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此地传递开封凉城客栈。
三日后,七月中旬样子,此番出使吴越国的任务也完成地差不多了,这一日赵德昭等宋国使臣便坐上了来时的福船,去的时候也带去了一些吴越国的特产。海货鱼贝茶叶丝绸锦缎油料木材等等,随行的船只也有吴越国的海船,但是长度比起来要比宋国的福船短一些,基本上都是一些运送商品的海船。
小贵子指着远处的那艘船道:“殿下,那船好似鸟一般。”
“那是鸟船!”在浙江沿海一代,鸟船便是这里的一种海船,其船首形似鸟嘴,又因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它又得名绿眉毛。
宋国使臣全部都上了码头,赵德昭眺望江水,只见钱塘江水依旧涛涛东去,总是无情,非人力可改,它总是按照它的轨迹流着,人这一辈子不能踏进一条河流,这让赵德昭感概到下一次来西府,高僧延寿说要等到合适的机会,对此赵德昭晓得,只是他能肯定的是,下一次他若是到西府,估计此地应该成了大宋的国土了罢。
赵德昭他们的福船,沿着来时南下的一条道儿,趁着东南风出了海湾,便一直沿着沿海而北上,在福船上待久了,宋国使臣已经没有像上一次那么晕船了,海面上的海船很多。
南下北上这是一条海运商道,一路上便有大宋登州水师的船只为那些商船护航着,这些龙骨大船能抗海上风浪,也是大宋海上的远洋船队,其中也有海外国家的番邦而来的船队。
赵德昭通过千里镜观察,在他们船体的后面出现了一些与到大宋等东方船只不一样的船体,赵德昭一概十余艘的海船船队,而在那些海船背后,才是大宋海上的船只。
小贵子他们在开封并没有这样奇怪的船只,因为开封处于汴河,这些船只不了内河航运,到了内河都换成了大宋的内河船只,此刻连那些没有见过大食人船只的宋国使臣也连连惊叹着。
“殿下,这些船是?”使臣们知道魏王赵徳昭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便一一问道。
赵德昭抬起头,指着后头的那些三角帆船道:“那些是大食唐宋对阿拉伯人称呼,宋代文献多作大食船队,其船自然与我大宋船只迥异,不过此船的速度倒是有些比起我大宋海船稍快一些。”
“哦?大食人的快一些?”小贵子嘟哝着嘴巴,其余董仲彦以及宋国使臣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的见识中,他们一直以为大宋的海船比较快一些,不过这毕竟是海船。
“那是三角帆船阿拉伯语,马卡布,可逆风行驶的三角帆船。”此刻商浩斌在一旁沉吟道,他自然知道那些船只,不过他心里还是觉得这个世界上大宋的船只才是最好的,“我大宋的战船才是世界上最好的。”
小贵子处,只见那些船,整个船体用木头建造,船头与船尾皆呈尖形,船体上竖有一至三根桅杆,桅杆的顶端挂着三角形的风帆,与横帆不同的是,它可以在船的横位上做幅度大得多的转向,甚至可以与船的长轴成一线。
不过大宋的帆船并不直接迎风,而是横向且稍倾斜地面对迎风面。这样能够使船只即使在逆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高速前行,无需像西方帆船一般降帆。
如今是逆风,后方的三角帆船已经转动三角形的风帆,船员们先向一方转,然后再转向另一方,象盘山公路一样沿“之”字型蜿蜒向上。
不久之后,后面的船只已经赶上了,三角帆船最前头的一艘船上,此刻站着一人,他远远地前头福船上的赵德昭,大声呼喊着。
赵德昭隐隐约约听见了喊声,他转过头来,便朝着声音的源头而去。
只见一个满脸都是络腮胡子的粗犷胡人汉子,下身穿一条黑色波斯式样的灯笼裤,上面穿着一件白色衬衫一件土黄色白色相间的马甲,外罩一件白色的斗篷,这完全就是一派阿拉伯人传统服饰的打扮,此人一脸笑容,正朝着他这边极力地打着招呼。
两船开始离得很近,阳光照在白色的风帆上,光线使人一阵眩晕。赵德昭勉强地半睁着眼睛,他观察了许久,才从对方隐约的面庞轮廓以及神色中上窥见一二其人的样貌,随即他猛然想起此人是谁了。
许久未见,他已然知道那是骆驼,只不过因为岁月以及常年的奔波,二十多岁的人,倒让他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
骆驼喜不自禁,此刻两只海船相接,已经开始并行起来,骆驼从三角帆船上拿下一个跳板,然后抵在两艘船上。待跳板稳定后,他立马沿着跳板,地走到了赵德昭这一艘画着鱼眼的福船上,随即一个跳跃,跳到赵德昭的福船上。
因为是在人前,是以骆驼便按照正常的礼节拱手道:“骆驼见过魏王千岁。”
赵德昭驼,难以置信道:“骆驼,你不是待在马达加斯加那里么?”
