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殷此时上早朝之后回到了家中,将赵匡胤叫至自己的书房之中。
赵弘殷迫切问赵匡胤孩子们学的怎么样了,赵匡胤就如实把上午发生的事情都交代了一遍。然后就只听到自己的父亲说道,“孺子可教,这样我也就放心了!那交给孩子们拳法这件事情就交给二郎你了。”
“是,父亲!”赵匡胤见到自己的父亲不再开口,就从书房内退了出去。
午饭过后,赵弘殷就去自己孙儿的房间,此时此刻赵德昭正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在想事情,忽然之间听到一声开门的声音,从床上起来了。
“祖父,你来了——”
“祖父来看看你啊……听你父亲说你早上的表现很好。”
“祖父,昭儿可是很用功地在学呢。”
“祖父,君子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祖父,听说你骑射功夫了得,改日可不可以教教孙儿?”赵德昭知道赵弘殷年少骁勇善战,擅骑射,所以骑射这一方面打算就由自己的祖父来担任指导了,然后赵弘殷接下去的一番话就浇灭了赵德昭炽热的内心。
“昭儿,骑马算了,还是教你射箭好了。”赵弘殷说道。
赵德昭一脸迷茫的样子,“为什么啊?”
赵弘殷就把原因说了出来,略带歉意地说道:“昭儿,现在兵荒马乱的,朝廷对马匹控制的相当严格,所以说只有一些有一定品阶的武将才有资格拥有,况且这些马匹都是高头大马,不适合你这么小的个子所骑,况且祖父短时间也找不到适合你骑的马,给你骡子骑还拿得出手。”
正如自己的祖父所言,此时大周国内缺少战马,马匹作为战略物资,一般人哪里是不会有的,即使有也会被朝廷征用,因朝廷对马匹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所以取消了骑马,为此赵德昭还哀怨了好个片刻,不怪自己的祖父,就怪这个时代。况且赵德昭的个头还不适合骑马,所以万万也是不能尝试的,眼下他国兵荒马乱的,战马奇缺,价格高涨,索性赵弘殷说改为射箭,马匹的事情他会慢慢找的,就是花重金也要购买几匹,听祖父这么一说,
性格执拗的赵德昭才明白祖父的困难之处。
后来赵弘殷就跟自己孙儿说明日开始新增射箭的项目,由自己亲自传授射箭技巧,赵德昭梦寐以求期望成为一名射箭的高手。
第十一章 会挽雕弓如满月()
赵德昭还记得诗歌中写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之前自己的祖父答应自己明日就教他们射箭,第二天他们期盼的事情终于到来了——
此时来到后院之中,却见地上摆起了三组射箭用的箭垛。箭垛是用稻草绳攒成的圆形的物体,中间圆心处用朱砂点了一点,随后绕着圆心画了几个同心圆,一坏扣一环的。
每日皆在鸡鸣声过后醒来,三人早就习惯了,结伴来到后院,此时正焦急地等待着祖父(父亲),终于赵弘殷出现了,今天他身边多了个赵信。
“今天我给大家还带了个箭术中的高手——赵信。之前你们已经认识了,那我就不介绍了。”
“诸位郎君,我乃赵信,久仰了。说道箭术高超,不敢当。从今往后,我给大家当陪练与指导。”
除了教导拳术外,赵德昭三人还要学习箭术。
“今日二郎不在,所以今日教你们箭术,明日你们在学习拳法,以后隔日,如此可好?”
“好!”赵德昭三人对射箭这个这个项目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既如此,那就这样,定下来了。”
“……”
“拿弓箭来!”随即赵弘殷吩咐下人带来几把弓箭和箭壶。
赵弘殷见赵信拿了硬弓来,不多时,一把上好的硬弓拿了上来,赵弘殷从箭壶内抽出一支羽箭,左手持弓,右手稍稍一使力,手中硬弓便如满月一般,这般手劲真是大啊,之后一刹那间,见到箭矢稳稳当当地没入圆心之中,此刻院中赵德昭三人皆拍起掌声,惊叫一声,“好!”。
随即赵弘殷也不多话,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是持了三支箭,弯弓搭箭,“吃、吃、吃”三声清响,箭已射出,毫无拖泥带水般。赵德昭三人涌到靶前,见第一箭直截了当地贯穿了靶心,第二箭又把第一箭的箭杆分作两半,三个箭簇叠在一起。
“祖父(父亲)的箭术真是高超,真是令我们晚辈敬佩啊!”赵德昭等三人不由得呼声如雷、纷纷叫好。
赵弘殷则是一派谦逊的模样,哈哈笑道:“你们这群小子,抬举我了,此乃雕虫小技,何足挂齿。待到今后,你们也会有这般作为,以后好好练。我再于你们射几箭,你们好好在旁边学着点。”
