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有空,你也去听听?”顾瑾之笑道,“我当时眼睛都湿了……你听了也会很感动的。”
朱仲钧很少为旁人的故事感动。
他敷衍道:“再说吧。”
回到顾宅。一家人凑在一处吃了晚饭。
宋盼儿问她,今日有什么趣事没有。
顾瑾之将大伯去铺子里闹的事,一语带过,重点说了她和老爷子去听曲儿。又将那曲儿里的故事。说给了宋盼儿听。
仔细想来,很多词句她也没怎么听清。有些是自己脑补的。
却也很合理。
顾延臻听了,赞了一回,还问:“是哪家茶馆?”他也想去听听。
宋妈妈和身边服侍的丫鬟们,也听得眼泪汪汪的;煊哥儿和琇哥儿不太明白,早跑去暖阁逗小十和小十一玩了。
宋盼儿则道:“哪里好?都是那女人不争气!这要是我,先拼了这命,也不能一死了男人就活不成,被人赶来赶去的!”
好好的凄美画面,顿时就破坏殆尽。
顾延臻无奈看了眼妻子。
顾瑾之道:“娘,故事而已,何必较真。听着有趣儿不就好了吗?”
宋盼儿瞪她:“这些故事,都是臭男人编的,叫女人听话乖觉。没用的女人,最后反而成了菩萨……”
顾延臻听不下去,也溜了。
最后,宋盼儿就这个故事,教育顾瑾之和几位未嫁的丫鬟们,将来不能任人摆布,要强些,否则就活该被赶来赶去、卖来卖去,最后也成不了菩萨,一堆枯草裹了烂骨埋。
顾瑾之就在一旁认真听着,连连点头道是。
宋妈妈在偷笑。
丫鬟们有些面面相觑。
朱仲钧也在一旁,托腮听着。
从正院出来,顾瑾之送他到二门口的时候,他问顾瑾之:“……还觉得那故事有趣吗?”
顾瑾之瞪他。
朱仲钧就哈哈笑。
“晚安。”他轻轻拉了拉顾瑾之的手。
顾瑾之笑了笑,也说了句晚安。
一夜,顾瑾之都没怎么睡安稳,她在想老爷子的事。
脑海里翻江倒海般的折腾了很久。
次日寅正一刻,她就醒了。
霓裳值夜,忙爬起来服侍顾瑾之穿衣梳洗。
顾瑾之换了宝蓝色直裰,束着玄色腰封。
霓裳替她系腰封的时候,手在她腰上捏了又捏。
顾瑾之怕痒,笑着躲开她的手,问:“怎么了?”
“瘦了很多!”霓裳一脸的心疼,“姑娘,您在铺子里,是不是中午吃的不好?要不,我跟夫人说一声,中午专门给您送饭去?”
中午吃的比较简单。
可大家都是这样吃,连祖父也是。
朱仲钧那么挑食的人,也吃得津津有味,顾瑾之如何能抽头?
她笑着道:“我长个子了啊!长了个子,腰自然就细了……”
霓裳就往她头上比划了几下。
其实这一年,已经没怎么长个子了。
“还是瘦了。”霓裳道。“您以后早膳多用些,填饱中午的。夜里回来,我给您再做些点心……”
顾瑾之哭笑不得。
果然,早膳的时候,霓裳陪着她去了正院,见她放了筷子,立马夹了两个水晶虾饺给她。
顾瑾之只得吃了。
她又放下筷子,霓裳又服侍着,夹了两个春卷。
顾瑾之就吃不下了。
宋盼儿看在眼里。就问顾瑾之:“怎么了,你很饿吗?”
