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儿?”那人见到辰源后,开口便问道。
“这是我家,昨夜我在乌衣巷口见到你受了伤,躺在地上没有人施救。”辰源见那人醒了过来,便道,“却不知你家住在何处,只好将你送到这里。”
“多谢兄台相救。”那人欲要抬起头,磕头拜谢,却不料牵动了他身上的伤口,顿时浑身疼痛感袭来。
“你有伤在身,就不必如此了。”辰源见他身上都是伤,接着问道,“不过你究竟得罪了何人,竟然出手将你打成这般?”
“这……小生平生素无得罪他人,只是……”那人抬起头,思忖了片刻,又道,“小生初来这金陵城,是来进京赶考的,这几日便仗着腹中才学,自荐去了大将军的府上欲陈述当今天下局势,只是后来那皇甫继勋听了小生一番话后,便以‘妖言惑众’直接命左右裨将将我轰出府邸,小生无处可去,只得借宿客栈,昨夜在秦淮河畔游玩,经过乌衣巷口之时,忽闻一恶霸欺凌一小娘子,小生虽然不才,却是见不惯这欺凌妇孺的行径,便出手相助。谁知那衙内自知坏了他的好事,便命左右几个小厮扈从,一上来就动手。”那人说道这里叹了口气,“想必那小娘子已经遭了毒手了吧。”
“我经过之时,却并无见到一个小娘子。“辰源说道这里,叹了口气。
“唉。“那人苦笑着。
“打你那人究竟是谁?”辰源人,见他满眼皆为愤恨。
“这……”那人知道对方有权有势,得罪不起,可是他心中依旧是愤恨无奈,便对辰源道,“那衙内自称是唐国大将军皇甫继勋侄子皇甫绍杰。”
辰源瞟了他一眼,他从杨畅那儿略有耳闻,知道一些关于皇甫绍杰的事,便道:“这……这个我也早有所耳闻,这皇甫绍杰不过是江宁府中一个纨绔公子哥儿,自仗着自家叔叔皇甫继勋大将军的身份,在京城中为非作歹,欺凌老弱妇孺,却被包庇,实乃京城中一大恶人。”
“当年皇甫晖在清流关一战后,便被周军俘虏,死于周军阵中,唐国先主李璟思及皇甫晖功勋,便赏赐了皇甫一族,皇甫继勋不过因为仗着其父皇甫晖的功绩才执掌一军,如今国主李煜又封了皇甫继勋大将军,直接主掌唐**务,皇甫继勋此人常常暴打士卒,虐待下属,在军中以及百姓中并无好名声,如今小生怕是惹了皇甫家叔侄二人了,料想日后这仕途估计……”那人叹了口气,并不气馁,而是恶狠狠道,“这样的人非得好好教训不可。”
“唔。”人是个睚眦必报之人,辰源心道,片刻之后,他问道,“对了,你在京城附近有亲戚朋友么?不知如何称呼?”
“兄台,小生并不是江宁府人士,而是池州人士。小字樊若水,字叔清,不过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落魄书生罢了。”他自嘲道。
原来此人叫樊若水,不过辰源并不知道这是少主他们要找的人,所以他倒是没有在意他叫甚么。
“小生多谢兄台相救,此恩必当重谢,多谢恩公。”
“不必如此,你且先安心躺在床上休息养伤,其他事暂不考虑。”
樊若水躺在床上,他心中还在想着其他事情。
夜已深了,辰源吩咐下人好好照顾樊若水,接着便关上门,出了房门,他便去杨畅那儿了。
杨畅此刻尚未休息,他也听说那人已经醒了过来,因为身份特殊而且要隐蔽自己的身份,他并未前去探望,不过也料想着辰源应该过来告知一二。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进来吧。”
辰源敲门后,便推门而入,踱步到了杨畅面前,不急不慢道:“杨舵主,我已经将知晓那人的身份了,此人名叫樊若水,字叔清,家住池州,是个进京赶考的士子,却不料得罪了皇甫继勋的侄子皇甫绍杰,昨日见到他浑身上下都是伤时,正是皇甫绍杰下的手。”
辰源就把这件事情一一说了一下。
“樊若水”杨畅听见辰源提到这个名字,他似乎在那儿见过,他想了一阵,忽然记起主上杨濛在信函中提到过此人的名讳,“你确定他叫樊若水么?”
