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统天命-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清民籍,收齐赋税;本县典史李继,治三班衙役有方,平叛之时未曾稍有慌乱,也是一功,可令其带巡检司弓手查验过往人员;本县刑房胥吏刘启道,深谙刑狱,执掌刑房已然八载有余,未曾稍有过失,平叛之后又曾协助下官给叛逆验明正身,可升为典史。”

    这么一操作,除了八品的县丞没动地方之外,底下的可就彻底打乱了,别的不说,巡检司算是彻底掌握在他的手里了,典史也成了自己人,巡检转任主簿虽然油水少了些,但主簿比较好升迁,倒也不能说愧对了那一张礼单,最重要的是,经过这么一轮调动,大家都失去了固有的根基,全都得仰仗他这个县令了。

    杨烨作为官场老油条的,自然是能听懂其中的意思的,所以他微微点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贤侄虽然到任不久,却对这黄岩县吏治了如指掌,很好,很好。”

第九十六章 忧国忧民杨尚荆() 
第九十六章

    杨烨作为一个正四品的副使,总揽浙江刑狱的要员,能对浙江一个小县城的吏治状况有很深刻的了解吗?

    显然……不能,就凭着这个年代的信息流动,台州府能掌握辖下各县的官吏站队情况就不错了,而且就这还有一个时效性问题,你让一个远在杭州的副使记清一个县的政治生态,简直就和做梦一样,他想从外县调一个巡检过来,意思也很明确,这人是来给杨尚荆擂鼓助威的。

    所以别说杨尚荆拿出来的腹稿本就很符合本县实际了,就是不符合,杨烨也不知道,他很欣慰地点了点头,夸了杨尚荆两句,然后说道:“轩镍台已经发了公文去南京吏部,那个黄敬覃旬月之间便要下狱,这私藏甲胄之罪,也由不得一个六品官儿辩驳。”

    历朝历代对私藏甲胄意图造反的,就没有宽容的时候,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才是常态,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杨尚荆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愕,他只是点点头,说了句“也是罪有应得”,便把话锋一转,沉声问道:“下官斗胆,敢问浙、闽、赣三省交界之处的银矿,如今朝廷可有定论?”

    金银这种贵金属,历来都是封建王朝的命脉,和盐铁一样,都是官营居多,这会儿西方的大量白银还没输入中原,银价依旧是高高的,还带着一层朝廷的保护色,寻常人家藏点儿金银压箱底、做点儿首饰之类的倒也可以,但真拿着直接消费,妥妥的是要下狱的,如今朝廷上正为了是不是要复开银场吵成了一团,也算是个敏感话题了。

    因此,杨烨听了这话,微微皱眉,但还是在沉吟了一下之后,缓缓说道:“内廷请开银场之声越发激烈了,不过为平民百姓之福祉,轩镍台屡屡上书予以反驳,中枢之中,大抵还是禁开银场的呼声多些吧。”

    听了这话,杨尚荆差点没喷出来,心说你们能做官、做大官,简直是太应该了,就冲这个嘴脸,就冲着这个不要脸,名留青史都是应该的啊,反对重开银场是为了百姓福祉?说白了还是为了掣肘内廷罢了!就算那年月银场没有工资这一说,但是仅仅是安置流民这一块儿就是德政了,至于流民在银场累死累活……总比饿死强吧?

