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归大宋-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君不见后世宋仁宗时期,著名官员包拯就是龙图阁大学士吗,俗称包龙图。

    李符却是十分坦荡,这或许跟他资历很深有关,又或者他根本不在意这些虚名。

    酒宴进行到一半时,李符已经喝的有些醉了,脸色酡红。

    他突然站了起来,对赵光义抱拳道:“皇上,今日臣文思泉涌,想要作画一首,请皇上观摩可好?”

    赵光义来了兴趣:“好呀,爱卿乃是著名的国画圣手,今日能亲眼看到你作画,朕也很高兴呀。”

    赵光义随后让太监取来了笔墨纸砚,在桌子上摊开,李符便拿起笔‘刷刷’画了起来。

    赵光义从龙椅上走下,来到了李符旁边观摩,其他官员也围了过来,期待一副佳作的诞生。

    赵谷这才知道,原来李符还有这一手,竟然被称作国画圣手,看来他也算是深藏不露呀。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李符的画便算是做好了,这竟是一副宽一米、长五米的大型书画。

    两个太监小心的将书画撑开,让众人观赏,赵广义和大臣们一看,皆是震撼不已。

    只见这幅画上,以一座竹山为背景,画的是普通百姓和辽兵对峙的一幕。

    对峙双方,辽兵兵强马壮,普通百姓则都拿着竹制的武器,而且个个弱不禁风,其中甚至有不少老幼妇孺。

    但就凭这些老幼妇孺,竟让辽兵一方损失惨重,这个从画上辽兵们狰狞忌惮的表情就可以看出。

    普通百姓一方却也不是没有伤亡,在一些砍断的竹子下,倒下了许多男女老幼,有一个人更是因为一时不慎踩上了竹尖,鲜血流了一地。

    但普通百姓这一边却没有一个人面露惧色,反而斗志高昂,就连几岁的小姑娘也握紧了拳头,尽着自己的一份心力。

    这幅画上,共有数十名普通百姓,能够看清楚脸的辽兵同样有数十人,其他辽兵则因为纸张大小的束缚而没有露脸。

    但画上近百人的面容,却没有一丝相同,有人浓眉大眼,有人高鼻梁大嘴巴,有人面露疾苦之色,有人眼含安慰,各式各样的人和表情,无一不足,充分体现了画家的高深功力。

    眼见此情此景,众人哪里还不知道,李符所画的根本就是辽国境内竹山上的那一幕。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被书画上那群渴望自由,哪怕付出生命也要掩护李符撤退的百姓所震撼、感动。

    有一些真性情的官员,更是流下了眼泪,呜咽着哭了起来。

    赵光义端详了许久这幅画,叹息了一声:“是朕对不起这些百姓啊!”

    趁此机会,酒醉心明的李符说出了压抑许久的心里话。

    “皇上,臣恳请皇上,无论如何也要救出这些被掳走的同胞啊!”

    赵光义一怔:“爱卿,非是朕不想救他们,只是谁知道辽国境内究竟有多少汉族子民?咱们又该从何处救起?辽国人不事生产,打铁、种地、制造陶器等,都是依靠着这些汉族百姓才行,你觉得他们会把汉族子民还回来吗?”

    “可是咱们总得试试呀!”李符依旧坚持道。

    摆了摆手,赵光义面露为难道:“而且此时大宋和辽国刚刚缔结国书,还指望着他们帮忙出兵攻打西夏,若咱们非要逼他们交出这些百姓,难免因小失大。”

    这次换到李符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赵光义这个皇帝眼中,天下事情还有大小轻重一说,作为皇帝而言,难道不该一视同仁吗?

    面对进攻西夏和保全子民,赵光义竟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难道在他看来,开疆拓土的功绩比起子民的性命还要重要?