“这个……属下倒是没有听错,此人确实叫樊若水啊。”辰源见杨畅如此激动,便反问道,“不知杨舵主为何有此一问?”
杨畅正脸对着辰源,一一道:“我曾经在主上的信函中听过此人的名讳,不过此人年纪轻轻,不过是个士子罢了,为何会引起主上以及少主的,这点我倒是怎么也想不清楚,不过为保万一,我还是立即去信一份到开封。”杨畅有些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当初他并只调查了此人不过是个普通士子,其他也没有什么值得人注意的地方。
“属下认为主上少主行事并不会随心布置,他们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这段日子,樊若水此人会一直住在此处,我们也好在此期间一一查清他的底细,此人究竟如何,到时候便知一二了。”
“此事交给你了。”杨畅知道辰源的性格,便叮嘱道,“不过这皇甫继勋毕竟为唐国大将军,不过是一介粗鄙武夫,自仗着身份而已,而他那侄儿皇甫绍杰仗着皇甫家族受李煜的恩宠,便为非作歹,鱼肉乡里,辰源你若出手可以好好教训他侄儿一番。”
“属下知道该怎么做了。”
“也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杨畅说完,便起身去了书房,书写信函去了。
“樊若水,字叔清,祖父原居长安,父樊潜,任南唐汉阳石埭二县令,遂移住池州……”杨畅喃喃道。
夜深了,辰源也返身回房间歇息去了。
而在这半个月内,樊若水的伤也在一天天恢复中,这几日辰源也在明里暗里地观察着樊若水,却也知道此人腹中才华不浅,却也愤世嫉俗,而在另外一头,辰源也派了手下出手教训皇甫绍杰一番。
半个月后,开封府的书信已经送到了江宁府分舵别院中,杨畅以及辰源也知道了樊若水的性。
***
江宁府中,这几日皇甫府上,皇甫绍杰躺在床上,他浑身包裹着布条,活脱脱一个木乃伊,只有露出的两只眼睛,一张嘴还动着,却发不出声音。
皇甫绍杰惊恐地记得,前天夜晚他去秦淮河花船上逍遥快活之时,下了花船,在乌衣巷口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些黑衣蒙面人,见到他就开始抡起棍棒打,皇甫绍杰当时也只有小厮李保一人,那小厮见到黑衣人,便着慌似的逃跑了,可见黑衣人的目标并不是李保……
所幸黑衣人并没有往死里打,皇甫绍杰四肢全部残废,子孙根不保,嘴里也被人喂了哑药,如今残留一条小命已是万幸了。
皇甫继勋的生母李氏也赶紧过来,这几日她哭晕了好几次,尤其是自家孙儿日后痊愈也是一个废人,见到自家孙儿如此,便嚎啕大哭“这是谁打的?我的孙儿啊,以后可怎么活啊?勋儿,你可是堂堂的大将军,这宵小之辈居然欺负到你头上了,此事你一定要给杰报仇啊。”
“娘放心,我一定会彻查此事。”
“娘夫人。”
皇甫继勋见生母李氏晕倒刘大夫诊断,只不过是伤心过度,气血逆行罢了。
皇甫继勋便吩咐左右丫鬟将老夫人送回房间休养,他大夫在一旁,便瞪着道:“刘大夫,我家侄儿这病究竟如何?”
