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军阀-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他忠心耿耿。

    “找死。”此刻率军冲阵而来的正是典韦,他率领的一部兵马,一路进入郡尉府都没遭到抵抗,但没有想到来到许贡的后花园时,却遭到一队近百人武士抵抗,这些人武艺虽然仅仅比一般精锐士卒强一些,但却个个不怕死,竟然为了拖延时间,生生用生命做代价,悍不畏死朝着他的军阵冲杀了而来。

    一个百人的死士,爆发出的战斗力丝毫不能小觑,若不是有典韦率队,以及他率领的赤焰军将士,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的话,一时半会还真攻不下这百人队守卫的院门。

    此刻杀的兴起的典韦,手持双手戟,身随步动,手中双戟,有旋风旋转,所过之处,端的是血肉横飞,惨嚎连连。

    死士队的首领,原本是一名死囚犯,因任侠襄助好友犯了杀人罪,被许贡擒拿,而许贡看其身手不错,遂留在身边隐姓埋名做了死士队首领。

    还别说手持长枪首领,手底下确实有点硬本事,在典韦的手底下,生生挡了十招,方才被典韦一戟刺中右肩,即便在手中长枪脱落之时,他任事没哼一声,反而扬声把来犯的典韦底细,朝内院的许贡通报了一声。

    虽然这人确实硬气,但也彻底触怒了典韦,一声大吼的典韦,一步踏出,右手短戟斜劈而下,寒光落下,血花喷飞,躲避不及的死士首领,右肩以上连头带手,直接被典韦给斩飞而出。

    “挡我者死。”杀气腾腾的典韦,双手戟丝毫没有停顿,犹如陀螺旋转,横冲直闯杀入了剩余人堆之中,虽然这群死士悍不畏死,但面对杀神一般的典韦,以及多数数倍的赤焰军将士严密攻势,只能节节后退,几乎每退一步,便有一具尸体留在院墙内。

    当许贡穿好衣服,携带着细软,冲到内院门口之时,他的眼前早已经倒下一片尸体,三百步大小的院子内,血流成河,地上的青砖早已经染成了红色。

    “许贡小儿,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率众反叛,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早已经被鲜血染红了衣甲的典韦,反手刺死一名反抗的死士时,目光正好看到背着行囊的许贡,带着几个女眷以及四个少年男女时,杀红了眼的典韦冷喝一声,挥舞着双戟别劈砍了过去。

    “饶命……”感受死亡气息逼近的许贡,吓得脸色一片煞白,脚下一个趔趄的他,伸手便把身侧战战兢兢的平时最宠爱的小妾挡在了身前。

    “嘭!”被挡在许贡身前的小妾,连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就被典韦手中的短戟直接斩成了两截,凌厉的锋芒破体而过,躲在后面的许贡同样没有幸免,当胸划过的戟刃,从他胸口划过,带出一道长一尺的血痕,虽然不至于致命,却痛的他双手捂着胸口,惨嚎的倒在了地上,伤口上的鲜血却是根本无法阻止的喷涌而出。

    “啊……饶命,将军饶命……”

    许贡身后的几个妇人和孩子,在血流如注的许贡,倒地惨叫之时,吓傻了的妇人孩子们这才惨叫着扑在了许贡身上喊了起来。

    “许府上下,全部抓起来,一个活口也不能放走。”典韦皱了皱眉头,却并没有继续对妇人孩子下手,这点底线他还是有的,就算他有屠戮之心,但只要想到韩烈的严令,也由不得他收起杀心。

    转身离开之时,典韦的脸色却并不好看,因为他知道,这一战他虽然胜利了,可结果却并不理想,因为他带进许府的五百军士,经过刚才那一战,虽然把许贡府中的百名死士尽数杀光,但付出的牺牲却比敌人还多二十七名,也就是说他杀死一百名死士的同时,同样牺牲了一百二十七名军士。

