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虎臣-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317章 多尔衮的无奈() 
阳春三月,和风送暖。

    兵贵神速,在柔柔的春风中王德用兵出居庸关,而清军在王德用面前的屏障只剩下了一个昌平州。

    保定府一线,士气高昂的何腾蛟已经推进到了定兴,预料中的战斗就要开始。李率泰是这次战斗的领军者,而大汉奸吴三桂则作为副手,至于阿济格与鳌拜两人,据说是被调到了昌平州去对付兵出居庸关的王德用部了。

    何腾蛟的兵力太雄厚了,虽然屡屡被清军击败,但这些顽强的小强委实了得,即便是被击溃也会重新聚集。这是一种传统,同时也是一种无奈,因为这些昔日的流寇军队一旦离开这个团体根本无处可去。在蚕食的同时,何腾蛟还有一种强大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可以比较的话,他就如同周虎臣的作战能力。。。保持不败,而且花样百出。

    何腾蛟善于治民和治理地方,这种能力的体现就是,被他蚕食的地方会立刻成为大明的可控之地。何腾蛟知道如何对百姓和官吏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控制能力让百姓很安心,而那些溃军根本无处可去,谁都需要生存,溃败没有关系,只要回来,何腾蛟既往不咎。为了生存,为了不被定义为逃军,这些士兵会回来,而且会坚定的跑回来。

    李率泰面前的巨大的方阵很大,大的吓人,而且在缓缓移动。推进,不停推进,比以前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昨天已经推进了整整一天时间,今天好像也不例外。

    强力进攻李率泰不敢,强大的步兵方阵从来就不怕小股敌军,满蒙八旗的士兵在的时候尚攻不进去,以李率泰现在的力量无异于痴人说梦。而那些新附汉军根本不敢指望。

    满蒙八旗的撤离李率泰知道意味着什么,那些被疯传而来而又沸沸扬扬的消息不是空穴来风,大清国要撤离关内已经成为看不到的事实。李率泰不是圣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被当做炮灰也好。当做遗弃的棋子也罢,李率泰都要作战,起码表面上要做出作战的样子。因为他的所有家人几乎都在北都或关外,不做战就等于家人的末日,李率泰不想自己的一家人被杀的干干净净只留着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所以,他必须一战。

    “右翼!”

    李率泰骑兵出动了,现在的骑兵再也没有了昔日的气势。骑兵太少了,除了作战的那些损失,精骑都被带走了。李率泰手中只剩下三百骑,而副手吴三桂也只有一千余骑兵。还有一个问题很严重。吴三桂明显在出工不出力。

    作为久经考验的战场老手,吴三桂才不相信建州人那些鬼话,建奴就要逃出关内了,他吴三桂被遗弃了,而在被遗弃的同时还要给这些蛮族来顶缸。吴三桂自认是一个汉奸谱上所说的汉奸,但被抛弃的汉奸才是他最痛心疾首的一次经历,人生的错误选择是一种悲哀。已经悲哀无比的吴三桂无论如何都要保存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想要让他和明军死磕,上去白白送死,还不如直接跑路来的痛快,那样还可以暂时有口气可喘,多活几天,这才是吴三桂现在的真实想法。

    一千余骑在二十几万大军面前太渺小了,渺小的不值一提。

    骑兵稀稀拉拉,无精打采的奔向何腾蛟巨大军阵的右翼,这些骑兵现在可谓经验十足。他们和明军保持的距离很遥远,因为。。。明军有火炮,而且很多,很危险。

    “奶奶的,这些狗杂种根本不靠近,督师您看是不是让属下去冲杀一番?”

    庞大的几个巨大方阵按照自己的节奏还在继续挺进,队列中的郝摇旗憋不住了,他现在虽然是总兵,受过朝廷正式册封的总兵官,但粗鄙的作风仍旧无法更改。建奴无疑是他和这支军队的最大敌人,昔日的仇恨涌上心头,现在的机会难得,郝摇旗忍不住开始向何腾蛟开始请战。

    “东昌伯不是说了吗?不允许主动出战,就是敌军再少也不能出战,一直蚕食到京师城下才是我们的目标。”

    对这些昔日流寇军队的粗鄙已经习惯了,何腾蛟也不在意郝摇旗的这种粗鲁作风。不是何腾蛟听周虎臣的话,而是这个战术让他太享受了,自己的军阵宛若铁壁,这种让敌军总是无可奈何的作战太爽了,从未这样爽过,爽的何腾蛟已经对周虎臣佩服的五体投地,就差上门拜师了。

    “哦。。。那就听东昌伯与督师大人的好了!”郝摇旗不说了,这位执拗的督军提起周虎臣让郝摇旗的热血迅速冷却下来。

    周虎臣是战神,他几句话,送来一些人就改变了这支屡战屡败的军队,让这支军队的防御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郝摇旗能说什么?

    “督师,您说这建奴是不是真的逃了,若是逃了我们岂不耽误战机?”