    李符沉默了,不少听懂了赵光义意思的大臣也沉默了,宴席一下子冷场了。

    赵谷自然也听懂了赵光义的话,但他却没有觉得太惊讶,赵光义虽然所有事看似都做的十分圆满,对待大臣也是礼遇有加,但他的本性终究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赵谷并不觉得意外。

    君不见前两次北伐,每次都以大宋的失败而告终吗?

    这是因为大宋的军队打不过辽国?不,绝对不是,这只是因为赵光义军事能力不足,还好大喜功而已。

    之前太祖赵匡胤在世时,南征北战,战功无数,威风一时无两,赵光义继承大统以来,总想着赶超哥哥,于是在大宋尚还未准备的情况下,就冒然发动北伐。

    在北伐进行中时,更是一个劲儿的催促前方将士,打乱了率臣们的部署,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铩羽而归,大大打击了大宋的士气。

    之所以大宋的文臣们不喜欢打仗,尤其是吕蒙正这样的高官更是拼了命的阻止发动战争,和两次北伐军方屡屡失利也是没有关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一十六章 归来(4)() 
气氛冷场的宴会之上,没有一个人再说话了,李符叹息了一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赵光义有心安慰他一句,但想到心中的那个计划,他还是强忍住了。

    回到龙椅上坐下,赵光义道:“如此好画,岂能无诗句相配,赵谷,你便去题诗一首吧。”

    赵谷从座位上站起,道:“是。”

    接着,赵谷便走到了案桌前,拿起毛笔‘刷刷’写下了十四个瘦金体大字。

    “好字!”一旁围观的官员惊呼道。

    随即,有人将赵谷的诗句念了出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全场俱惊,这首来自晚清著名大臣林则徐的诗句,再一次刷新了大宋全体高官们的世界观。

    谁敢说盛唐以后无佳句的,这首诗句的寓意格调毫不差于李白杜甫!

    “好,好字,好诗,好画,真是好啊!我大宋才子辈出,此来盛世之兆啊!”赵光义抚掌大笑。

    赵谷心中直翻白眼,中国历史上是有那么几个盛世,但眼下的大宋还当不得这个名头吧,这老家伙不会是收回燕云十六州后,就感觉自己天下无敌了吧?

    但面上赵谷自然是点了点头,随后就以酒量不佳为由,退了回去。

    宴会随后就变了样子,由替赵谷和李符接风变成了大臣们一个劲儿的夸赞赵光义,什么千古一帝啦,可比三皇五帝啦,等等等等,极尽奉承之词。

    不要怀疑,虽然大宋文人的风骨十分值得钦佩,甚至有的人可以用固执来形容,但依旧少不了溜须拍马之辈,为了上位他们什么话都敢往外说,从来不怕恶心到别人。

    可赵光义却并不觉得恶心,他最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别人夸得越好他越高兴,甚至当场加封了两个马匹拍的好的官员。

    临近黄昏,这场变了味道的宴会终于结束了,喝醉的赵光义被太监们抬了下去,众大臣则各自晃晃悠悠的回府去了。

    赵谷自然也不例外,回到了郡候府。

    苏小成等人早就知道赵谷回来了,因此赵谷一回来,她们便迎了出来,除了柴郡主表情不太自然外,所有赵谷的女人都十分高兴。

    和众女一一拥抱了一番,赵谷抱起雪梨和范仲淹,一行人进了后院。

    又陪着众人吃了一顿晚饭后,赵谷在众女的陪伴下回了阁楼。

    这次辽国一行,比起北伐时候虽然世间短了不少,但惊险程度却是不亚于死守朔州城,而是惊险次数更胜于那次,和苏小成、柳俏俏、上官思思、柴郡主四女聊着聊着,赵谷竟慢慢睡着了。

    四女对视一眼,皆是有些心痛,柳俏俏拉着上官思思随后出去了,苏小成则一直守在他的床边,拉着他的手,温柔的看着他。

    柴郡主同样没有离开,坐在桌子旁看着他,时而面露忧愁,时而笑颜如花,不知在想着什么。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日正午了,赵谷习惯性的想要伸个懒腰,却发现自己的右手被什么东西压住了。

