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御人-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姨马上派人护送你出宫,然后让你爹带你即刻离京,走得越快越好”

白茯苓不知娘亲为什么忽然这么紧张,可也猜到事态严重,咬咬嘴唇道:“那娘亲你呢?”

“我不会有事,皇帝留下我,确实是想我帮你蕴眉阿姨稳住内宫,京城里马上会有一场大乱,你不会武功,留下了万一落在别人手上,我与你爹还有陆英才真的被动万分。”木佩兰实事求是,说话毫不委婉,她清楚自家女儿不是那种扭扭捏捏、婆婆妈**女子,跟她把道理说清楚她自会做出最理智的抉择。

果然白茯苓并不争辩,老老实实就去准备启程。从木佩兰的神情,白茯苓可以猜出她十九是推算出皇帝有些对她们不利的计划,她一不会武功,二不熟悉宫内的内情规则,三也压根不晓得皇帝的用心,留在宫里确实对娘亲全无帮助,只是负累罢了。

她们带入宫的东西不多,原想着今日面圣后就离开,早就已经收拾妥当。何公公动作很快,两母女回到怡斓宫不到半盏茶时分,来接白茯苓离开的车轿就已经到了宫门前,白茯苓抱了小狸花坐进车内,拉车轿的是安泰公主身边的亲信太监,手上拿了公主印信,几乎畅行无阻地就到了皇宫西侧大门。

门前一字排开已经停了三十多辆车轿,上面的都是今日安排离宫返家的命妇,白茯苓的车轿混在其中并不显眼。

守西门的太监验看过安泰公主的手令,又核对过名单,当即点点头吩咐小太监打开宫门送客。

沉重的宫门才推开一线,远传忽然传来一阵急急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大喝道:“且慢开门,皇上有旨”

白茯苓看着才透出一丝亮光的宫门很快又轰隆一声合上,心里预感十分不妙,到这个时候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很快又相继赶来八九个侍卫,他们的后面,两个小太监合力拉了一辆小车轿飞奔而至。

车轿帘子一掀,雷公公扶了着一旁的小太监走了下来,他眼睛在宫门前扫了一圈,很快找到人群中的白茯苓,白白胖胖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走上两步道:“皇上有旨,忠国公府白氏女上前听旨。”

来了来了,果然找上门来了白茯苓知道这回是跑不掉的了,只得上前跪接圣旨,一边跪一边把那个不安好心的皇帝痛骂一百遍啊一百遍。

圣旨很短,大致意思是称赞白茯苓“温婉谦谨,端礼柔嘉”,特册封为景绫县主,即日起在宫中随安泰公主学习宫规礼仪。

白茯苓不晓得这“温婉谦谨,端礼柔嘉”是册封县主的标准用语还是皇帝在讥讽她凶猛恶霸,她只晓得皇帝把她留在宫中,绝对没有好事

旁边一同听旨的命妇们却听出了门道。白茯苓的出身算不得高,母亲虽然是忠国公的独生女,先帝亲封的郡主,可父亲不过是个普通商贾(白常山与白丑的关系知道的人很少),现任忠国公只是她的表哥而非亲兄,陆英也就义兄而已,她的直系男性亲属中就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

本朝的规矩,忽然封赏一个出身普通的世家女子,原因只有一个——抬高她的身份,好把她指婚给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或朝中官员,甚至是皇子。

而根据皇帝把她留在宫中学习宫规礼仪这一条来看,多半是想把她指给某位皇子为正妃了。

那些夫人们心中惊疑不定,二皇子昨天才遇刺身亡,今日皇帝竟然还有心情封县主,这算是个什么事啊?

