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绣三国-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濮阳之战之所以一波反杀得吕布很惨,在于当时曹操军队的组成大部分还都是青州兵。死在城内的也大都是青州兵,在城外幸存的青州兵自然嗷嗷想着为同乡报仇,加上自己当时还有能与吕布匹敌的典韦在,自然杀得吕布心惊胆战。

    但是今天的状况和当年相差太远了,现今曹军的构成已经有大半数是非青州籍的士兵。而这些非青州兵的普通曹兵和青州兵集团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不融洽的。

    青州兵集团作为曹操的起家和成名部队,自创始便带有一股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加上青州兵统领都是曹氏夏侯氏的亲贵统领,更是养成了青州兵作为曹操私人嫡系部队的骄横风格,对其他友军那是鸟都不鸟的。平时抢好的粮饷,战时强占好的驻营地,处处都拿最好的。甚至于作战时青州兵们都不愿意第一个上,总是以老兵应该处二线中坚而拒绝第一个上阵。

    平时走在大街上,青州兵们更是横行无忌。遇见普通的曹兵都是用鼻孔看着他们走过去的。更别说一般的地方郡县守备乡兵,一个普通的青州兵敢对着一个乡兵的校尉指手画脚甚至痛殴,最后乡兵校尉还不敢找事,因为青州兵们可是出了名的护短,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夏侯氏的第一将——夏侯惇将军了。

    青州兵们看不起普通曹军,普通的曹兵也看不惯这些外乡人。

    就拿豫州兖州兵来说,这两个州籍的士兵占了普通曹军的相当一部分。他们参军之前,看到的是青州兵的前身青州黄巾侵略他们田地,劫掠他们的粮食妻女,杀害他们的亲人。

    但是这百万青州黄巾军瞬间摇身一变,成为了朝廷招安的顺民良民。曹操挑选了三十多万的青州兵精壮以后,将这三四十万青州兵的七八十万家属都分配了田地,或充为屯田军户,或者直接成为当地农民。

    分配的田地是谁的,是原本属于豫州和兖州人民的!

    好在天下大乱,十户存二三,被青州外乡分了一部分,还有很多无主田地。所以豫州兖州人也参军了,为的也是给家里分得田地。但是进了军营之后谁都没想到还要受青州兵的轻视和欺负。

    青州兵们最常对豫州兵兖州兵或者最后来的司州徐州兵说这么一句话:“老子拿刀当兵的时候,你们还在家玩泥巴呢!”

    每到这个时候,兖州籍的士兵总想起了当年惨被蹂躏的家乡和亲人,一两句“你们当年那也算当兵?”“黄巾贼也算兵?”火药便被点燃了。

    两伙人一开架,不管谁先挑事谁输谁赢,最后却总是青州兵不被责罚,而他们却被上面的统兵大将责骂。

    事情闹大了总会牵扯到上层武将出手,而在博弈中,曹氏亲贵武将们自然比外姓将领更先一步接触到曹操本人或者其他裁决者。

    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的本事青州兵们说第二,还没人敢说第二。

    自己也清楚自己始终是外乡人的青州兵们自然很抱团和护短。尤其是在吕布为祸兖州,青州被袁绍出兵占据,而曹袁之间因为种种问题,不能立即开战夺回,青州兵们更是遇事抱成一团。

    好了,貌似扯得有点远,说回正题。

    曹操这一招,其实不禁是一招诈计,还运用了从古至今各位兵法大家屡试不爽的哀兵必胜的兵道。

    先是因为敌方的原因,导致己方士气大跌。就好像张绣除夕突然发难,打残了曹军。再接着,有由己方故意制造更低落的情绪,使得己方所有人的斗志和希望低落到极点!

    对,就是低沉到极端,只有到了一个极端,才能物极必反到另一个极端。

    既然所有曹军都认为没有他曹操他们什么都不是,没有曹操统领他们绝对打不赢这场仗,那曹操就直接制造自己病重人事不省的假象。先是夺掉所有人仅存的希望,然后便突然以无事状出现,以一种一切都在我掌握的姿态出现,在一瞬间将曹军的深深的绝望,转化为被突然的惊喜放大了的满怀希望!

