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年帝国-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女人天生就是情感动物。你一旦把她的心抓住了,她没什么是不能给你的。前车之鉴,不能不警惕,防患于未然哪!

    既如此,就必须先下手为强!窦宪想到就做。很快他就派出杀手,在一月黑风高的夜晚潜到上东门,把刘畅干掉了!

    这一刀捅得很干净,没留下什么痕迹。窦宪很得意。好像应该得意?因是在窦太后的地盘上东门,且在禁卫部队的团团保护中,把吃软饭的刘畅干掉,竟还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事情果真如此吗?难道汉朝真有人练出了凌波微步、飞檐走壁、摘叶杀人…这些只在武侠中存在的绝世神功?

    事实上,窦宪做到的也就只是:让窦太后神不知鬼不觉。因除窦太后一个人,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干掉刘畅的,不是什么江湖高手,而是侍中窦宪!可怕的杀手就隐藏在窦太后身边…

    但主管此案的有关部门,却没一个人敢哼声。因窦宪已派人来打过招呼了。窦太后得罪不得,难道窦宪就能惹得吗?于是,左右为难的办案部门只好想到一计:嫁祸,替窦宪找替死鬼!

    其实也不用找,窦宪已替他们找到了:刘畅之弟、利侯刘刚!他之所以成为窦宪的最佳替身,主要是这兄弟俩长期不和。就这样,在窦宪的指示下,有关部门把刘刚列为重犯嫌疑人求窦太后批准逮捕!

    此时,窦太后基本已气疯了!亲爱的情人死在自己的别墅里,老脸简直是没处搁了。于是她都没怎么经大脑,就批准了逮捕报告!然而,愤怒会使人的智商降低。报告中出现的一个常识性错误,窦太后竟都没看出来!

    看过侦破片的都知道:凶杀案中,狡猾的杀手为开脱罪行,经常制造一些他现场的证据。而要证明他现场,只须证明在相同的时间,出现在另一个场合就行了…

    有关部门说刘刚是凶手,可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刘畅被杀时,刘刚正在千里之遥的齐国!刘刚没长翅膀,他总不会飞进上东门来干掉刘畅,再飞回齐国老家吧?

    以上道理,众人皆知,唯有窦太后不知。更没人敢到她那里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窦宪并不傻,他知道:务必在窦太后知晓内幕之前将此案了结!于是,他就命手下的侍御史们迅速出动,跟青州刺史组成联合法庭,审判刘刚,并准备定案,杀人灭口!

    窦宪认为自己这个事肯定也会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正在他得意洋洋时,有人已在背后冷笑,准备要捅窦宪的老底了!

    决意要跟窦宪撕破脸皮的人,是尚书韩棱。凡不怕死者,多数有不怕死之缘由,要么是真的不怕死,要么就是其背后有人罩着,要么就是吃饱了撑着。韩棱很特殊,他不是不怕死,更不是吃饱了撑着,就只是想站出来,说个人话!

    韩棱之所以要说人话,是因他一直以来,在面前充当的都是正面形象。他少孤,以孝友称。成年后出仕,忠正刚直,甚受刘庄喜爱,将他从郡里调到中央干活。后来刘炟当了皇帝,对他更是欣赏不已,曾赐他尚书宝剑(不是尚方宝剑)获此殊荣者,唯有三人,韩棱为首。于是,做为两朝元老重臣的韩棱很有必要站出来说这个人话!

    韩棱给窦太后上书“凶手就在洛阳城里,太后您竟派人去千里之遥的齐国抓人,这不是中了奸臣之计么”

    窦宪一看坏了,急忙又跑到窦太后面前打小报告窦太后把韩棱关了起来,齐国那边的审判结果…

    直到现在为止,也许窦宪还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当中。可他做梦都没想到:一群人的出现,彻底搅黄了他的好事!