随后赵弘殷射了几支,均是射中圆心,惹得一干人又是全都惊呆了。此时赵德昭心里想这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弓箭啊,冷兵器时代的杰出代表。如果说,任何工具和武器都是人手的延长,那么,弓箭堪称是火器诞生之前,人手的最伟大的一次延长。
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至决定性的武器。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有许多射箭高手,最早的时候有个后羿,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曾经把石头当做敌人,一箭射入石头之中。在《三国演义》中黄忠黄汉升的箭法举世公认,吕布吕奉先辕门射箭,东吴第一神射将军太史慈太史子义,赵云赵子龙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被丁奉,徐盛赶上,结果赵云一箭射断帆索,得以脱身。沙摩柯作为少数民族的优秀代表,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射死了东吴大将甘宁。而且是正中其头,这比起甘宁射乐进未死,张辽射黄盖之胸,丁奉射张辽之腰,要厉害点。唐朝时期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还有许多著名的射箭高手,赵德昭一时间数都数不过来了,所以可以这样说在古代弓马娴熟是从军的人尤其是将领比较基本的能力。
赵弘殷吩咐赵信把箭垛上的好的几支羽箭拔下来,好的那部分可以继续使用的。
待歇息片刻的辰光,赵弘殷对赵德昭三人说道:“射箭之道,首先讲究的便是‘形’,这‘形’就是临开弓之际,方能撒开手,则马终为我驱使矣。然开弓不可太早,早则身手摇动。亦不可太迟,迟则心眼俱慌。不迟不早,酌大步远,恰恰合式。开弓之势,头必撑起,股莫离鞍。右肋与腰脊用力往前一推,前手要低。指在分松,对镫之间,头之外。误事耳。其次在于‘意’,此‘意’即是练当的久了,出箭毫无拘泥之势,顺势而为,随心所欲般。此二者,皆有,便是纵横天下也无妨。”
“昭儿,你最小,要不你先来试试看?”赵弘殷从赵信那里拿出一幅最小的弓箭递给赵德昭。
“哦,好的。”说完,赵弘殷给了赵德昭一张小弓箭,赵德昭学着刚才祖父的样子,左手拿着小弓,右手从箭壶内拿出一支箭矢,然后站直了身体,随后右脚向后起步,将整个身体的重心都往右脚那边移,箭矢对准箭垛上的圆心,弓弦慢慢将之往自己这边拉,索性这张弓箭的分量不重,赵德昭能勉强将弓箭拉成满月状,随后嗖的一声,箭矢朝着圆心的位置飞去。
由于没把弓弦拉满,箭矢还未到箭垛之时就已经落地。哈哈,原来射了个空靶,赵德昭有点懊悔了,感觉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你刚刚虽然对准了红心,但是力道不足,整张弓的拉力没拉到位,所以射出去的距离很近。射箭是一门讲技巧,考验眼力,耐心,臂力强的功夫。没事儿,慢慢来,祖父也不会怪你的。”
最后赵弘殷说道:“搭稳扣,急加鞭。其势:不慢、不慌、不高、不低、不重、不轻。从容自由,庶凡骑射可观矣!若未搭箭扣先加鞭,既发矢後,在加鞭都失规矩。切忌之!”
随即感觉自己好像还没说完,就又又补充一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四郎,你来试试?”
“是,父亲。”赵匡美拿了一幅适合自己的弓箭,展开身子,方吃力地将弓箭拉了个半月形状,随后弓箭便往外飞去,只是这射出去的弓箭往旁边飞去,射到了赵匡义的靶子的边缘。
赵弘殷见到箭矢钉在赵匡义的箭垛之上,便摸着自己下巴的胡子笑道:“哈哈哈……你怎么把箭射到了你二哥的靶子上?”
与此同时,院子里的其他人也笑了开来。
“这……”见到自己的父亲这么说自己,赵匡美继续说道,“昭儿都没射中靶子,你都不笑话他。”
“父亲不笑便是,你们也都甭笑了,大家继续施展。三郎该你了。”
接下来便是年长的赵匡义了,十三岁的少年郎此时施展自己的步法和手法,刹那间那箭便射中箭靶子,虽然没射中红心,力道也不足了些,但是终究还是离靶心还是挺近,所以说是好箭。
“恩,不错,三郎射的不错,再接再厉,早日超过父亲!”赵弘殷开心地笑着。
转过头来看了看自己的四郎和孙儿,说道:“你们两个都要向二郎好好学习!”