    要知道,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汇之处的银场,从洪武朝开始,就是不入户部,直入内帑的,皇帝有钱了才能说话硬气,否则修个宫室、选个秀女之类的活动都要和户部要钱,卡都能卡死他,至于编练新军啊、大赏群臣啊之类的,想都别想,底气都没有,仅凭着自己是皇帝就像言出法随?汉献帝等一众帝王表示,朕也想啊。

    至于这银场现在有没有人盗采、谁家在那边盗采,反而都是小问题了。

    所以杨尚荆眯了眯眼睛,点点头:“下官曾听闻,此乃正统初年的德政,若是反复,总归是难以让百姓信服的,定然是大损朝廷威严。”

    “贤侄为何想到这个?”杨烨走到桌子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才问道。

    这个嘛,当然是不能和他说“七月份那边有人会闹事儿,啸聚流民不说,还宰了一个福建参议”,只能换个方法,所以杨尚荆稍一沉吟,然后说道:“戬来上任之时,曾被镇守太监派人截杀,当时有流民百余人跟随,这两年虽说没什么大灾,但年景也说不上好,三省流民穷**计,自然会瞄向那银场所在,以求挖出些银子混个温饱,到时候官府自然是要镇压的,说不准就会激起民变啊。”

    听了这话,杨烨的眉头就是一挑,点了点头,还叹息了一声:“贤侄所说不错,本官这里近日里也接了些消息,银场之中流民啸聚,已然成了定数,福建都司防倭之责不若浙江,已然开始点兵,准备去平息民乱了。”

    话音一转,杨烨看向杨尚荆:“黄岩县身处浙江中部,离着银场尚远,贤侄为何提起这个?”

    我就是想合法地、合力地抓一点儿人力资源,要不然我能这么说?

    杨尚荆心里想着,嘴上回答道:“今黄岩县方定,若南方再起战事,难免民心浮动,而以黄家之中搜出的甲胄来看,黄家与倭寇多有勾结,若有黄家余孽逃脱,借此机会勾结倭寇兴风作浪,再引流民作乱,这黄岩县、乃至台州府只怕顷刻糜烂,戬身为县令,受皇命牧守一县,不敢稍有松懈,今有民变之虞,未雨绸缪方为上策。”

    政治讹诈这种法子,只要手里有真凭实据,那肯定就能好用,所以杨尚荆说着话的时候正气凛然,语气沉重,眼神坚定,很是震了一下杨烨,他分巡浙江刑狱,当然是知道一些不上报的事情了,这些年来年景不好,各地赋税又不曾减少,流民是一天多比一天,小规模的民变是镇压了一起又一起,反正只要不涉及到私藏甲胄这种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可如果真是杨尚荆那么说的,真有黄家的余孽作乱,引倭寇进攻黄岩县,再上演一次“倭陷大嵩所”的段子,把黄岩县给端了,别说杨尚荆了,就是整个浙江上下官吏,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他干咳了一声,问道:“贤侄可是有什么妙计?”

    “若倭寇来犯,定然溯永宁江而上,因此,戬欲在永宁江沿岸各处高地增设烽火台,晓谕各乡民壮,若有倭寇入侵,可举火为号,会同卫所官军阻截击杀;扩大巡检司规模,巡视各乡,严查人丁,严防流民。”杨尚荆终于是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黄家造反之事败露,乃因民间隐匿丁口所致,这也是黄岩县今后民变之隐患,不若免其刑罚,收各家隐匿之丁口入巡检司之内,不给饷银只供一日两餐,勤加训练,若有寻常流民作乱,只巡检司便可扑杀……”

    杨烨听了这话,眼睛就是一亮,颇为赞许地拍了拍手:“贤侄果然好计策,这般行事,一可免民心浮动,二可充实衙署,三可防止流民作乱,也罢,你将文书呈上来,待本官回转杭州,自然报于轩镍台处。”

第九十七章 邀买人心() 
第九十七章

    虽然巡检司的弓手无论是从训练上来说,还是从装备上来讲,都被正规卫所的士卒甩出去几条街,比起那些将领的家丁、亲兵,更是天差地远,但它本身确实是个保境安民的衙门,所以这种衙门扩大规模,就不是一个杨戬能够决定的问题,甚至杨烨这个正四品的副使都没有权力拍板,毕竟编制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远比几个官吏升降要复杂得多。

