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少-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士刀在唐刀的原形上,增加的刀身的弧度,这样一来,便更利于劈砍,而倭国的武道招式当中,也多为挑、刺、疲、砍,这与武士刀的刀形也有很大的关系。

    “璟哥哥便是因为想到后世他们也许会用原本属于大唐的先进技艺威胁到大唐?”晋阳见玄世璟如此恼怒,联想到刚刚关于公主和亲所带到番邦的东西所说出的一番言论,所以才得出了如此结论。

    “没错啊,看看原本的吐蕃,原本的突厥,若不是大唐强大,哪儿有现在他们老老实实在朝堂上对陛下躬身行礼的一幕。”玄世璟说道。

    “那这样一来。。。。。。。大唐收容高句丽与倭国的遣唐使。。。。。。。岂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玄世璟苦笑一声:“有了,收获了一点****上邦海纳百川的名声,也许文臣们,看重的就是这点名声吧。。。。。。。不过我想不明白的是,房相还有长孙大人不可能看不清楚当中的利弊啊,为何会同意大唐的这种政策啊。”

    “这璟哥哥便有所不知了,朝堂上诸多大人受到的都是儒家学说,就连兕子进学的时候也听到最多的也是关于这方面的东西,不是人人都似璟哥哥你这般。。。。。。。”

    这般不顾颜面的。。。。。。。虽说本应该如此。。。。。。

    “其实这当中璟哥哥想的太过简单了,大唐走到今天之所以如此繁荣昌盛,也与大唐诸位朝臣们海纳百川的这种气度分不开的,若是对于周边诸国,大唐都是如此藏着掖着,那各国之间,剩下的便只有相互猜忌,和无穷的战争了。”晋阳认真的思索道。

    到底是皇家出来的优秀的孩子,这思想境界果真不是玄世璟所能赶上的,晋阳这么一说,倒也有几分道理,玄世璟骨子里带着的三分愤青,倒是让他也变得狭义了一些,总是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周边各国,虽然如此,但是玄世璟的看法和观点确实没错的,比如他对高句丽还有倭国的看法。。。。。。

    他的这些看法可是经过了将近千年历史沉淀出来的验证的。

    大明的倭寇,近代的侵略者,包括现在****文化无耻的盗窃者。。。。。。

    所以,对于高句丽和倭国,玄世璟要做的,便是无尽的打压。。。。。。。这也算是为后世的‘子孙们’出一口恶气了。。。。。。

    倭国是个很虚伪的国家,对于比他们强的,他们总是会以及低姿态、十分谦恭的表现去面对,去学习,然而对于比他们弱的人,那便是无尽的掠夺。。。。。。。

    “果然在这上面,兕子的眼界比我要宽广了许多啊。。。。。。。。”玄世璟叹道:“不过我对于周边国家的看法,还是依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尤其是对于倭国,兕子,璟哥哥对于倭国这个国家,可是一点好印象都没有呢。”

    “唉?为什么?”晋阳不解:“之前我在宫中见到过一次倭国派来的遣唐使,彬彬有礼,态度谦和,比吐蕃的那帮人要强多了。”

    玄世璟摇了摇头:“不一样,两种人,一种是表面上坏,骨子里也坏,他会很直白的让你看到他的坏;另一种人,表面上和和气气,实则为一笑面虎,骨子里却是坏的,兕子说,这两种人,哪种更让人讨厌?”

    “当然是第二种。。。。。。”晋阳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唉?难不成璟哥哥的意思是,倭国的人属于第二种?”

    “嗯,没错,兕子可知道,太史局袁天罡李淳风两位道长,从来不跟倭国人打交道。”玄世璟笑道。

    “这又是为何?”