    赵谷睁开眼睛看去,见到苏小成正合衣靠在床边睡着了,更远处的桌子旁,柴郡主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微微一笑,赵谷正准备把苏小成抱上床好好睡,不想一下子惊醒了她。

    “你醒了。”苏小成笑道。

    这边一说话,柴郡主跟着也醒了过来,三人便纷纷洗漱了一番,出门吃午饭去了。

    午饭过后,赵谷再次将所有人齐聚一堂,就连二狗子、李淡然、郝空白三人也叫过来了。

    赵谷坐在主位上,笑道:“自今日起,以后我怕是要在家闲赋很久了,以后我该做些什么呢?你们有什么建议?”

    柴郡主第一个提问道:“为什么会赋闲在家,是不是因为我。”

    赵谷将她的玉手握在手心,摇头笑道:“你别多想,是因为此次和辽国签订国书后,大宋近一两年怕是不会再有什么大事,朝廷自然用不到我。”

    听他这么说,柴郡主反而越发不信了,道:“我听说国书上说,辽国会出兵帮助大宋攻打西夏,以皇上的行事作风,怕是近期内就要攻打西夏吧?为何你却说没什么大事呢?”

    “你为什么这么聪明啊!”

    赵谷挠了挠她的手心,最终轻轻一叹:“虽然我一向不会去追求什么功名利禄,但没道理我和李符一同出使,他升官加爵,我却只加了两个大学士的名头,这很明显是皇上不希望我太过出头高调,所以我才会决定沉寂几年的。”

    众人恍然,是啊,此次出使辽国,虽然赵谷和李符没有统属之分,但很明显是以赵谷为主,但李符却加了太子少师衔、观文阁大学士,而赵谷却只加了两个大学士的名头,这明显是赵光义故意为之。

    想想也是,若是赵谷同样加了相当于正二品官员的太子少师衔,那这大宋天下官位比他大的就只剩下十人不到,很明显这是赵光义不想看到的,毕竟他实在是太年轻了。

    而若是赵谷再继续为朝廷做事,屡立奇功的话,他的官位早晚会做到头,到时候就危险了。

    这一点想必赵光义也十分清楚,所以就算是赵谷想要为朝廷效命,怕是他也不会同意吧。

    所以赵谷还不如自己识趣的抽身而退,深藏功与名。

    “这大宋的朝廷还真是。”二狗子心直口快,当即就要吐槽起来。

    赵谷瞪了他一眼:“休得胡言乱语,你不要命了吗?”

    二狗子自知失言,立刻闭上了嘴,李大人那随后道:“怕就怕那个赵宰相不肯放过大哥你呢,我看他倒是十分希望大哥你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赵谷笑了笑:“这就由不得他了,且不说他要我做的事我都做完了,就算我不做他又能如何?我已是开国郡侯,他还能杀了我不成?”

    郝空白问道:“那大哥你准备做什么?士农工商,做官一途已经没希望了,难不成去种田?”

    赵谷眼神一亮,不知想到了什么,哈哈一笑:“空白呀,你可真是个天才啊!”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一十七章 父亲(1)() 
赵谷出了侯府,上了二狗子赶着的马车,来到了赵普的府邸。

    此时的他心情还算不错,虽然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在高兴什么,只知道他是从郝空白说出种田后开始高兴的。

    轻车熟路的进了赵普的府邸,赵谷和赵普这两个老赵小赵再次见面。

    “差事办的不错。”一见面,赵普便夸赞道。

    赵谷谦虚的摆了摆手:“相爷客气了,都是相爷安排的好。”

    赵普打量了他一眼:“哟,这是怎么了,天纵奇资的赵谷赵侯爷也开始谦虚了?看来这次辽国一行,你收获不小啊!”

