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去飞狐,在那里他们还有更加稳固的后方。
这一日黄昏时刻,辽军开始已经收拾完行装,打算撤离金坡关,而眼下据萧思温统计,他们剩余的兵力差不多还有二万人马。
二万人马每天要消耗不少粮草,而眼下他们只能支撑一二日,与其守着金坡关,倒不如前去飞狐,以崇山峻岭为屏障,这样倒是还可以与宋军隔山而望,宋军除非长了翅膀才能在高山间跨越。
萧思温坐在一匹黑白色马上,仰头看着撤离的辽军,在他心里依旧愤恨。
高勋冷笑一声,他了解萧思温的心思,眼下他们不能自主,一切都得听从辽帝耶律璟命令,而自己最纠结的莫过于此,他总是觉得一把刀悬在自己的头上。
高勋、萧思温、耶律斜zheng以及其余辽军将领各怀心思,他们从辽军斥候那里探得的消息来看,眼下宋军那里有七八万的兵力,他们集结在易州周围诸镇,对着辽军虎视眈眈,高勋也是怕宋军一鼓作气拿下此处,正好粮仓失火,打算撤退去飞狐。
夕阳下,辽军浩浩荡荡开始收拾行装,他们也是被迫离开此地的,前几日他们还信心满满,依仗那些劫来的粮草度日,可是如今却要赔上老底,撤退去飞狐,辽军的意气也在一瞬间跌入低谷。
“阿不底的仇我萧思温一定会报,而来日方长总有报仇的机会的。”
萧思温随着辽军已经撤出了这一座关城,萧思温转过头,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这一座关口,它就像一把尖刀横亘在萧思温的心头他难以忘却。
原本街上都是辽军,显得有些拥挤的金坡关,如今关内却显得有些空荡荡的人难以想象它曾被辽军攻占过一段日子。
金坡关空了出来,此刻在街道上走着的杨赞以及冷舞二人见辽军有条不紊地撤离此处,他们的心里头也是诧异。
冷舞道:“没想到昨夜一把火让辽军如此惨重,我绝没想到他们会轻易地弃关而走。”
杨赞听了冷舞的话却波澜起伏,一副伤感的样子,他道:“那些粮草曾经都是我大宋百姓的,如今被烧掉了确实很可惜,这又能怎么办呢?我们烧掉的不过就是自己的而已,而他们却未伤其根本,他们的撤离倒是让我们很困惑。”
“不错,赞哥哥所言极是。”冷舞心里头虽然有丝高兴,可是听了杨赞的话,却大感愤怒,“没想到辽军如此狡诈,他们的退却并不是怕敌,而是因为流了不少的血才会如此的乖,我这心里头却觉得他们一定是有阴谋。”
杨赞道:“冷舞想得也对,不过我们也得防备着,他们将金坡关拱手让人,这当中还是有些匪夷所思,我们如今怕的就是这是辽军设下的一个天大阴谋,这一点我得跟黑衣统领探讨一下。”
“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萧思温这次死了他的亲信,必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的离去是更大的阴谋。”冷舞转过身子往青浦茶肆而去。
茶肆内,杨赞与冷舞二人立即说与黑衣探花听,黑衣探花一听,当今命人南下。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四周也吹着风,吹在石壁缝隙中感觉鬼哭狼嚎一般。
从金坡关向西都是崇山峻岭,这里的山路也是不好走,萧思温与高勋二人虽骑在马上,却也觉得脚下的路颠簸不安。
淡淡月光下,一条羊肠小道蜿蜿蜒蜒地在前面环绕着,宛如后世一条盘山公路一般,不过却怎能与公路相提并论呢。
“这就是飞狐陉。”
萧思温抬起头,只见月光下的山一重一重地连亘着,而在面前,却是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蜓百余华里。
此处山形险峻,峰高月冷,高勋长叹一声,喟然道:“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此地乃是上好之地,如今在我辽军手上,宋军若想攻打过来,还得掂量一番,萧留守,你认为呢?”