白茯苓一肚子郁闷地谢过圣恩,雷公公笑眯眯上前扶起她道:“县主娘娘请起,都怪洒家脚程慢,累您白白来回一趟,洒家已经派人到忠国公府上去报喜了,县主娘娘且安心在宫里住下吧。来人送县主娘娘回怡斓宫”

白茯苓好想把他那张白白胖胖的老脸,掰下来扔到舂米的罐子里拿大棒槌狠狠捣用力砸,这个老太监分明是故意的……或者说,皇帝分明是故意的

刚才面圣的时候故意只说让娘亲留下,她们还没庆幸完,转头就把她也扣下了也罢,现在人在屋檐下,回去跟娘亲商量清楚再说吧。

白茯苓很干脆地坐回本来的车轿,在一众命妇意味不明的目光中再次往深宫进发。

怡斓宫那边也已经收到消息,木佩兰守在宫门前接了女儿,什么也没有说就带着她回偏殿去,很快安泰公主也闻讯赶了回来。

“我越来越搞不懂皇兄了……”安泰公主一脸歉意。

木佩兰反而是没什么所谓的样子:“还要多叨扰你些日子,你不嫌我们烦才好。”她知道的关于皇帝的事甚至比安泰公主还多,对皇帝的了解也深,原就猜到皇帝不会这么轻易放人,不过是搏一搏罢了。

安泰公主母女与白茯苓母女一道用过午饭,白茯苓借口午睡,拉了娘亲到自己的寝宫中说悄悄话。事已至此,白茯苓不得不要求娘亲把知道的信息共享一番,木佩兰也再无隐瞒,两母女如昨夜一样,遣退了伺候的宫女太监,睡在一张床上说悄悄话。

木佩兰道:“今早皇帝提起陆英、杨珩与小祢,我就知道他已经对你留上了心,多半不肯放你离开。”

“娘亲能不能猜到,皇帝的打算?”白茯苓最想知道的是这个,只有知道了皇帝的计划,才能想法自保。

“二皇子的死,不过是个导火索,皇帝真正想做的,是把毛家与夏家的势力彻底铲除。当年皇帝未登基之前在众位皇子之中并不显眼,太后那时不过是淑嫔,皇后无子后来更先于先帝薨了,宫里头几位有子的嫔妃斗得厉害,太后性格软弱,出身显贵家里却并没有在朝中执掌实权之人。夏家与毛家正巧遇上几件大事,正是风雨飘摇之际,两家上代家主乃是意气相投的异姓结拜兄弟,关系十分深厚。因为种种缘故,两家决定联手不惜一切代价扶持皇帝登基。皇帝原本已由先帝指定了正妃人选,只是还未正式册封,于是两家的女儿只得嫁给了皇帝为侧妃。后来皇上登基了,毛家、夏家也因此得了势,正巧在皇上准备立后之际,这位皇后却暴病身亡……”

“死得也太巧了吧毛家夏家这下还不为了皇后之位打起来?”白茯苓马上抓住了重点。

木佩兰淡然道:“这样巧合的事,后面还有不少,只是利令智昏,有些人就算明知有诈,也是忍不住要上当的。”

她顿了顿,继续道:“毛家夏家斗了起来,毛家手握兵权,夏家执掌朝政,两家谁也不让谁,夏家略处于下风。最后太后与皇帝商量,两位娘娘谁先怀上龙嗣,便立谁为后。结果夏家的女儿先一步怀上了,偏偏立后不久,孩子便意外流产了,倒是毛贵妃所生的儿子成了皇长子。皇后后来虽然再次怀孕,却也来不及了,而且最倒霉的是,皇后第二次生下的乃是一个死胎”

白茯苓奇怪道:“我记得,二皇子比大皇子只小了一年半啊”皇后又不是赛亚人,流产这么严重的事,哪能这么快恢复啊。

木佩兰轻声道:“皇后生了死胎一事,只有负责替她诊脉的太医、接生的稳婆以及几个伺候的宫女知道,连皇后本人都并不知情。这些人,后来都被处理掉了,天下间知道这个秘密的,就只剩下皇帝与我这个负责下手的人了。”

◆◇◆◇◆

呼叫各种票票和评论留言,嘻嘻~~~~

正文 141 血色除夕

141 血色除夕

白茯苓一瞬间就明白过来了,这事不用问就是皇帝干的皇帝这样做不是怕皇后伤心,而是要给夏家一个虚假的希望,让他们认为还有筹码可以与毛家争下去。

时至今日,二皇子再没有利用价值了,皇帝便毫不犹豫地让人将他杀死,一手把夏家与毛家的平衡摧毁。

“接下来,应该马上就要轮到毛家了……毛家这些年做的恶事虽然不少,但是并不足以让皇帝光明正大地解决他们。所以皇帝既然对二皇子动手,那必然是有把握可以将两家一次扫清了……最好最彻底的借口,就是谋逆……”白茯苓慢慢推测着,皇家从来讲究脸面,就算是卑鄙无耻的事,都会努力粉饰一番,整出个义正词严的理由。毛家、夏家当年辅助皇帝登基,是实打实的从龙之臣,大皇子又是皇帝的长子,等闲罪名都不可能把他们一棒子打死,除了谋逆。

