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少- 第10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才也说,此次战争,重要的是东面那边是否能速战速决,所以,东面的兵力,不能再动了,还是要从西面抽调。”崔仁师说道。

    “可是西面的战事,也不能掉以轻心啊。”刘仁轨说道:“而且,陇西离着草原还算近一些,即便是北面草原上有什么动静,也能来的及调动,草原上若是真的要动,陇西那边,也是压力倍增。”

    “诸位大人也无需争议了。”玄世璟笑道:“东面西面都不容易,但是有一句话刘仁轨大人说的不错,若是草原上真的要动,那陇西那边,势必不会轻松了,东面熊津还好说,还有靺鞨等对我大唐比较忠心的部族当着,但是陇西那边,一个不慎,就要被南北夹击,所以,陇西的兵,不能再动了。”

    “不能动陇西的话,难不成,要从东面抽调兵力?”崔敦礼问道。

    “没错,就从东面抽调兵力就好了。”玄世璟说道:“东面虽然是平定熊津内乱,顺带着要打新罗和倭国,但是实则用不到二十万的兵力,这二十万的兵力,将近有十万是水师部队,是不能调派的,所以,那十万水师部队,自然要留在东面,至于地面上的军队,腾出三万人,与长安这边原本预备的三万要前往陇西的兵士,组成六万的军队,调往安北都护府,防范北方就是了,这六万军队在安北都护府,进可攻,退可守,若是草原上有什么动静,想要直插陇西背后的话,那边也能迅速做出反应。”

    “来人,把地图抬过来。”李承乾吩咐道。

    殿中的内侍,从侧殿,将大唐的疆域图给搬了出来,上面也附带了大唐周边小国的边疆图,都是与大唐接壤的部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安北都护府的位置很绝妙,因为就在东西两处战场的正中间,背后就是关内,可以说,若是安北都护府被破的话,长安的前头,除却庆州和宁州两座城池之外,将再无屏障。

    因此,安北都护府本身那边也有常备的军队驻守,加上朝廷拨调六万兵马过去的话,的确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第九百七十三章 举荐() 
宣政殿内的内侍将地图抬到了大殿中央,直接平铺在了地上,李承乾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了下来,踩在了地图上,地图足够大,几乎将宣政殿中朝臣们围坐的中央的地面全都覆盖上了。

    “按照玄卿所说,熊津这边,十万水师,加上熊津都护府原有的三万兵马,朝廷再往熊津那边,增派四万将士就足够了,对吗?”李承乾说着,走到了地图上熊津的位置,眼光却是看向了玄世璟。

    “没错。”玄世璟说道。

    “紧接着,中间,也就是关中面向草原的最前方,安北都护府,朝廷增派六万兵马前往安北,与安北都护府现有能召集起来的府兵加到一起,将近能凑足十万兵马。”李承乾说道。

    这就是大唐府兵制的好处,平时为民,战时只要朝廷一纸诏书过去,穿上盔甲,拿起武器就是兵卒。

    “十万兵马防范北方草原,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了?”崔仁师说道。

    “这倒没有。”李靖说道:“十万大军驻扎在安北都护福,防范草原还是很有必要的,大唐与草原上的部落打交道也有这么多年了,草原上的部族的性子,也摸得透彻了,打起仗来他们是个什么吃相,大家都听说过,也都了解,而且,安北都护府的十万大军,说句不好听的,不管是东面的战事还是西面的战事,一旦出现什么漏洞,接到消息,都可以随时扑上去。”

    只不过距离上有些远而已,但是造成的声势,绝对能够吓唬得住人。

    “药师说的不错。”李绩说道:“我倒是觉得,玄公提出来的往安北都护府驻兵的主意,非常好,也非常有必要。”

    军中在座的两位大佬都支持玄世璟的说法,至于程处默和李恪两人,在军中的资历,不比李靖和李恪,李承乾没有问到他们,他们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听着众人谈论。

    “那安北都护府应该派谁去镇守呢?”长孙无忌说道。

    说了这么多,说到底,人手才是最重要的。

    长孙无忌说到这个话题,李恪和程处默倒是不约而同的看向了玄世璟。

    玄世璟参与到了这件事当中,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给玄世璟安排什么差事,在他们两人看来,若是东面战场和西面战场的人手都已经确定了下来的话,那安北都护府这边,玄世璟过去,再适合不过了。

    程处默和李恪也希望玄世璟能够到安北都护府去,这样一来,他们在东面也能更安心,更放心,至少不用担心草原上那边出什么幺蛾子。

    李靖所说的没错,草原上的那些个部族是个什么尿性,他们这些年轻一代的也看的清楚,那就如同草原上的草一样,风往那边刮,他们就往哪边倒,倒了不说,还要反过来再踹你一脚你说这可恨不可恨?

    更可恨的是大唐为了名声,还不能对他们这些墙头草做的太过分,否则四方小国,会不信任大唐,大唐的周边,就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

    大唐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地盘大,所以接壤了不少国家,要是大唐四周的国家总是来给大唐找麻烦的话,一直打仗,大唐再怎么健壮,也经不住轮番的打仗,所以就只能尽可能的容忍这些墙头草,然后看准机会,把他们变成下一个高昌,或者是下一个高句丽。

    不听话?做的过分?反过来想要当爸爸?灭了你鸭的,让你不听话!