    郝摇旗不甘寂寞,他禁不住对何腾蛟问了起来,那种传言好像是真的,保定附近建奴的军队明显变的弱了很多。以前还是屡屡进行骚扰性的阻击,现在等于在做出样子眼睁睁看着大军在前进,建奴的主力不是逃了还有什么可以解释。

    何腾蛟微微一笑:“一切都有东昌伯呢!估计会有他的安排,东昌伯的骑兵不少,据说还增加了两万龙骑兵,建奴逃不逃咱不用管那么多,只管去进攻京师,能够拿下京师就是大功,将来老夫与你等同样将扬名天下!”

    对周虎臣太信任了!

    这种信任当然有它的理由,何腾蛟是这次大规模作战的受益者,而这种不败的作战方式让他完全接受了。同时,追击战不是何腾蛟所长,他有自知之明,自己的骑兵和周虎臣相比太弱了,根本拿不出手,因此,进攻和光复北都才是他的最理想战术目标。

    大明北都,大清称燕京。

    大清国燕京城紫禁城慈宁宫。

    “走吧,没什么可想了,合围之势无法破解,满八旗和科尔泌的骑兵已经准备好了,请皇后带着陛下随我一起。。。暂时回关外吧!”

    自幼就被封为墨尔根代青贝勒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带着意一丝阴霾,也带着深深的无奈。

    这是一间大殿,大殿内显得空空荡荡,很是寂寥,而殿内只有四个人,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和幼帝福临。

    话题很悲凉,这才迁都几天就要重回关外,大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谁也知道所谓暂时就是永远,大清国大势已去,恐怕明军会追击,追到关外几乎也是肯定,风光后流离逃窜的狼狈日子来了。

    ”我知道摄政王没办法才有此举,明军已势不可档,我们和陛下就靠摄政王了那就辛苦摄政王!〃开口说话的正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这位颇具才智的科尔沁蒙古皇后很会看风向,对这种惊天的决定她也没有露出任何慌乱的神情。一向以聪慧稳重著称的布木布泰知道自己不能有任何犹豫,多尔衰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大清国不能和人口众多坐拥江南财富的大明相比,用兵不利就会是这个结局。而现在,除了多尔衰和满八旗、科尔泌蒙古骑兵,的们攘韵塔望准,

第318章 散兵线() 
霸州一线,周虎臣凶猛的开始两路出击。

    实际上,是三路,因为霸州和天津各一路,而第三路全部是骑兵,走的是武清,已经在向京师龟缩的清军根本不知道。

    济尔哈朗现在的位置在固安县,而固安县距离京师只有不到百里的距离。济尔哈朗手中还有八万人,八万不少,但济尔哈朗对这八万人对抗周虎臣其实已经绝望。周虎臣的军队本来就非常强,现在,加上兵力的略势,济尔哈朗已经开始做自己的打算。

    无论怎么想,一战不可避免,周黄联军的影子终于出现在济尔哈朗的视野。

    所谓和谈还在继续,没有什么旌旗招展,更没有什么下战书的桥段,明军一往直前的奔着济尔哈朗的大军铺了过来。

    是铺,也是扑,之所以济尔哈朗称为铺是因为明军的战线太宽了,宽的在露出嫩绿的荒野中就像无边无际。

    “这叫散兵线,今天用的是三排散兵线,这个散兵线好哇!以后它将成为战场的主流!”

    周虎臣有些容光焕发,他伸手指着黄得功不明所以的长长阵线开始给他解释。

    虽然场面惊人,可惜太薄弱了!

    “散兵线就散兵线,反正不会败就行!”

    大违常理!可周虎臣大违常理的事情做得太多,黄得功免疫力很强,周虎臣不会错,既然他这样说就有他的道理,至于道理的详细情况,黄得功懒得去理解。

    “散兵线的优势在于速度,输出火力和防御方面稍显没不足,所幸这不足还有后面的迫击炮手来弥补,建奴敢反击吗?只是在拖延时间罢了,这个散兵线已经够了。”

    因地制宜,借势而为,周虎臣需要速度,所以选择了这个散兵线,而这个散兵线其实并不弱;三排的火铳手是一加二的组合,铳手在前,装填手在后,这些装填手还要负责一些作战事宜,他们即是火铳手也是掷弹手,另外,一旦需要他们还将担任盾牌手和近身搏斗的战士。这种组合加上后面的迫击炮手,对付济尔哈朗的残兵败将绰绰有余。

    周虎臣这散兵线用的有些超前,可黄得功不知道,他只是知道周虎臣解释的不错,所以黄得功点头,不停的在点头。

    济尔哈朗看着眼前长的有些骇人的作战方式,周虎臣太托大了,这样的脑残战术也敢用?想归想但济尔哈朗也明白,就是用这种脑残战术他也不是周黄联军的对手,因为他手下现在实在是没人。八万士兵不少,可惜的是八旗的所有军队和蒙古的骑兵加在一起都不到一万。

    除了汉八旗的那些士兵,实际上以现在的情况剩余的汉军都不可信任。

    无论如何都要一战,败不要紧,只要能拖延一些时间就行,这就是济尔哈朗的任务。

    双方的战鼓几乎同时响起,周虎臣的散兵线在压上,而清军的作战方式竟然可笑的发生了一个改变,所有步卒组成了几个巨大的方阵。前面是盾牌手,而盾牌手后面是长矛手组成的人海,弓手则是间杂在长矛手之中或位于他们身后,两翼游骑在蠢蠢欲动,这种作战方式怎么看怎么象过去的明军在布阵。

