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万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荆州战船尽数横江,由甘宁、太史慈各领一支舰队,分别攻取湖口、鄱阳水寨。陆路上,兵分四路要拿下豫章郡。赵云攻庐陵、马超攻临川、黄忠攻建昌,韩炜则亲领典韦、许褚直逼豫章。

    大凉兵马五十余万,声势浩大,前所未有!并有郭嘉单人独骑亲赴豫章,说降了镇守豫章的大将全琮。

    而暗地里谁也不知这全琮此番投降之目的,他只为再见东吴长公主孙鲁班一面!皆因二人早生情愫,可孙鲁班幼时便被孙权许给了周瑜之子周循,本以为周循被囚凉国,却不料孙鲁班又遭韩治所擒。全琮降凉也是为情所困,也可算一痴情儿。

    这才引出“韩治恨斩吴公主,全琮怒烧勇王宫”一辄,不过这都是后话。

    书归正传,接言韩炜伐吴。

    此时的东吴已然是困兽犹斗,只剩下了庐江、会稽、吴三郡之地,西北有扬州张辽、西南又有韩炜率大军御驾亲征,孙权一夜之间两鬓斑白,可谓心力憔悴。

    却说韩炜兵进庐江,凌统率吴军前来决战,于是召众文武商议破敌之策。

    钟会出列进言道:“吴军粮饷不济,只需以利相诱,那么我军必胜。”

    韩炜命令典韦、许褚先领两支军兵到庐江城外埋伏,赵云、马超领精兵在后,再命黄忠领兵数万前去诱敌,又令钟会指挥辎重营牛马驴骡,装满犒劳军兵之物,四面聚集在阵中,如有敌军杀来就主动放弃。

    是日,凌统令陈武在左、朱桓在右,看到凉军阵中人马不整,只觉时机大好,于是驱兵向前冲杀。

    钟会旋即退走,二将驱兵掩杀,忽然看到郊野遍布牛马驴骡,吴军都来争抢,再也无心恋战。

    忽然战鼓擂动,两路军兵杀来,左有典韦、右有许褚,凌统顿时大惊,意欲退兵时,赵云、马超领精兵杀到,吴军大败退走,此时凌统又领兵前来接应。凌统领败兵退入庐江城中,闭门坚守。

    韩炜下令军兵四面围困,全力攻城,但一时难以攻下。

    钟会再次献计道:“现凌统虽然兵败,但庐江城中粮草充沛,再加上有吴军屯扎皖城为掎角之势。我军虽四面围攻,可若缓攻其必坚守,急攻之下其必拼死一战。那时驻皖吴军乘势夹攻,对我军无甚益处。不如三面攻城,只留下南门大路,放纵贼兵逃走,在其逃跑中寻机歼敌,可胜也。而吴军远途奔袭,粮草定定接继不上,可再遣轻骑抄袭后路,此战大局已定。”

    韩炜大喜,拍着钟会的肩膀说道:“果然是奉孝门生,深得其鬼谋真传!”于是下令赵云撤退走南门军兵。

    却说屯扎在皖城的贺齐,太子孙和领圣旨替孙权督军,唤来贺齐责备道:“父皇对你颇为信赖,可到头来,量一庐江城都不能救援,如何能够鼎鼎中原?若再战不胜,必斩汝头!”

    贺齐无奈,于是回本寨商议。

    中郎将于诠说道:“现庐江南门凉军撤围,末将愿领一支军兵从南门杀入进去,协助凌大都督守城。将军则可去凉军阵前挑战,末将从城中杀出,两路夹攻,凉军可破。”

    贺齐也无他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采用于诠之计。

    于诠领兵一万,从南门进入庐江城。众将没有韩炜旨意,不敢迎敌,任由吴军入城,随后飞报给韩炜。

    韩炜闻言,便说道:“哼,区区小计,以为朕看不破吗?这定是想和贺齐内外夹攻,击破我军。”

