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统天命-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王振的精神随即就是一振,皇帝都开始想起自己来了,那么,还需要在这里苦熬的日子岂不是瞬间就少了很多了么?

    这么想着,王振似乎也品出来了些门道。

    金英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哪怕觉得天老大皇帝老二,自己老三,地都要往后放一放的王振,也知道自己这点儿武把抄赶不上金英,没有圣眷的支持,金英玩死他的方法能绕紫禁城两圈。

    可是吧,一把刀再好,也得合用才行。天下最锋锐的刀太过沉重了,根本挥不起来,那么就算拿在手中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拿一把差不多的刀子,能够运用自如,直接上去捅人呢。

    而他王振,就是这么一把“差不多”的“合用”的刀子。

    “老奴多谢陛下记挂。”王振作势又要跪下。

    朱祁镇摆摆手,止住了他的动作,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来,这不是什么朝廷的公文,反倒是南京锦衣卫传过来的消息:“你且帮朕看看,此事该当如何吧。”

    王振点点头,小心地接过来,仔细一看,干瘦的身子顿时就是一抖。

    因为上面写着,“杨戬东南沿海清扫倭寇流匪,战果斐然,魏国公以嫡女下嫁”。。

    a

第四五五章 变动() 
    第四五五章

    “你是说,陛下去了城东的皇庄?”

    杨溥的声音有些苍老,也有些虚弱,因为王振的离去,朝政大权从司礼监回转内阁之后,他这个做首辅的,自然也就更加的劳累了。

    只不过杨溥身在高位,哪怕只剩下一口气,这威势也是丝毫不减的,他这话说完,站在阶下的小太监顿时诚惶诚恐地点头道:“回阁老的话,刘公公他老人家亲眼看见陛下出宫,带着张千户等人往城东方向去了。”

    杨溥面无表情地摆了摆手,苍老的声音也听不出什么特殊的情绪:“老夫知道了,回头告诉刘公公一声,内阁记得他这个人情,下个月苏州漕运司会出缺儿。”

    小太监顿时就是满脸的喜意,打躬作揖了一番,这才告退。

    这位刘公公是南直隶苏州人士,早年自宫进了宫,没有嫡出的子嗣,不过老家到有一个血亲的侄儿,兽他接济,读了几天的书,却也无望科举,也好在刘公公在宫中渐渐混出来一点儿明堂,时常接济,这才没活活饿死,但是生计嘛……

    这位刘公公最大的能耐,也就是看看皇帝的起居什么的,算得上近臣,却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手根本就伸不到宫外去,而太监一直对自己的血脉特别看重,所以哪怕他不在乎自己今后的前途,为了侄子,也得给外朝卖个好不是?

    “朝局……又要凭空起变数了啊。”

    看着小太监满心欢喜的背影,杨溥突然叹息了一声,慢慢地站起身来,向着窗边走去,下午的阳光很是刺眼,让杨溥只能眯着眼睛,看向湛蓝的天空。

    秋老虎很热,心……很冷。

    马愉、曹鼐、陈循三人也跟着站起了身子,马愉有些惆怅:“南边的心,太急了些。”

    “于你我而言,自然是急了些,于杨戬而言,却是耽搁了太久,太久啊。”一向性急善断的曹鼐却是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

    现在在内阁一向是做打圆场活计的陈循点了点头,表示了赞同:“圣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尚荆此刻已是而立之年,若是房中只有丫鬟伺候,便是生下来嫡子,也是非礼,先太师文敏在天之灵,也是笑颜难展啊。”

    顿了顿,陈循继续说道:“更何况,尚荆坐东南,我等却是远在北直隶,那厢便是出了甚么事体,也无法及时援护,消息传到北京之时,只怕尚荆尸骨都凉了,如今这有了魏国公作保,我等在京师之中,也好展开手脚啊。”