骆驼摘下头上的斗篷,露出他的头脸面,并用宽大的袖口扇了一下风,随即道:“殿下,骆驼已经命手下开辟了那里的航线,而且最近货物居多,我大宋海船不够多,是以这次乘坐的船只也从当地大食人手中购买了一些。”
其次,骆驼又道:“船上有许多那里来的货物,正准备送回开封,殿下可以些货物能卖多少价钱?”
“唔,那正好,后价钱差不多就出来了。”赵德昭说完,直接走到跳板上,然后从福船上这一头,走到对面的三角帆船上去了。
对面的三角帆船,据赵德昭估计下来,应该有十丈那么长,载重三四千料那么多,不过这也是估计,赵德昭也不知道准不准,不过想起三角帆船的优良性能,赵德昭便估摸着下次让大宋船务局的大臣们将三角帆船的优良性能运用在大宋的船只上。
赵德昭迈着轻盈的脚步已经走到了船舱,这个船舱比较小,只见在船舱内堆放了不同的货物,他细细下,有来自东非的象牙玛瑙犀角豹皮鸵鸟羽香料等一些死物,被分门别类整齐得码放着。
赵德昭拿起一个象牙,此象牙十分纯白,成色也甚好,在阳光下闪现着一些光泽,随即他又拿起一颗玛瑙,也在阳光下观察着,至于其他的,他用手摸了一下手感,发现都不错,他便点头道:“这些物事倒是可以卖些好价钱,几十到百贯之间不等。对了,骆驼,其余船上还有其他物事么?”
骆驼又指了指三角帆船身后其余几艘,他道:“殿下,其余船上还有活物,比如这昆仑奴黑人麒麟(长颈鹿)斑马等。”
“原来如此,昆仑奴那些健壮么?若是健壮,等到了京城,便献给陛下他们。”
“是。”
这个时候,商浩斌也从福船上走了过来,他到了货舱后,便见一整舱的货物码放着,若在后世,象牙犀角豹皮等属于高端奢侈品,也属于禁止被盗猎的物品,一经发现就要被销毁,可是如今,只要价高者便能得到。
这么一船货物,运到开封卖掉了要多少钱,乖乖,商浩斌睛都直了。
就在此刻,一旁的赵德昭舱货物,点头笑道:“骆驼,等到了开封,将我大宋的丝绸茶叶瓷器木器玉器铜器铁器石炭金银器骨器书籍等物全部运上船只,再往大食销去,这又得大赚一笔了。”
一旁的骆驼已经笑得乐开了花,他那张二十多岁有些沧桑的脸,此刻皱得跟朵菊花似的。
赵德昭与商浩斌二人查物后,便又借助跳板,回到了自己的船上。
这一段时间,赵德昭一直都在思考事情,眼下大宋虽然没有完全统一江南,可在赵德昭以及大宋君臣的眼中,江南其余几个国家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南汉实际上已经掌握在赵德昭的手上,至于吴越国,则臣服于大宋,而且吴越国地少将寡,全赖沿海的经济支撑着,吴越国先主订立的保境安民的国策延续要了钱俶这一代一直在沿用着。
这一次,他们回开封则沿着海岸线,并不走长江内河,福船一路北去,往登州港而去。
八月初,赵德昭一行人已经到了登州。
此刻,登州码头,码头上下已经停靠了许多船只。
第二百二十四章 归降()
船队已到登州,登州府这里已经是一片繁华之地,登州港口附近到处停靠着海船,样式特别多,有来自许多国家的船队。
如今人称奇的是整个登州码头全部是用水泥建造而成,附近也有大大小小船坞造船厂等一起都聚集在此处。
见到船只靠岸,码头上的帮闲已经围拢了过来,好几个穿着短褐黄布衫的帮闲围拢了过来,一见赵德昭他们从福船上下来,便嚷嚷道:“官人,需要四轮马车么?”