萧思温这才心中有些高兴,他笑道:“如高相公所言,只要我军背靠此处,拒不出关,依仗山势,结阵自固,再加上足够的粮草,在这里养兵,观瞻四周战局,随意偷袭,估摸宋军那边以为我等怯战弃关也可待宋军已经离开易州之后,出关东去。”
“我就是这个意思。”高勋点点头,一张脸色显得有些红润,而他的笑容却显得有些渗人,比那月光还要惨白。
辽军走了一夜,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差不多到达了伊家铺附近,众人累得有些精疲力竭。
萧思温在马上颠簸了许久,感觉自己的身子骨有些酸胀,眼皮也有些重,前方的一条古道旁忽然间出现一个驿站,他问一旁的萧甲道:“萧甲,前方是?”
萧甲转过头,指着远方的那个驿站的位置道:“启禀留守,前方就是伊家铺了。沿着小道走上七八里就是就是飞狐关了。”
沿着古道,四周的山势也变得有些陡峭,时而有一边的落石从山上跌落下来,砸在前方的十几个辽军士兵的身上,那些士兵来不及避让,被砸了些许伤口。
萧甲高喊道:“我们沿小路盘旋上山,飞狐峪四十里峪,此地石山壁立,飞狐陉夹在石屏风般的峡谷之中,曲折蜿蜒。大家伙儿慢慢走,注意脚下的路和头顶的悬崖、落石,不要被砸到。”
过了这一道坎,远处就是左盘山了,山路与古道分岔,在山上有座堡垒。
萧思温抬望眼睛,伊家铺已经出现在众人面前,远处这一座简陋的驿站,只把守了几十个契丹士兵,他们见到有人来,立即警觉起来。
萧甲立即用契丹语回了过去,对面的几个契丹士兵立即赶了过来,放松了警惕,而是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对萧思温一行人行礼。
萧思温立即让士兵全部围绕伊家铺驻军。
第二天一早,休整了二三个时辰过后,萧思温立即率领辽军赶去黑石岭堡,这是一座嵌在大山深处的一道险隘。
道路上面尽是大的碎石,路有些不好走,辽军士兵按照萧思温的的吩咐要在黄昏时候去黑石岭堡,他们连续走了两天,脚上都被磨了好几个水泡。
而在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到了飞狐。
……
黎明的曙光撒下巨大的光幕,此刻在易州城内,宋军斥候立即将契丹士兵的情报告知给赵匡胤,赵匡胤一听,眉头紧皱,萧思温居然主动放弃金坡关,撤去以西飞狐处,打算凭借巨山沟壑与宋军对峙,赵匡胤有些摸不清头脑,与此同时他也获知金坡关辽军粮草被焚一事,辽军撤退也是于此有关,赵匡胤想到这里,满怀兴奋,立即将此事说与众人听。
曹彬、潘美等人听了也是斗志昂扬,既然金坡关内已经没有辽军,他们打算派一些兵力去镇守此关,北扼易州,西逼飞狐,与辽军对峙。
只是赵匡胤一想到这里,他叹了口气道:“终归还是让萧思温他们西撤去飞狐,这样一来,我们要在易州待得时间长多了,我军若要打战,则必须保证后方粮道的稳固,同时也要防备他们从山里出来,偷袭金坡关以及易州。”
曹彬道:“官家所言极是,如今他们林中,这样一来,战有些不好打了,在林间打战,则会让人畏手畏脚,长此以往对战局并不好。”
潘美道:“官家,若在林间,倒也可以作战,如果臣没记错的话,臣的儿子就在武学中任学,他也学过一些林间战斗,而且武学中这样的可有一大把,官家这个时候倒是可以物尽其用了。”
“这你还记得,也亏得着武学。”
“既然他们这次北征也在,不妨召他们入内,商议一下后续作战。”
……
ps。多谢书友到网订阅和打赏!
