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4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威风凛凛的陆海军地护卫下,英国商船从利物浦、布里斯托尔等港口装上英国的各种工业品,先直奔西非的海岸。在那里,他们卸下货物,装上一批又一批的“黑奴”,再扬帆《》,跑到西印度群岛,把船上的“黑奴”贩卖给急需劳动力的一个个种植园地园主,然后将船舱装满英国乃至烟草,还有他们最喜欢喝地朗姆酒,荣归故里。

    从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初,这种难以计数的巨额利润,驱使英国地贩奴船队,带着甲板下那一个个被铁索拴在一起,蜷缩拥挤在仅有七十多厘米高的空间内,“像架子上地书”一样的黑奴们,在这条航线上走了将近一个半世纪,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的贩奴大国。

    这期间,英国商船总计贩运了近三百五十万的非洲“黑奴”,占全世界奴隶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还强。

    据一七六八年的一份记录记载,当年全部欧洲贩奴商船所贩“黑奴”的总数是九万七千一百人,而在这其中,仅英国人自己一家,就贩运了五万三千一百人之多,竟然占了总量的一多半。

    用制造业的产品先从非洲换奴隶、再去西印度群岛换糖、烟草和酒,还可以去巴西换黄金,还能换棉花、青和木材之类等等的工业原料,而与此同时,自己所拥有的北美殖民地,又成为了西印度群岛上的那些种植园的大后勤供应基地,鱼、木材、马匹和大米等等的一应所需源源不断送来,换来的收益接着又可以买自己的商品。

    不能不承认,这是聪明的英国人所发掘出来的一个极其完美的商业链条。在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本国产品出口市场的延伸,而这种流通之所以能够在无限循环的形势下顺利地运转,其关键就是那数以百万计的悲惨的奴隶们。

    奴隶们的命运是悲惨,但那些发了“黑奴”财的众多奴隶贩子们,可不悲惨。他们转回头将轻易赚来的钱,又大量地用于其在国内的投资,私人资本的充足,接着又进一步地促进了国内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个叫安东尼根的英国冒险者,就是曾在一七六八年到一七七六年的这八年间,通过他的“辛勤而艰苦的奋斗”,单单依靠贩卖“黑奴”就赚了七万多的英镑。而正是这笔带着血腥的第一桶金,使他最终成为了大英帝国著名的冶铁业的大亨,跻身高贵的绅士之列。

    作为后起之秀的英国人,在参与贩卖“黑奴”的伟大事业中,那是真是发得不亦乐乎。

    难怪两百多年前的某位英国绅士就曾经禁不住地发出过这样的发自肺腑的感言:

    “来往于新大陆的众多航运生意、海员家小的生计、不列颠制造业的饭碗,这些主要归功于黑人劳动力……对于这个民族来说,黑人贸易是财富和海军力量取之尽的基金。”

    最后一个促使英国茁壮成长的法宝,那就是殖民扩张。

第五十五章 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茫然了,他在中国呆了六年多,早就成了一个中国通,当然他也就不单单是知道……() 
3et专业手机电影下载

    这个……其实我们到还真没有像英国人所说的那么多”亚历山大尔查科夫望着似乎只是很随意地这么一问的林海丰,也是呵呵一笑地顺嘴答到,“我们的沙皇陛下说了,现在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谁都不招惹,自己埋起头来一门心思搞经济其实就很好。”

    到这里,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还故作很认真地瞅着林海丰,连声地赞叹到,“还是您说的对啊,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强大,在世界上说话有没有人爱听,那可不是体现在你的疆域是否辽阔,而是要看你的国库是否充盈,老百姓的口袋里鼓不鼓得起来。我们已经是彻底地看透了,即便是你的疆域再大,可穷得就差去当裤子了,照样没人拿你当回事。别的不说,看看我们与贵国之间的差别,那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随后,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又提起了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这段回国述职时间里,他的那些切身感受。

    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告诉林海丰,虽然国内的很多新鲜事情都是经由他的手才逐步得以实现的,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国内刮起的“中国风”居然会是这么的强烈,这么的火爆。

    一听说他回来,那些亲朋好友,甚至连那些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还有一些过去根本早就断了联系的人,都一窝蜂地纷纷地找上他的门来,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希望他能将他们的子女带去中国“深造”的且不说各地风起云涌的“中国私塾”也不论,就连他的沙皇陛下最后都实在无法忍耐得住手下一班大臣们的软磨硬泡,不得不以法律的形式下令,凡俄国境内的学校,无论大中小学,无论私立还是公立,无论你培养的是民用还是军用的人才,总之一句话,哪怕你培养出来的学生离开校门之后就一脑袋扎进大山沟子里,不要说是将来去不去中国怕连俄国的国土都走不全几分之几的人也必须统统都要自小学一入学开始,学习中文。

    这道法令一下,真是万民欢腾,在去年俄国国内大中专院校录取新生的时候,各大中专院校是率先应声而动试中文。虽然考卷出的很简单,虽然考生们的考试结果显而易见地也不会有多么好计闭着眼睛涂抹答案的不是百分之百也得是百分之九十九,但是,规矩毕竟是出来了。

