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眼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眼艺-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已经有渔阳和上古两郡,地域虽广阔,但是人民生活凄苦。在随后几天,张凉把一众将领召集开会,经过数天的讨论,得出了以下几条近期的管理方针。

    首先是渔阳的铁矿,要按照进度开采,一半作为储存,另一半出口给别的郡。并通知各郡,如果用银两购买价格上涨了一成,如果用粮食或者牛羊马匹折价,可以优惠两成,当然要他们把粮食送到渔阳。

    这条是张凉提出的,民以食为天,目前主要是要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这点大家都没什么意见。

    汉朝气数将尽,天灾不断,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会发生不少旱灾、蝗灾,张凉必须尽早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想到粮食,张凉突然想起,自己穿来的时候,不是带来了一根地瓜吗?

    地瓜原本产于美洲,是哥伦布带回西班牙,然后由西班牙水手带到他们的殖民地菲律宾,最后在明朝传入我朝的。

    那东西产量大,容易种植,有砖家曾经说过,如果明朝能早点普及地瓜种植,说不定还不会亡国。

    不管怎么说,先试试!记得当初是把地瓜种在涿县城外的一座小山下,也不知道有没有死。

    当即将杜家哥两找来,特别是杜斯,当初他可见过地瓜长什么样。交代一番,让他们去找,如果找到,整株给挖回来。

    第二是军队建设,把军队人数压缩为一万五千人,分三队每队各五千。

    张凉自己和田畴带五千驻守渔阳,太史慈带五千驻守上古,剩余五千交由赵云率领训练,三队人马一个月轮流一次。其他被筛选下来的士兵作为预备役,全部安排屯田。

    第三是开发上古商业市场,虽然鲜卑族不会来做生意,但是可以和匈奴人做交易。

    现在匈奴没落,军事力量薄弱,为了不被鲜卑族侵略,正需要找张凉庇护。

    张凉目前对少数名族的策略就是联合匈奴一起打压强势的鲜卑族。这样可以从匈奴人那里交易到战马,牛羊等内地稀缺东西。

    第四开设招贤馆,高薪招聘有一技之长的人,特别是铁匠、木匠、医生、兽医等等,一旦录用,马上安排工作,衣食无忧。同时成立兵工厂,自己开始研究制作刀枪铠甲等装备。

    “好了,大的方向就是这样,其中细节由田畴负责,王邦辅助,务必尽快实行。”张凉指点江山,随手一画,然后就回去睡觉了,留下苦命的田畴和王邦。

    除了这些,张凉还重点关心了藤鹰的侦察连,现在人数由原来的50发展到了500,已经是侦察营了。

    其中分为两部,一部继续做侦察训练,另一部做间谍训练。说间谍是高看他们了,其实只是收集情报而已。

    经过训练后就把他们分布到幽州各郡,以开设酒馆、饭店、茶铺等为掩饰,专门收集各类情报。

    时间在忙碌中流失,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89年4月,荒淫无道的汉灵帝刘宏终于病死了,十常侍为了独揽大权,假传圣旨想要废掉大将军何进,不料被一个无名小卒司马潘隐告发。

    于是何进先发制人,带领袁绍、曹操等西园八校尉率兵先杀入宫中,立自己的外甥太子辩即皇帝位。

    然后将中常侍蹇硕灭族,接着又杀了董太后一族,偏偏听信妹妹何太后的妇人之言,留下了其余十常侍张让、段珪等祸根。

    何进原本是屠夫出身,由于妹妹进宫当妃子生了儿子,所以平步青云之上到了大将军,其实完全没有什么主见。

    为了逼迫何太后同意诛杀十常侍,居然听信袁绍的建议,下令召天下诸侯带兵进京。

    “乱天下者,必进也”曹操当时就下了这个论断。果然外兵还没到,何进自己先被张让等人设计砍了脑袋,有诗为: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无谋何进死不足惜,不过由此引出了千古逆贼董卓。

    西凉刺史董卓,统领西州大军二十万,手下能人众多,一方诸侯的生活过腻了,也想尝尝当天子的滋味,苦于没有什么机会。

    收到何进的令书后,乐得合不拢嘴,真是刚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当即点起兵马出发。

    董卓进入洛阳后,依仗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控制了整个京都,先废了当上皇帝不到五个月的刘辨,改立刘协为傀儡天子。

    哎,当初就是因为汉灵帝想要立刘协才搞出这么多事,想不到绕了一大圈,结果又回去了,刘辨还真是没当皇帝的命。

    董卓立了新君后,自封为相国,带剑上朝,与天子平坐,纵兵祸害百姓,奸淫宫女,夜宿龙床,枉杀忠臣,所作所为,人神共愤。

第56章 讨伐董卓() 
189年12月,曹操在陈留发矫诏,竖“忠义”大旗,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