“暂时不需要,后面的船队他们需要。”赵德昭摇摇手,他们在登州不过是下港查登州水泥弛道修建的情况,不过在登州当地百姓的介绍下,如今弛道去往开封的已经铺设完成,此刻在阳光下如同一条白色的玉带一般环绕着,甚是干净整洁。
其次赵德昭又查了当地百姓,打算让船上的王朴他们一起下车,再换乘四轮马车归京,这一次他们则要一下到开封的水泥弛道。
“小贵子,你去叫六辆四轮马车来。”随后小贵子又跑到那一帮帮闲的跟前,然后雇佣了六辆四轮马车,宋国使臣全部上了四轮马车。
至于骆驼他们,因为三角帆船船队载货比较多,是以他们将三角帆船上的货物分一批由四轮马车运送到开封,至于其他一批则要在黄河口换一批内河平底船,再送到开封。
尽管如此,船上货物还是运下来了好几车,骆驼便招呼几个帮闲,雇佣了不少的车子。
只见一架接着一架的四轮马车从远处奔驰而来,绕着码头连成了一条直线,其他船上的商人一见便也惊呆了下巴,他们难以相信这些三角帆船上載有如此多的货物。
帮闲已经帮忙弄好了几十车,接着又有不少码头一百个民夫们帮忙从船上卸载一批货物。
装货花了大半天,骆驼郑重其事地好的车子,对马夫道:“你们跟着前方的那六辆车子,直接送到开封。”
“是。”一时间,几十辆四轮马车齐聚在码头上,其余船队也暂时找不出这样的车子了,其余船队的商贾也拜托帮闲也在城中牙人们那里打探多余车子的下落。
四轮马车沿着水泥弛道,一路平缓地朝着开封而去。一路上,沿途所见的都是水泥弛道,沿途一些的建筑物也全部用水泥建造而成。
四轮马车地离开登州,此刻业已到了登州郊外,赵德昭等人探出头来,只见建筑物地从窗口略过,消失在后方。
一路上,四轮马车并没有出现颠簸,车马经过一片片绿油油的麦地以及种植占城水稻的田地之时,只闻到高低起伏的农作物在夏日烈日的烘焙下散发清甜的气味。赵德昭忽然间猛嗅一口,青草气息混着阳光的味道,使人心旷神怡。
此时此刻,赵德昭的心早就此地了,他的一颗心已经飞往了城外的如家,也不知从美洲运送而来的马铃薯番薯西红柿等大宋百姓从未见过的农作物,现在已经在城外的如家开始试种,赵德昭也不知道现在这些农作物长势如何了,是好是坏,有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他的心头甚为焦虑着急,恨不得插上一对翅膀早日飞抵开封。
商浩斌也瞪大了双眼,高低起伏的碧绿色浪花让他一阵晃眼,满眼的绿色也让他疲惫的双眼一瞬间倍觉舒畅,恍惚间,眼前的场景让他感觉回到了后世天朝,只差大平原上机械化操作了。
他转头对赵德昭抱怨道:“德昭,你个好小子,都做到了这个份儿上了,怎么以前都没听过呢?”