    汉宣帝刘询时代曾发生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次,丞相丙吉出行,路上遇到有人打群架,死伤甚多。可丙吉却视若不见,一飘而过。丙吉的奇怪表现,令左右甚是纳闷,却没人敢多问。再往前走,丙吉看到有人赶牛,牛累得喘气连连。丙吉立即停下来,询问赶牛人赶了几里路?左右终于有人忍不住问“刚刚看见人打架,睬都不睬,现在怎么看见有头牛累了,就关心得不得了”丙吉一语道破天机“百姓打群架,自然有地方政府管。三公的职责是调和阴阳,使天下风调雨顺。我问牛喘气的事,是因这事属于我的职责范围”

    就这么一件小事,却深刻影响了汉朝的政治制度!自丙吉起,汉朝三公不插手干涉地方政府权力,成为一个惯例。这也正是窦宪得意原因之一。他认为:三公府不出面干预,给刘刚定罪这事就是板上钉钉,没有悬念!

    但窦宪没想到:要搅他好事的人,竟来自三公之一的太尉府!汉朝三公,太尉主管军事、司徒主管行政、司空主管监察。所以,就审判刘刚这事,如从职能范围来看,汉朝三公即使要出面的话,也应该是司空,根本没太尉府什么事?

    这正是窦宪郁闷的地方!偏偏是太尉府的人要管他的事。事实上,窦宪如了解何敞这个人,就知道自己的事被他管上,一点都不冤了!

    何敞德才兼备,却与时不合。先前中央多次下诏请他做官,都被他推辞了。后来好不容易请他到太尉府做事,深受领导器重,甚至连司徒大人都对他敬重几分。何敞之所以得到尊重,主要是他敢说敢做,一切以大局为重。他进太尉府以后,正是窦太后临朝听政,窦氏牛气哄哄的时代。然而他照样上书警告窦氏不要太过嚣张!

    当然,何敞是知道江湖规矩的。在洛阳城,你可以说话,但不能乱说;可以管事,但不能乱管。但何敞却发挥不合时务的优良作风,决定管管这事。因他已找到了一个出面的借口!

    何敞给顶头上司、太尉宋由上书“刘畅被杀,这是件严重的事。而主管治安的部门又乱抓人,影响极坏。当然,三公不干预地方政府权力的惯例,这我是知道的。所以我现在请求:以我个人的名义,参与审判刘刚案件领导批准”宋太尉一看:中,批了!

    何敞出发了。司徒府、司空府闻听都一愣:什么?太尉府派人去了?我们也不能落后呀!于是二府也迅速派出主管官员,前往齐国参加联合法庭!

    众目睽睽之下,窦宪想作弊就没辙了。一审两问三推理,最后真相大白:暗杀刘畅的人不是刘刚,而是窦宪!窦太后一听到这结果,两眼冒火,立即下令把窦宪关进皇宫内院!

    请注意:这不是惩罚,而是变相的保护!情人被杀,窦太后很窝火这没错,可脑袋还很清醒!她知道:情人很,可老哥更。情人可以再找,可老哥不能再生。所以生气归生气,手足之情,断不能弃!

    当然,窦宪捅出这么大一个窟窿,仅是关闭反省,是不能阻住汉朝三公及天下人嘴巴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一个能保命的办法。不久,窦宪就告诉妹妹窦太后“我有办法出宫了”窦宪的办法,就是请求征伐北匈奴,企图以此建功立业,赎回死罪!

    事实证明:刘刚不是替死鬼,北匈奴才是!种种迹象表明:北匈奴想不当窦宪的替死鬼都很难!

    经过上百年的折腾,如今的北匈奴,内战不止,群殴不息,兄弟操刀,不是你捅我,就是我插你。为混口饭吃,每年都有数千人投奔南匈奴…请

朝堂辩论篇() 
南匈奴休兰尸逐侯鞮单于一看:得!老子以为只有自己过得没尊严,没想到还有比自己活得更惨的。于是7月,上书请求汉朝政府赞助他出兵,在年末12月一举将北匈奴灭了,彻底解放北漠兄弟!