    赵谷也不扭捏,点了点头:“不瞒相爷,此次辽国一行,眼见辽国分崩离析,当权者各谋其利,我确实感慨不少。”

    其实赵谷心中何止感慨不小,当他和萧玉发生关系后,赵谷心中便一直不算平静,感慨良多。

    似萧玉这样的美人儿,为了守住姐夫姐姐的基业和孩子,宁愿三十多岁还不嫁人,耽误了自己的青春,她为的是什么呢?还不是辽国。

    可辽国那些贵族和官员何曾体谅过她呢?

    燕云十六州丢失是她的责任吗?不,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和去年那场罕见的寒流有很大一部分关系,另外就是因为大宋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这才能够重创辽国。

    辽国那些贵族却不管不顾,他们认为这是萧玉能力不够的缘故,想要赶萧玉下台。

    殊不知,在燕云十六州即将失守的情况下,辽国境内的这些官员又做过什么呢?

    没有,他们什么也没有做过,可在燕云十六州失守后,他们却将责任推给了萧玉,甚至借此机会逼她退位。

    他们为的仅仅是自己心中的那份野心而已,在十万辽军兵围临潢城时,他们根本没有想过手下的士兵会死亡多少,城中的百姓会损失多少。

    这就是那些当权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根本不会管其他人的死活。

    再看大宋这边,又何尝不是辽国的另一个翻版呢?

    昨日宴会之上,李符身为右谏议大夫,向赵光义提出要向辽国要回辽国的汉族同胞,赵光义是怎么回答的?

    他想要收回西夏本没有错,毕竟西北之地的西夏盛产马匹,连连兵犯大宋,大宋早晚都要收拾了他们。

    可进攻西夏非得此时此刻不行吗?

    大宋已经收回了燕云十六州,东北边境便算是安定了下来,而且打残了辽国,数年内也不会再起烽烟,就不能先想办法召回辽地汉民后,再想办法攻打西夏吗?

    眼下辽国新败,畏惧于大宋的军威,若大宋趁势讨回辽地汉民,是有很大机会要回同胞们的,可赵光义为了攻打西夏,却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李符,他身为皇帝,又何尝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

    或许在一个君王而言,开疆拓土才是最大的功绩,一帮被外国奴役了六十年的同胞,哪里比得过一大块地盘。

    赵谷是个懒人,他本不想思考这么许多的,之前做过那么多利国利民的事,十有**都是赵普逼他的,但眼见世间风气如此,要说他不郁闷那是假的。

    这也算是他提出要暂时退出朝堂高官视线的原因,既然赵光义已经开始提防他了,而他因为辽地汉民的问题,对赵光义也开始不甚满意,那大家就暂时不见了吧,眼不见心不烦。

    这次他来找赵普,也有说明自己想法的意思,毕竟在这大宋朝里,虽然赵谷做的事说起来都是赵光义在得利,但赵普才是一切的始作俑者。

    只要他不再给赵谷添堵的话,赵谷相信自己以后的日子将会十分好过。

    遥想自己穿越前,虽然收入不菲,但生性懒散,也没找个媳妇儿,日子就算再好过,又能好过到哪儿去,但这辈子就不同了,这辈子他可是有好几个媳妇儿,加上开国郡候的身份,只要他不选择花样作死的话,这辈子怕是会过上天堂一般的生活。

    听到赵谷想要暂时退隐的话,赵普吃了一惊,没想到年纪轻轻的他,竟然就有了退隐之意。

    “你真的决定了吗?”赵普郑重问道。

    “是的。”赵谷万分肯定道。

    赵普点了点头,似乎突然落寞下来,眼睛闭了好久才慢慢睁开。

    “又一位贤臣要被逼走了。”

    赵谷不知道赵普这是想到了谁,但料想自己心中究竟是如何想的,老狐狸怕是早就猜到了,赵谷便没有解释什么。

    赵谷转而问道:“相爷,出使辽国之前,你曾说过,当我完成任务回来后,会将我父亲的下落告诉我,不知相爷现在可以告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