    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顿时风云色变,各路人马汇集而来。

    张凉收到檄文后,摇摇头:“出发点是好的,就可惜你们这些诸侯各自心怀鬼胎,貌似神离,一盘散沙成不了大事,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先自己做了决定,但是他的手下可不这么想。

    赵云和太史慈等将领看过檄文后,全都斗志昂扬,这可是个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不约而同地汇集一起来找张凉,询问何时出发。

    “不知主公何时出兵,周仓愿为先锋!”周仓急不可耐地请战,之前由于他被派到了洛阳执行贿赂任务,剿灭张举的战斗都没机会参加。

    虽然张凉在任命方面没有亏待他,但是自己军功连斐元绍都比不上,让他倍有危机感。

    “属下也愿为前部!”赵云、太史慈还有斐元绍等不甘落后,纷纷请战。

    “这个。。。”张凉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看来这些好战分子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一方郡守居然打算不参加。

    只有田畴看出了点猫腻,于是进谏说:“主公,本次天下英雄汇集一起讨伐董卓,不管成败与否,作为汉室臣子都应该积极响应才是啊。”

    张凉还在犹豫,这时有小兵来报:“幽州牧刘大人遣使来到。”

    “快快有请!”顶头上司派人下来,张凉不敢怠慢,迎了出去。

    来人是刘虞手下两个武将之一的尾敦,之前一起讨伐过张举,所以算是相识,大家互相行礼后分主次而坐。

    “不知刘州牧有何要事,居然让尾将军亲自前来?”对刘虞派人的来意张凉虽然有点头绪,但还是礼貌性地问问。

    “是这样的。”尾敦喝了口茶,接着说:“想必张大人也已经看过曹孟德讨伐贼臣董卓的檄文了。”

    “虽然刚刚收到,但也已经看过。”张凉想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是为了这件事。

    “那不知大人有何打算?”

    来试探我,哼哼!

    张凉随口道:“董卓这恶贼,欺君罔上,罪该万死。不过在下乃一小小郡守,此等大事正要请州牧大人定夺。”

    “州牧大人乃汉室宗亲,听闻董贼作为,痛心疾首,恨不能啖其肉,喝其血。但身系幽州安危,不便进京,特命在下来请张大人代为出兵,为汉室社稷出力。”尾敦说完拿出了刘虞的亲笔书信。

    刘虞乃是有名的忠臣,出现这种事情当然是支持曹操的讨伐檄文,可惜他只是个文官,带兵方面的才能实在有限,于是想到了命令属下代劳。

    原本他是比较看好刘备的,可是刘备官封平原县令,不属于幽州境地了。

    自己领地内,在军事方面有成绩的除了张凉还有公孙瓒,可惜公孙瓒和刘虞在处理外族方针上分歧巨大,加上公孙瓒有独占幽州的野心,对刘虞早已是听封不听调了。

    所以张凉是刘虞的唯一选择。

    话已经说开,刘虞的亲笔命令书也在此,就算张凉可不理会刘虞,但是手下一众将领期待的眼神也是不忍心让他们失望的。

    看来想过太平日子不是那么容易啊,张凉咬咬牙,大喝道:“好,出兵!”

    送走尾敦后,张凉召集手下将领,召开重大军事会议:“讨伐董卓,这是前所未有的大阵仗,汇集在一起的都是曹操、袁绍、孙坚、刘备等不世枭雄,而对手董卓军更是无比强大,他们的士兵比我们最精锐的还强,他们的将领也不乏绝世神将,这与各位之前打败的张举和鲜卑游民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务必高度重视,要详细部署。”

    听了张凉这番开场白,一群井底之蛙都倒吸了口凉气。

    以前张凉都是将敌人贬得一无是处来增加己方的士气,这次没想到开篇就“长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

    众人虽然没接话,可是各自心里都不服。

    张凉知道这些人现在还是井底之蛙,怎么说他们也不会相信的,所以不在这方面废口舌,开始布置基本的方向:

    “此去洛阳讨伐董卓,短期内不能回来,因此必须留下足够的力量驻守上古和渔阳两郡,我命令!”

    “啪!”在座的将领全都起立,站得笔直,这是张凉新的要求。

    “命赵云驻守渔阳郡,斐元绍驻守上古郡,密切注意鲜卑族的动向,严防他们来偷袭。”

    “是!”赵云和斐元绍领命,被任命驻守,就代表不可能出征了,多少有点遗憾。

    “两郡政务方面由主簿田畴负责,同时要监督盐铁矿的开采进度,兵工厂的建设方面也要跟进。”

    这么多的事情交给田畴,说真的张凉都觉得他无法面面俱到,但是没办法,目前可用人才不多,这时张凉暗暗决定这次出征要多加寻访人才。

    “本次出征我将带兵一万,由太史慈统帅,周仓带一千为开路先锋,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两郡大小事务如有不决的,全由子龙代理,田畴辅助。”