刘大夫见皇甫继勋上下发出一股慑人的威严,便支支吾吾道:“公子性命……无大碍,休养半……年就能痊愈,至于喑疾,这个也可以恢复,至于其他……”
“其他甚么?”皇甫继勋圆目怒睁道。
刘大夫被吓得跪倒在地,“请恕草民医术浅薄,将军还是另请高明。”
***
如今三月之季,唐国也了三月春猎中,春猎为搜,受儒家学说影响,春夏为万物生发之际,不宜杀生,虽说顶着一个狩猎名头,不过是一个仪式,而且眼下乃是朝廷春闱大比之期,李煜也迫不及待想为南唐招士子入官。
城外青龙山国主帐内,国主李煜则是异常兴奋,身旁的皇甫继勋则是苦着一张脸,最近他侄儿皇甫绍杰被打一事,倒是命人去查,可是却无消息,因此他也不好跟李氏交待,这几日他手下的将官以及士卒倒是吃了不少苦头,皇甫继勋抓住他们的一点小毛病动不动地就被绑在柱子上,用皮鞭抽打。将士们有苦难平,却也只好忍受着。
而在这个时候,韩熙载则入内了,他手上拿着一封奏疏,恭敬地呈送给李煜。
李煜摊开书信之后,便笑道:“这汉国的刘鋹真是自讨苦吃,不去依附宋国,反而时时要出兵喊着收复湖南,真不知道这刘鋹脑子里想的甚么?”
李煜转过头,甫继勋一直背着身子,“皇甫将军,这几日怎么一直都见你愁眉苦脸的,究竟有何事瞒着朕?”
“陛下,是臣家中之事,想必陛下有所耳闻。”
“还没查出个结果么?”
“还没。”
李煜忽又记起韩熙载的奏疏,便道:“此事朕会给刘鋹去封书信的,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韩熙载抬头煜一眼,又甫继勋,心中有点失望,不过魏王的那个计划,他还是非常乐意的,遂折身退下。
……
第九十一章 变()
三月上旬,江南一片春日,青龙山春猎毕,南唐国主李煜御驾归京,自看了韩熙载的上疏之后,便命知制诰潘佑作诏书,与此同时遣派使臣给事中龚慎仪去信兴王府,相约臣服宋国。○龚慎仪已携带李煜书信,出了京城便往南去。
青龙山春猎毕,依南唐例设,国主李煜得亲自到大理寺复核关押的囚犯;不过此时韩熙载上疏进谏;认为此种做法欠妥,认为此事自有朝廷法度部门来做,要求李煜自发钱三百万以充军资。李煜倒也没有责怪他。
而在别院内,樊若水这几日还在休养中,他错过了这次大比,也要等来年了,不过他倒并没有希冀,若不是被人相救,恐怕他早就丢了一条性命。
皇甫绍杰被打一事,经过添油加醋之后,消息不胫而走,如今从秦淮河风花雪月场地一直传得纷纷扬扬,金陵城满城尽知,皇甫继勋原本想堵上悠悠众口,可是打人的凶手没有找到,反而丢了皇甫家的脸面。
不久之后樊若水从服侍他的丫鬟口中得知皇甫绍杰被人暗算一事,不仅与他一样躺在床上,反而丢了子孙根,成一个废人。樊若水得知后心中十分畅快。
上次他去皇甫继勋那儿就是书抒发自己对当前朝政的感慨,可被人哄了出来,后来又遇上他的侄子,被他侄子的下人殴打成这样,樊若水的心中异常愤懑,他心中也在挣扎,自己日后究竟改走一条甚么样的道路。
从白天到黑夜,樊若水一直躺在床上,思量着今后之事……忽然间他想到日益强盛的宋国,短短几年工夫,赵匡胤便先后平定宋国内二李叛乱,随后又相继平灭南平高氏、武平周氏以及蜀国孟昶等,如今宋国兵锋正盛,而自己的国家却一天天地衰落下去,自己曾经梦想通过科举入仕,扬名振声,光耀门庭。可是结果却屡试屡败,进取无望。同时又生当南唐风雨飘摇之际,亲见朝政**,民生凋敝,深感痛心,却毫无办法。
樊若水这样想着,并无意识到门被推开,随即辰源端着药碗走了进来,见樊若水并无动静,便以为睡着了,他只好将药碗放置在床头,轻唤一声。
Ad1;
樊若水侧着身子翻转过来,见辰源过来,便要挣扎着起身,辰源拿过一个垫子,垫在他背后,“叔清你这几日还好吧?”