顾瑾之忙说没有。
“夫人,姑娘瘦了好些……”霓裳开口,对宋盼儿道,“腰细了两圈。腰封又要改小了。”
宋盼儿也看得出顾瑾之瘦了。
可是她觉得女孩子渐渐大了,越来越苗条,也挺好看的。况且顾瑾之又不是真的瘦骨嶙嶙。
她瘦点,脸尖些,眼睛就显得更加大而水灵,越发好看。
听到霓裳这么一说,宋盼儿才微愣。道:“是吗?过来我瞧瞧……”
顾瑾之只得起身,走到了母亲身边。
宋盼儿上下打量了一圈,往她身上一摸,骇了一跳:“哎呀。怎么瘦成了这般?”
她身上都是骨头。
好好的早膳,结果变成了批判顾瑾之为何不吃饭的问题。
她没有不吃饭。夏天太热,胃口不好,加上又忙碌。况且顾瑾之没觉得哪里不舒服。她精神头反而更足。
顾延臻也问:“你可是哪里不舒服?我早就瞧着你瘦了……”
顾瑾之有口难言。
直到小丫鬟进来说,老宅那边来了人。才打断了他们对顾瑾之的逼问。
“……是大夫人身边的春巧姑娘来了。”小丫鬟道。
宋盼儿忙叫请进来,又见大家都吃好了,就吩咐丫鬟婆子们撤了饭桌,端了茶口漱口,又端了水洗手。
“这么早,怕是你大嫂的胎……”宋盼儿猜测着老宅来人的用意。
结果,并不是请顾瑾之看病。
而是,宫里的事。
“三公主昨夜贵降了……”春巧笑着道。
德妃昨夜生了。
生了个公主。
顾瑾之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公主好,生了个公主,皆大欢喜。皇帝高兴,太后喜欢,只怕大伯父不乐意。不过能添定,也是大喜事。
大夫人让丫鬟来告诉,就是暗示明日是洗三礼,宫里肯定会派人请外命妇去热闹热闹。
宋盼儿是德妃的娘家,礼物只能重不能轻,大夫人这是给宋盼儿有个准备的时间。
“娘娘母女平安吧?”宋盼儿笑着问,“真是天大的喜事。”
“都平安。”春巧道。
等春巧一走,宋盼儿打发了孩子们去念书,又打发了顾延臻出门,就叫宋妈妈把前几日福祥老字号送来的金器拿出来。
宋盼儿也想着德妃可能这个月要生,上次就去了福祥老字号,打了一批长命锁、小孩子的手镯回来,先预备下。
她一口气打了七八个长命锁,十对手镯。
像大房的大奶奶林蔓菁、南昌王妃、三奶奶夏氏,四姑娘顾珊之,左不过这几年。
“这只吧,这只是一两二的。”宋盼儿挑了只最重的长命锁出来,给宋妈妈拿着,“当初打这只,就是预备着给公主的。”
其他的长命锁,都是八分的。
然后又挑了对镯子。
顾瑾之照例到了药铺,问祖父和大哥,知道不知道德妃生了公主的事。
他们尚未听闻。
“什么时候生的?”大哥问。
“昨日夜里。”顾瑾之道,“明日洗三,我跟着进宫去瞧瞧他们母女。”
老爷子笑了笑,道:“德妃有福……”
老爷子也觉得生个公主好。生个公主,皇帝和太后放心,大伯再折腾也掀不起浪来。
“是,我也是这么说。”顾瑾之道。
林翊站在一旁,目光落在这对祖孙身上,心里有了些不一样的滋味。
他越来越喜欢顾老爷子。
这老爷子不仅仅医术娴熟,心地善良,为人也特别的睿智。
第210节算账
顾延韬最近非常不如意。
首先是太后身边的常顺公公,跟他透露顾老爷子开的善药堂,和梁氏百草厅对着干,让向公公很为难,太后也为难。
如果他能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太后和向公公都会感激他……
二则,他一直盼着德妃生个皇子,将来他也有个皇子撑腰。
结果,去善药堂被骂了回来,德妃又生了公主。
