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军嫂追夫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军嫂追夫记-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乡下不通水不通电,上厕所必须提水上来冲,但是比起露天厕所要好千百倍不止,朵朵表示很满意。

    洗漱梳妆,穿好衣服,朵朵和纳百川来到阳台上,虽然乡下的风格外冷,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可是映入眼帘的景色却是分外美丽,开阔,山峦叠翠,空气清新,安静舒适,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

    朵朵和纳百川十指相扣,朵朵把头靠在纳百川的肩上喃喃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百川,以后我们老了,就在这里安渡晚年好不好。”

    纳百川在她额头上小啄了两下:“好,只要和你在一起,在哪里都好。”

    两人赏了一会儿美景,就下楼去了。

    楼下一片忙碌,朵朵得下楼帮忙。

    陶爱国和陶爱民兄弟两个鸡没打鸣就起床,顶着料峭的寒风去了一趟陶爱国老亲娘那里,把之前订购她家的那口肥猪在几个大舅子的帮助下给杀了。

    本来陶爱国是准备把自己家里养得那口肥猪杀了,宴请宾客,可林永芳非要留着,说是元旦的时候给纳百川和朵朵在乡下补办一场婚礼的时候再杀,所以便买了刘翠花娘家的肥猪,这样也算她一碗水端平了,家俱是请陈美玲的两个哥哥做的,猪是买刘翠花娘家的,钱都给的不低,不论是两亲家还是两媳妇都没怨言。

    刘翠花家离林永芳家有点远,步行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还好,陶爱国是开拖拉机去的,这样一来一去节约了不少时间。

    在刘翠花的娘家杀完猪,刘翠花的几个嫂子帮着把猪大肠猪小肠洗干净叫他们带回来。

    夏天雨季的时候,陶爱国夫妇收购他们的黑木耳和香菇,收了不少,让他们也都小赚了一笔,所以刘翠花几个嫂子才这么肯为她家出力。

    大约七点钟的时候,陶爱国兄弟两个拖着杀好了的生猪回来了。

    朵朵系上围裙帮忙。

    早上那顿饭要答谢帮忙做房子的工匠们,这是规矩。

    这顿饭应该是房子竣工那天就该做给工匠们吃的,可是因为当时除了刘翠花家里没人,根本没办法款待工匠了,所以才改为今日早上。

    好在工匠们都是本村的村民,叫一声也就都来了。

    林永芳带着她的两个儿媳和大女儿开始忙碌,家里新做的三个厨房用上了两个,一个专门负责卤肉,一个专门负责做菜做饭。

    爱云虽然厨艺也不差,可是hb的规矩就是没出阁的女儿是不用做家务的,因此她不用帮忙。

    不一会儿卤肉的香气就在厨房的上空弥漫开来,附近的几户人家都闻得到,令人馋涎欲滴。

    朵朵把肥肠、小肠、猪肚、猪脚、猪头肉、猪耳朵、干子、千张打结放在锅里卤,还丢了十几个鸡蛋在卤汤里,为了防止陈美玲偷吃,这项工作交给了刘翠花,她怀有身孕,也做不得重事了,就让她静静地守着卤肉。

    陶爱民和陶爱家两兄弟去自家的菜地,也就是原先的自留地里摘了不少菠菜、大蒜,拔了些白萝卜、胡萝卜以及洋葱回来。

    村里人做酒席除了清炒菠菜可以上桌之外,一般的青菜是不上桌的,只能做肉菜的配菜,所以虽然菜地里青菜种类很多,兄弟俩都没怎么摘,摘好菜,他们顺便就在池塘里洗干净带回来好备用。

    冬天池塘里的水冷得扎手,兄弟两个菜洗好了,手也冻红了,可谁都没有感觉到冷,内心一片火热。

    从小他们家就是村里人同情或者嘲笑的对象,现在他们家在村里,甚至十里八乡盖了最好的房子,总算扬眉吐气,可以挺着胸膛走路了,兄弟两个当然心里高兴。

    陶爱国则开着拖拉机去赶集市,买好几条大草鱼,海带,粉丝,豆制品、莲藕和烟酒回来。

    这样一来纳百川倒撑起大梁,给请到家里的那些工匠们递烟,泡茶,陪聊。

    纳百川平易近人,并没有一丝一毫瞧不起那些工匠们,那些工匠们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半个小时后,猪大肠和小肠什么的都已经卤好了,当时没有反季节蔬菜,但是城里有大型的冷库贮藏蔬菜,林永芳在回乡下之前特意去了一次武昌的万吨冷库,买了些青椒回来做配菜。