    所以这种事儿,是不可能几句话的功夫就定下来的,文书、章程都要写好,到时候分巡道的轩輗和分守道的孙原贞、方廷玉拍板,才能把这件事定下来。

    不过呢,有杨烨这么个正四品的副使背书,再加上他最近做的这几件事也挺亮眼,孙原贞按道理讲还欠他一个人情,这件事肯定是板上钉钉了,也就是说,杨尚荆这就算是开始真正伸出自己罪恶的双手,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人力资源”这个曼妙的胴体上温柔的抚摸了。

    所以,送走了心满意足的杨烨,更加心满意足的杨尚荆兴高采烈地提起了笔,嘴里哼哼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纸上写的却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然后瞅着自己写的这几个字,越看越满意,这毫无特色的台阁体在他看来,已经很是有了王羲之的三分神韵了。

    就在这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杨尚荆眉头一挑,用笔蘸饱了墨汁,直接把纸上的字给涂了,这玩意属于罪证,一旦传出去,就是个造反的罪名,然后他就看见一个户房的小吏站在门前,很小心地对他说道:“县尊,这是和府库相关案卷,这两年的都整理齐全了,请县尊过目。”

    杨尚荆伸手把桌子上的纸撕了,然后指了指桌子:“好了,放这儿吧,等下回去的时候,到刑房一趟,让刘启道马上过来,就说本官有事相商。”

    想要收人心,这种升迁啊、调动啊之类的事情,肯定是要提前和当事人打好招呼的,然后让他们感恩戴德,让他们喊出“士为知己者死”,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掌控县里的人力资源,以后刘启道可是本县的典史,司法力量理论上的一把手,必须要掌握在手里的,这样对付城里的混混、城外的刁民,才能真正做到如臂使指。

    这小吏应了一声,带着一脸羡慕的神情退了下去,关于县里这几个官位的归属,县衙六房、三班衙役里早就传开了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这个小吏也是私下里何人讨论过的,基本上都认为,主簿这一职,李继这个典史是肯定会顶上去的,而接任典史的,极有可能就是刑房的刘启道,所以在提刑按察使司来人的这几天,李家、刘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六房的胥吏、书吏都去了李家,三班衙役都去了刘家。

    谁都想在最新的顶头上司面前露露脸,留个好印象,以后在衙门里的日子过得也能舒坦了些不是?

    没过多一会儿,刘启道就进了门,本来想要躬身施礼的,可看见杨尚荆正在写字,就没敢打扰,垂着双手站在桌案前,也不说话,等过了一会儿,才看见杨尚荆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对他招了招手:“启道,你来看,本县这几个字写得如何啊?”

    刘启道闻言微微一惊,迈步走了过去,就看见纸上写着“明察秋毫”四个大字,他整个人就是一愣,再仔细看了看,这字就是最常见的台阁体,每一个做过八股的,都是从小练的,他虽然只是个秀才,却也是见过好字的,相较而言,反倒是杨尚荆这字很一般,虽然能看出来是用了力的,但每一个字都像是缺了一股子精气神儿一般。

    所以他抬起头来,打量了一下杨尚荆,看着杨尚荆那带着笑意的脸,在看着他似笑非笑的眼神,心思电转之下,脱口而出一个字儿:“好!”

    杨尚荆挑了挑眉毛,这个回答也是超出他的预料了,本来他还以为对方能拍个马屁,说个“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之类的恭维话呢,结果就浓缩成了一个字?

    不过他倒也不以为忤,自己什么水平自己知道,穿越之前他写字就像狗爬,穿越之后能写成这样,也要托早年杨戬为了一笔好字苦练过,留下肌肉记忆的福,但是写字可不是什么描摹,里面属于杨戬的精气神,是一扫而空了,所以这字儿好看归好看,落在行家眼里,却也就那样了。

    所以他笑了,而且越笑越大声,直到把刘启道笑得发毛了,这才停了下来,拍了拍刘启道的肩膀,很是赞许地说道:“很好,很好,这个回答本县很是满意,那么这四个字就送给你吧,记住,等你转任县中典史之后,谨记这四个字,对三班衙役严加约束,对市井之中的流氓混混严加管教,做到明察秋毫,还我黄岩县一个安定!”