    看看大唐周围吧,哪个国家没做过二五仔。

    在提出了驻兵安北都护府的问题之后,在座的不少人也都惦记着人手的问题,当然希望自己的人能够坐到这个位子上,一来,安北那边安全,打起来的几率小,二来,即便是真的打起来了,草原上南下的军队,也不太可能超过十万,三五万就顶破天了,一旦超过十万,那就是要对大唐宣战了,灭国级别的战争,不死不休的那种。除此之外,东面西面即便真的出现了漏洞,需要安北都护府的兵马过去,带兵过去打一仗,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安北都护府这边,虽然被编入了战争的行列之中,但是却是最安全,最稳妥的一个位子,走这么一趟,资历就有了,说不定还能有不少军功。

    现在想要在大唐封爵,除却世袭,或者真的对大唐有天大的贡献,就只能走军功这一条路了。

    所以,在场的人,盯着安北都护府这边的这个位子的人,不在少数。

    “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心里也是想让玄世璟去安北都护府的,只是他不能直接说而已。

    “这。。。。。。。”

    “嗯?”李承乾目光扫视过众人,随后说道:“都没有什么提议的人选?这样的话,既然东面的战场对于大唐此次的战争来说至关重要,就听听程将军和三弟的意见吧,程将军,你怎么看?”

    “回殿下,臣觉得,安北都护府的话,臣推荐玄公。”程处默说道。

    既然李承乾给他机会然他说了,他自然要举荐玄世璟。

    “哦?为何?”李承乾问道。

    “先前的高句丽,便是以玄公为首,带着辽东那边的军队给平掉的,对于东面战场,有足够的了解,另外,臣早年在陇西驻守的时候,玄公也曾在陇西与臣并肩作战过,可以说,玄公不管是对东面还是西面,都有了解,因此,安排在安北都护府,最为合适不过。”

    程处默说出来的这个原因,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反驳,玄世璟早年可是在陇西待了十年,对陇西那边,对吐蕃那边,能不了解吗?再说东面,带兵灭了高句丽,如今的熊津都护府一半的疆域都是玄世璟带兵打下来的,能不了解吗?

    正是因为东面和西面都了解,所以更符合安北都护府的存在对于这场战争的意义,那就是,两面都能支援,两面都能看得住。

    虽然主要是要防范草原上,但是战争重点仍旧在东面和西面不是吗?

第九百七十四章 胡人将领() 
原本有人想要反驳程处默的话,但是想了半天,如何反驳?程处默说的都是实话,还有谁会比玄世璟更合适?

    要是再去仔细的研究的话,人选比玄世璟更加合适的,就只有老一辈的人了,比如说,李孝恭,但是李孝恭人家在庄子上做先生做的好好的,已经致仕了,根本不可能再回来带兵出征,程知节?作为一代老将,程知节的确合适,早前跟草原上打仗的时候,程知节也带兵在草原上驰骋过,但是让程知节带兵去安北都护府,这跟玄世璟带兵过去,有什么不一样吗?

    而且,属于他们的时代,终究已经过去了,要是大唐一直指望着这些老将,而不去培养新一代的将领,那等这些老将动弹不了了,大唐要谁去守着?

    “诸位觉得如何?”李承乾看向众人说道。

    这不说话的毛病。。。。。。。挺不错的。

    因为至少这次是顺了李承乾的心意了。

    “殿下,臣下还有一提议。”李恪说道。

    “吴王但说无妨。”李承乾说道。

    “镇守安北都护府,仅仅玄公一人的话,诸多事务繁杂,是否应该还要派遣随行人员?”李恪说道。

    “吴王可有推荐的人选?”李承乾问道。

    “殿下可还记得契苾何力?”李恪说道:“不仅仅是他,还有阿史那·思摩,虽然是胡人的降将,但是这么多年来,对我大唐可谓是忠心耿耿,殿下可以放心任用。”

    归顺大唐的胡人将领,用起来可比世家出身的将领要好用多了,至少人家对皇室那是做到了真正的忠心不二,就像李恪说的这两人,自降唐到死,一直都是为大唐征战镇守四方,未见异心。

    原本历史上则天朝的时候,武后将世家连根拔起,导致打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世家愿意为她出力,到最后,可靠的,就是这些投效大唐的胡人将领。

    所以李恪提出这两个人之后,玄世璟也没有说什么,不管是他自己的认知,还是这两人在降唐之后的作为,他们都是可以信得过的。

    而且,这次对于安北都护府的安排,防范草原,有这两个人在的话,那么无疑就是多了几分把握,还有比草原上出身成长的胡人更了解胡人吗?