第385章李春华的心思

    朵朵做了个青椒炒肥肠,豆腐鱼头,至于鱼身子是中午做宴席要用的。

    她本来是想做酸菜鱼头,这道菜的味道要比豆腐鱼头好吃,可是林永芳说,村里家家户户一到冬天顿顿都吃酸菜,要是把酸菜待客,恐怕不恭,所以朵朵才改为用豆腐烧鱼头,然后又做了个凉拌酸辣海带丝,腐竹炒五花肉,卤千张结,红烧大块五花肉、卤猪头肉……林林总总,共做了十几道菜,那七个工匠围桌而坐,尽兴的吃饱喝足,满脸红光的和主人道着多谢才离去,那时已经早上十点半了,午宴中午十二点开席,可是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

    好在款待工匠的时候,朵朵煮了一锅肉丝小葱面全家吃,再加上之前卤的那些个鸡蛋一家人分着吃了,不然等会儿忙起来哪有功夫再吃饭,那还不得饿到午宴结束了才能吃?

    陶爱民、陶爱家两兄弟去村子里向村民们借桌椅和碗盘去了,村里人谁家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碗碟和桌椅,因此大宴宾客的时候,都是互相借的,纳百川也跟去帮忙。

    陶爱国则在老房子里杀羊,今天宴席上准备做一道胡萝卜炖羊肉。

    羊肉价格高,一般农村人吃不起,这道胡萝卜炖羊肉上桌的话,是道出色的菜。

    农村人在别人家里吃了酒宴,会评论酒宴的好坏,一说就能说半个月不止,有了这道胡萝卜炖羊肉,陶爱国想,今天酒宴过后,只怕在他家里吃过酒席的那些客人会津津乐道他家的胡萝卜炖羊肉,想到这里,他不禁微微笑了。

    要是换了以前,陶爱国要拿出一只羊待客,刘翠花肯定是舍不得的,可前两天陶爱国说要杀一只羊,她马上就同意了,婆婆为人好,大姑豪爽,小叔陶爱家不吭不哈,寡言少语,婆家人待她又都不错,最关键的是现在条件好了,她当然不会像以前那样斤斤计较了。

    林永芳在计算着每一桌要准备十八道菜,做哪十八道菜好?

    红烧大块肥肉是必不可少的,大蒜炒五花肉,红烧鱼块,爆炒猪肝,白萝卜炖肉,胡萝卜炖羊肉、炸藕夹……

    朵朵在旁边听着,都是些农村酒宴上必做的菜,一点创意都没有,于是建议道:“咱们做两个新品种菜,一个肉圆子,一个糯米圆子。”

    农村人一般不做肉圆子和糯米圆子,太费工夫,所以这两道菜林永芳并不太会,于是朵朵负责做这两道菜。

    这两道菜做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就是费工序罢了。

    那时没有绞肉机,首先得把猪肉剁成肉糜,这项工作就交给膀大腰圆的陈美林做,可是需要的肉馅很多,她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她又把正往家里搬桌椅的陶爱民叫上,和她一起剁猪肉。

    剁了将近一个小时,陈美玲夫妻两个才把朵朵指定的猪肉全都剁成肉馅了。

    农村人喜欢吃肥一点的肉,所以朵朵特意挑选的偏肥的五花肉叫二哥二嫂剁成肉馅。

    然后她打了些蛋,还有剁碎的鱼肉和肉馅混合起来放在一只超大的盆里,又洒进盐、味精、五香粉、胡椒等调料,加上剁碎的小葱以及淀粉让纳百川帮忙搅匀,这是个力气活,她做不了。

    林永芳有些过意不去,数落朵朵道:“你这孩子,一点事都不懂,怎么能叫百川做这做那,他可是客人。”

    朵朵两眼一翻,不以为意道:“出嫁的女儿也是客人,我还不是在忙里忙外?”