“多谢恩公,伤势已经好了不少,这段日子有劳恩公了。”
……
而在遥远的南方,早在三月底,雨化田就带着人马化作商贾,携带一批辎重,潜入南汉境内,将事情告知给了杨明等人,杨明等人就等接下来发生之事了。
转眼入了四月初,南唐给事中龚慎仪的仪仗已经到了兴王府城外驿站,与前来接待的南汉官员面见,之后便一道入了城内,刘鋹暂时将唐国使臣安置在礼宾院中,由宾客省官员接待。
龚慎仪入兴王府城内之时,便亲眼在街道上见到了南汉的重甲象兵,在大象的脚下,人顿时便为蝼蚁一般,被人宰割。
这一晚,夜空下起了小雨,在城西的羊城酒楼,无庸子师徒三人以及杨明、雨化田均在密室中谈论要事。
五人在密室中,这时候杨明抬起头,看着无庸子,缓缓道:“道长,这次安排的事情,上面的意思是激怒刘鋹,然后让刘鋹与李煜决裂吧。”
无庸子依旧端坐在矮凳上,眼前的四人似乎都看向了他,他知道赵德昭的意思,便道:“这倒不假,不过殿下的用意不仅仅是让两国有了间隙,恐怕也是征伐南汉找借口,除此之外算准了南唐不会插手此事。”
杨明心存疑虑,他认为出战太快了,效果并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他脱口道:“不过殿下确定今年宋、汉间要开战么?眼下是好时机么?”
无庸子眼睛中透着一股狡黠,他笑眯眯道:“没时机,我们可以创造时机啊,若不是如此,殿下也不会派雨化田前来吧。
Ad2;”
雨化田惊讶地看着无庸子,问道:“道长,这番话是甚么意思?”
无庸子隐晦一笑,“等唐国使臣被扣留之时,你就知道了。”
在座其余四人也被无庸子的这番话惊吓住了,安东野不明白自己师父在说什么,安德裕则是瞪着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无庸子。
如今大宋国内暂时已经稳定下来,军备也在训练当中,战船水师日夜操练,粮饷也从各地调运到南境一带,若是南汉境内发生一些事情,是否会朝着赵德昭所计划的那样进行呢。
不过从京城中长春堂的消息来看,此时此刻大宋周边倒是安全无虞,辽国处于内乱中,北方汉国元气大伤,西北局势十分平稳,如今南方唐国、吴越国以及清源军全部归顺大宋,成为附属国,唯有南汉刘鋹一直以来都与宋国不对付。
这些年宋军先后收复了被南汉侵占的湖南等地,已经将兵锋直指岭南,大军囤积南汉北境,大有楼厦将倾之危势。
唐国使臣若被扣留或是被杀,那么李煜必会上奏开封朝廷,言明刘鋹的不顺从之心,到时候……
“下一步,我们将如何做?”杨明战直身子,问道。
无庸子看向坐着的四人,扫过每一人脸庞,看着他们的眼睛道:“我们要在南汉国内放一把火,等火烧起来的时候,就是我大宋南进之时,而我们则是先锋。”
——
第二日天空中下着小雨,早在正午前,刘鋹与卢琼仙正在床上,他忽然想起来唐国使臣龚慎仪住在礼宾院中,便让太师龚澄枢亲自派人接送入宫,又在宫中设宴。
正午的宫廷宴会上,刘鋹满面春风,他暂时也不知道唐国使臣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宴会之后,使臣龚慎仪便将李煜亲笔口谕的信函交给刘鋹,刘鋹方才脸上还是好好的,忽然间他的脸色沉重起来,随即面有愠怒之色,他看向龚慎仪的目光已经不和善了。
Ad3;
“来人,将龚慎仪扣押在礼宾院中。”刘鋹将李煜的信函撕碎,洒在龚慎仪的脸上,他咆哮道,“可恶——”
“陛下——”龚慎仪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刘鋹,他不过是个送信的。
左右侍卫已经龚慎仪拖了下去,而侍立一旁的龚澄枢见此情形,便问道:“陛下,唐国国主在信函中都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