    先喊圣人说,再往下解说,很标准的明朝士大夫答题嘴脸,或者说,陈循到现在在内阁之中也没有彻底放开。

    不过嘛,话说回来,三杨内阁之后进来的,曹鼐和马愉都是承了杨荣的恩情,马愉更是杨溥的学生,这本来就是一体的,也只有陈循是杨荣、杨士奇相继故去之后进来的,他能算是“一路人”,却离着“自己人”还差了那么一点儿意思。

    哪怕他很机智。

    哪怕他也看不上内廷的那副吊样。

    这个情况,作为内阁首辅的杨溥当然是知道的,所以对陈循的表态,他没说什么,只是跟着点点头,叹了口气:“只是如今这圣上又去寻觅王振,只怕过不了多久,就要再生事端啊。”

    指了指刚刚小太监离开的方向,杨溥哂笑了一声:“如此局面,莫说那位刘公公一清二楚,只怕那金英,此刻也在忐忑不安罢?”

    马愉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这么多年了,金英虽是失势,可在这宫中的耳目,却不见丝毫减少的,其潜势力,你我所见,不过冰山一角。这刘公公能知道陛下去了城东,这王振如何能够不知道?”

    “便是王振回来了,想要嚣张跋扈,也要一段时间才好,否则……”曹鼐摇了摇头,冷笑了一声,“贸然轻举妄动,只会给我等留下口实啊。”

    杨溥慢慢在屋中踱了几步,扭头看向曹鼐:“如今杨尚荆这婚事,只怕京城之中是人尽皆知了,也罢,也罢,你我既然于情于理都拦不得,便助他一臂之力罢。”

    几个内阁的大佬商议既定,脸上也都露出了释然的笑容,他们这几个人的出身,可都比不上杨荣,就算坐着内阁辅臣,也是白搭,毕竟杨家的体量放在那里了。

    再加上几个人都是文人,送钱就显得有铜臭味儿了,所以想要助推一把,就只有送些书画之类的文雅之物了。

    就在内阁的几个大佬打算推杨尚荆一把的时候,内廷之中也不甚安稳。

    司礼监里面,金英脸上全是黑气,看着地上跪着的那个身材微胖的阉人:“你是说,陛下离了皇城,直接去了城东?”

    “回金公公的话,小的不敢有半点儿谎话,刚刚见了陛下带着人出了皇城,这边就来向公公禀报,没敢有半点儿的犹豫啊。”这微胖的阉人哆嗦的和筛糠一样,相比于王振的跋扈,金英这种深沉显然更加吓人。

    毕竟你想不出来,金英这个积年的老太监会用什么方法玩死人。

    金英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声音里面听不出一点儿感情来:“内阁那边,你可曾去知会过?”

    这微胖的阉人根本没敢犹豫,连连点头:“小的派了小安子去那边知会了一声,可没敢有半分的耽误。”

    金英听了这话,脸上的表情才稍微好看了一点儿,这手底下的太监有颜色,做起事儿来也算是让人安心的了。

    金英当然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那就是不能和皇上同心同德,可是他也没办法同心同德,一个太监不求名,却要求利的,他今年都多大了?还有几年好活?一旦他倒下了,外朝那帮人还不知道怎么拾掇他家的老小呢。

    所以他不敢和皇帝完全一条心。

    而面前这个阉人能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就是联合外朝,到时候给皇帝一点点压力,自己这边再煽风点火一番,也就算是为自己保住司礼监太监的位子奋斗了。。

    a

第四五六章 影响() 
    第四五六章

    “震惊!詹事府少詹事杨尚荆和魏国公嫡女之间不可不说的爱情故事……”

    “南京兵部郎中杨戬抱得美人归的三十六计。”

    “受万千宠爱的魏国公嫡女为何下嫁杨戬杨尚荆?其中的秘密由我给您慢慢揭晓。”

    “当人们问到魏国公嫡女的爱情故事的时候,她这样说……”