    这封奏书理所当然落到了窦太后手里。搞后宫政治,窦太后是老手,可打架这事,只能交给男人去办了。南匈奴单于在奏书上列出了希望汉朝政府率军出兵的名单: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西河、云中、五原、上、朔方诸郡太守…耿秉居首。

    于是,窦太后便将耿秉召来询问。耿秉这人我们是知道的,他是汉朝著名的强硬派,当初就是他一直在汉明帝刘庄的耳边鼓动,他和窦固才有机会出场亮相。数年不打仗,他心早痒了。当窦太后把南匈奴单于的奏书交给他看时,耿柄心里已乐开了花。

    耿秉信心十足地对窦太后说“当年汉武大帝倾全国之力,想一举灭了匈奴,没有成功。今天机会来了,千年难遇之战机,不能错过!何况匈奴如今分裂,我们正可以夷制夷。成本降低,效益则是巨大的。我愿率兵出征”

    窦太后点头,决定再多找几个人来问问,看看大家意见如何?然而有些人,不等窦太后来问,他们已拼足马力,向皇宫奔来了…

    这些人,就是汉朝主和派: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太尉宋由。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匈问题上,不要说三公,几乎整个汉朝文官集团,都是不折不扣的主和派…这下,问题就大了!

    不久,有人打响了第一炮,给窦太后上书,旗帜鲜明地反对出征北匈奴!尚书宋意的反对理由如下:1自高祖刘邦立国以来,汉朝出征匈奴很多次,可每次总是得不偿失。而自南匈奴归附、光武皇帝采取息战养民政策以来,到目前已四十多年了,边郡太平,人民安乐,而一旦出兵,必然破坏数十年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2现在鲜卑归顺,有他们与北匈奴互相制约,我们不出一兵一卒而可坐享大功。可如把北匈奴灭了,一向以抢劫为生的鲜卑人抢不到东西了,就会向我们要。我们满足得了今天,能满足得了明天吗?有朝一日,鲜卑人肯定会到边境来闹事,成为第二个北匈奴,那我们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吗?3北匈奴现在衰落西遁求和亲。这不很好吗?为什么要替南匈奴去统一全匈奴?这等于拿自己的钱去烧,把好处全给别人,害处却全要自己来承担…无论从哪个角度算,都不划算。所以南匈奴单于这个建议,千万不能答应啊!

    宋意的算盘打得叭叭响,可决定权却在窦太后手里。一句话:反对无效!

    10月17日这一天,窦太后答应了其兄窦宪出战赎罪的请求,封他为车骑将军,耿秉为副帅,征发北军五校精锐、黎阳营、雍营、边境12郡骑兵、羌胡部队,组成联军,准备征伐北匈奴!

    本年,安息国遣使献狮子、扶拔。

    大军还未出征,西方先有捷报传来。本年,邓禹之子、原张掖太守邓训取代张纡,成为护羌校尉。

    邓训不爱读书,邓禹常常教训儿子。但邓禹很快发现:邓训不爱读书,但情商很发达,社交能力很强。无论走到哪,都有粉丝团替他摇旗呐喊。很多士大夫都愿意跟邓训打交道。

    不爱读书的邓训,却受到喜欢读书的士大夫的欢迎。这是有原因的。原因植根于邓禹的遗传基因——乐善好施。

    乐施下士的邓训初出道时,跟随汉明帝刘庄打工。当时汉朝正修着一大型水利工程。钱哗啦啦的流出去,人也死了很多,都无法完成。于是刘庄就派邓训去监工。邓训到工地实地考察后,打了一个报告上来,说这工程耗资巨大,凭汉朝的科学技术根本修不下去了,不如撤了吧…

    刘庄想来想去,只好撤了。不过这真是个英明的决断。罢修这个无底洞工程,汉朝了亿万钱,更的是让很多人都活着回来了…从这件事上,刘庄看出邓训不但爱国,而且爱民,是个可造之才。为培养邓训,刘庄又给他布置了一个新任务:跟少数民族打交道,降服喜欢闹事的乌桓。

    乌桓校尉邓训上任不久,就有好消息传来:乌桓被邓训搞定,鲜卑也不敢出来闹事了。但很快坏消息也跟着来了:当时梁家获罪倒台,邓训因曾与梁家某公子通过信,被牵连罢免官职,回家种地去了。

    邓训在老家呆了几年,现在又被叫出来工作了。羌人造反,公卿们一致说跟少数民族打交道,邓训是专家。于是,邓训被重新起用为护羌校尉。

    邓训上任不久,迷唐便率兵万骑来到边境,一时倒也未敢攻训,而是想着先胁迫小月氏人投降。小月氏不肯,誓与死斗。这时邓训发话了“你们不用这样,我们大汉会保护你们的”

    众将纷纷来见邓训,说让他们两家相斗,我们大汉坐收渔人之利不好吗?邓训说不好。对付敌人的武器都不如一样东西有威力,那就是德!以德服人,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

    事实证明,邓训是正确的!