    各大方向的部署算是基本好了,接下来就是各自去准备,张凉又单独约谈赵云和田畴,天下从此将要大乱,到时候群雄并起,弱肉强食,这两郡的基业可要拜托他们两位守好。

    “子泰你帮我回封书信给刘虞,就说我张凉十分愿意为讨伐董卓出力,奈何兵微将寡,渔阳也不富裕,请他资助些钱粮兵马。”既然刘虞命令自己出兵,多少总得给点好处吧。

    这对田畴来说小菜一碟,很快就写好了。派了个口舌伶俐的送过去了,本来田畴去是最好的,可张凉不想让田畴再见到刘虞,免得一个不好被要回去了,那就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接着张凉又找了侦察营的藤鹰,从他那里得知公孙瓒已经出兵前往陈留与曹操会盟。

    这个公孙瓒,自从当上了北平太守后,整顿兵马,外击乌桓,内惩盘剥百姓的世家大族,得到了百姓的拥戴,钱粮充足,势力日益壮大。

    本次收到曹操的檄文后,和刘虞连个招呼也不打,就亲自带兵一万五千出发了。

    “一山不容二虎啊,看来迟早要开战的!”听完藤鹰的报告后,张凉自言自语。藤鹰也不知道这“二虎”指的是公孙瓒和刘虞,还是公孙瓒和张凉。

    张凉又让藤鹰接下来间谍的重点地区为公孙瓒和刘虞两个方向,先把消息渠道铺好,相信不久就会用到。

    藤鹰是张凉的百分百死忠,很多话都可以和他摆开了讲:“特别是公孙瓒部,除了派探子刺探情报,最好能派人潜伏到他们的军队内部去。”

    张凉率领太史慈、周仓还有两千骑兵,八千精锐步兵浩浩荡荡一路南下。

    途经范阳郡的时候,幽州牧刘虞接住款待了一天,然后指派尾敦率领五千步卒跟随张凉,负责护送收集到的钱粮。

    让张凉大叹:刘虞真是个大好人。

    公元189年12月底,十八路诸侯已经聚齐,除了曹操外,其他分别是: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张凉出发得晚,所以最后到达。虽然渔阳郡地偏又穷,但至少还是个郡,而且张凉是幽州牧刘虞的红人,其他诸侯也不敢把他小瞧了。

    当看到张凉的一万精兵后,曹操越发对这个年轻人感兴趣,有机会还要和张凉寒暄几句,不像其他人,全都围着袁绍兄弟转。

第57章 第十九路诸侯() 
曹操作为东道主,杀猪宰牛款待众人,众首脑人物聚在一起,这让张凉又有机会与刘关张碰面。

    原来公孙瓒出兵的途中经过平原县,邀请了还是个小县令的刘备一起讨伐董卓。

    刘备不甘心蹲守在一个小县,自然一同前来,就想找机会立功上位。张凉与刘关张,还有公孙瓒都是相识的,少不了寒暄一番。

    而其他人已经开始讨论进兵事宜,河内郡太守王匡曰:“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张凉的注意力被王匡洪亮的声音吸引回来,这才想起这些人要推荐盟主的事情。三国演义中袁绍任盟主,好谋无断,不善用人,是盟军失败的主要罪人。

    “在下认为孟德公冒奇险刺杀董贼,其忠心可鉴日月,又是联盟发起号召人,况且精于兵法,是盟主绝佳人选。”

    张凉不来则已,既然已经来了,当然希望盟军可以获胜,剿灭了董卓,那天下估计有几年太平的日子,所以不等别人出声,接着王匡的话语就力荐曹操为盟主。

    曹操虽然厉害,但此时的声望肯定不及袁绍和袁术兄弟,张凉这番话来得突然,使得大家愕然,袁绍更是脸色微变,毕竟在他看来,这盟主应该是他的。

    曹操也没想到张凉这么看得起自己,大感意外,但是枭雄岂是随便的称号,不需三秒钟,曹操就发现了现场的尴尬气氛,哈哈一笑,说:“子睿太高看了,曹某只是一介武夫,广发檄文邀请各位讨贼只为报效朝廷,盟主一职实不敢当。”

    说完环顾了一圈,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袁绍的身上,亲自走上前,站在袁绍身边,故意给大家介绍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如今他兵多将广,而且当日最先反董卓之人也是本初,他才是盟主的最佳人选。”

    “是啊,非袁本初不可也。。。”其他人也随声附和。

    “呃,袁某才疏学浅,恐难当此重任,还是孟德当盟主较为妥当。”袁绍得到众人推荐,脸上这才有了一丝笑容,假意推辞。

    张凉实在看不下这种虚伪的场面,干脆在旁边和自己的随从太史慈、周仓等喝酒聊天。

    经过众人的三请,袁绍在三让后终于接受担当盟主之位,决定立即在广场上建立祭台,举行誓师大会。

    人多力量大,钱多好办事,有十几万的人马干活,只一夜,第二天当张凉走出营帐的时候,一个三米来高的祭台已经建好,还有曹操的通信兵来通知开始集会的时间。

    祭台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