    就召来赵云、马超吩咐道:“尔等领五千军兵截断贺齐来路,从背后击之。”两人领命前去。

    贺齐正领兵杀来,忽然背后喊杀声大震,左有赵云、右有马超,两路军兵杀来,吴军大败而回。

    贺齐回去见孙和,孙和大怒道:“累败之将,要你有何用?”遂喝令武士推出斩杀。

    亏得众将求情,贺齐才免一死。可依旧是老生常谈的“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一顿军棍是免不了的,而此刻被打的贺齐也起了投降之心。

    孙和又责怪朱据和其子朱熊:“如再不能击退凉军,你父子二人不用再回吴都啦!”说完孙和便回建业去了。

    钟会见状,即刻对韩炜进言:“现如今孙和退走,庐江城外无救兵,城池可围也。”

    韩炜深以为然听从其言,就催促军兵四面攻围。朱据看到凉军势力太大,寻思进退无路,于是投降了韩炜。

    韩炜即刻加封朱据为偏将军。朱据感念韩炜恩德,于是去见贺齐,说孙和不仁不义,不如投降大凉。

    贺齐正盘算此事,如今有人来游说,便领本部数千军兵归降。

第644章 东吴分崩离析() 
凌统在城中正忧闷间,自有朱然之弟,朱才、朱纪进言说道:“大都督,如今城中粮少兵多,不能久守,我等当率吴、楚之众,出城与凉军决一死战。”

    凌统闻言大怒道:“本都督意欲坚守,等待陛下援军,尔等却要讨战,难不成想要本都督败于阵前?若再言出战,必斩!”

    两人遂退出大帐回归本寨,朱才仰天长叹道:“凌统不听忠言!我等不如早降,纵使到了大凉,有大兄招抚,自是安然无恙!”

    朱纪深以为然,听从二哥之言。

    当夜二更时分,朱才、朱纪二人逾城前去降凉,韩炜尽皆重用。城中虽然有能战将士,却都再不敢言战。

    一晃秋去冬来,城中眼看粮食吃光,全琮长子全绪看到本部军士成片饿倒,只得来报告凌统:“粮食断绝,军士饿死,不如将北方的军兵尽数遣散回乡,以节省粮食。”

    凌统大怒道:“尔等欲放北军,莫非助敌乎?”喝令左右推出斩首。

    全寄、全怿看到兄长被杀,就各拔短刀,斩杀了数十人后飞身上城,一跃而下,越过城壕到凉寨中投降。

    韩炜深恨全琮当年火烧勇王宫之仇,自己险遭丧子之痛,想要把他俩斩首。

    钟会劝谏道:“那时罪在全琮,现其已经身亡,其子势穷力尽来降,如果斩杀降将,那是助凌统坚定城中抵抗之心。”

    韩炜闻言,深以为然,就召全寄、全怿入帐,用好言抚慰,赐给骏马锦衣,加封为偏将军、关内侯。

    两人拜谢后,上马绕城大叫道:“我等二人蒙太初皇帝赦罪赐爵,尔等还不早早归降!”

    城中军兵听到后,都商议道:“文家是凉帝的仇人,现在还被重用,更何况是我等?”于是都想投降。

    凌统听说后大怒,日夜亲自巡城,不时杀人立威。但随着外围由孙翊率领的东吴援兵两度被赵云、马超等击退,庐江已然被重重包围,陈武等多次试图突围亦失败。

    又一年春至,凌统哈哈大笑。因为庐江一带每年都会下大雨,一下雨便要涨水,一直淹到庐江城下。所以诸葛诞看见韩炜诸部在城下扎营非常高兴。

    凌统对众将言说:“是固不攻而自败也。”

    可让凌统没想到的是,天公不作美。自从韩炜军扎营开始,就一滴雨都没下,是少有的大旱。等到城破,凉军进入寿春,当天就下了一场暴雨,把城外凉军的大营都给淹了。

    陈武又劝凌统不要再等东吴援兵,率全军攻向一方突围,但凌统不听,更意图要斩陈武。陈武无奈唯有自己突围,也因水灾之故,韩炜令各部以安抚军心为主,疏忽了围城,还真就让他逃回了江东。

    时年正月,军粮渐渐枯竭,凌统拼命突围,但伤亡惨重,被逼撤回城内。

    二月,凌统使劲浑身解数带仅剩的几百人突出重围,可路遇韩炜设伏,韩炜意欲招降,凌统誓死不从,遂力战韩炜,最终死于凉帝铁戟之下。其麾下数百人被俘,韩炜爱惜这些悍卒之勇,再次招降,数百人坚决不降,更说道:“为大都督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