顾延韬气得将手里的一只汝窑,狠狠砸到了地面上。
屋子里服侍的众人,个个敛声屏气。
大夫人忙把丫鬟们都遣了出去,自己接过春巧递过来的扫帚,将杯子碎瓷清扫干净。
“……在家里发发脾气就好。出了门,还是要高高兴兴的,否则将来传到了德妃耳朵里,她心里怎么想?德妃很会记仇。”大夫人随便收拾了些,就坐下来,和大老爷悄声说话。
大老爷怒道:“全部和我作对!我为了顾氏的富贵,使了多少力!没人帮衬就算了,一个个都在拖后腿!皇上又不是没儿子,足见还是能生儿子的!偏偏她就生了女儿,没用的东西。”
大夫人看了眼窗外。
见春巧和春熙在院子里把持着,大夫人倒也不怕话传出去。
只是大老爷这些话,让大夫人心里颇不是滋味。
生了女儿,也不是德妃的错儿。
德妃想要更上一层,比任何人都想要儿子。
要不然,她当初就不会因为想吃辣又不敢吃而饿着自己了。
“有个女儿也不错。”大夫人半晌才柔声笑道,“宫里几十位妃子,只有两位公主和大皇子。如今添了三公主,陛下和太后娘娘肯定高兴。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有什么难得的?”大老爷冷哼,“陆贵人和秦贵人也怀了。左不过两三年,宫里的公主皇子就遍地都是。若是大公主,还有个念头,或者德妃跟陛下吃过苦,陛下也许记得三公主。如今呢,德妃对陛下无恩,三公主又不上不下。过不了两年,陛下只怕根本不记得还有那么个女儿!你还做白日梦呢……”
“再过两年。德妃也许能再生下皇子呢。”大夫人道,“您也太急了。”
“她要是这胎就是皇子,我又何至于生气?”大老爷道。
大夫人见他反反复复,就是这些话,足见心里真是气急了。
德妃性格不出彩。容貌更平常。
如今又生了公主。
皇帝原本就不是很疼她,以后只怕也不会加重恩宠。
德妃永远不上不下,难成大器。
宫里要是有个宠妃,家族就更加平步青云了。
“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大老爷最后狠狠道,“下个月就是中秋节。到时候你将族里的人都请一请,看看族里还有没有相貌出众的小女孩子。选两个在身边养着,将来试一试运气……”
大老爷现在气头上。劝是听不进的。
大夫人只得顺着他的意思,道:“行啊。中秋节那天,我给族里的妯娌下帖子。咱们族里,也有不少女孩子呢。”
顾氏也算大族。
只是除了成国公这一脉。其他人都不成器。
而大老爷的便宜又不好占,所以族里人不敢常到这边来,除非去请。
大老爷这才满意,点了点头。
德妃的事已成定局。难以更改了;而老爷子那边,又有“孝”这个字压着。还有他儿子在那里,大老爷很是心烦。
阴谋阳谋都使不上。
“……向梁那个人,油盐不进。”等发完火,心里平顺了些,大老爷又坐下来,和大夫人说善药堂那件事,“朝廷内外都知道他恩人的儿子是梁瑞。那个梁瑞,比狐狸还要狡猾,不贪名不贪利,想从他身上下手接近向梁,很难。向梁自己,更是洁身自好,从来不和朝臣相交。他又是皇帝最信任的内侍。要是能和他攀上关系,不管是朝堂上还是内宫,咱们都有利。偏偏那个老头子,非要和梁氏对着干……”
老头子,自然是说顾老太爷。
“您要这样想:就算老爷子不得罪梁瑞,您也不能接近向公公。如此想着,倒也没损失什么。”大夫人笑着安慰他。
“可得罪了他啊。”大老爷咬牙切齿,“旁人巴结还来不及,偏偏要得罪他!”