这些手段白茯苓从前在电视上书上见得多了,所以很快就摸出了脉络,放在等闲人家,父子之间绝对不会有这样的算计,但是在皇家,完全可以把所有血缘、亲情因素剔除,就是亲生父子、母子,也可以为了各自的利益你死我活。

木佩兰没想到白茯苓会猜到这些,很是吃了一惊,她的女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关城这种边陲城镇过的,竟然能有这样的见地,委实聪明得可怕。心里不由得又泛起一阵浓浓的不安,太聪明的人一般不能得享天年……

白茯苓见娘亲看着自己发呆,以为她猜错了,扁嘴道:“我猜得不对么?”

木佩兰点头道:“你猜得对,三日后就是除夕,按照祁国传统,皇帝要带领百官到宗庙祭拜祁国历代祖宗,皇后也要带领后宫嫔妃在宫中举行祭祀仪式,那一日就是谋逆最好的时机,只是不知大皇子与毛家、夏家的人,有没有这个胆子……”

白茯苓一听就皱起了眉头:“啊?那我们就不能跟爹爹他们一起过年了?”

“是啊”木佩兰心中也很是遗憾,他们把白茯苓留下,原本只是想一家人一起过个年,没想到竟然连这个愿望都要落空了。早知如此,还不如就及笄礼后马上把白茯苓送走,也免了这许多的闹心事情。

第二天,夏阁老一党人的人在朝上提出要替皇后过继一位皇子到膝下,以慰皇后丧子之痛,皇帝当即准奏,不过没有确定人选。

四皇子、六皇子的母妃都已经逝世多年,群臣心里顿时活泛起来,遗憾因为二皇子遇刺一事,现在皇子府都在严管之中,想要套近乎也摸不着门道。

另外夏阁老一系群情激昂,要求彻查二皇子遇刺一事,矛头直指毛家,朝堂上言辞锋利,只差没有指名道姓说是大皇子派人害死了二皇子。

确实,能光天化日之下在内宫行凶的,自然是有人里应外合,毛贵妃在内宫的权位与皇后只差一线,要做些什么最是便利。

木佩兰是因为知道二皇子并非皇帝亲生,白茯苓则是与小祢接触过,知道他压根不把皇子们放在心上,更不屑为大皇子所用,所以才用排除法猜到了皇帝是此事的主谋,在其他不明内情的人眼中,大皇子才是首要嫌疑人,无奈那行凶的刺客并没有留下什么把柄,所以他们也提不出有力证据。

不说夏阁老这边,就算是毛家这一系,不少人也心虚地觉得多半是大皇子下的手,只有毛家几位“高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朝堂上双方人马你来我往,几乎大打出手,到了除夕前那一天,毛家的人却忽然冷静下来,大佬们冷着一张脸不理会夏家人的指桑骂槐,只派了几只小虾米上去迎战。

除夕那天早上,皇宫中门大开,皇帝以及四品以上大员以及皇子、亲王勋贵们在御林军护送下浩浩荡荡出了皇城,往城南宗庙天坛而去。庄严肃穆的队伍里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夏阁老唇边含着冷笑,毛贵妃之父毛老将军面上倒没有什么异常之色,不过他越是如此便越是可怕,这位老将军年轻时在军中是出了名的冷面杀神,越是危急之时便越是冷静自若。

大队到了宗庙,先到偏殿休整,等待吉时开始祭祖仪式。

祁国的祭祖仪式十分特别,先请出祖先灵位,然后由皇帝于列祖列宗灵前代替先租训诫皇家子弟,以示至诚至孝不忘祖训,再由百官向皇帝进谏,以示开明兼听贤明治国,最后才是正常的祭拜议程。

