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焚清-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光绪皇帝在台前,慈禧太后是幕后领导,袁世凯代表太后颁发的懿旨,只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颁发。
  这是大清国的基本国情!
  周宪章慌忙磕头:“臣周宪章谢恩领旨。”
  周宪章磕完头,正要站起来,忽听袁世凯又是一声呼喝:“周宪章接旨!”
  “袁大人,不是刚接过了吗?”
  却见袁世凯从袖口里又摸出一张黄纸,神情严厉,厉声喝道:“章字营统领周宪章,相貌丑陋,体弱多病,yīn险狡诈,胆小怯懦,连打败仗!在成欢败给了山县有朋,在虎飞岭败给了大岛义昌,在义州,擅杀国家忠臣卫汝贵!李鸿章说过,有圣人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哀家想,李中堂的话有道理。实践证明,周宪章言行不一,不是个好东西。此人在家一定是个吃软饭的,在外一定是个大jiān臣。女孩子嫁给了周宪章就是掉进了火坑,大清国有了周宪章就将国将不国!即rì起,遣散章字营,将周宪章逮捕,交部议处!哀家个人意见,砍头示众,以儆效尤!”
  周宪章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显然,这道旨意的口气,还是老佛爷的懿旨!
  前后两道懿旨,对周宪章的评价天差地别,后果更是天上地下。前旨授予周宪章总兵衔,并赋予他总领朝鲜事务的大权。后旨则是要他的命!


 第142章 向卫汝贵学习

      袁世凯左手捧着前旨,右手捧着后旨,脸上似笑非笑,似怒非怒,表情极为古怪。这也怪不得袁世凯,如果按照前旨,他这个钦差大臣就应该是一副笑脸,而按照后旨,他就应该是声sè俱厉,可他手里同时捧着两道态度截然不同的旨意,所以,袁世凯的脸sè,也无法固定下来。
  “周宪章领旨!”袁世凯喝道。
  “我领哪道旨?”周宪章问道。
  “你是个聪明人,该领哪道旨,还需要我告诉你吗?”袁世凯说道。
  周宪章一把抢过袁世凯左手的懿旨:“臣周宪章领旨谢恩!”
  袁世凯顺手把右手的懿旨揣进袖口,顿时chūn光满面,周宪章拿了前旨,袁世凯自然要按照前旨的意思,露出一脸的喜sè:“恭喜周总兵!”
  周宪章捧着懿旨,一脸的狐疑:“袁大人,太后这是什么意思?”
  袁世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道:“周总兵,卫汝贵是怎么死的?”
  周宪章心头一惊,显然,有人打了他的小报告,而且,这个人就在他的章字营中,看来朝廷已经完全掌握了他杀死卫汝贵的情况。
  “卫汝贵不是什么忠臣!他没有向rì本人开过一枪,一路却是劫掠百姓,无恶不作,到了义州城下,官报私仇,向自家兄弟开枪,打死了毅军兄弟五十多人……”周宪章把卫汝贵做的恶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卫汝贵罪该万死,卑职杀了他,是为民除害!”
  “大胆!”袁世凯喝道:“盛军统领卫汝贵,忠心报国,奋勇杀敌,身先士卒,与rì寇血战,不幸光荣牺牲,朝廷认为,卫将军汝贵,是我大清国将领的楷模!朝廷追封卫汝贵为一等伯,赏黄马褂,并将其事迹遍告天下,现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向卫汝贵同志学习的高氵朝!朝廷也派出了卫汝贵英模报告团,在全国宣讲他的英雄事迹。广大臣民被卫汝贵的jīng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卫汝贵的jīng神,化悲痛为力量,为大清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chūn力量!”
  “袁大人,这恐怕……”
  袁世凯低声说道:“周总兵,你是个聪明人,朝廷对卫汝贵已有定论,你对卫汝贵的看法,必须与朝廷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要与太后老佛爷保持高度一致!”