    “因为啊,相由心生。。。。。。”(。)

第三十九章:辽东大灾() 
晋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倭国的人长的确实丑了一些。。。。。。”

    “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位道长倒是聪明。”玄世璟笑了笑,李淳风和袁天罡竟然是看倭国人面向才不与之来往。。。。。。看相竟然还有这功能。。。。。。。

    道家占卜一说实在是玄之又玄,之前李淳风做《推背图》,后来见到玄世璟的时候便再也没听他说起过推背图一事,李二陛下问起之时,李淳风只是冒着龙颜大怒的风险说了句:天机不可泄露,总之,大唐国运绵长,陛下无须担忧。

    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让李二陛下很是无奈。

    “是啊,李道长和袁道长一看上去,便是仙风道骨,气度非凡呢。”晋阳拄着脑袋说道:“袁守诚道长呢?听说袁守诚道长可是袁天罡道长的叔叔呢。”

    “袁守诚道长看上去就像个普通的老者,和蔼,慈祥。”玄世璟嘴角露出一个微笑:“当年在西昆仑的时候,袁守诚道长还经常帮周围的人看病,袁守诚道长和孙道长,算是一类人,兕子,你可知为何我大唐军士到了吐蕃境内战力便十不存八吗?”

    “为何?”

    “吐蕃的地势与大唐不同,昆仑山脉绵延不绝,整个吐蕃境内全都是雪山,地势过高,便造成了空气稀薄,大唐人多数生活在平原,即使偶有住在山上的,那高度也不足以与吐蕃媲美,兕子,人一旦没有了足够的空气可以呼吸,后果是什么?”

    “被憋死。。。。。。。”晋阳答道。

    其实高原反应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空气稀薄而已,大气压强、紫外线照射等等诸多原因。。。。。玄世璟也没有说出来给自己找麻烦。。。。。。

    “璟哥哥,可是为什么吐蕃人便能在那种地方生存下来呢?”对于这点,晋阳还是有些疑惑的。

    “习惯啊,若是让大唐的军士在吐蕃境内安安稳稳的适应十多天,其实也就习惯了,当年我在西昆仑的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玄世璟说道:“只不过这个适应的过程会十分难受罢了。。。。。。”

    “若大唐真的想攻打吐蕃,只要让大唐的军士们适应吐蕃的环境,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八成了吧,只不过吐蕃肯定不会让大唐的将士们进入吐蕃境内的。”晋阳说道:“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还真是上天对吐蕃的眷顾啊。。。。。。”

    玄世璟笑着摇了摇头:“其实也算不上吧,吐蕃因为地势较高的缘故,很难种植一些很普遍的农作物,他们的吃食,除了牛羊肉,便是青稞野菜了,哪有大唐子民们活的自在啊。”

    “嗯,倒也是,璟哥哥,我一定要劝父皇,不要与吐蕃和亲!”晋阳一脸坚定的说道:“吐蕃环境都这样了,嫁过去的公主,得遭受多大的痛苦啊。”晋阳可无法想象,一年到头连青菜都吃不了几回的痛苦。。。。。。

    就在玄世璟和晋阳优哉游哉的在太液池中泛舟涮火锅的时候,武德殿中的李泰,却是炸了毛了。

    “这折子是什么时候的!”李泰手中拿着一份折子,脸上略带着焦急之色,看向下方拱手站立的杜楚客。

    “殿下不必惊慌,这是今天早上一早,辽东派了加急送过来的,陛下和太子都在忙着接待番邦使臣的事情,他们便将这折子送到了武德殿,相让属下送往东宫,交给太子殿下。”杜楚客拱手说道。

    “这么重要的折子,为什么不直接交给父皇!”李泰问道。

    这折子上写,辽东连降雪数日,镇守边关的士兵有大半冻伤,辽东百姓也糟了雪灾,大多数都困在了家中外出不得,现在辽东当地的官员已经上奏请求朝廷赈灾了,军队的将领们也都写了折子,请求朝廷火速运送物资前往辽东。

    “殿下。。。。。近几日所有的政事,陛下都交给了太子殿下,这到了年底,您也知道。。。。。。。”

    李泰紧握着手中的奏折:“父皇这是有意开始锻炼大哥啊。。。。。。赶紧派人去校场将大哥请回来,告诉他,本王在东宫大殿等他,楚客,现在立刻跟我去东宫,召集东宫属官,对了,去暖阁,将东山侯还有晋阳也请到东宫!”