第二十八章 丛林作战是一门作战艺术()
府衙内,赵匡胤与诸位将领都站在一起,他们正在商议与辽军的作战,如今辽军放弃了金坡关往飞狐关一带而去,这对宋军来说,是一个挑战。不过听曹彬与潘美这么道,赵匡胤心中也有了定义。
稍后时候,赵匡胤便召集武学生到了府衙内,其中一些亲征北上的将领也将头转向这些武学生当中,这其中也有一些是他们的孩子与亲人,他们也是感到非常开心。
武学生们虎虎生威地走了进来,赵匡胤在抬头的一瞬间有些错愕,他居然从这些武学生的身姿中似乎自己儿子的身形,而且他忽然间回忆起自己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也是四处征战,不过像他们那个时候打战是生存,倒是曹璨他们反而是荣耀而战。
不过能么多的青年才俊都在自己的帐下,赵匡胤还是非常欣慰的。国之栋梁,以后大宋天下定然是文武济济,大宋也会成为一个远超汉唐的盛世王朝。
曹璨他们也是非常知礼,见到皇帝赵匡胤之后就开始行礼,不过这个礼节并不是宫廷礼仪,而是军中礼节,一个简单明了的礼节,并不显得那么的繁文缛节。
在赵匡胤个礼节并没有失礼,反而有种不卑不亢,军中风骨的精神存在,体现军人的尚武的精神。
赵匡胤忽然又记起大宋初年在宫里发生的杯酒释兵权事件,那是抑制武将手中的权力,将权力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不过若是收过头了,恐怕对一个国家来说也不会是好事。
唐朝就是地方节度使手上的权力太大了,朝廷控制不了地方藩镇手上的权力,国家才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至少赵匡胤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听了自己儿子的见解,赵匡胤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些不足了。
曹璨与李继隆曾在飞山营比试过,赵匡胤对这两个小将的印象特别深,他与他们的父亲叔伯辈都是好友,他见到曹璨与李继隆就好像一个长者见到一个小辈,他道:“璨哥儿,霸图,你们在易州还待得习惯么?”
曹璨与李继隆二人听了有些感动,二人抬起头匡胤拱手,此刻曹璨道:“回官家,我和李兄以及弟兄们在易州还好,毕竟我与李兄在军中也待过不少的日子,只是这几日下来,我们并无战可打,弟兄们的胸中是一片哀怨,只是辽军却如缩头乌龟一般,居然已经撤退去了飞狐,将金坡关拱手让给了我宋军,我宋军便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到时候攻打辽军也会有些吃力。”
李继隆在一旁也道:“璨哥儿说的对,我与诸位同袍这段日子都在军营内,弟兄们无战可打,辽军前方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当中,就算他们撤退去了飞狐那里也是无济于事,因为我们的人马已经在崇山峻岭之间设置了不少的伏兵,飞狐胫那里的地形我军早就已经打探清楚了,正打算汇报给官家。”
李继隆说完,立马从袖口当中掏出一本奏疏,然后交给赵匡胤,赵匡胤接过李继隆手上的奏疏,然后翻开来一面都是一些关于辽军的行军打仗记录,还有他们驻地的人马,斥候等等。
赵匡胤的一双眼睛业已瞪得大大的,他拍着奏疏龙颜大悦道:“霸图的这份奏疏当真是详细,我军之中若是每一个人都知晓敌军的存在,就可以料敌于先,将敌人扼置在死地。”
随即赵匡胤便将奏疏递给曹彬以及潘美诸将一彬潘美他们的反应要比赵匡胤的反应还大,他们的嘴巴已经张大了,不可思议得璨与李继隆二人,其中特别是曹彬与李处耘二人。
赵匡胤位的表情,他记得赵德昭曾经说过,只要有图纸以及精确的数字,他们就可以完成一切,赵匡胤也想早日灭了这一支辽军,然后北征晋阳城,他道:“既然有附近敌情,比如这个飞狐关,你们能否用泥土等物制成沙盘?”
