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军火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宇宙军火商-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凤九渊真的无语了。只得点头道:“是,对,对,但有些事情却是不得不做的。如果只是利用,哪怕是最恰当的利用,而没有开创的话,这个世界就会陷入发展的停滞当中。那样,我们的未来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小馨想了想,然后就点头道:“我明白了!”

587 义学

    在回去的路上,凤九渊才发现,小馨竟然远比自己想像的聪明,甚至完全脱离了他的掌握之中。

    看着这个跟自己有六分像,跟九疑有九分像的小萝莉,凤九渊连番自问道:“这丫是真是我女儿?怎么比我都鬼了呢?我的基因有这么好?再这么下去,我可是招架不住她了!”便问道:“小馨呀,你在家里有老师了吗?”

    一提起这个问题,小馨顿时怏怏不乐,好半晌才答道:“还没有!爸爸……”

    “嗯?”

    “我都快六岁了,我能上学了吗?”

    “上学?”凤九渊一愣,道:“能,当然能。这样吧,回头我就给你找个太傅,让他教你学知识,好不好?”

    “不好!”

    “啊?”凤九渊见小萝莉的眼眶儿红了,心下一慌,道:“为什么不好呀?”

    “爸爸,我想上学校……”说着,哇的一声哭了,又嚷嚷道:“别人都有小朋友,我却没有;别人可以出去玩,我却不可能。爸爸,我想去学校……”

    凤九渊刹那间茫然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一把抱过小馨道:“行,上学校,回头爸爸就给你找学校,让好多好多小朋友陪你玩,你想去哪都可以去,好不好?”

    小萝莉当即就不哭了,望着凤九渊道:“爸爸不骗人?”

    “骗你就是旺财,喵喵喵……”

    小萝莉咯咯地笑了起来,说:“旺财是狗狗,不是喵喵,该汪汪……”

    回宫后,凤九渊直接就去了内阁。

    武定中正在处理奏报,见凤九渊来了,忙出来跪接。

    坐下之后,凤九渊就问道:“那个,给我说说义学的建设情况!”

    所谓的义学,就是各地设立的免费为十二岁以下孩子授学的学堂,一般聘请落第的秀才或者老童生为教习,传授一些基础的知识。义学的兴办经费少部分由朝廷承担,大部分由各地大户、富户承担,因此名为义学。据武定中所说,义学在凤凰界的普及遍不高,富裕的道一般是每个县都有义学,但还不能普及到乡村,穷的道则是平均每个州都未必能设起一所义学来。基础教育还是以私塾为主!

    凤九渊听完,道:“朝廷每年在义学上的投入是多少?”

    “多则五兆,少则二、三兆,也没有个定数的!”

    凤九渊一听,当即冷笑了起来,道:“七十二个道,六百七十多亿人口,义学竟然不足十万间,平均下来每七十万人才有一间义学,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更不可理喻的是朝廷每年收入那么多的钱款,竟然只有区区几千万投放到义学上去,平均下来,每间义学竟然几百金凤币。你这中书省每天的茶水费都不止这钱吧?”

    武定中不明白皇帝怎么就义学的事发作起来了,只得道:“回皇上,百姓们不交税、不纳粮,承担徭役也有限,他们完全有余钱兴办起更多的义学来,毕竟这花费不了每家每户多少钱。而若是全由朝廷出资,按平均每万人一间义学来算,那就需要兴建七百万间义学。土地、建筑、设施等费用每间约需要八千金凤币左右,初期投入就得要六千兆。每间义学至少需要聘请塾师十位,每位每年需要支付三百金凤币的束修,再加上每间每年的耗损维护约五百。这样算下来,初期投入至少要一万两千兆左右。朝廷的财政从来没有经盈余,如何挤得出这样大的一笔钱来呢?”

    凤九渊道:“是吗?那我来问你:朝廷养了多少官员,他们每年所领的清敬钱和俸禄加起来是多少?”

    武定中沉默不语了。他很想说,这两者之间没得比的。官员为朝廷办事,朝廷发给以俸禄和资金是该当的。而百姓们既不交税,也不纳粮,凭什么要把朝廷辛苦赚来的钱给他们呢?当然,这话只能在脑子里想想,直接说出来他是不敢的!

    凤九渊问道:“若是我下旨由朝廷出资兴办义学呢?”

    武定中叩首道:“皇上,臣身为宰辅,也想办成这件利于千秋万代的好事、大事,但就怕朝廷财政负担不起。”

    凤九渊想了想,问道:“义学之事是归礼部管还是民部?”

    “回皇上,民部!”

    “速让民部拿出个义学兴办纲要出来,并列出详细的预算,朕倒要看看这事能不能办成了!”

    武定中道:“皇上,臣有一言!”

    “说!”

    “若是义学建起来了,没有人来就读怎么办?”

    凤九渊一呆,道:“这,这怎么会?”