“是,父亲(祖父)”赵匡美和赵德昭同时说道。
此后每隔一日,赵德昭三人便要学习箭术……
第十二章 春联引起的轰动()
时光很快,转眼快过年了,赵府上下忙着搞卫生,购置年货,忙着祭祖等一系列的琐事儿,许许多多事情纷至沓来的,总之忙得不可开交。这几日,赵家主人赵弘殷便放了三个小家伙的假。
呼呼,终于可以休息几天了——
每年的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府上要贴桃符(春联)。今年今日的这一天早上,赵德昭恰巧要出府门,看见府上下人们正在换桃符,一般这种小事情赵德昭都不会在意的。
然而此刻——
赵德昭刚想迈出府门,忽然听到“哎呦”一声,一个老仆人从梯子上摔了下来。
赵德昭看到老仆人忠伯摔倒在地,连忙跑过去把他从地上扶了起来,问道:“忠伯,你没事吧?”后世天朝那个时代扶个老者都是战战兢兢的,不过赵德昭的心肠不是这样的,既然看到了,就要伸手去帮助。
“多谢少郎君关心,小老儿我没事,只是年纪大了,这腿脚有些不利索。”那名叫忠伯的老者摆了摆手道,忙向自家郎君谢道。
赵德昭看到忠伯的手都肿了起来,看了很是心疼地说道;“还说没事呢,你都年纪这么大了,怎么不让年轻力壯的打个下手呢。”
“这……都怪这桃符太重……小老儿一时大意就让桃符给砸了手,这一点点的伤痛,不碍事的——”那个名叫忠伯的仆人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好似此事很小很细微。
“忠伯,还说没事,你手都肿了,你还是不要硬撑了,先下去休息吧,这里就让他们来好了。”赵德昭看到忠伯的手都肿了,就吩咐其他下人接替他的活儿。
“小老儿多谢少郎君抬爱,这就遵命!”忠伯感激地看着眼前的赵德昭。
“那个谁?新来的,你过来把忠伯扶到后院去歇息。”赵德昭看了看,刚好看到有个面生的仆人,于是乎说道。
“小的遵命。”于是那个新来的下人扶着忠伯下去了。
赵德昭走到门前,看到那块桃符在重力之下,已经被摔成两截了,这么重的木板从高处摔落,没把人压残废就幸运了,这要是在后世难保不陪个几万几千的rmb。后来赵德昭嫌弃桃符过于笨重,还差点砸伤了府上的下人们,于是乎就想出来一个好方法,自己就让下人们去买些红纸来,然后把红纸裁成长条形,随后拿着这些裁好的纸张,去了自己的书房,再在纸张上写了一些字。
嘿嘿,这个不就是春联吗。只见赵德昭拿着字迹还未干透的春联,急匆匆地往门前赶。之后又让下人拿了些胶水,把对联给贴在大门上。
这些下人们从未看到写着墨汁字体的红色对联贴在门上的,不过这样看上去感觉很好的样子,也没什么有碍观瞻的,反倒是红色的纸张看起来更加地喜庆,过个年不就是图个吉利吗,新年新气象。
对哦!把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然后在上面写了一些字,嘻嘻,这不是春联吗。赵德昭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一想法彻底改变了历史,本来在历史上第一幅对联诞生于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的后蜀,那一年隆冬之际后蜀皇帝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不过此时赵德昭的春联硬是将之提前了整整十二年啊!从此之后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都在把写好的春联贴到了门前。
李源昌接过赵德昭手中的那副桃符(春联),说道:“少郎君的这个法子真是不错,纸张轻薄,不比那桃符过于笨重,而且还省了钱呢。”
随后想到了什么,说道:“不过这个方法可行吗?好像没有这个……风俗。”李源昌从来没有看到过春联,自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是……那么的入眼。
“哦?是吗。没什么的,你尽管放心大胆就是了。”赵德昭听到李源昌的这声夸奖,心道这个创意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后世家里过节的时候确实贴的是这个,不过此时也没有这个细节。
李源昌边贴桃符边夸奖道:“少郎君的字写的真好看!”
赵德昭想都不想直接回答道:“你个拍马屁拍的的真响啊!”
“少郎君什么是拍马屁啊?拍马的屁股吗?这……”李源昌挠了挠自己的脑袋瓜子,表示没听懂。
“拍马的屁股,你的这个意思好。”赵德昭忽然之间想到‘拍马屁’这个词是出自元朝的,自已一下子就把这个词给说了出来,随即就对李源昌说,“拍马屁就是抬举、夸奖、的意思。”
“少郎君知道的真多,小的见识少,小的对少郎君越加敬佩了。”
“你这个人啊——”赵德昭听得都不好意思了。
“嘿嘿——”李源昌憨厚傻笑着。
待李源昌贴好新的桃符过后,就陪着自家小郎君出去逛街去了。
话说在赵府门前的那条街道上每天都有人川流不息,人来人往的,现在正好快赶上过年了,街上的人就更多了,均是些走亲访友的、采购年货什么的。赵德昭那副对联贴好之后,就有一个人被吸引了过来。
有第一个人就有第二个人……华夏从古至今都要爱看热闹之人。就这么个不到半个时辰的工夫,赵府门前就涌来了一批围观的人群,这个世界上看热闹的人还是挺多的,大家都表示对这个红色纸张写成的对联很感兴趣。
众位皆是议论纷纷:“这是什么劳什子,没见过。”
“这般子的甚么?”
“红色的好喜庆啊!”
“那个字真好看——”
“……”
……
围观者众多,可是没有一个人清楚了解眼前的这般为何物。
这个时代的文盲率还是挺高的,有许多群众都是看不懂上面的内容,但是对这个新生事物还是很好奇的,不过也不是贬低大家,而是这个事物在这个时代刚刚产生,众人却是没见到过。
不过也有人稍微看清楚些门道——
“邻家小郎君,你看这个上面写了什么字没有?”有个老头儿问道。
“叔公我虽然不知道只是什么,但是众位你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