见赵匡胤这么问,曹璨与李继隆二人对视一眼,然后彼此点头应承道:“官家,这个我们可以做到。”
赵匡胤欣喜道:“你二人所言果真?”
二人毕恭毕敬道:“是的,官家。”
赵匡胤道:“既然如此,此事就交给你们二人去做,最好能够早一日完成。”
“官家放心,最多一日,只要依靠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制作成一副沙盘;官家到时候也可与诸位叔伯一起参详参详。”
“那就好。”赵匡胤高兴地点点头;如今沙盘作战在宋军对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些不认识字的将领也可以直接参考沙盘上的军情,从而指挥整个战局。
这时候赵匡胤忽然道:“方才听你们爹爹说,武学学习中有一门专对于丛林作战的课程,在山地内也可以发挥出我军的战斗,不知道是否是这么一回事?”
听赵匡胤说起丛林作战,曹璨与李继隆二人竖起耳朵,心里头已经痒痒了,他们恨不得现在就插上翅膀,飞往飞狐关。
曹璨对赵匡胤道:“与敌军在林子间战斗,最主要的就是把握当地的地形,我们每一个武学生特种兵都要熟悉当地的地形树木天气豺狼虎豹以及敌军的人数。若在丛林中与辽军战斗,而且目标不能过大,要在林子间荫蔽起来,不让敌人发现,我们的人马要单个分散在山野当中,然后几人以及几十人突袭一个堡垒或者是一个关口,我们的人马也要提前准备好一些装备,比如背包,这次我们从开封出来,每个武学学生的背后都背负着一个包囊,里面都装上了不少的食物,武器以及其他。。。。。。例如手。榴。弹,小臂弓弩以及一些曼陀罗药剂等等的毒剂。。。。。。”
赵匡胤以及诸位将领听了也是赞叹不已,他们还是第一次这么完整的作战指导,而且听上去非常得感兴趣,一人武人听了也会有感而发,只是里面有些地方一些新的观点赵匡胤曹彬潘美他们听了也是新奇与困惑。
曹璨并没有说完,因为书本上的知识始终是死的,只有应用在实践上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而且林子内的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天气情况则是突变的,而且装备也很难跟上。
只有一点,曹璨他们知道,只有加强武学生的身体锻炼,才能让他们适应在林子间复杂多变的情况,上一次他们征战蜀中的时候,蜀中独特的环境山势等也与这里的情况差多了。曹璨也是在那一战之后才明白赵德昭在开封时候跟他们说的“如果你能在丛林中作战,你就能在世界地方作战”。
曹璨说了许久,咳着嗓子道:“官家若是想了解林子间的作战,韬光这里有一本书,里面倒是写得非常详细,而且专门定义了各种战术。”
“哦,璨哥儿?”
曹璨从自己的背囊后面掏出一本书籍,因为这本书异常珍贵,所以这次武学学生并没有人手一本带着,他们也是担心一不小心就将这本书给敌人窃走了,这样子造成的损失倒是非常巨大的。
曹璨已经件将整本书递给赵匡胤,赵匡胤接过手去,他将书本翻到了最后一页,然后翻开扉页了,这本书的厚度有些厚,在第一页就记载了不少的作战方式,例如丛林战海战阵地战等,这些中的大部分赵匡胤听都没有听说过,不过他是一个好学的皇帝,他直接按照翻到了制定的位置。
“这本书还是能很快就翻到制定的地方的。”赵匡胤心道,既然今日说的是丛林山地作战,赵匡胤便很快翻到了里面。
“何谓丛林作战,就是在一个特定的丛林地域内实施的作战。丛林作战,决定胜负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域,即将士们是否对当地环境绝对熟悉。你要对当地地形地貌以及植被气候生物都特别熟悉,因为这些因素会成为你的障碍,也会成为你的帮手,然后充分应用这些因素。。。。。。”对话有些白话文,但是赵匡胤还是勉强能一些。
赵匡胤翻了五六页,已经掌握了丛林战的基本定义以及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