    建州人的步战能力非常强,其实所谓的建州弓马强悍是建立在步兵作战能力之上。清军并非以靠骑射打天下,对蒙古轻骑靠的是重骑兵冲锋,而对明军骑兵也是重骑冲锋,对明军步阵,其实靠的就是下马步战。清军靠骑射击溃强大对手之战从未出现,所谓对明军的骑射制胜是一种曲解,建州人其实还是靠的下马步战能力,而其优势就是弓手的能力和悍不畏死的作战风格。当然,这种人人奋勇当先的强悍作战风格与制度有关,也和严酷的军纪有关,和建州人的生存条件有关。

    建州人自皇太极执掌权柄后,皇太极改变了对汉人的使用,而随着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建州人的兵力和攻城拔寨的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是这种作战风格和人数、制下土地和资源的不断增加让建州人真正的开始崛起。

    清军的军阵很厚,这种厚重充满着一种冷兵器时代的美感。

    周虎臣看似薄弱的散兵线在迅速移动,而清军组成几个巨大的方阵一动不动,显然要用不动如山来应对。

    对付这种厚重的集团军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炮击,而不是散兵线,这个道理周虎臣明白,他的手下炮手指挥们也明白。

    随着两军距离的拉近,早已在后面等待多时的周虎臣手下炮手突然出现在散兵线的前面,而被超越的散兵线速度明显降了。

    “最后的时刻!”

    眼前隐隐可见的明军炮手让大清摄政王济尔哈朗感叹了一声,其中不乏恐惧的意味。是这支军队的最后时刻?还是大清国在关内的最后时刻?还是他自己在在这个战场的最后时刻?

    也许是兼而有之,反正对济尔哈朗来说败局已定。

    周虎臣的炮手们作战经验丰富,距离感很强,对付这种厚重的军阵他们非常喜欢,杀伤力才是真道理,人多就如同草密容易割一样,密集的人群是炮手们的最爱。

    为了向这些最爱表现自己的敬意,周虎臣的炮手行动异常迅捷,短短时间,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小火炮已经昂首向天,而炮手们双手紧紧端着弹丸静候开炮的命令。

    期待已久的孟允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他果断挥刀暴喝一声:“开火!”

    近千门迫击炮的嘶吼震动的蓝天都在颤抖,孟允不明白,这些傻子一样的清军难道不知道肉身无法和火炮抗衡?不知道自己火炮的厉害?以前的教训还不够吗?为什么不赶紧后撤,在这里等死为了什么?难道这些人全部是金刚不坏之身?

    有一种军队名叫签军。

    所谓签军也就是传统意义上强行征调的炮灰,这个看似强大的军阵其实就是炮灰,样子货,只是用来牵制明军的炮灰,全部是济尔哈朗摆在这里的炮灰。

    炮声响起,济尔哈朗没有犹豫,他留下这些炮灰直接带领自己那些手下人纵马而去。

    这个传统不是他济尔哈朗的专利,当年他老子就是靠着见势不妙撒腿就跑才活了好多年才有了建州人的崛起。北京城内的多尔衮已经在逃跑的路上,他济尔哈朗此时不逃等待何时。(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19章 滚滚洪流() 
一次炮击已经够了,济尔哈朗转身就跑也够了。

    几万人的崩溃不是被周虎臣散兵线击溃,也不是被火炮击溃,而是军心,炮声只是一个敌军崩溃的讯号。

    轰然而散的场面很惊人,周虎臣举着千里镜忍不住了:“建奴已经行动了,估计北都的建奴已经在逃跑途中,全力追吧!”

    这话是对黄得功说的,因为黄得功的军队在后面,他还有几千骑兵。

    “那就追吧!这也太不禁打了!才一炮!”黄得功没有想到这样容易,一贯强悍的建奴怎么会这样?

    北都一线。

    多尔衮的确在逃跑,在济尔哈朗还没有与周黄联军接战的前一天就开始逃跑了,而且还带着众多的满清高官和家眷在跑,当然也包括皇帝和他那两位姑侄嫂子还有那些前明高官。

    济尔哈朗、阿济格和多尔衮实际上已经达成了一致,济尔哈朗负责阻击牵制正面周黄联军的速度,而阿济格则是在西侧战线对付王德用。八旗战兵,骑兵其实已经绝大部分汇集在一起在北京城北等待,他们的任务是护送满清的皇家贵胄直奔北方的古北口逃到关外。

    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它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四个城段。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最重要长城要塞,也是辽东平原和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这几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争从未停止过,因此,古北口长城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满清显贵的逃跑无疑使用了手段,因为在多尔衮天还未亮就偷偷出城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带领和通知那些来自关外的普通旗人。而在多尔衮逃出北京几个时辰后,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来自关外的所有旗人接到了通知;大清国要撤离燕京回关外了,所有人赶紧跑,方向古北口。

    多尔衮这种不告而逃的手段挽救了北京城,也挽救了北京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