可是大忌,放心,少不了你的功劳,只要能够成功,太高了不敢说,但是上头说了,这座军械库,最少值一个上尉军衔,如果干的漂亮一些,到时候一个少校军衔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愿意继续从军,来我们翰统,保你一个副组长的位置。

    至于你不信,那么我也没有办法,不然的话,我现在随同你一起行动,倘若到时候我们不认,你可以直接取下我的头颅!”

    那李百户想了想,然后咬了咬牙道:“好,我李某人干了!”

    李百户道:“走吧!”

    那翰统的人点了点头:“你准备怎么做?这召集人手的话,普通人可不行,一旦暴露,在包围之中,你我小命可就难保了!”

    李百户道:“放心,我李某人知道分寸,等下我会亲自带着亲兵去做!”

    言罢,李百户也是个果断的人,当即就是到了外头悄悄召集人手,来的人不多,只有七八个,但是都是他的亲兵,嫡系中的嫡系。

    人都到了后,那些亲兵们虽然对那个翰统的人露出了疑惑神情,但是却是没有多问,李百户同样也是没有多说,直接开口就是:“唐军破城在即,本官不能带着大家等死,所以,本官已经是决定反正投诚我大唐王师,你们都是随同本官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这一次,本官还是带着你们一起干,干成了,荣华富贵不在话下!”

    言罢,他又是环视了一圈然后道:“愿意去的话,当场拿十两银子,事成之后每人再赏十两,并且本官会给大家保举一个前程!”

    此时,那翰统的人也是开口了:“事成之后,你们愿意继续从军,在我大唐里一个士官军衔是跑不了的,如果不愿意从军,那么也可以退役安排到巡警里就业,同样是士官巡警,还可以来我们翰统,我们翰统的威风,想必你们也是有所耳闻的。”

    那七八个亲兵听了后,其中一人道:“大人不用多说,我们的性命都是大人给的,你让我们往东,我们绝不往西,你要投诚大唐,我们也跟着去!”

    李百户道:“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