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卫的指引下,崔均低眉顺耳地走在皇宫的走廊上。经历过一段时间后,崔均看到了一个身穿帝王服饰的人坐在了凉亭里面,陈宫则是站立在一旁。
“草民崔均拜见陛下!”崔均恭敬地行礼叩拜道。
“起来吧。”刘玉看向崔均,崔均长得风度翩翩,虽说不是那么英俊,可是却很耐看,刘玉对他的印象很不错。
崔均急忙起身,抬起头看向了刘玉。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满清那种什么不能抬头与帝皇对视的垃圾规矩,大汉天子在和臣子相处之间算是平等的,起码不用动不动就跪拜下去,只看个人意愿了。
“公台对你十分赏识,朕也对你有所耳闻。今日朕就考考你,看你的才智如何。”刘玉问道。
“陛下请问!草民自当有问必答!”崔均自信地说道。
刘玉心想这家伙还真自信啊。
“一郡之地,百姓颗粒无收,又有居心叵测之人意图造反,若是你为该地太守,如何应对?”刘玉提出了一个简单问题。
“百姓颗粒无收,作为太守理应打开府库开始赈灾,稳定民心,并将此事上报朝廷。为了防止小人趁机作乱,可加强巡逻,同时执行宵禁等管控措施。”崔均想了一下之后说道。
刘玉点头,这个回答还算中规中矩,接着问道:“两军对阵,敌军兵力是我军的五倍倍,我军困守孤城,城内粮草只够三日之用,袁军要五天之后才能到达,那么如果你是我军主帅该如何坚持到袁军到来?”
崔均这一次眉头紧皱了,花的时间也久了一些,说道:“军中无粮则不安。可将三日粮草重新划分为五日之用,再据城而守,敌军虽说是我军的五倍,倒是兵法有云:倍则攻,五则围,十则破。故而我军可以坚守到援军到来,尔后里应外合攻破敌军。”
刘玉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了,太过想当然了,若是刘玉是主帅,一定会将所有的粮草都拿出来,然后让将士们饱餐一顿,最后抱着必死的决心出城与敌军交战,一战可定结局。
刘玉觉得崔均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才,缺乏冒险的精神。
接下来刘玉也懒得去问了,说道:“不错,看来公台的眼光不错。你以后就跟在公台身边做事吧,具体的职位,公台你就安排吧。”
刘玉这么说,陈宫就明白崔均不是那么合刘玉的心意了,只不过刘玉让跟随自己,也是想让自己教崔均快速成长起来。
“臣明白!”陈宫恭敬地说道。
“草民多谢陛下隆恩!”崔均知道自己捉住了这次机会,自己将成为刘玉势力中的一员。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恢复崔家的荣光。
崔均正在激动中,刘玉突然问了一句:“州平啊,你认不认识一个叫诸葛亮的啊?”
“陛下也知道孔明!?”崔均震惊地说道。
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之道 征辟人才()
刘玉内心直呼苍天庇佑啊,还真的是诸葛亮的密友啊。也就是说诸葛亮已经在向他招手了。这可是大好机会啊。
“州平啊,跟朕说说这个诸葛孔明的事情。”刘玉很有兴趣地想了解被后世成为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崔均不知道刘玉怎么会知道诸葛亮的,只不过刘玉既然想知道,那么他就跟刘玉说说诸葛亮的事情,说道:“孔明身高八尺,面容俊朗,自比管仲乐毅,其才甚高。”
陈宫都快骂人,这么自大啊,他都不敢自称能和谁相比,这诸葛亮居然自比管仲乐毅,这是能够相提并论的么!
刘玉笑道:“那么与州平相比,如何?”
诸葛亮这家伙太高傲了,刘玉现在还不好向他进行征辟。从诸葛亮装模作样地让刘备三顾茅庐就知道这家伙傲气十足,刘玉决定以后再寻找他。至于诸葛亮的所在位置,只要有崔均在,还怕找不到诸葛亮?