    邓训开城,将当地其他少数民族的妻儿都接进城里,接着下令严防死守,不与羌人交战。迷唐在城下绕了一圈,又不敢攻城,只好撤兵。

    湟中少数民族兄弟都见到了这一幕,他们认为邓训在最危急的时刻保护了他们的妻儿,实在是太厚道了。于是从四面八方赶来,愿听邓训调遣,不再惹事…以德服人的邓训降服胡人之后,便开始一门心思对付羌人。

    先是重赏招诱,迷唐之叔吾就率八百户前来投降。除招降之外,邓训也使用武力打击。征发湟中秦、胡、羌兵共四千人出塞,偷袭在写谷的迷唐,斩首600余人、获牛马羊万余头。迷唐战败后,放弃大小榆谷,逃入颇岩谷中,部众离散。

    永元元年89春天,邓训又征发湟中兵六千人,命任尚为将他缝革为船,乘夜渡河,偷袭颇岩谷中的迷唐,斩首千余人,生擒二千人,马牛羊三万余头,仓惶逃走的迷唐收集余众,西徙千余里,不敢再犯大汉边境。烧当羌部落酋长东降服大汉,稽颡归命。其余部落也纷纷纳款送人质。

    邓训搞定羌族部落之后,随即下令遣散驻兵,各归本郡,只留下刑徒二千余人,在当地屯田戍边。

    窦太后动了,汉朝的文官集团也出动了!三公九卿全部现身,集体到皇宫上访。他们都认为:我们跟北匈奴虽有远仇,却无近怨。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去打人家呢?且虚名劳师远征,不值啊!

    众卿劝谏很卖劲,可窦太后就像一块巨大的磐石,不为所动。众卿见集体上访不行,又改为集体上奏。奏书像雪片一样飞进皇宫,却如石沉大海,什么回音都没…窦太后始终是一招:任你们怎么闹,我就是不睬你!

    前面说汉朝文官集团,几乎都反对征伐北匈奴。之所以说“几乎”没说“全部”主要是因有个别人也在和稀泥。

    当年王莽主政时,王莽就找了一个很听话,也很会和稀泥的官僚:孔子的后裔孔光!窦宪上台伊始,也找了一个类似孔光的人物:邓禹的族人邓彪!

    邓彪是窦宪招聘的高级跑腿工。说实话:邓彪很敬业。有会就去开,有泥就去和。无论背后多大呛声,他都无怨无悔…在邓彪背后呛声的,现任太尉宋由就是一个。可这家伙现在有点后悔了。

    宋由是这样想的:满朝上下呛了这么久,却没反对出什么成果来。自己作为主管军事的大领导,将来窦太后会不会来个秋后算帐呢?

    越想越害怕的宋由决定退出反对派。就算不能像邓彪那样和稀泥,但至少可以明哲保身。这吵架也是需要激情的,大家一看太尉都不玩了,也自觉无趣,纷纷回家了…

    自汉高祖刘邦立国以来,汉朝从没出现过像今天这般吵架的场面。当年吕雉专权,陈平、周勃等一帮人都装孙子的保护着自己,从不敢多顶一句嘴;到末期的王政君,她老人家没有专权,把权力交给王莽代理,所以省了很多事;可为什么这次,窦太后临朝执政,说要出兵,汉朝众卿却像疯狗一样扑上去狂吠呢?我认为这里面大有学问!看似是为战与不战而吵,实则是为抢权而闹!

    大汉朝的权力分配,在宦官出现之前,基本是三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