往日这些仪式只是仪式,训诫皇子的话千篇一律,百官的进谏也尽是些官面文章,以废话和变相阿谀奉承为主,今日却出了大岔子。

夏阁老忽然走出来,声泪俱下指责大皇子无君无父、残害手足,联合毛氏一党意图谋反,更取出事先备好的奏章,上面列数大皇子十大罪,而且证据充分,连大皇子何年何月事先做好了龙袍以及准备兵马打算逼宫的事都巨细靡遗列了出来。

现场所有人听了奏章上所列之事,都怫然变色,皇帝更是勃然大怒。

夏阁老读完奏章,声色俱厉向着大皇子及毛大将军大声道:“微臣所奏之事,句句属实”

二皇子死后,皇帝就有意在夏阁老等人面前流露出担心毛家势力就此坐大的意思,暗示夏阁老可以适当找找毛家的碴,而且很痛快地答应了皇后要过继皇子一事。

这些年来夏阁老早就看透了皇帝借着两家相争坐享渔人之利那一套,他们两家哪家风头劲,皇帝就会帮着较弱的那一家去打压,好让他们的实力相当,互相制衡,所以以为他这次打的仍是这样的主意。

夏阁老又怎能甘心?二皇子都被毛家的人害死了,他们要再不狠下杀手,那就等着日后被皇帝利用完了彻底覆灭吧所以他顺着皇帝的意,特意在今日上奏弹劾大皇子一系,图的就是能够一举把毛家与大皇子打落尘埃。

就在他上奏的当口,已经派了人去查抄大皇子府,现下只怕已经证据在手。皇帝就算有心维护也无能为力了。【wWw。wRsHu。cOm】

被当众揭穿谋逆,大皇子目露凶光却并不惊慌失措,他仰头大笑数声,恨声道:“就算你所奏都是真的又如何?”

皇帝“惊怒”非常,指着他与毛大将军喝道:“来人将这两个逆贼拿下反了反了好一双无君无父的逆子叛臣”

几名御林军应声冲了出来,就要去拿住二人,却被另外几名御林军拦住,双方剑拔弩张马上就要打起来。而殿上负责护卫的御林军也分成了两派,一边竭力保护皇帝及其余几位皇子还有其他勋贵官员,另一派护卫在大皇子与毛大将军身周。

大皇子对这个沉迷酒色的无能君父敬畏有限,冷笑道:“父皇,这可是你逼儿臣动手的”

除了毛家的忠实党徒,其他人听了这话尽皆色变,这时外边人声鼎沸,一名御林军统领冲进来禀告称宗庙被叛军重重围困。

今日负责护卫的是东西两大营御林军,带队的两位副统领,一个是蒲黄,另一个是夏阁老门生的亲兄长。两人一个忠于皇上一个是夏阁老这边的人,夏阁老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忽然发难,没想到大皇子竟然比他更狠,干脆选在今日谋反

这一下夏阁老那边的人脸色尽数白了,他们多数是文臣,让他们在殿上唇枪舌剑又或是弄些什么阴谋诡计害人简单,可要他们上战场,真刀真枪跟人拼命,他们不专业啊

大皇子他们其实也很郁闷,二皇子死掉了,虽然给他们带来重大嫌疑,但是好歹去了一个有力对手,他成为太子的几率直线上升,连逼宫都省了,只要低调等着就好,没想到竟得到密报,称夏阁老已经搜集到了他之前准备谋逆的种种证据,打算在除夕祭祖时发难。

时间紧迫已经容不得他们作其他应变了,逼宫的准备还未完全做好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到了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大皇子与毛大将军亲自提了长刀,带领一众亲信御林军,向着皇帝的方向杀去。

外边传来巨木撞门的沉重响声,声声如雷震人心魄,宗庙大门一破,里面这点御林军哪里挡得住大皇子的过万叛军?殿上的御林军统领蒲黄顾不上其他,大声命令御林军护卫着皇帝、皇子以及官员尽快冲出重围。

宗庙内外杀声震天,很快叛军便破门而入,与御林军厮杀起来,御林军人数远不如叛军,勉强护着皇帝与几位皇子、亲王、重臣且战且退。

大皇子与毛大将军杀得性起,只要见到夏氏一党的官员落单,便指挥人冲上去当场格杀,混乱之中,不知多少夏氏一党的官员死于非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