    这就是哀兵必胜的道理!在一瞬间将士气和斗志恢复甚至比正常情况还更胜一筹的兵道!士气和斗志恢复了,又何愁不可一战?

    只是此战,相比在濮阳反杀吕布那一战缺失了军队的一股凝聚力和复仇感。所以曹操也心知肚明是不可能一口气吃下更多的张绣军了。已经逐渐蜕变的青州兵虽然仍然喜欢遇事抱团,但其内部已经渐渐因为各种利益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团体,再也激不起当年为同乡亲人报仇的血性。相当多的普通曹军经历此战不去怨恨张绣军不忠,反而更多抱怨在北城的青州兵败的那么快,导致南城的局势也崩坏了。

    要是你们当时坚持作战,只要拖到主公主持大事,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

    曹操不知道的是,张绣对他也用了哀兵必胜的驭兵之道!

    张绣本就不是真心投降的,因为熟知历史的张绣清楚历史上张绣投降以后的下场——英年早逝!

    张绣确实打心底承认曹操的胸怀极为广阔。就拿那个被陈宫用来骗曹操进濮阳的富户田氏来说。田氏一番配合吕布的表演使得曹操也折损了数万兵马。但是后来田氏又想真正向曹操献城投降,条件是保他的性命和家族安全无虞,曹操答应了,甚至做到了。

    这样以德报怨的事,“敢恨敢爱”的曹操一生都在做。历史上张绣使得曹操折了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曹操痛苦典韦的时候,便发誓要取张绣狗命。但到了后来张绣投降,曹操却又既往不咎了。

    再好比刘备,曹操对刘备的才能是清楚的,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刘备不笨,能看清天下大势。所以尽管他不清楚刘备志向,却还是三番两次帮助甚至收留刘备。在荀攸等人劝做掉刘备的时候,曹操仍然不肯下无名黑手。这样一位敢爱敢恨的真豪杰,张绣是极为佩服的。

    但是佩服不代表心服。张绣清楚自己再曹操心中的位置,自己在曹营能发挥的只是武将之能,而曹操最不缺的就是武将,而自己的武技又不高不出众,想赢还得靠阴招损招,而战场刀剑无眼,那天被那个悍将一招秒杀就不好了。

    比如赵云,关羽,马超那可都是著名的一刀流一枪流大神,张绣保不准自己不会被派出去斗将。

    好在历史上张绣降曹以后,基本再没出场过。所以张绣倒也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但是曹操既然既往不咎了,那为什么又说历史上张绣“英年早逝”四十来岁正值壮年却死了呢?各种缘由是说不清的,因为史料对此记载不一,有的说是曹操在位张绣病死的,有的说是曹丕继位逼死张绣的。

    不管事实到底是什么,总之现在的张绣将心比心,倘若别人杀了自己的爱将儿子或者亲兄弟,自己心里肯定不舒坦。

    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安心啊!

第六十七章 攻其不备() 
张绣运用哀兵的兵法和曹操原理相同,甚至做得更胜一筹!

    虽然早已在心中决定不是真的投降,趁着机会就反水,直接重演历史上南阳那一幕。但是张绣愣是忍住没有跟任何一个人说过要做反水的准备。

    甚至亲密如贾诩、胡车儿,张绣也没有透露出半分意思半个字句。

    为了不被曹操察觉到一丝一毫的异样,张绣自学过的心理学终于派上了用场。每天晚上张绣都要对自己进行自我催眠。自我催眠的内容如下:

    我打不过曹操、我不如曹操、我要投降、我要全心全意跟着曹操混,我要为曹操鞍前马后出生入死……

    曹操在淮南逗留的这一个月多,张绣在行动上更是没有任何要反水的准备。一不操心兵甲武器的问题,任凭曹操决定是否收缴降军武器。二也不和智囊团谋划,更不对将士们进行动员。