    “皇上,我朝百姓富裕是人尽皆知之事!虽然人人都知读书方能上进,读书方能为官作宰,读书方能改变人生、改变家境,但朝廷每年开科取士,多则不过五十万,少则二三十万,俨然就是万中取一。若是大家都读书,试问,出路在哪里?所谓学而优则仕,连仕都不能,学又有何用?再者读书也是有成本的,与其拼尽十几年寒窗去博那万中无一的渺茫希望,还不如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不知皇上以为臣所言是否在理?”

    凤九渊不得不承认,武定中的话确实在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送个孩子却读书,就算是不交学费,但也人占去一个劳力,这个劳力只有消耗而没有产出,无疑也积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投入。而如果读了书又不能谋得一个更好的出路,那显然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换作是自己,也绝不会为了一个‘读书明理’而作如此巨大的投入的,毕竟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生存的资源有限,还是把所有的用到改善生活和环境上来得好些。

    武定中见凤九渊不答,就又道:“纵然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若实际上真是这样,即便是没有朝廷投资,义学也会轰轰烈的办起来,甚至是需要支付束修的私塾也是遍地开花。事实上,一万个人读书,未必有一个能谋得上一官半职,绝大部分人是一生碌碌无为,甚至因为读书而将整个家都拖垮,只有少数人能在商社或者的大户人家里谋得一个安生之位。相比起他们的投入而言,这样的回报显然太微不足道了。因此,残酷的事实已经严重挫伤了百姓们支持读书的积极性,就算是朝廷出钱,也不能激起他们的热情,不过是平白又多添一个负担罢了!”

    凤九渊算是听明白了,武定中的话归结起来就一句:无利不起早!百姓们从不干没有好处的事,读了书又怎样?不能谋得更好的前程,还不如不读呢!

    原想着把义学建了起来,这样小馨就能够进入学堂学习,有了大批的小朋友跟他玩了,现在看来……这条路真是远得看不着头呐!但话已经说出口了,不可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就抹了过去,因此他道:“什么才是立国之本?人才!每年有多少寒门士子被取中呢?我看是聊聊无几!长此以往,必将造成特权阶层和普通百姓的严重分裂,甚至是对立,由此而危及了朝廷的安稳。这你想过没有?”

    武定中一凛,他确实是没有想过这些的,听凤九渊这么一说,顿时感到一阵如芒在背,道:“皇上洞见万里,非臣所能及也。由此看来,朝廷必须拿出办法来才行!”

    凤九渊道:“义学是必须要办的,就按你先前说的那个标准。这开科取士之道嘛,我看明天的大朝会上就把这事作为讨论的重点!”说完,就站起身来道:“我的本意是加强国民的素质教育,多多培养些人才来。但没想到的是基础教育如此薄弱,难怪历年来朝廷总会循环性地出现危机。人才的的来源只局限于小小的特权阶层内部,长此以往,再健康的机体也会产生病变的!”说完,拂袖而去。

    出了内阁,他忍不住暗赞自己:越来越懂得借题发挥了。兴办义学的本意是以权谋私,给小馨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但没想到这里面还藏着如此多的门道。好在他多少还有些见识,立即把义学的问题和人才的培养联系到一起,然后再借题发挥,扯到了国家长治久安之上。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由此,不得不佩服起自己的智商和临机应变的能力来。

    在回凤鸣宫的路上,他想:可不可以在国子监设立幼儿教育呢?把中京所有权贵家的小孩子都集中到一起来教学,这样一来,小馨不就有了玩伴了么?这个办法看似可行呀。嘿嘿,看来当皇帝还是有好处的,总可以假公济私地滥用职权。

    回到凤鸣宫,见小馨正和宫女们在玩,仿佛根本不记得上学的事了,也就没有打扰,自去批阅奏折去了。

    和思菊商量了一番之后,第二天便下了一道旨意,中京所有三品以上职官,家有五岁以上、十岁以下孩童者,一律送进宫来,甄选聪颖知礼者陪长公主读书。

    这主意,当真是他娘的贼好贼好了!

588 吏制改革(一)

    凤九渊敢打赌,自己就算不是这个宇宙里最懂利将资源和技术进行最有效利用了最佳组合的人,也绝没有比他更强大的!

    他为什么敢如此的自信呢?

    原因连他自己也说不上来,反正与生俱来的直觉让他觉得:是这样,没错的!

    快三十二岁了,他已经步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岁月,不论是体力、智力、阅历还是其他方面上,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再加上一路走来,破除了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开创出了今天的局面。正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他的自信才空前膨胀了起来,并帮助他制定了一系统宏伟的发展计划,而整个凤凰界的官僚系统也在他的带动之前,空前高效地运转了起来。

    皇帝有意改革科举制度的消息一经传出,岂止是中京,整个凤凰界都禁不住哗然了起来。有人说不好,现有的科举制度已经沿袭了数千年,充分说明了他的合理性,不宜改;但更多的人却说好,说科举制度已然成了权贵们掌控朝廷的工具,每三年一度的科考,所取中的士子出身寒门的千中无一。以至于读书人虽多,为读书而读书,为天下百姓福祉,为社稷安危而读者几乎没有。