    韩炜感慨万千,遂下令为凌统修筑陵墓,并将着数百人各自立碑,以为哀悼。

    这正是:忠臣矢志不偷生,凌大都督帐下兵。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

    却说吴兵大半降魏,钟会进言韩炜道:“启禀陛下,吴兵老小,尽在东南江、淮之地,今若留之,久必为变;不如坑之。”

    郭嘉却阻拦道:“不然。古之用兵者,全国为上,戮其元恶而已。若尽坑之,是不仁也。不如放归江南,以显凉国之宽大。”

    韩炜深以为然道:“奉孝此言,妙论也。朕以仁德立世,南蛮尚且不究,更何况我汉家儿郎?”遂下旨将吴兵尽皆放归本国。

    随着淮南彻底平定,东吴又一任大都督凌统亡故,东吴局势愈发紧张。

    吴黄龙大帝孙权听说大都督凌统阵亡,连咳鲜血,忧虑成病,卧床不起,怕是命不久矣。于是召老丞相张昭入宫托孤,让太子孙和并让其出迎张昭。

    张昭来到病榻前,被孙权紧紧抓住胳膊,颤颤巍巍手指着孙霸离世,死不瞑目。

    黄龙大帝权,体量聪明,善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大吴历,嘉禾年间,吴黄龙大帝孙权驾崩,其子孙和继位,改元赤乌。

    孙权一死,江东大乱。同年,老丞相张昭、老将黄盖、程普等相继寿终正寝,江东党跟武将派一时间群龙无首,各自为战。有支持故太子桓王孙绍的,有支持孙权宠爱的四子武王孙霸的,而获得支持最少的便是吴帝孙和。

    江东危局,孙和采纳大都督陈武之策,欲请当年的上大将军周瑜出山,意图稳固朝纲。然则周瑜因当年被孙权罢黜心如死灰,故不见客。再三相请之下,使得周瑜不厌其烦,无奈只好带着妻儿远离建业,游历天下去了。

    韩炜听闻江东大乱,不胜欣喜。遂令赵云、马超、黄忠、甘宁、太史慈兵分五路进发,自领典韦、许褚为中军,六路大军直杀吴都建业而去。

    可此时东吴亦然不能一致对外,孙绍毕竟是故太子,还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拉拢到不少东吴老臣之子,比如凌统之子,凌烈、凌封,虽然被孙权收为义子,但他们从小是听着孙策的故事长大的,孙权在他们心里,永远比不过孙策。更担任过孙绍的太子侍郎,自然以孙绍马首是瞻。

    而武王孙霸却更具备实力,有丞相步騭、大司马吕岱、中书令孙弘相辅。

第645章 羊祜初露锋芒() 
东吴式微,外有凉国大兵压境,内有三宫夺位。

    孙权风光大葬之后,陈武保着孙和上殿后与群臣商议,登基大典之事。

    丞相步騭毫不避讳的说道:“陛下暗弱不能主政,本相以为可立武王孙霸为君。”

    大司马吕岱也附议说道:“武王颇具太祖武烈皇帝遗风、再又太宗明皇帝之勇,又似先帝般才识明断,堪称帝王之姿呐!”

    大都督陈武竟一时间不能决断,进入后宫奏报太后。

    步练师如今贵为太后,而自己生下的却是孙鲁班、孙鲁育。她自然不会掺乎夺位之事。

    只是言说:“哀家一个妇道人,岂能决断社稷大事?众位卿家斟酌立君便可。”

    陈武于是欲行登基大典,可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最终,孙和也颇为无力的退朝了。

    可万没想到,翌日朝会,丞相步騭等老臣在宫门设伏,擒下了大都督陈武,随之将其囚禁。

    而众人将武王孙霸推上皇位,登基大典顺利得以进行,可意外再次发生,吴太宗明皇帝孙策之太子,桓王孙绍来了!