大夫人就沉默了片刻。
“……我也不能砸了他的药铺,让他关门歇业。太后那意思,既赞了老爷子的药铺是大善,又不能让梁家倒了。这叫我如何是好?”顾延韬道,“那个老头子,就是恨不能害死我。”
这回,大夫人也觉得为难了。
既然是太后的意思,总不能让大老爷在太后面前无能。
可大老爷和老爷子关系很僵。
哪怕老爷子有心让步,却也受不了大老爷的颐指气使。
“既然是常顺告诉你的,自然是太后首肯的。”大夫人道,“不如,我去和老爷子说说。往常我的话,老爷子还是能听一两句……”
大老爷眼睛骤然亮起来。
“对对,老头子还能听你一句半句。”大老爷道,“明日从宫里回来,你就去,只当瞧辰哥儿,顺便说说太后的意思,让那老头子别在顽固了。惹恼了太后,连瑾姐儿也要失宠的。”
大夫人道是,心里却叹了口气。
这一家人,怎么也团结不到一处。
各怀心事。
大夫人在娘家的时候,她的父亲也是老大,两个叔叔对她父亲很是尊重,什么都听老大的吩咐;两个婶娘,更是把大夫人的母亲当婆婆。一家人和睦团结。
嫁到了顾家,大夫人极力拉拢全家,只希望一家人能和和气气。
可最后,事与愿违……
到了现在,一家人越发渐行渐远了。
到了七月二十。宫里来了旨,请外命妇进宫,参加三公主的洗三礼。
宋盼儿和大夫人约好了,一同进宫。
太后也特旨,请了二夫人进宫。
宋盼儿起了个早,去了三元坡胡同。
大夫人衣着一品诰命的服侍,雍容华贵;二夫人一身孔雀蓝缂丝褙子,富丽堂皇;可他们一向比,宋盼儿这三品诰命的服饰。显得晦涩。
“七妹,你也去吗?”送大夫人到垂花门口的五姑娘看到顾瑾之,有点羡慕。
“你七妹是去给娘娘问诊的,又不是去玩。”大夫人对五姑娘道,“你和嫂子们在家里……”
三奶奶也笑着给顾瑾之打了招呼。
吃了顾瑾之的药已经四个月多。她的痛经毛病消失了。
这个月的月事前日应该来的,却推迟了两日。
三奶奶心里有种很好的预感,却没有吱声。怕万一不是,很尴尬。
她也笑着,送了众人出门。
三公主的洗三礼,在德妃的景和宫,由谭贵妃主持着。内外命妇围了满满当当的。
三公主出生重六斤七两,头发浓密乌黑,眼睛水灵灵的,已经看得出像皇帝的模样。
这倒叫人意外。
宫里的大皇子和大公主、二公主。更多像各自的母亲。
只有三公主,眉眼像和皇帝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皇帝高兴又添了层,昨日就赏了三公主好些东西,还说过几日要给三公主封号。
大公主和二公主至今尚未封号。
大夫人听说了这些。心里微安。
大老爷要是知道了,只怕怒火要减几分。
顾瑾之站在母亲宋盼儿身后。安安静静的。
不远处,有个小小的宫女,暗中给顾瑾之使眼色。
顾瑾之就丢开了众人,跟着那小宫女到了角落里说话。
“娘娘请您进去……”小宫女把顾瑾之往德妃的内殿引。
顾瑾之就跟着,进了内殿。
德妃躺在床上,头向里偏。听到脚步声,她转过来脸,眼睛微红,脸颊尚未余泪。
顾瑾之忙上前问:“娘娘哪里不舒服吗?”
德妃露摇了摇头,语气里有些恨意:“……大伯母诓骗我,拿了些安胎的药,说是顾家的祖传秘制药,吃下去保证生皇子。还说什么当初舍不得给大嫂用,就是为了将来给宫里的娘娘。她全部都是骗我的。早知道这样,当初我就不该吃辣……”
原来大伯母当初是这样哄骗德妃好好吃饭的。
“娘娘,三公主很可爱,长得和皇上一模一样。”顾瑾之道,“女儿听话懂事,将来陛下对三公主的疼爱,不会少的,您放心……”
“要是个皇子,就更疼了……”德妃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