    “臣附议。”玄世璟拱手说道:“吴王提议的两人,对我大唐的忠心毋庸置疑,臣觉得,安北之行,两人不可或缺,毕竟是草原上出身长大的人,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草原了。”

    李承乾闻言,点了点头:“好,如此的话,北面就如此安排吧,明日早朝,三省拟定诏书,发下去。”

    众人聚集在宣政殿之中商议关于战事的事情,一直从半夜商议到外面天都亮了,天亮之后,李承乾还要收拾一番,准备早朝,而在殿中的大多臣子,也如同李承乾一样,要参加早朝。

    李承乾也很是贴心的让他们先在宣政殿之中用完早膳再去参加早朝,因此,今日的尚食局忙活的要比往常更加早一些。

    至于玄世璟,他仍旧没有去上早朝的打算,只要等到三省的圣旨下发,而后长安城兵部这边点齐了兵马,他再带人到安北都护府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

    反正安北都护府那边又打不起来。

    玄世璟大半夜的从庄子上折腾到长安城,又在宣政殿折腾到天亮,早就累得睁不开眼了,赶紧离开皇宫,到道政坊去睡上一觉才是正道,不过在自己安歇下之前,还得派人去庄子上给晋阳送个信儿,这是早就答应好的。

    原本崔敦礼想要将自己的侄儿崔先意举荐到安北都护府去领兵的,但是在宣政殿之中,那个气氛之下,他不好开口,就是这么一犹豫的功夫,让李承乾抓住了机会,让程处默率先出口举荐了玄世璟。

    后来,崔敦礼觉得,既然主将捞不着退而求其次,弄个副将的位子也可以,但是他哪儿能想到,向来不吭声,低调无比的吴王李恪竟然也开口了,举荐的还是两个异族将领,这让崔敦礼是再也张不开口了。

    一张口,就得罪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两个人,这两个人现如今在大唐还是有些地位的,而且,得罪的仅仅是他们两个吗?一旦话出口,就是得罪了所有的异族降将,要知道,他们对大唐中忠心耿耿,大唐对他们也是不吝重用,得罪人的事儿,崔敦礼自然要仔细的想清楚,想明白了。

    因此,他不开口了,想要把他的侄儿安排到军中的想法也就这样落空了。

    先前崔敦礼针对玄世璟,无非就是觉得玄世璟这般年纪,这般功劳,差不多就得了,多给旁人一些机会不好吗?打一开始,崔敦礼就想要给自家人,或者是与崔家亲近的人谋个机会,但是却没能如意。

    所以崔敦礼现在更是对玄世璟不满了。

    本来庄子上的书院与世家的存在当中就有坎坷,崔敦礼哪儿能不明白,有了书院,培养出了人才,挤压了他们这些世家在朝中的生存空间,往后世家对于朝廷的影响力越来越薄弱,然后世家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崔敦礼能开心的起来?能对玄世璟没成见?而这种成见,经过这次,也是越来越深了。

    在他看来,玄世璟实在是太过贪心,而且还不知收敛。

    但是让崔敦礼没想到是,在宣政殿之中,竟然就只有他一个人怼了玄世璟,旁人都没有吱声,那个崔仁师,竟然还跟玄世璟眉来眼去的对上话了,他是想干嘛?

    崔敦礼和崔仁师,虽然都是崔家的,但却不是一房人,崔敦礼出身第二房,是东汉经学家崔骃的后裔,而崔仁师则是出身安平房,是东汉名士崔钧崔州平的十一世孙。

    虽然都是博陵崔氏,但是不是一房人,也都是各玩儿个的,世家内部当中,也不是铁板一块,各房有各房的利益,当然是要以自己这一房的利益为重了,崔仁师与玄世璟交好,对他这一房有益,所以他这么做了。

    而崔敦礼想要为自己的侄儿谋位子,但是势必要对上玄世璟,所以他们交恶了。

第九百七十五章 各自利益() 
但是即便如此,要是真的关乎到博陵崔家整个大家族的话,崔仁师和崔敦礼两人肯定会站在统一战线上。

    当然,也或许用不到那个时候,等今天的这一场早朝朝会结束之后,崔敦礼就会去找崔仁师说关于这件事的问题。

    崔仁师看的可能要比崔敦礼要远一些,他知道书院的形势已经如此了,有陛下和太子撑腰,现在朝中的不少大臣也都逐渐的开始接受书院了,而且文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在春闱的考试之中表现的十分亮眼,书院的崛起已然不可阻挡了,既然不能阻挡,那就跟上人家发展的步伐嘛。

    崔仁师心里已经琢磨着将自家这一房的后辈,送进书院之中去了。

    崔家能够教导的东西,书院大多也都能教导,但是书院有些东西,崔家是教导不了的,所以把后辈送到书院之中去,受益的还是他们自家人,而且,现如今书院的人脉,可不容忽视。

    现在书院出来的学生,也就只有一批,往后呢?会有更多,越来越多,当他们被同窗的情谊所链接,组成一个圈子的时候,世家子弟想要融入到这个圈子,可就有些困难了,所以不如一开始,就让家里的旁系先试一试水。

    这是往小了说如此,往大了说的话,这就是博陵崔家对与书院的两种态度了,崔仁师和崔敦礼的分量,足以代表博陵崔家。

    朝堂上发生了什么,玄世璟不知道,也没有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