  袁世凯的话,周宪章听着耳熟,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兵营,教官就是这么一副腔调。看来,历史在发展,但有些东西,似乎永远不会改变。
  “可是,卫汝贵的的确确是卑职杀掉的!”周宪章说道。
  “错!”袁世凯喝道:“卫汝贵是战死在战场上!他和左宝贵一样,都是我大清国抵御外来侵略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必将与岳飞文天祥一样流芳百世!周宪章,你一定要记清楚,今天你从我这里领的是太后的前旨!至于后面那道懿旨,我袁某人就当没看见!但是,你一定要明白,太后老佛爷心里明镜一般!”
  周宪章这才明白过来,太后老佛爷同时发出两道截然相反的旨意,是要周宪章明白,她非常清楚卫汝贵是怎么死的!她也非常知道该怎么对待周宪章!
  卫汝贵已经被朝廷尊表为民族英雄,他是死在rì本人手里,与周宪章无关。但是,如果有一天,周宪章胆敢不服从朝廷,或者,不服从太后老佛爷,她就可以把这笔账翻出来!
  如果百姓们知道,民族英雄卫汝贵是被周宪章杀掉的,周宪章就成了秦桧了!到那时候,不用朝廷动手,老百姓用吐沫都能把周宪章淹死!
  玩政治,太后老佛爷是大清国第一把好手,别说是周宪章这个愣头青,就是曾国藩李鸿章也不是她的对手。
  周宪章胆战心惊,大清国的政治,水太深了!
  袁世凯说道:“周总兵请起,请坐,本钦差还有重要事宜要和周总兵商议。”
  周宪章站起身来,坐在椅子里,问道:“袁大人请说。”
  袁世凯回坐到长几后,说道:“周总兵是否深刻领会了太后的懿旨?”
  周宪章拱手说道:“袁大人放心,太后的意思,卑职完全明白。”
  “当真明白?”
  周宪章点头:“太后不是说过了吗?‘望周宪章紧密团结在以哀家为核心的朝廷周围’。”
  “聪明!果然聪明!”袁世凯大喜:“太后没有看错人!”
  圣旨与懿旨,口气自然不同,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结尾处的那一句话上。
  圣旨是说“紧密团结在以‘皇上’为核心的朝廷周围”,而懿旨是说“紧密团结在以‘哀家’为核心的朝廷周围”!
  一个皇上,一个哀家,大清国的两位最高领导人,对周宪章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周宪章心中忧虑,他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大清国最高权力之争!
  政治。斗争往往比战争更加残酷!也更加难以应付。
  战争是有规律的也是有规则的,一个人只要按照战争规则行事,就算不能取胜,也不会惨败。
  而政治是没有规则的!政治。斗争讲的是不择手段!
  尤其是皇权下的政治,其残酷程度,远远高于战争。
  战争允许投降,允许缴枪不杀。
  而皇权政治则是要将对手斩尽杀绝,哪怕是骨肉兄弟!
  周宪章不懂政治,更不懂皇权政治。但他知道一点,皇上和太后,两边他都惹不起!
  周宪章心中哀叹,大清国正面临rì本人的疯狂进攻,战争已经烧到了鸭绿江畔,而大清国的最高权利者,还在争权夺利!
  周宪章沉吟不语,袁世凯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对于大清国的朝廷政治,袁世凯心中如明镜一般。每一个臣子,都必须在太后与皇帝之间做出选择,要么加入帝党,要么加入后党,要想脚踏两只船,最后的结果定然会死得极其难看!
  然而,要在帝党与后党之间做出选择,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表面上看,太后垂帘训政,皇帝有名无权,当臣子的当然应该选择加入帝党,向太后效忠。
  但是,谁都知道,皇帝年青,太后年老,太后总会先皇帝一步登天。如果入了后党,一旦太后宾天,皇上岂能放过他!
  可是,大家也知道,太后身体康健,宾天的rì子遥遥无期,这个时候入了帝党,还没到皇上亲政,太后就能要了他的命!