    这个战果就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百了,若这是一场实力相等的较量,典韦想想就一阵后怕,在回到府门外面见韩烈之时,向来大大咧咧的他,也难得的羞红着脸,把府内的战况如实的汇报了一遍。

    “主公,这是下官的失误,不怪典将军,某早听说许贡手下有一批死士,但因为没有亲眼见到,还以为是谣传,若刚才慎重对待,先以强弓在前开路,典将军也不至于有此损失。”不等韩烈开口,一旁的陈矫忙先开口请罪道。

    “事情既然发生,我们也无需过于自责,不过此事必须总结教训,尤其是战后必须要全军宣讲一下,近来我们连续打胜仗,军队之中普遍蔓延着一股骄纵之气,这点很不好,我看正好借此事,好好整顿军心。”韩烈微微皱了下眉头,环顾左右众将道。

    “喏。”赵云等人忙应道。

    许贡被杀,郡城被夺,他散布在城内的部下,在赵云,夏侯兰,典韦等人手持军令的调派下,没有动任何兵戈便尽数被收编。

    拿下吴郡,韩烈随即命顾雍全部接手了吴郡的政务,陈矫接手城防治安之事,韩烈和军师郭嘉,以及赵云、徐晃、典韦诸将,仅仅休整了一天,便在丹阳太守周昕族弟周顒的引领下,率领八千兵马,日夜兼程奔赴丹阳而来,这次驰援丹阳之前,韩烈给陈矫留了三千兵马,并把收编的许贡所部两千四百军士,调拔给了陈矫统率,一来负责吴郡城防大事,二是负责督运大军所需的军需物资,毕竟八千兵马奔赴丹阳,一路所需绝对不小,虽然周顒一再表示,军需物资丹阳会负责,但作为统兵大将,韩烈自然不可能把军需命脉,全部依托在别人手内,毕竟有句老话说的好,别人家的再好,也不如自己家的。(。)

第一百三十章 大战孙伯符(一)() 
丹阳郡治下十六县,东汉鼎盛时期,全郡人口一度增至六十五余万,是扬州治下有数的大郡,但近百年来随着东汉皇朝的衰微,加上天灾**,丹阳的人口到汉灵帝中平平年间,已经锐减到三十万,近两年来由于丹阳境内安定,北方流亡人士多有避难于此,人口出现一些增长,但也仅有三十四万余人,比之鼎盛时期的丹阳人口,依旧少了几乎一半。

    据此次求援的使者周顒介绍,韩烈对眼下攻伐丹阳的统兵将领吴景和孙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倒也算是做到了知彼知己。

    吴景乃孙坚的妻子吴夫人的弟弟,追随孙坚征战多年,绝对是一位沙场宿将,而孙贲则是孙坚兄长之子,此人少年时代便在孙坚军中,以作战勇猛著称,是名悍将级将才。

    这次他们进攻丹阳,名义上举的旗帜是讨伐丹阳境内的山越人而来,并且开始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从寿春出兵后,吴景和孙贲二人分别率部,同时对山越活动比较猖獗的泾县,歙县展开了攻击,由于二人出兵迅猛,所率部曲皆是精锐,一战而平定二县。

    随后二人稍作休整,以两县为根基,招兵买马,仅用半月时间,兵力由原来的两千四百人,扩展到五千余兵力,并且派出使者安抚丹阳太守周昕,表示此番进入丹阳,只为伐越招兵,绝无图谋丹阳之意。