    林永芳笑嗔的打了朵朵的屁股一下:“你这孩子,总是这么伶牙俐齿。”

    纳百川笑着道:“妈别把我当客人看,我可是妈的半个儿子。”

    林永芳笑笑,忙别的去了。

    林永芳一家大小热火朝天的准备着大宴宾客,李春华家也举家忙碌准备着陶成安和秦可娇的婚礼。

    这场婚礼对陶成安而言是二婚,一般来说二婚不论在农村和城里都没那么看重,特别在农村,不仅不被看重,而且还尽量低调,因为农村人思想保守,觉得离婚的人那都是些什么人?因此不太看得起二婚的人,当然,丧偶再娶的另当别论。

    陶成安抛弃糟糠之妻另娶,村里人背地里谁不诟病?虽然这些鄙夷的话没有当着李春华一家人大讲特讲,可是李春华他们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所以李春华觉得更要为陶成安大办这场婚礼,原因有三。

    其一,恶心同村的人,你们不是背地里谴责我儿子抛弃糟糠之妻另娶吗,那是因为我儿子找到更好的!让你们羡慕妒忌恨去吧!

    其二,也是做给林永芳看的,林永芳现在和她的孩子们过得越好,李春华就越心塞,可他们现在与她已经任何关系都没有了,她就算想去他们家撒泼也不能了,但是林永芳和她的孩子们都赚了大钱,却从来没有给她过一分,这让李春华如鲠在喉,她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当然要大办陶成安和秦可娇的婚礼,意在羞辱林永芳,就算陶成安娶的是个二婚女人,她也极为重视。

    不过最重要的是第三个原因,李春华希望通过这场婚礼笼络住秦可娇,让她把自己的工资每个月也上交一部分给她,那她才好到村民们和林永芳的面前耀武扬威,把他们的脸打得啪啪直响,当然,自己荷包鼓鼓的才是最终目的。

    虽然李春华很想大办这次婚礼,可她家就那个条件,想大办也没有能力,只能尽力而为。

    但是两个媳妇于彩凤和朱红秀心中很不高兴,当年她俩嫁进陶家的时候,哪有这么隆重,连顶花轿都没有坐,全是自己翻山越岭走来的,可是为了以后从陶成安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她们不得不压下心中的不快,帮着李春华操持这场婚礼。

    李春华手上没什么钱,于彩凤从陶成安手上弄来的钱全都盖房子用了,但就算有她也不会拿出来给陶成安办婚礼用,朱红秀就更不必说了,她家有个钱她就吃一个钱,根本就攒不下钱来,所以婚礼上必须的那些东西,能自己动手就坚决不买。

第386章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比方说鱼,是李春华硬赶着自己的几个大孙子去河里捕捞的,现在三九严寒去河里捞鱼很冷。

    还有婚宴上必须的豆制品,都是李春华大骂着逼着于彩凤和朱红秀把家里的黄豆磨了,做成的豆制品。

    可是肉不得不去集镇上买,李春华亲自去集镇上咬牙买了二十斤五花肉回来,并且还咬牙买了一斤水果糖当喜糖。

    在农村人眼里水果糖可金贵的很,即便是办喜事几乎也没哪家买水果糖当喜糖,只在过年的时候买几角钱的水果糖,给自家的孩子解解馋。

    李春华买这一斤水果糖当然是为了在村民面前显摆。

    十点半,林永芳一家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李春华一家已经全都准备就绪,单等着陶成安从城里把新娘子接来。

    纳百川把猪肉馅搅拌匀称了,已经中午十二点了,客人们都已陆续到齐了,村里人除了李春华和付红梅两家,还有另几家以前经常欺负林永芳和她的孩子的人家没请,其他的全都请来了。

    至于亲朋好友,林永芳没有请她娘家人,好在有刘翠花和陈美玲两个媳妇的娘家来撑场面,而这两家人对林永芳的评价都很高,本来一个女人和自己的娘家不走动会被人非议,可是人家儿媳的娘家都夸这个婆婆,那么林永芳不和她的娘家走动,那就不是她的问题了,因此虽然林永芳和她娘家不来往,但是村里人罕见的不指责她。