    …………

    听着各种关于自己的小道消息的杨尚荆总觉着,如果uc的震惊部开在现在他所在的大明朝,肯定能拉起一大波流量来。

    而且是点击率、转化率、留存率、付费率高的离谱的优质用户的流量。

    没办法,现在别说整个江南了,就是闽北正在苦逼剿匪的丰城侯李贤,都派人发来了贺电,表示自己被震惊了,南京六部里面坐堂的那帮子瘪三,更是一个两个派人送来了礼物表示羡慕。

    换句话说,南直隶那边,更是震惊到可以用地震来形容的地步了,不少人哭爹喊娘,恨自己怎么就没搭上杨戬杨尚荆的顺风车,让韩安材、陈景明两个夯货占了便宜。

    至于偏远一点儿的官场,只要是正五品往上的,大概都会感受到这股子震惊带来的恐惧。

    北京城嘛……杨尚荆估计会有十二级以上山崩地裂一般的大地震。

    毕竟他和魏国公徐家结亲,可不是他杨戬杨尚荆攀上了高枝儿,找了个勋贵家的嫡女,增加了自己的政治资本那么简单。

    当然了,更不是魏国公家找了个有钱、有地位的人家的女婿,增加了自家底蕴,顺带着拿了一大笔钱这么简单——这年月女子还是有嫁妆的,对比五百多年之后某些地区的“卖儿鬻女”,这年代的勋贵、权贵之间的政治联姻,看起来还显得平权一点儿。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相当于魏国公表达了自己的站队意愿,从此在南京城里,表现出了自己亲外朝的政治倾向。

    为此,他将得到整个外朝以杨溥、胡濙、张辅等人为首的文武团体的政治支持,徐氏子弟今后在体制内的升迁会更加的顺畅。

    与此同时,他也将得到来自内廷的猜忌,而且是当今陛下的最直接的猜忌。

    个中得失,确实是很难判定。

    “这消息传的,快了些。”杨尚荆抖了抖手中的信纸,一脸的感慨。

    倒是站在他身后的忠叔一脸的无所谓:“事渉外朝内廷的整体变动,若是在不快些,这大明朝的匪,也就不用剿了。”

    嗯,说的很有道理,剿匪所需的,也是信息的时效性,这关乎将领们掌握敌情的速度,而他这件事,则涉及到外朝文官儿们的战队问题。

    总之,拼的都是一个时间差。

    “不过事到如今,少爷却也不用每日再用那些东西了罢?”忠叔突然转到了杨尚荆的面前,脸上带着促狭的笑容。

    杨尚荆一张老脸就是一红:“事到如今,确实是用不上了。”

    忠叔脸上的笑容逐渐敛去,伸手拍了拍杨尚荆的肩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若是少爷有了重孙子,老太爷的在天之灵也就可以安息了。”

    对此,杨尚荆也只能点头称是了。

    封建年代,平均年龄低,所以为了多子多福之类的“传统幸福观”,有钱人家十二三岁结婚,十四五岁生孩子的,多不胜数,有些大家族的公子哥、少爷神马的,到了杨尚荆这个年岁,已经离着抱孙子都不远了,而他现在还是礼法层面所说的“单身”。

    而事到如今,杨尚荆有了法理上的“妻子”,他就可以抛弃羊肠啊、鱼鳔啊之类的玩意,畅快地搂着姑娘在床上,努力地做腰腹运动或者说俯卧撑,然后嘛……

    造出来小孩也无所谓。

    反正这年代“嫡长子继承制”这种不利于皇权集中的制度,在地方上已经渐渐消失了,或者说,整个天下还能玩的溜这一套的,也就皇家朱家了。

    因为皇帝需要肢解下面的世家,而当年汉武帝玩过的“推恩令”效果不错,所以历代的皇帝都琢磨着推行“大推恩令”,把世家、豪族什么的拆分开,削弱其实力,也遏制其影响力。

    至于皇权嘛,为了保证过度的稳定,反而越发地重视起嫡长子继承制了。

    而如今魏国公已经大张旗鼓地宣称,自己的嫡女要嫁给杨尚荆了,他就没有了悔婚的能力,这涉及到杨家的脸面,也涉及到他徐承宗的面子,一旦悔婚,可就是分则两弊的下场了,杨、徐两家少不得要较量一番。

    所以说,这个时候就算弄出一个小杨来,只要以后管杨徐氏叫妈,就没人会追究杨尚荆未婚生子还是怎么地了。

    因为以杨尚荆现在的声势,谁敢公开发表这种不当言论,他是可以直接让他闭嘴,甚至物理删号的。

    想了一会儿,杨尚荆突然苦笑了一声:“戬那未过门的妻子,如今也才十四岁罢?”