    而更有甚者,按照俄国人宗教信仰,他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回国之际正好赶上了俄国的传统民族节日,即每年西历(同太平天国的天历相同)一月七日圣诞节有一月十四日的新年(东正教新年)。

    以往的这两节日,在俄国那都是相当地热闹和隆重阖家团圆的人们要通过圣诞节来纪念主耶的降生,要在新年到来之际各种喜庆的方式来辞旧迎新。

    尤其是俄国的新年,又“瓦西里节”信仰东正教的俄国人中,由于瓦西里神被认为是“猪神”,所以,“瓦西里节”也就还有了一个“猪节”的名号。

    既是“猪节”,按照俄国人的传统自然就要吃烤乳猪,这是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猪节”的头一天的夜晚,也叫“除夕夜”,同时又称为是玛拉尼娅节,或是瓦西里之夜,甭管叫什么,必定是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着烤乳猪,喝着烈酒,其乐融融。

    当然。“猪节”过后。还有欢呼春回大地。物复苏。同时也是梦幻中地“耶复活了”地复活节。

    可以说。俄国整个一月。那都沉浸在一派地喜气之中。

    然而。阔别祖国已经六年多之久地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在一八六六年地一月。感受到地却并非如此。

    当然。不管是圣诞节、猪节还是复活节。那总还是要过地。可问题是。在这所有地这些节日之中。除去他们这样地中老年人还是在一如既往地忙乎和折腾着欢庆之外。再就是他们地沙皇陛下也还照旧地举行了一个大型地与民同乐地宫廷盛宴。至于眼下地年轻人们。似乎根本就不拿节日当回事。

    除去上不起学地和文盲。不论是在贵族还是在贫民地家中。也不管是在校地学生。还是早已进了社会闯荡地年轻人们。几乎无一例外都在紧张地利用这段难得地空闲时间。有钱地去中国人开办地“礼学学堂”补习。没钱地则躲在家中地一隅。苦读中文、钻研礼学。

    就连亚历山大尔查科夫自己。这些节日哪一个也都没过好。别地都不多说。单单那个除夕夜。他地家里就涌来了不请自到地几十口子来自各个亲朋好友地儿子、女儿、姑爷、侄子、

    类的人,这些人可不是来吃喝他的,而是没完没了:教中文,探讨礼学。

    亚历山大尔查科夫烦,简直烦到了家。不过,完事以后仔细一想,他还曾有过那么一些的欣喜,好啊,毕竟晚辈们都知道主动地学习了,只有学好中文和礼法,才能更好地为帝国服务不是。

    可是,等到一月过去了,刚刚进入到二月的第一天,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就感觉蛮不是那么一回子事了。

    当时外面是啥情况他还不怎么了解,但至少是在他的家里,在那些实在亲戚们的一再请教中,他明白了这么一回事。

    先是他的几个儿女一大早起来就不停喊着今天是“腊月二十三”,还缠着他晚饭前必须要按照礼法,先搞个隆重的“祭灶仪式”,然后要求家里的佣人们从第二天开始,就续不断地预备“除夕”和“春节”的一应食品。

    儿女们总算走可随后,亲戚们又后脚踏前脚的紧跟着来了,问题都是一个,万能的主啊,告诉我们“腊月二十三”“除夕”“春节”到底都该怎么过吧!

    亚历山大尔查科夫茫了,他在中国呆了六年多,早就成了一个中国通,当然他也就不单单是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应太平天国政府之邀,不止一次地一起欢度过这些节日。

    他茫然的是,便自己已经对中国的文化是那么的熟悉,那他也不会时时刻刻地记着这些别人的、与自己毫无任何关系的节日,可怎么现在国内的年轻人却会比他还更“中国”了呢?

    其实,等他一走出家门,他还会更茫然,更哭笑不得。

    如的彼得堡,商家店铺所销售的,铺天盖地都是只有在中国才有的,那种迎接农历年的各种物什,商家店铺的火爆,更是远非一月前的本国节庆所能比拟。

    而到了一八六六年二月八日晚,不是彼得堡,俄国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基本上都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所笼罩。

    有钱人家的大门口,那更是亮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至于门神、福字、春联、窗花等等的物件,绝对都是一样不少。

    而没钱的人家,怎么也得在自己家的门口、窗户上,弄上一副对联,讨换上一个福字,弄个带“牛”的窗花。如果再穷些的,则干脆就连红纸都省了,直接找个会写中文的“先生”,在门板写上一个或许歪歪扭扭、既不规矩、也更谈不上好看的“牛”字……

    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还告诉林海丰,以往在他们这些出去做公使的俄国人的心目当中,顶数驻节英国、法兰西及美利坚这三家的公使地位最尊贵,也更为别人所艳羡和眼红。所以,最初他的沙皇陛下把他从巴黎撤回,又改派到北京来的时候,虽然他的沙皇私下里答应给他的待遇要远远地超过他在法兰西的任上,但是,他还是很郁闷。