    客人们既已到齐,当然就要开席。

    林永芳在另一个厨房做菜,朵朵单独在一个厨房里准备她要做的几道菜。

    林永芳做出一道菜,陈美玲、陶爱国他们就往外端。

    新房的客厅容纳不下村里的人和那些亲朋好友,所以酒宴就摆在新房的大院子里。

    农村土地多,大院随便套多大,新房的大院足足套了两百平米,可那么多张桌椅一摆下,院子就显得很挤,再加上那些客人经常会隔着桌子推杯换盏,陶爱国他们上个菜也不容易,得吆喝着才能打通一条路来把菜给摆到桌子上,虽然喧闹嘈杂,但是气氛红火,叫人看了听了心里高兴。

    朵朵先把纳百川拌好的肉馅舀出一些,放在一只小盆里,再加些豆腐进去搅拌,然后捏成一个个的小肉圆子,每个肉圆子外面滚一层泡好的糯米,再放进蒸笼里大火蒸,半个小时后,糯米圆子熟蒸好了,装盘送到宴席上去。

    糯米沁染了猪油,吃起来格外香甜,里面的肉圆子滑嫩爽口有弹性,是一道肥而不腻老少皆宜的菜,许多拖家带口带着孩子来的客人都抢着把糯米圆子塞到自己孩子的嘴巴里,一盘糯米圆子上桌不到三分钟就精光溜光一个不剩,就连农村人最爱吃的大块红烧肥肉都没有这么快吃光。

    朵朵这时把锅里的油烧得滚烫,便开始炸肉圆子,纳百川帮她烧火。

    第一锅肉圆子才起锅,令人馋涎欲滴的香气就把全家人都给吸引到厨房里来了。

    纳百川近水楼台先得月,已经尝了两颗油炸肉圆子,外酥里嫩,果然好吃。

    家里其他人也都迫不及待的吃了一两颗,都说味道好。

    林永芳也尝了两颗,直夸朵朵能干,陈美玲趁人不注意抓了一大把肉圆子躲出去吃。

    刚出锅的肉圆子很烫,烫得她一双肥爪子都红了,可都不敢叫唤。

    许多客人都闻到了从厨房里飘出来的香气,那些客人纷纷问林永芳:“林嫂子,在做什么菜呀?怎么这么香?”

    林永芳呵呵笑着,和孩子们把爆炒猪肝端上来:“我家朵朵在做城里的新式菜,肉圆子,大家先吃别的菜,马上肉圆子就好了。”

    客人们边吃着菜边在期待。

    农村烧的大灶,火大,炸起肉圆子来也快,大约一刻钟之后,肉圆子被陆陆续续的端上桌来,那些还没端上肉圆子的桌上的客人,闻到那扑鼻的香气早就食指大动了,隔桌去抢已经端上肉圆子的桌上的肉圆子,那些有肉圆子的桌子的客人当然不让,双方发生了友好的争抢。

    好在每一桌的肉圆子很快就上齐了,这场争抢这才结束。

    然后朵朵还做了一道卤花生炒卤猪头肉。

    这道菜是朵朵临时起意自创的,就是先把花生米放在卤料里和猪头肉一起卤好,然后捞起来,再用干辣椒和花椒一起混炒,鲜香麻辣、卤花生米粉糯,卤猪头肉有嚼劲,虽然食材普通,可味道好极了,宾客们吃得连连点赞,都夸林永芳的大女儿能干,这么会做菜。

    林永芳当然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林永芳的新家院子里,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李春华家那边却是冷火秋烟。

    十二点钟将近的时候,李春华家除了自家的亲戚来了,村里人几乎都没来,她只好打发她的几个孙子们去请那些村里人,可是孙子们出去没几分钟就全都回来了,告诉李春华说,村里人都去了林永芳家里吃酒席去了。

    李春华当时就心塞不已,那时陶成安已经把秦可娇接到家里来了,正坐在酒席上等着开席咧。

    因为陶成安和秦可娇是二婚,而且还是抛弃糟糠之妻另娶,李春华几个孙媳妇的娘家一个人都没来,说是丢不起那个人,并且李春华为人吝啬苛刻,不论是陶家的亲戚,还是李家的亲戚都只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