    周昕一时不查,竟然相信了使者的话,从而没有错失派兵驱除二人的机会,待吴景孙贲休整过后,孙策率领族中子弟与部曲三百余众,投奔到歙县。

    三方人马商议之后,随即分兵三路,仅仅三日之间,便攻取了春谷,石城,黟县,陵阳四县,直到这时,周昕方才醒悟过来,并且派兄弟周昂统帅六千精兵前往讨伐。

    周昂率军抵达宣城之际,由于轻敌冒进,被孙策率领的兵马袭击,不但失去宣城,六千兵马折损大半,周昂也负伤而逃,最后只得收拢残兵撤回丹阳郡治所宛陵城。

    乘胜追击的孙策、吴景、孙贲一路尾随而来,沿途招兵买马,到宛陵城下时,孙策三部人马已经达到万余人马。

    原本想一鼓作气攻下宛陵的孙策,因为周昕有了准备,加上宛陵乃丹阳治所,周边又多居住着山越夷人,为防备山越夷人的进攻,有汉以来,宛陵的城早已经建造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坚城。

    孙策与吴景、孙贲所部人马,虽然扩张的迅速,但毕竟缺乏训练,又缺少攻城器械,虽然孙策勇武善战,但在宛陵城下围攻半月,不但没有攻破宛陵,反而损失三千兵马。

    眼看战局打成拉锯战,孙策与舅舅吴景、堂兄孙贲商议之后,遂决定由孙策和吴景继续进攻宛陵,孙贲率领一支偏师,继续南下,沿长江而下,攻取当涂,芜湖、秣陵、江乘、句容五县,此五县乃丹阳郡治下的重县,不但人口众多,由于地处长江口,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经济繁荣,远比孙策目前占领的丹阳北部六县的经济实力要强的多。

    用孙策的话说,若得江南五县,可募兵一万,同时粮草军饷问题也一概都能解决,同样若取得五县,就等于真正砍断了丹阳的左右臂,固守宛陵城的周昕就会彻底失去屏障,成为一座真正的孤城,那么对于他来说,丹阳郡就真正唾手可得。

    孙策的战略意图若实现,夺取丹阳郡确实不过是时间问题,但现实往往都会不会朝自己设想的进行,因为就在孙贲率军攻下当涂,芜湖,一路高歌猛进,攻取江乘之际,韩烈率领的八千赤焰军,则进驻了距离江乘不过五十里的秣陵城。

    进驻秣陵城后,韩烈随即命令徐晃率领前锋营抢占了秣陵关,并对江宁、湖熟派出使者,晓谕各县固守,并随时通报军情,若有失职者,依汉律严惩。

    江乘县令姓陈名横,吴郡落魄士族出身,由于年少读过私塾,后又弃文学武,成年后花钱买了一个县门下贼曹掾的官职,后来有幸结交了周昕兄弟周昂,得其举荐,被周昕欣赏,从而提升为县尉,之后又升迁为江乘县令。

    有感周昕的知遇之恩,故陈横虽然明知不敌的情况下,亦然率领全县百姓,奋然抵抗,生生抵抗住孙贲所部五千人马,连续两个昼夜的攻击,虽然依靠城墙为依托,但坚守三天已然是极限,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时候,亲临城头督战的他,却意外发现城外有又有一支大军杀到。

    “完了,敌军又有援军到了……”当看到烟尘之中,又出现一支大军时,陈横震惊之下,惊慌失措的喃喃自语的瘫坐在了地上。

    相较于吓懵了陈横,此刻城外率军督战的孙贲,却要冷静的多,在发现身后出现大军之时,他立即下达了三道军令,一是立即命令攻城的部队撤退,二是让后军变前军布阵防御,三是收拢各部人马,集中兵力。

    孙贲之所以能够冷静应对,这跟他多年的战阵厮杀不无关系,其次他能够及时判断来犯的兵马是敌人而非友军,自是因为他与孙策吴景保持着情报畅通,所以自是知道眼下断无友军出现。

    很快孙贲便看清楚来犯之敌的旗号,并得知出现在眼前的六千人马,乃是广陵太守韩烈所部的赤焰军。

    孙贲从宛陵南下时,仅仅带了两千人马,这一路攻下数县,兵力扩增到五千人,但战斗力却并么有得到多大的提升,毕竟新招的兵马,缺乏训练,攻城略地时摇旗呐喊尚可,一旦应战却显然不行。