    “转过年,也就十五了。”忠叔回答道,声音很是平静,“少爷也须多多努力才是,莫要沉湎于妾色之中,早日有个嫡出的子嗣,才是正道。”

    “她……太小了些罢?”杨尚荆就有些挠头了。

    尼玛……这破事儿搁在他穿越前,都够炮打头了,十六都不到啊,“三年血赚,死刑不亏”这种屁话,也就在qq群里面吹水的时候才说,哪个禽兽也不敢真动弹啊。

    毕竟嘛,涉及到儿童的,九一那帮大神也是谁都不敢碰得到,这是道德底线。

    “不小了,搁在寻常百姓家中,如今孩子大概都会跑了。”忠叔依旧面无表情。

    杨尚荆张了张嘴,然后放弃了抵抗。

    太特么扎心了。

    的确,这会儿要是有一个杨尚荆和杨徐氏的嫡出子,对于他杨尚荆稳定外朝的地位、向外朝大佬们索要更多的资源,都有好处,因为有了嫡出子,就证明杨尚荆和徐家的结盟更加牢固了,这是谁都无法回避的事实。

    “当上辈子的良知碰到了这辈子的公理……”杨尚荆看了看天上挂着的太阳,猛地端起一杯茶水,一饮而尽。。

    a

第四五七章 矫枉必须过正() 
    第四五七章

    正统十年,秋七月。

    大抵是因为杨尚荆的天人交战吧,反正大明朝的浙江南部三府,又多折腾了十二天的时间。

    杨尚荆发出的口号挺鼓舞人心的,叫“以战养战,以血练兵。先平内匪,再斩倭寇”。

    然后东南沿海的士族基本上都有点儿着慌了。

    因为在他们前期的配合下,沿海成点儿气候的土匪啊、水贼啊之类的,基本被杨尚荆麾下的部队扫了个干净,剩下的消息灵通点儿的,现在都在家里当“良民”,要么远走个几百里地,去内陆“捞一票”。

    然而杨尚荆心情不爽啊,那肯定是要找人出气的,所以杨尚荆发了狠话,一定要还沿海人民一个“海晏河清”。

    兵出辖区这事儿吧,杨尚荆是真不太敢,所以流匪流窜到内陆的州府,他也没办法派人去追,要知道,现在这情势,出了台州、温州、宁波三府之后,到底还是备倭总兵李信的势力大些的,鬼知道会给他使什么绊子。

    什么?他这边重用了李行,算是和解了?五百多年之后太平洋两边的俩大国还特么号称夫妻呢。

    政治上相信别人,那就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还是对方的裤腰带上。

    太特么傻逼了。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在地方上来回署理,和“皇权不下县”这套说声拜拜。

    最开始瑞安县还有一家土豪,仗着自己和瑞安守御千户所千户的关系不错,想要和杨尚荆装个逼,毕竟他们家下面也是隐匿了一伙小盗贼嘛,这可是家族好容易培养出来的,花了不少钱的,你万一清查下来,把人手折了,这以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所以当时当家的那个壮汉,就站在守御千户所前面,和杨尚荆派过去的传令兵叫唤,顺便还特么把瑞安县的县令扯了进去。

    “俺们这嘎达海晏河清,没啥盗匪,你们这么来回闹腾,不是扰民么?莫说我们地方上的百姓,便是县尊王老爷,也是看不过去的吧?大兵过境,烧杀掳掠,和匪徒又有何异?”

    他真的这么喊了,然后瑞安县县令很干脆地称并不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