现在崔均还没经过太多的历练,就像一颗璞玉,等待他人的雕琢。刘玉真心希望眼前的崔均以后能够比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庞统等人要厉害。
崔均认真地想了一下,对于这一点,他还从来都没想过和诸葛亮相比究竟是个什么结果。他看向了刘玉,发现刘玉正在以一种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崔均心中一热,他现在还在犹豫干什么,自己算是才智甚高,就算孔明比他强那又如何,他现在还有上升空间。未来是怎么样,谁又能肯定。
“臣自认不比孔明差!”崔均肯定地说道。
刘玉现在对崔均满意了,要是崔均犹豫不决或者不够自信,刘玉就觉得他没有任何的前景了,最多也只能做一个地方太守。可现在崔均充满自信,那么好好培养一下,以后的成就或许会让人十分惊喜。
“州平,朕很期待你之后的成长。”刘玉由衷地说道。
“臣谢陛下隆恩。”崔均感激涕零。
“朕身边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只要是人才,朕不论其出身与过往,都会给予重用。州平你身边若是有好友想要出仕,大可乐举荐过来,朕择优录取。公台,你要多多费心了。这事情朕就交给你了。”刘玉接着说道。
因为崔均还有几个好友都是有大才的,比方说徐庶,这是一个顶级谋士级别的,最好是来到刘玉麾下,免得便宜刘备这个大耳朵。
“臣明白!”陈宫和崔均领命。
刘玉再和陈宫与崔均聊了一会后,就又开始忙碌了,毕竟很多事情需要他决定。陈宫和崔均也不敢继续打扰,离开了皇宫。
出了皇宫,陈宫想起之前刘玉的吩咐,心里一阵激动。刘玉这是给了他一个成为权臣的机会,颖川的人才都由他举荐的话,那么他就会成为这群人的首领或者恩师,以后在朝中的话语权就十分巨大。刘玉既然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利,陈宫真心激动不已了。
刘玉当然知道这样做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可是刘玉不得不这么做。河北的世人已经向田丰和沮授两人靠拢了,在刘玉的朝中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作为帝皇,刘玉必须培养起另一股势力或者多股势力与之抗衡,那么作为刘玉最早的心腹就是最好的人选了。颖川在刘玉麾下的代表人物是郭图和钟繇,两人的分量不足与河北士人对抗。而陈宫出身兖州,又和颖川陈家沾了一点关系,权利与资历也够,成为势力的首领刚好足够。
平衡之道还不够,刘玉不会让他们接触军权,也就是为什么刘玉军中主将的权利要比军师的要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现,文官的上位是必然的。刘玉正在琢磨着如何才能使文官和武将形成一个永恒或者持久的平衡之道。
刘玉的本事不够,真心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陈宫微笑地对着崔均说道:“州平啊,难得陛下如此看重你。本官手中有几本春秋留下来的策略残篇,若是需要的话,可以到本官府上来观看。”
春秋策略残篇可是他人一辈子都找不到的财富,更别说给别人观看了。崔均感受到陈宫对自己的重视,鞠躬行了一个弟子礼,说道:“学生多谢老师栽培。”
陈宫大笑,这崔均果然是可造之材,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的意图。
崔均当然懂得这种套路了,他知道之力要想在朝廷中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和陈宫走在一起,陈宫也很重视他,加上陈宫的名声不错,拜他为师,何乐而不为。
陈宫牵着崔均的手返回了自己的住所,在府上给崔均展示了春秋策略残篇,并向崔均传授了自己的见解,让崔均受益匪浅。两人因此建立了牢固的师生情谊。
颖川各家捐赠过来钱财与牛马陆陆续续都运到了许昌。
陈宫直接安排崔均前去接受,全权负责此事。
这点小事对崔均来说简直就是轻而易举,他把所有名目都记录在册,各种存放安智都清清楚楚,合情合理。
陈宫看完之后大加赞赏。
紧跟着就是颖川各家子弟的征辟了。陈宫之前对颖川各家的子弟都有调查,知道哪些人是有真材实料的才子,哪些人是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
经过仔细挑选,陈宫列了一批名单,然后向这些人下发了征辟令。
朝廷的征辟令一到,这帮人就开始动身前往许昌了。他们之前都收到了家族长辈或者家主的吩咐,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差不多都接受了朝廷的征辟。只有少数几个自认清高或者无意仕途的人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征辟。
对于这种情况,陈宫并不在意。刘玉这边需要的是实干的人才,而且又不是只有颖川出人才,其他地方得还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这些拒绝征辟的人,陈宫直接把他们拉入了自己的黑名单。
陈宫觉得自己以天子的名义征辟你们,你们都不来,这不是打陈宫的脸,而是打刘玉的脸,他们这辈子都别想在朝廷中出仕了。
只不过陈宫奇怪的是荀家的子弟居然拒绝了征辟,他们不知道荀家现在处于敏感时期,特别需要向刘玉效忠。眼下拒绝征辟,是荀家子弟自己不想,还是说荀家另有打算呢。陈宫实在想不通啊。
这次征辟几乎涵盖了颖川大部分的世家,刘玉对此很重视,亲自在皇宫面见这些才子。
刘玉原本以为能在这些人当中找到一些历史有名的人物,可惜被无情的打脸了。刘玉顿时感到深深的失望了。
形式主义的一套做完之后,刘玉就不想再浪费时间了,把这些人都交给陈宫他们去妥善安排。
第五百二十二章 威逼荀家()