  所以,谁也不原意在太后与皇帝之间做出选择,但谁也不得不做出选择!
  这是大清国王公大臣们最大的无奈。
  袁世凯自己也不想做这样的选择,他是被慈禧太后硬生生拉进后党的。
  所以,当袁世凯看见周宪章夹在太后与皇帝之间左右为难,他对年青的周宪章极为同情。
  在没有来到义州之前,袁世凯并没有把这个周宪章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周宪章在朝鲜所取得的战绩,一半来自运气,一半来自虚报。这是大清**官邀功请赏惯用的伎俩。
  朝鲜东学教发动暴。动,rì本人登陆朝鲜的时候,身为大清国驻朝鲜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就断定,一旦清rì开战,清军不是rì军的对手——rì军已经完成了现代化,而清军还是一支中世纪军队。
  他不相信,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能够率领一支中世纪军队战胜击败现代化的rì本军队。要知道,rì本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甚至超过了俄国人,与德**队也没有多少差距。
  然而,从běi jīng城来到义州,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使得袁世凯对周宪章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袁世凯不像那晋,那晋一路上只想着见徒儿,而袁世凯一点也没闲着,他利用一切时间,考察沿途民情和军情。
  在九连城,他见到了从朝鲜败退回来的聂士成,以及一直驻守在九连城的四川提督宋庆。
  这两位都是久经战阵的高级将领,而且,他们的人品在大清国是公认的,他们不是阿谀奉承之徒。
  两人都对周宪章赞不绝口。


 第143章 出路?

      更让袁世凯吃惊的是,宋庆带他视察了九连城的防御阵地,据宋庆介绍,这个防御阵地,就是周宪章的杰作。
  袁世凯知兵,他从九连城的防御阵地上,看到了西洋现代军事战术思想!而且,运用极其纯熟。
  宋庆是一个旧式军官,而且,年事已高,他的冷兵器战术思想已经固化,根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部署。
  如果宋庆所言不虚,那个周宪章就是一个对现代军事学极为jīng通的行家!
  很快,袁世凯渡过鸭绿江,来到了义州城。
  在义州城的所见所闻,使他终于确信,周宪章对rì作战的胜利,绝不是运气,也不是虚报。
  因为,义州城里,章军的部署、官兵的jīng神与任何一支清军都大不相同。
  他已经打听到,章军已经采用了德国人的编制。这种编制,袁世凯早就想在清军中推广,但是,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冲破守旧势力的重重阻挠。
  而周宪章做到了,就凭这一点,他就据有不同凡响的能力。
  袁世凯起了爱才之心。
  而今天晚上,他坐在书房阅读**《使西纪程》,其实,就是为了进一步试探周宪章。
  与他的公开表白的态度截然相反,袁世凯无比推崇《使西纪程》。在他看来,郭嵩焘是一位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伟人!他用《使西纪程》,为中国人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
  可笑的是,大清国那些顽固守旧的王公大臣们,硬是要关闭这扇窗户,守在yīn暗闭塞的房屋中,做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
  可悲的是,如果中国不主动打开窗户,洋人就要一脚踢开中国的大门!
  天朝上国的美梦终究要破灭,要么是自己醒过来,要么是被人家的枪炮打醒!
  袁世凯有意让周宪章看到这本**,就是为了看一看周宪章对这扇窗户的态度。
  周宪章在为《使西纪程》辩护!尽管辩护的十分巧妙,但仍然是辩护。
  这证明,他不是一个守旧之徒!
  袁世凯再无怀疑。
  “周总兵,我非常理解你的心境。”袁世凯和颜悦sè:“在圣旨与懿旨之间,是一件极为尴尬的事。”
  周宪章苦笑:“谢袁大人。都是为国效忠,圣旨就是懿旨,懿旨就是圣旨。”
  袁世凯大笑:“周总兵言不由衷啊。也罢,我倒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不知周总兵是否有意?”