    总之张绣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降将,少说话,更要少做事!惹曹操忌讳的事情绝对不做。为此张绣甚至很少主动联系麾下各部将领。曹操吩咐的事也尽心尽力去做去表现,比如淮南民乱,张绣镇压时毫不手软,完全按照曹操的意愿行事。

    这样做最终到底忽悠住曹操没有张绣不知道,但是张绣知道自己所有手下武将都中招了。几乎所有张绣军将领看到张绣心甘情愿为曹操所驱使,心里那残存的一丝希望也随之破灭。

    张绣既然投降,他们这些作为降将的降将,待遇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以前还在淮南之地甚至中原算一号有头有脸的人物,现在投降了,绝对不复往日的荣光。因为自己的身上早已被打上了深深的张绣系烙印。

    前途未卜的大部分张绣军将领,这一个月来心情是极为低沉的。尤其是在见识了曹军内部派系的斗争之后,这些旁观者清的张绣军将领在心里都给自己以后的处境下了结论:自己这一系,不禁会被曹氏亲贵派将领看不起,还极有可能成为代替外姓派成为被欺侮的新对象。

    一直到除夕曹操举办寿春宫酒宴的时候,临出发张绣才对诸如高顺纪灵胡车儿少数几个大将告知了自己的决定。

    这些大将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张绣开玩笑,要不就是脑子被曹操打击的智商下降了。

    啥都没有准备,你就告诉我们今晚要大干一票,根本不合兵家逻辑嘛。

    张绣能够告知的武将自然也都是头脑不简单之辈,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突破出中低层将领思维的局限性。他们会更多地考虑条件成熟不成熟,准备充分不充分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上将们都不打无准备之战,都不是那种血气一涌动说干就干的人。

    在所有可信赖的大将纷纷面露犹豫或者迟疑之色的时候,张绣那一瞬间也有过恍惚。在心里张绣也问自己,没有任何的准备,就要进行一场破釜沉舟、不成功即成仁的死战,成功的几率高吗?

    自己亲手下令残酷镇压了淮南民变,亲口下令处死了淮南忍受不了饥饿而拿起木杆战斗的山民,对自己已经心生失望甚至仇视的淮南乡亲父老还会支持自己吗?

    一幕半个月前的景象再次跃出张绣的脑海:那是一群举着自己旗号起事的饥民,他们的人数虽有数千,但是武器却只是几百根木杆,他们甚至饿的虚弱的连锄头也拿不起来当做唯一的金属武器。看到是自己领军平乱,这群饥民居然自动放下了自己的武器,皆是拜伏于地,哭喊着要张绣带头驱赶曹军出淮南,哪怕张绣拿他们作为前军冲阵他们都义无反顾。

    张绣当时却是脸色都没变,直接挥兵掩杀了这群放下了自己最后“武装”的所谓“暴民”。

    张绣清楚看到了马下那数千饥民满怀希望的眼神忽然变得惊骇,然后化作深深的绝望。甚至绝望到他们放弃了最后的抵抗。三四千人,到最后居然没一个人再说一句话,没有人动一下,任由张绣士兵宰割。

    只是他们临死,都没闭上眼睛,都是看向张绣的方向。

    张绣下令的时候,没有看一眼身后的淮南籍士兵,但却是知道,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也变了。