赵德昭的脸色迎上了他的脸色,只见他的面色一脸笑意,他转头对着商浩斌道:“哈哈,好东西太多了,一下子我也记不清,等到了京城,还会有东西会让你吃惊的,这里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冰山一角,那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商浩斌的思绪遥望着,远处奔腾的黄河在向东流去,可是下一刻车马经过黄河边,商浩斌眯起双眼,却指着那条黄河道,“你说这条黄河怎么这么清澈,不那么浑浊呢,真是奇了怪了?”
赵德昭一听商浩斌的话,他并没有感觉多大的疑惑,他道:“这并不奇怪,也多亏了朝廷颁布的禁伐木护林的诏令,同时若要砍伐树木,则需要多种几棵小树,我大宋朝廷自从实施了这一条法令后,各地对山林破坏的程度比之往常减轻了不少,总算没有对黄土高原造成极大的破坏,而建造屋舍也多了水泥这一建材。”
商浩斌恍然大悟,他点点头道:“如此甚好,甚好,你做的好,这样下去的话,日后水土流失等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有一个蓝天绿地,人间天堂。”
其余车上的董仲彦,王朴等人倒也在一旁暗暗听着,按照这样下去,王朴他们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宋天下就会是一个太平天下,生活在大宋土地上的百姓也会是全天下最幸福的百姓。
四轮马车前行,加上地上都是水泥弛道,是以一路上前行都是平稳加速,后方的四轮马车也紧紧跟随,如同带队的蚁群一般,黑压压一片,连起来差不多有个五六里的样子。
到了开封附近,这一条水泥弛道与汴河平行着,河水里面的船只随着波涛起伏也随行着岸边的四轮马车一起往开封而去。
“马上就要到开封了。”中秋节前一天,赵德昭等人终于到了开封郊外,前去报信的军士也去了福宁殿中。
福宁殿内,赵匡胤见到奏报后,立即让鸿胪寺官员出城迎接。
马车已经在外城门口停下了,人全部下车,开始在城门口等候。
商浩斌虽然前世也和赵德昭段小楼武凌清三人一起游过开封,可那时候他们到的是一千年后的开封,一千年后那个时代的一切已经褪去了历史尘埃的味道,也被历史河沙湮没在地下,留下极少的名胜古迹,大部分的地方都是重建与复制的,完全体现不到这个时代的风韵。只有在宋词东京梦华录水浒传里面可以窥见一斑了。
可是如今这一切已经从书籍上面走了出来,古色古香地呈现在了商浩斌的面前,是以让他按耐不住激动神色,大喊大叫起来。
一旁的赵德昭一行人也很久没回开封了,每一次见她都感觉完全是一副不一样的魅力,如今却宛若仙子一般呈现在众人面前他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眼前的开封城楼巍峨壮观,禁军将士如同雕塑一般,站立城楼上,城楼上的宋军火红色国旗也随着大风飘扬。
街道上,宋人行走在城内外,衣袖飘飘,摩肩接踵,昂然间也可窥见一股宋人的自信赵德昭想到一句话,“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思故乡。”
过了一刻的样子,鸿胪寺官员在刘翰的带领下,乘坐开封公。交赶到了赵德昭他们面前,周围的老百姓听说访问江南的使臣已经回京了,也地围在了赵德昭他们乘坐的四轮马车周围。
现场被挤得水泄不通,赵德昭等官员们便从马车上下来,然后吩咐小贵子他们将一些物事比如茶叶等暂时送到魏王府,吴越王钱俶送的贵重物事则送到皇宫内。
赵德昭以及随行之人全部下了马车,百姓也被围在一旁,韩匡嗣韩德让一家人以及其余跟赵德昭有关的人也聚在百姓的队列内,刘翰等鸿胪寺官员人拱手而立。
稍后在人群的簇拥下,赵德昭王朴等人便入了宫,司天监已经择了良辰吉日定于明日在明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