    “殿下,臣去召集东宫的属官。。。。。。恐怕不妥吧。。。。。。”杜楚客有些犹豫的开口说道:“不如等太子殿下到东宫。。。。。。”

    “事情紧急,顾不了这么多了,这两天大哥忙麟德殿那边的事情已经够头疼了,这些小事,咱们能代办的,就由咱们去办吧。”李泰说道:“即使是被御史们参上一本,也顾不得了,辽东那鬼地方,镇守的将士们一到冬天就得遭罪,这次更何况还遭了雪灾,波及到了百姓,这下麻烦大了!”李泰一拳狠狠的砸在了书案上。

    校场上,高句丽的队伍与大唐的队伍打的火热,场中的程处默和柴令武还有秦英三人配合的天衣无缝,一路碾压高句丽的诸多骑士们。

    “殿下。。。。。。”武德殿的一名小太监走到李承乾身边,耳语了一番。

    李承乾的面色逐渐变的严肃,随后从座位上起身,嘱咐这小太监:“孤先回东宫,你在此稍后,一会儿得空,将这事禀告给父皇。”

    “诺。”小太监拱了拱手,随后目送着李承乾拉着李恪悄悄的离开了校场。

    李承乾深知,辽东雪灾一事不宜在此时禀告给李二陛下,毕竟高桓权还在场,辽东苦寒之地可是紧邻着高句丽的。。。。。。。

    李承乾和李恪二人火速赶回了东宫,见李泰还有杜楚客和玄世璟还有晋阳都在,连一并东宫属官也都到场了,人既然齐了,也顾不上其他,走到主位上坐了下来:“青雀,先说说到底是什么情况吧。”

    李泰点了点头,摊开手中的奏折,朗声念了出来。

    少卿,读完了奏折,李泰又接着开口说道:“这仅仅是辽东镇守在那里的军营里八百里加急快马传回来的消息,此次因为麟德殿宴请番邦,所以没有惊动陛下,大哥你也忙着麟德殿的事情,这折子就到了武德殿了,我回去之后,楚客才将这折子交给我,这折子是今儿个上午刚刚送进宫来的,应该也没耽搁太久,现在赶紧商议出怎么赈灾辽东,应该还来得及。”

    李承乾点了点头:“整个辽东一直在下雪,说来也不奇怪,辽东那地方,每年冬天都一个德行,不过今年好像格外的严重了些,想必过两天其他州府的折子应该也陆陆续续的要递到长安了。。。。。。”

    请在看盗版的筒子们到起点支持一下正版,不胜感激。。。。。。(。)

第四十章:赈灾策() 
“说再多也没用,当务之急,是要想想怎么救济辽东!”玄世璟出声说道。

    “不错,朝廷必定是要拨款前往辽东的。。。。。。”李恪说道:“不过相对于钱财来说,可能直接从周边采购运送物资过去比较实用一些。。。。。。不知在座的诸位,可有什么良策?”

    闻言,李承乾的目光扫视众人一番。

    在场的东宫的属官们三三两两讨论了起来,围绕着李恪说出的从周边州府采购物资运往辽东赈灾开始商议可行之计。

    东宫的属官被李二陛下清洗了一番之后,留下的都是颇具真材实料的官员,有后起之秀,也有德高望重的老臣,所以一番商讨下来,很快便说出了几条可行之策。

    “殿下,臣等以为,此事应立即上报给陛下,由陛下自国库调拨赈灾款项,由左右武卫军士押送至辽东。”于志宁起身说道。

    “另外,应下旨周边个州府调集物资,各自派人押送至辽东大营,现在对于辽东来说,物资比银钱要重要的多。”王珪拱手说道。

    “钱粮物资之事,都好说,诸位对于高句丽那边的反应,如何看?”李承乾问道。

    辽东遭了大灾,高句丽境内泉盖苏文和高建武相互争斗,现在这节骨眼上,很有可能泉盖苏文会借着这个由头对辽东动手,毕竟这么多年来,高句丽虽然一直在采取防御姿态,但是却是一直对辽东虎视眈眈。