    冲出去的时候,也只有雍凉军执行了张绣的命令。

    有的事情,不去做,本不该死的人只会更多。

    事实上,张绣对淮南民众举起屠刀的时候,淮南的民乱已经安息了一半。因为,至少有一半人,是因为张绣还在淮南掌军,才感觉举事有望的……

    张绣从来没向任何人解释过什么,因为他会用事实让所有人重新认可自己。

    就好像今天,面对手下大将的迟虑,张绣同样不会解释什么。很多事情,用事实说话才更实在。

    但是别以为张绣是真的什么都没准备,事实上他唯一的准备,就是所有事情他都有准备了。

    他没有关心麾下士卒的兵甲武器问题,于是顺其自然的让曹操自己按照历史上那样,归还了张绣军的武器兵甲。当然,曹操归还兵甲的动机是有变化的。历史上曹操归还兵甲,是因为南阳有屯兵边界的刘表威胁,而且南阳属于荆州地界,习惯刘表宽松政策的荆州民众当时群起暴乱。曹操不得不依靠熟悉当地地形的张绣军来警备。而当今曹操归还兵甲,更多的是处于对降兵示好的考虑,以及对淮南饥民暴乱的预备。

    深知自家军粮对淮南储粮的消耗势必进一步导致饥荒恶化,与其等民乱发生才发给张绣军兵器,不如大度点。你昨天给我上缴兵甲,我今天便还你。以更多显示我曹孟德的大度宽宏不是更好?

    第二,张绣虽然没有在自家军营中宣传和鼓动反水的舆论,但是因为他的低姿态以及他亲手制造的整个张绣军对曹军的低姿态,让本就自诩天子之军的曹军更为骄纵。甚至一切做的不露痕迹名正言顺,让人看不出任何玄机,但是却造成了张绣军对曹军不满的既成事实。

    如果自己突然举事,不说现在的淮南籍士兵是否对自己心服口服。但相比连自家军队士兵都欺负的曹军,张绣相信这些将士们知道改把希望放在谁的身上。

    先是让所有将士们情绪低沉到极点,甚至于迷失方向,让负面情绪扩大到最顶点,再突然给与他们一个释放不满的方向,张绣在此战也用了哀兵的兵道!

    但是仅仅是哀兵,还不足以保证此战必胜。所以张绣想要制胜,还得出其不意!

    所谓出奇制胜,尤其是在突然发动兵变这种事情上,必须保证兵变的突然性。西方战争史上张绣学过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当一切人都感觉战争不会来临的时候,恰恰就是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

    看清楚,是一切人,是要让一切人觉得战争已经远去了!

    张绣在寿春宫殿之上,在醉倒的曹操身边拔剑的那一瞬间,顿悟了这一句话的真谛!

    那就是必须让包括在自己在内的一切人都觉得不可能发生战争,这才可以发生战争!

    所以已经亮剑的张绣却是临时改了主意,没有将利剑刺下。

    因为那一刻并不是“所有人觉得不可能爆发战争的时机”。至少自己是“所有人”的一个,而自己却认为当时是爆发战争的最佳良机。可以一剑了结曹操,可以一网将曹军主干将领在寿春宫一网打尽!

    所以张绣收剑了,他清楚自己失去这次机会将会导致什么,曹军高层是绝对一网打尽不了的了,曹操本人更是不能奢望的了。

    但是自己容不得任何一丝的风险存在,因为此战不成,自己绝对粉身碎骨被挫骨扬灰!只要失败,就没有任何生路可言!

    一场成功的兵变,必须做到保密性和突然性。张绣做到了保密性,临出发除夕宴才对其他人表露出意思,所有知情者进宫的整个过程也从没脱离自己的视线,甚至那些大将们只当张绣只是有那个意思而已,并不是要今晚就举事。因此保密性没的说。

    那剩下的只有突然性的问题了。如果说保密是成功的基础,那么突然就是兵变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保证突然性,自己必须挑一个连自己都觉得本不应该发生兵变的时机!

    好在刚想睡觉,曹操就递了一个枕头。和历史上如出一辙,目前阶段的曹操还保持着对女色的一定程度的迷恋。

    勾引降将的婶娘,更关键的是这个婶娘是这支军队的前主将的第一夫人……

    这下张绣再也不担心没有借口了,有这个导火索,加上平时曹军的所作所为,足以激起所有张绣军的一时脑热!

    不是,貌似用“共鸣”代替“脑热”更好。

    不得不说张绣的突然性实在也太突然了,在所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