    不光如此,身边还有孙翊、孙匡二位老王爷。这可让步騭、吕岱等重臣惊慌失措。

    鲁王孙翊颇具孙策遗风,又十分喜爱孙绍,加之他在东吴最具威望,孙绍有这位老王支持,孙霸怕是难成大事了。

    果不其然,早在会场埋伏的凌封、凌烈弟兄带着雏羽营就剑拔弩张的将文武百官围了起来。

    “何人胆敢篡逆?呃……啊……”中书令孙弘只问了一句,便被凌封一箭射中了咽喉,应声倒地。

    孙绍此刻咬牙切齿的开口:“孤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天下,尔等有何话说?如有话说,便与孙弘一般下场!”

    如此便直接替了孙霸,登上了封禅台,众臣无一不服,皆拜服于地,山呼:“万岁!”

    孙绍顺利登基,改元神凤,追谥孙权“哀”字,以泄愤。自此,孙绍不再信任江东累世的老臣,从而宠信孙氏宗族。一时间孙氏宗族出将入相,掌摄了吴国朝政。

    孙绍开始还算励精图治,做了点小贡献,后来就暴露出了其凶暴本性,每天沉溺于酒色,宠幸小黄门岑昏。濮阳兴、张布劝谏,孙绍大怒,立即斩杀了两人,灭其三族。于是朝臣全都闭嘴,没有谁敢再劝谏。

    是年又改太平元年,任命滕耽、滕胄两个老臣为左右丞相,但朝中政事二老几乎触及不到。

    孙绍治国,百姓十分凄苦。他奢侈无度,肆意妄为,竟以武昌为都,国库逐渐匮乏。

    步騭上疏劝谏:“陛下,如今天无灾而民欲尽,尚未抗凉而国财已空,老臣十分痛心。

    当初汉室衰微,四家鼎立,早有曹、刘失道,都被凉国所灭,这都是前车之鉴。

    臣为陛下怜惜整个国家。武昌土地贫瘠,不是王者定都之地。并且有童谣话: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这足以表明民心和天意。现国中竟无一年之积蓄,国库空虚,官吏苛政扰民,现在抚恤百姓才是正道。

    太宗明帝在时,后宫中宫女不满百人,黄龙大帝以来,拥有千余,这都是耗费财富的源头。左右用的都不是贤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这些必定误国害民。

    愿陛下废除徭役,罢免苛捐,精简宫女,清选百官,那么自然会天悦民附而国安。”

    奏折呈上后,孙绍十分不高兴,仍然大兴土木,建造昭明宫,命令文武官员亲自上山采伐树木。

    又召来江湖术士尚广,让他卜算天下大事。

    尚广对孙绍说:“在下为陛下卜得吉兆:庚子年陛下就要入主洛阳。”

    孙绍听完后大喜,对大司马吕岱说:“朕采纳卿家建议,在沿江一带屯数百营,命令老将陈武总督军马。朕想兼并汉土,应先攻取何处为好?”

    吕岱劝谏说:“大敌当前,韩炜必吞吴之心昭然若揭。陛下应当修德以安吴民,此乃上计。如果强动兵甲,宛若抱薪救火,必定自焚,愿陛下念兹……在兹!”

    孙绍大怒道:“朕正想乘此大好时机恢复旧业,尔胆敢说出如此不吉言!若不是看在尔乃旧臣的面上,立即斩首号令!”喝令武士赶出殿门。

    吕岱出朝长叹道:“可惜江南锦绣江山,不久将属于他人!”托病隐居不出。

    孙绍命令镇东将军孙峻部兵屯江口,图谋襄阳。早有天罗士报到凉帝韩炜处。

    韩炜因年迈,又染风寒,便班师返回洛阳,由太子韩凉亲赴荆州督军。

    韩凉听说孙峻要进犯襄阳,召集众官员商议。

    荆州牧钟会出班奏报:“臣听说孙绍不修德政,专行无道。殿下可以下诏命荆州左都督羊祜率兵抵挡,等到吴国之内有变,乘势攻取,东吴反掌可得。”

    羊祜乃蔡贞姬之子,乃长安书院一等一的大才子!又是韩凉的小师弟,其才华深得凉帝韩炜的喜爱,年纪轻轻便拜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