    因为他实在是担心过去的同行们会暗暗地嘲笑自己。要知道,在俄国的外交界过去毕竟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最经典的话,同中国人搞外交,需要的不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外交官,而是一条会咬人的狗就足以。

    可这次一回去之后,他才发觉自己来北京任公使那简直是太值得了。在这里,他不仅得到了太平天国政府和人民的应有的尊重,学到了许多过去难以学到的东西,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增添了莫大的荣誉。

    有一次,他的沙皇陛下曾私下征询他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留在国内暂时协助外交大臣工作,或许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可以胜任主持俄国的整个外交大任。但是,出于对俄国大局的考虑,他当时就表示了,他不想接受沙皇陛下的这个建议,而是要继续回到中国,为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协作再努把力。

    可不知怎么的,第二天,居然就有他即将就任外交大臣,驻华公使出现空缺的传言散布的到处都是。

    于是,不仅他的沙皇陛下顿时又为此而难受了许多天,就是他自己也被一些打破头也要挤到驻华公使位置上去外交同行们折腾的够呛,这些人的目的很明白,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推荐。

    这一出笑话,最后还是随着他的沙皇陛下连续几次在公开的场合进行了辟谣,才得以收场。

    亚历山大尔查科夫最后总结到,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利益和金钱惹得祸。如果太平天国还是像从前的“大清”殖民时那么穷,那么窝囊,那么被外人瞧不起,谁还折腾这些呢。

第三十四章 “这……这似乎不太好,”一听到“加尔各答”这四个字,布尔布隆先是一阵剧烈的心跳,接着又……() 
国人一向聪明,所以,英国对海外所施行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早年的老牌殖民者不同。z

    它对外殖民所搞的基本组织形式,都是一些商业的垄断公司,即由一些忠于帝国扩张大业的工场主和商人们去集资组建的公司,然后再从政府这里获得对外贸易和殖民的特许权。这些所谓的商业垄断公司,还可以拥有自己的陆海军,有修建要塞和兵工厂的权利,有权对任何国家宣战和讲和。

    这些商业公司代表大英帝国管理各个殖民地区,对那里的人民拥有自主的审判和惩处权。当然,既然是商业公司,公司所得的利润要按各股东参股的多少来分成,那还是必须的。

    关于殖民的种种好处,想必大家都早已是耳熟能详,这里也就不再繁絮。至于大英帝国的“商业公司们”多么的辛劳,又为大英帝国争取到了多少的实惠,仅仅从如下英国殖民者的海军分布状况,也就都一目了然了:

    大英帝国的舰队遍布五大洲,不仅有着大西洋舰队、地中海舰队、南非舰队、东非舰队、海角舰队、东印度舰队、西印度舰队、北美舰队、太平洋舰队。如果不是因为太平天国政权已经及时地在中国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大英帝国的所谓中国舰队,那也就牛气冲天地诞生了。

    这么多的殖民:,所养育出来的“公司们”当然也是搂起来就一大把,可说来说去,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那还是要数东印度公司。

    英国人利用自一七五六年始的英法七年战争,不仅在美洲获得了完全征服了加拿大的赫赫战果,还控制了西非塞内加尔的戈雷岛,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诸岛。

    在印度,国人更是同样完全取代了之前的法国势力,处于绝对的优势。英国人能够留给法国人的,也就仅仅是那几个象征性的贸易据点而已。

    至于一八四九年印度全国沦为英的殖民地为止,东印度公司到底在他们的“领地”上一共摄取了多少的财富,恐怕是很难会有人给出一个精确的答案来。

    一七五六年,由孟加拉的总督(当地称为纳瓦布)不满英国人在属于他们的加尔各答建立军事堡垒,而发兵一举赶走了加尔各答的英**队,致使东印度公司恼羞成怒。于是,当愤怒的英国人回过头来打败了孟加拉人,发财的机会同时也就到了。

    孟加拉地国库被抢。英军上拿走地金银珠宝。其总价值就高达三千七百万地英镑(那个时候地三千七百万英镑。要是放到现在地话。该是多么大地一笔巨款。懂行地人算算就清楚)。当然。这三千七百万里还根本就不包括那些被英军英勇地将士们私自装入个人腰包地财宝。据说。被东印度公司地“职员们”个人所抢走地财富。至少在两千万英以上。

    而三十年后。当东印度公司地大军又攻陷了印度南部地迈索尔首府时。又洗劫了价值一千五百万英镑地王室珍宝。

    有人做过粗略地统计。仅仅是七年战争后地五十五年里。英国人从印度所掠夺走地财富。至少接近十亿英镑。

    而就在东印度公司大英帝国人对孟加拉和印度一次次地大洗劫期间地一七七零年。英国人为了榨取更大地利润空间。还竟不惜采取在孟加拉地区囤积全部大米地手法。夺去了千百万当地人民地生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