    听了这话,刘启道就是一哆嗦,吏员直接转官员,这在宋以前那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但是在经历了元朝的以民族政策带动地方政治的体制之后,吏员的地位便是一落千丈,到了明朝也没能好转,从吏员变成官员,哪怕是流外的典史,对于很多胥吏而言,都相当于一步登天了。

    所以他哆嗦了一下,咕咚一声就跪下了,对这杨尚荆连连磕头:“县尊栽培之恩,启道没齿难忘!”

    收拢人心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所以杨尚荆哈哈一笑,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扶了起来:“有功则赏,有过责罚,这就是本县所想、所做,你明天就去班房办差吧,暂代本职,等南京吏部的公文下来了,再正式走马上任。”

    胥吏都要去吏部报备,更何况是典史了,所以公文没下来之前,刘启道也只能是暂代,不过无论是刘启道还是杨尚荆都知道,这不过就是一个流程,吏部的那些大佬们才懒得理会一个流外官的任免,盖个章就算了事儿,所以刘启道连连点头,眼圈儿都有点儿红了。

第九十八章 论如何做到集权(上)() 
第九十八章

    从不入流的典史升任九品的巡检司巡检,李继的心情和刘启道是一样的,从流外跨入流内,这可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甚至比九品升八品还要大,所以当杨尚荆给他宣布了这个消息之后,他同样是禁不住那股激动的心情,不过好在是为官多年了,和胥吏不一样,还知道一点尊卑,这才没给杨尚荆直接跪下。

    所以杨尚荆看着一脸通红、心情激动得难以自已的李继出去,长出了一口气。

    可以说,能够干死黄家,吊打张家,这两个人是功不可没的,如果没有刘启道给的消息在一边佐证,杨尚荆也真就未必有胆量,直接启用李继这个典史;如果没有三班衙役高超的演技,想要给黄家扣上谋反的大帽子,还是要差上一点儿火候的。

    所以杨尚荆沉吟了一下,对这刚刚出门的李继说道:“你且回来,我有话要说。”

    李继打了个机灵,还以为杨尚荆突然变卦了呢,要知道,对于一个典史而言,巡检这个位置不仅仅是升职,还是一个肥缺,他也算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造化也就止步九品官儿了,这要是突然把这个机会丢了,那可就要糟啊。

    不过即便是心里打着突突,他还是转了回来,躬身问道:“不知县尊有何吩咐?”

    杨尚荆敲着桌子,慢吞吞地说道:“你刚去巡检司那边,只怕是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掌控情况,所以你可以把刘虎带过去,你走之前,把快班的班头革了吧,让王二彪过去充任快班班头。”

    李继一听这话,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想收回成命,怎么着都好,刘虎、王二彪也算是他的心腹了,这番有些进步,也算是自己没亏待他们了,所以他声音越发恭谨了:“下官代他们二人,谢过县尊。”

    杨尚荆摆了摆手,笑道:“功赏过罚,不用称谢,你回去之后,差人去告诉冯毅,就说本县明日上午要见他。”

    功劳有大有小,关系有远有近,这是人之常情,相比于李继、刘启道乃至刘虎、王二彪这种,为了他跑前跑后、为灭掉黄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冯毅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要不是县里不好一下子开出去两个佐官,冯毅早就滚犊子了,而调任县主簿也就是个平级调动,所谓的升迁也是隐性的,也就不用今天再见他了。

    李继深吸了一口气,躬身施礼,然后再度退了下去,杨尚荆慢慢靠在椅背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这般布置看似简单,但其中的烧脑程度,绝对要比当年学高数的时候要高。

    “正因为人类不会进化,所以社会科学就是一门总结性的科学,也是一门以玩人为主、以玩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