  “袁大人请讲。”
  “周总兵,我见你英姿挺拔,见识非凡,袁某也就直言了。你在朝鲜所取得的胜利,根本无法弥补我大清的惨败!这场战争,大清国已经战败了!”
  周宪章吃了一惊,,谁都知道大清国败得很惨,谁都知道,周宪章的胜利,不过是大清国的一块遮羞布。可谁也不敢说出来,这个袁世凯倒是快人快语,一点也不藏着掖着,胆子够大的。
  周宪章对袁世凯产生了好感。
  “袁大人所言不错。”周宪章叹道:“清军一泻千里,章军现在装备不足,粮草不济,困守孤城,难以力挽狂澜,就算章军能守住义州,rì军也可以在山东和辽东登陆,那里的清军不是rì军的对手。”
  袁世凯压低了声音,说道:“周总兵,这仗再打下去,不管是对于你,还是对于大清国,都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且,周总兵领兵在外,朝廷对你,也不是太放心,太后和皇上那里,你又如何两头兼顾?周总兵现在处境尴尬,以本官愚见,周总兵不妨抽身事外!”
  “此话怎讲?”
  “我已奏明皇上和太后,这趟差事办完后,太后许我去小站以西法编练新军。周总兵见识高远,对西洋军事颇有研究,如能随我去小站,一则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二则,也免了在太后和皇上之间的尴尬。”
  章军困守义州,粮草枪械弹药布匹严重不足,一旦rì本人来攻,凶多吉少。跟着袁世凯去小站,远离战争,倒也是一条出路,不过,一旦离开了义州,就要扔掉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周宪章沉吟不语。
  袁世凯继续说道:“另外,周总兵在朝廷和rì本人之间的处境,也是极为尴尬!”
  “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周宪章问道。
  袁世凯笑道:“我已经打探清楚,章军的实际兵力是一万一千人,你手里握着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大大超出了朝廷的预想!如果朝廷知道你手里握着这么大一支军队,恐怕,你这个总兵就干不成了!不管是皇上还是太后,他们都不原意看到,这么大的一支军队,掌握在汉人手里!我还知道,你的大部分士兵都是赤手空拳,你寄希望于朝廷给你粮草枪械,我可以告诉你,朝廷绝不会给你的!他们绝不会出枪出钱来武装一支他们无法控制的军队!如果你向朝廷要钱,等待你的,将是朝廷的百般刁难!甚至,有xìng命之忧!”
  周宪章颓然点头。袁世凯说的,正在他的预想之中。
  “更为尴尬的是,朝廷严令你固守义州,阻止rì军攻入满洲龙兴之地!而朝廷又绝不会给你一枪一弹。以你现在的军力,根本就守不住义州,一旦义州失陷,rì军攻入满洲,你这个英雄,就变成了千夫所指的败将,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对你绝不会留情面,现在的叶志超,就是将来你的下场!”
  驻朝鲜清军主帅叶志超已经逮捕押送京城,等待他的将是砍头示众!
  周宪章仰天长叹:“袁大人所言甚是,章军孤悬朝鲜,rì军虎视眈眈,朝廷疑心重重,章军进退失据,难啊!”
  “如果周总兵交出兵权,随我去小站,朝廷自然就放心了,朝廷不仅不会申斥你,还会给你加官进爵,而你也可以施展才华,为大清国训练出一支现代化军队。有了好的军队,就算这次咱们战败了,咱们总会有雪耻的一天!周总兵,于公于私,我都认为,周总兵舍义州去小站是上策!”
  “我去了义州,章军怎么办?”周宪章问道。
  袁世凯沉声说道:“周总兵,恕袁某直言,大清国的军队其实都是国家的累赘,他们除了耗费国家钱财,一无用处!这样的军队,让rì本人消灭了,反倒是国家之福!”
  “袁大人在小站将要编练的新军,又是谁的军队?”周宪章问道。
  “周总兵是聪明人,有些事情不言自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