陈宫把这帮世家子弟进行了妥善的安排,分布在整个刘玉的治下任职。至于颖川各地的官职则是由并州调配过来。而颖川的世家子弟大部分都调配到了并州与幽州等地。
这些世家子弟傻眼了,他们一开始以为刘玉会安排他们在洛阳、关中甚至是颖川为官的,没想到却是北方苦寒之地。在那么一瞬间,很多世家子弟开始后悔了。
只不过陈宫却有着一套说辞的,那就是既然要出仕,在哪里为官都是一样的。官职只有轻重之分,却没有地域之别。再说了,只要做出成绩了,还怕没有调回来的希望?陈宫甚至还公开地表示颖川人士才学出众,正是需要到偏远州郡宣扬皇威,为陛下效忠牧守一方才是硬道理。要是挑三拣四的,陈宫也不为难,大可以回家继续读书。只是这何时能够重新被征辟,那就难说了。天下士子千千万,而且官职也就那么多,你们不想去,其他人会想去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颖川世家子弟都如北方,也有几个幸运儿留在了颖川,比方说钟家、黄家、陈家的某个出色子弟就十分幸运地留在了中原。个中缘由用屁股想都知道的。
最终这帮世家子弟选择了妥协,他们也是有傲气的,认为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只要做出成绩,不怕没有人赏识。而且刘玉向来赏罚分明,绝对不会出尔反尔的。不想去则不行了,现在刘玉势大,又是汉室正统,现在不同意,恐怕以后都没有出头之日了。
抱着这种心情,颖川世家的才子们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陈宫也不想这样的,他可是抱着培养势力的心思来做这件事情。可刘玉给他传来了一道旨意,要求他必须这么做。陈宫无奈之下只能按照刘玉旨意行事了。
同时并州与幽州的官员被陈宫的这个调配令兴奋得无法入睡。多少年了,他们在这北方苦寒之地呆了多少年了,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做好这些后,陈宫把颖川的行政区域修改了一下。把许昌与颖川重组,许昌成为一个郡,下设五个县城。而许昌太守则是雁门郡太守刘林。
陈宫这些安排都是经过刘玉首肯的,否则的话,他也不敢这么胆大妄为。因为刘玉已经设立了军机处,陈宫虽然是军机大臣之一,只有刘玉的命令才能跳过军机处商议这一个环节。
一切都开始实施后,陈宫向刘玉汇报了相关工作结果。
听完陈宫的汇报后,刘玉说道:“公台,你做得很好。”
“都是陛下圣明。”陈宫这次说的是大实话,主基调都是刘玉在操控的。
刘玉接着问道:“荀家是不是没有接受征辟啊?”
刘玉的语气很平淡,可陈宫却感到一种冰冷,刘玉这是对荀家的表现不满意了。
“荀家的子弟说是才智不足,加上身体不适,婉拒了陛下的征辟。”陈宫老实说了出来。
“荀家几个子弟都是这样,看来这体质还是差了一点。”刘玉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上报告说道。
刘玉回过头来,对着陈宫说道:“传旨荀友若,让他前来见朕!让奉先带着一万兵马过去传旨!”
“是。”陈宫看着刘玉的表情,心想荀家若是还不清醒过来,恐怕颖川…不,是整个天下都不会再有荀家的存在了。
荀家现在是进行一场激烈讨论,而中心内容就是是否要向刘玉效忠。
其中分成了两派,一部分赞成,一部分反对,双方争论得不可开交。
赞成的人持有着刘玉一统天下的局势已经很明显,荀家已经在早前失去了投效的先机,现在不立刻改正过来,刘玉的刀子可不是吃素的。
反对的人却表示荀家已经向曹操那边投入了太多的资源,子弟中能力最强的荀彧和荀攸都在曹操那边任职,如果眼下投靠刘玉,难保荀彧和荀攸会受到曹操的猜忌,很可能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
荀家的子弟在家族没有做出决定之前,最后婉拒了刘玉的征辟。
荀家就这么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作为家主的荀谌听得头都大了。
只不过他们的争论也到此结束了,吕布带着一万兵马把荀家都给包围了。
荀家所有人都震惊了,刘玉这么快就对他们动手了?那太不讲理了啊,他们都还没准备好反抗呢。
吕布杀气腾腾地冲了进来,一看到一大堆文人坐在大厅内,眼神中露出了不屑,说道:“你们哪一个是荀谌?”
众人沉默不语,他们都看向了坐在中间的荀谌,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家主是时候让你出去顶了。反正他是来找你的。
“回将军的话,在下正是荀谌。”荀谌不得不出来了。
“你就是荀谌是吧!陛下有旨,召你入宫!接旨吧。”吕布拿出一份圣旨说道。
“不知道陛下相召,是有何事?”荀谌弱弱地问道。
吕布虎目一瞪,方天画戟指着荀谌的喉咙,怒喝道:“混账,陛下的旨意都想询问!难道想抗旨不遵,信不信,本将一戟结果了你,再把整个荀家全部都灭了!”
荀谌被这个阵势吓得脸色发青,虽然内心恐惧,但荀谌却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身体,要是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方天画戟给刺破喉咙了。
“将军且慢,友若刚才是听闻陛下相召,一时激动才会口不择言,还请将军莫要误会了。”荀家的一个长辈立刻说道。
此人乃是反对投效刘玉的,可是现在刘玉大军包围了荀家,再有血性和骨气都无法和锋利的刀枪作对。世家都是如此的,别人强势的时候就会服软,留取有用之身以待日后。
“真的如此?”吕布盯着荀谌。
荀家其他人都看着荀谌,就看他有什么表现了。
荀谌也算懂事务,说道:“在下刚才太过激动了,还请将军莫要怪罪。”
吕布收起了方天画戟,笑道:“既然如此,本将也不为难。友若先生,陛下还在等候,你还是先动身前往许昌吧。”
“还请将军带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