    凤九渊在大朝会上甚至公然对满朝大臣说:长此以往下去,下层寒门晋身无望,势必生出怨怼,而权贵阶层在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必然更加堕落**,凤凰界的稳定就岌岌可危了。

    塘子只有这么点大,已经挤进来正在享受着丰饶收获的人自然不希望再有更多的人挤进来,那样一来,自己所拥有的就极有可能失去。因此,凤九渊一提出改革科举,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

    这样的情况并未出乎凤九渊的预料。要知道自己以前提出的所有改革措施都是旨在加强特权阶层利益获取的,虽然不乏反对者,但都是害怕改革失败,由此而危及他们的即得利益。而这一次却与之前完全不同了,所以改革成功,他们之中不知道得有多少将会被挤出这个并不算大的利益集团,再也享受不到如此丰厚的福报了,因此,几乎都是不惜性命地反对!

    看着这样的局面,凤九渊倒也不急,也不气。两年多的皇帝生涯,把他锻炼秘成熟和沉稳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动辙动就发脾气,就骂人,仿佛除了这两样本事,他再没有其他的手段了。

    当天晚上,他就下旨咨议局。

    咨议局直属皇帝,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只供皇帝咨询顾问。

    这个职责原本属于翰林院的,但在责任内阁成立之后,翰林院就成了内阁的专门咨询顾问和后备人才机构。凤九渊有事,只有专门派人去宣某个大臣来询问,再者他自己才朝政和国家战略的布置之上的才能相当的有限,因此才会闹出为了给小馨找到一个上学的地方,差点强行下旨在七十二道设立义学的旨意。为了避免以后再不出现这样的愚蠢之举,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这才决定成立咨议局。

    一开始朝臣们都不知道皇帝成立个咨议局要干什么,随着一纸招贤诏从凤鸣宫里传了出来,大家这才知道,皇帝真是铁了心要改革科举制度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且先不去管咨议局的设立的初衷和职能,只看招贤令里怎么说就清楚了。

    招贤令是尚书令欧阳龄按凤九渊的意义亲笔拟就的,旨在招纳天下所有未第之贤士,不限出身,不限门第,不限年龄、性别,更不限长相,只要自认为才识过人者,皆知应征。被征上者,就按能力高低给以俸禄,最高为一品,与内阁宰相相若。有意应征者可于当地官府报名,由官府集中送往中京应试,也可自行赶往。征录总名额为一千两百名……

    一千两百名看似不多,若一旦形成一股势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就算他们没有参政议政之权,但却能够直接影响皇帝,而皇帝又可影响内阁,内阁直接掌控朝政,这样一来,朝廷岂非要陷入宫府争斗的战场了?

    很多人都上书皇帝,说此举万万不可,一旦实行,它将动摇凤凰界的根本。凤九渊置若罔闻。

    而在这件事情之上,武定中颇为有些摇摆。一方面他认为科举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了,要不然迟早有一天会生出大乱子;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若是真改了,触怒了整个特权阶层,同样会激出大乱子来。毕竟当下的朝局还是靠整个特权阶层维系着的!

    那到底是改,还是不改呢?武定中总是左右权衡不定!每日里不少官员和权贵找到他,在他的耳边聒噪,要他向皇帝施加压力,撤销成立咨议局之举。武定中的答复是:“皇上旨意已下,招贤诏也传遍七十二道,若是此时叫撤,皇上权威何在?”那大家就问他:“不知首相大人是何意见?”武定中就说:“这事,我们不能急图,只能缓谋。皇上的个性大家都清楚,若是硬碰硬地跟他对着来,吃亏的只是咱们。了不得咱们先顺着他,避免激起更大的矛盾。即便是咨议局成立了也没什么,将来或是撤销,或是纳入翰林院都可以的。诸位以为呢?”

    大家这才知道这位首相大人面上看着好像处处顺着皇帝,其实手段多着呢,便都赞好。就这样,武定中打发了一波又一波的人,但还是有一波接一波的人涌上来找他!

    不得不说,当个首相累呀!特别是在凤九渊这样的皇帝手下当首相,那就更累了!

    这日回到家里,家人见他脸上不好,都不敢问发生了什么事,只是默默地伺候着。

    用过晚饭,打发了所有撵到府上来回事的官员,一个人默默地关在书房里想事。其实他想的很简单,就是如此才能平衡特权阶层与皇帝之间的争端,避免矛盾被激化。

    但左思右想,均不得其法,不免越加的气闷了起来。

    正自郁闷之际,一阵谈笑之声隐隐传来,他心下嘀咕:谁在说话呢?走到窗前一望,依稀可见花园里的池塘上灯光绰约,似有人在聚谈。

    莫不是养在家里的那几位清客相公?

    他的书房就在后花园边上,平日不论是下人还是清客相公,亦或是来访官员,均可游赏,是以有人也不就奇怪了。

    出了书房,循着铺满落叶的小径走到池塘边,可见是四位清客相公在问鱼榭里聚谈欢饮,行令得正欢。

    武定中漫步走过去,笑道:“诸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