    “殿下,如今荣留王太子还在大唐,高建武绝不敢图谋辽东。”于志宁说道。

    “非也,防人之心不可无。”李恪淡然开口:“诸位大人不要忘了,现在高建武在高句丽境内大肆铲除异己,现在高句丽王公大臣,莫不惶恐度日,对高建武已经是心生不满,高建武修建长城之举措,在对大唐,便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这个时候若是高建武图谋辽东,便会将高句丽举国上下的视线,都转移到辽东上面。”

    “但是高句丽的旁边还有新罗。”李泰皱了皱眉头:“如此,新罗的态度,便很重要了。”

    “这。。。。。。。”于志宁与王珪相视一眼,沉吟了一声。

    “但是无论如何,咱们要做的最基本的,还是要救灾,这次对于辽东的雪灾,长安这边不仅不要瞒住番邦的那些使臣,还要轰轰烈烈正大光明的救灾。”玄世璟说道。

    “小璟可是有何良策?”李承乾看向玄世璟。

    于志宁和王珪等东宫属官也将目光落在了玄世璟的身上。

    玄世璟笑了笑,心中想着,是时候让你们见识一下人民的力量了。。。。。。

    “现在诸方使臣汇聚长安,朝堂的一举一动必然瞒不过这些人,既然瞒不过,那就不要瞒了,哪个国家没点自然灾害,尤其大唐国土还如此的辽阔,这次,就让那些番邦的使臣们见识一下,咱们大唐对于边疆国土的重视,对于边境军民的爱护,至少从此之后,让他们从心底里,提起大唐,都是敬畏的。”

    李承乾点点头:“没错,现在四周番邦使臣都在长安,只要他们下点功夫,不难察觉朝堂上的动静,只不过,小璟,你打算怎么做?”

    “只要三位殿下肯吃点苦,这一切,都不难。”玄世璟眯着眼睛笑着说道。

    李泰见玄世璟这表情,狐疑的看了看玄世璟,又与李承乾和李恪对视一眼,犹豫着说道:“你先将你的对策说出来,让诸位大人参考一番,若是真的有效,我们三个吃点苦头,算不得什么。”

    “魏王殿下啊,这可是一次赚名声的好机会啊,你们三个谁吃苦多,谁的名声涨的快啊。”玄世璟依旧是一脸笑意的说道。

    “这种事关名声的好事,还是让给大哥去做吧,我与青雀,就不与大哥抢功了,大哥身为太子,总不能让我们两个王爷抢了风头不是,这于理不合。”李恪淡然说道。

    “小璟你先将良策说出,我等再做决定。。。。。。”李承乾看向玄世璟。

    “璟哥哥你就说吧。”一边的晋阳沉默良久,也是帮着李承乾说话。

    “好吧。”玄世璟双手一摊:“于大人和王大人说的计策都是赈灾必备的两种方法,但是,辽东那种地方,一旦遭了灾,就算是朝廷从国库拨款,那也是杯水车薪,虽然如此,但是该有的还是要有,而王大人说出的周边诸州府调集物资之事,也是可行之策,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够,不够震慑周边虎狼。”说道此处,玄世璟的话语变得掷地有声:“咱们这一次,要借用辽东这场灾害,让无论是在番邦的诸国使臣,还是让辽东周边的新罗或是高句丽,都看到,大唐子民们的力量!不动用武力的震慑!”

    在大唐,皇室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精神的寄托,若是让李承乾等皇子出面赈灾,对于几人在民间的名声,自然是有好处的,而此次,也是晋阳慈善基金出面的大好机会,让晋阳来接管民间的捐赠,让李承乾等人在朝堂上把控,势必要让这次赈灾辽东在大唐闹的轰轰烈烈,做到全民参与!

    写点大字报,做几场演讲,这些曾经用烂了的手段在大唐还没有出现,若是走上这么一遭,势必会鼓舞人心,效果也是不同而语。

    “小璟不要卖关子了!”李泰怒视着玄世璟,一副你再不说我就揍你的模样。

    “好办啊,首先要由太子殿下请愿,此次辽东赈灾之事,由东宫属官及武德殿文学馆全权负责,任何人不得插手!民间赈灾之事则是全部由晋阳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