    所以当看到军容鼎盛,兵家森严的赤焰军时,孙贲的第一个念头不是战,而是赶紧逃。这不是他无能,也不是他缺乏勇略,相反的是这恰恰表明了他对战阵之道丰富经验。

    作为一名统兵大将,必须要懂得审时度势,如果这个时候面对的是一支杂军,那么人数再多一倍,孙贲也会毫不犹豫的迎击而上,但眼前这支兵马,不但是一支精兵,而且统帅更是昔日虎牢关下,能够与吕布一战的偏将军韩烈,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他能够抗衡的。

    孙贲之所以对韩烈心存畏惧,并不是被韩烈威名所吓,而是他认识韩烈,昔日在汜水关,虎牢关时,他都见过韩烈,虽然彼此并没有什么交情,但由于孙坚与韩烈交情不错的原因,孙贲与韩烈还喝过一次酒。

    对于韩烈在军阵上的指挥能力和战斗力,他可是亲眼目睹,即便孙贲平时自认为勇猛,但在韩烈面前,他却丝毫不敢托大,更何况他还知道韩烈帐下还有两员大将,都是当时一流的大将。

    “韩子扬竟然掺合进来了,前路难矣。”孙贲感慨一声,遂对弟弟孙辅道:“收拢兵马,压住防线,吾去与韩子扬谈谈。”

    “兄长不可,你如今乃三军统帅,贸然前去约见敌将,万一有个差错,我三军岂不危矣?”孙辅比之孙贲小十几岁,是年也不过刚刚十九岁,虽然他曾多次听兄长孙贲说过韩烈之名,但这会听到兄长既然要单独去见韩烈,自是吃惊的喊道。

    “韩子扬乃君子也,即便是今日分属不同阵营,他亦不会断然阴谋斩杀往日袍泽。”孙贲想起韩烈昔日的慷慨激昂的热血气概,心情激荡之余,却不免想起了叔父孙坚,以及孙家眼下的艰难局势,不由轻叹一声道:“叔父若在,吾孙氏子弟何至于此?”

    率军赶到的韩烈,眼看孙贲迅速的收拢了军阵,并作出了防御的阵势,不由点头赞道:“伯阳,不愧是战场老将,这么短的时间便作出应对之策,有古之名将风采。”

    “虽然应对的不错,但在嘉看来,主公一声令下,三军齐发,一鼓作气,足以击溃这支兵马。”乘马立于韩烈身侧的郭嘉,双目微眯,凝视着视线中的孙贲军阵,不以为意的说道。

    “军师说的在理,主公,请容某杀进敌阵,保住把孙贲小儿给生擒回来。”典韦才不管打不打的赢,只要能够冲锋陷阵,哪怕是输他也会毫不迟疑冲杀上去,这就是典型的猛将性格。

    “老典,你既然说军师说的在理,那么你就跟大伙说说,是怎么个在理话,若你说的对,你部即为先锋如何?”韩烈这么说,倒不是讥讽典韦,而是存心压典韦的好战气势,毕竟统兵作战,不是单单依靠勇力就可以取胜的,有的时候智谋要比勇猛更重要。

    “这,这、这我那知道,主公不是常告诫吾等,要多听军师的嘛,刚才军师也说了,一鼓作气,可击溃敌军,既然是军师说的,那么自是在理不是?”面对众人注视,典韦讪讪一笑。

    “哈哈……”面对典韦的狡辩,韩烈也只得放声一笑,环顾众将解释道:“军师说一鼓作气可定,一是是因为敌军征战多日乃是疲惫之师,二是敌军虽然布下军阵,但阵势松垮,明显是缺乏训练的新兵,三是这支敌军服饰很杂,可见是一支新组建的兵马,这样的军队凝聚力必然较差,所能发挥的战斗力必然相对较弱,有这三处弱点,凭借我军的战斗力,要想击败敌军,自是不费吹灰之力。”

    “确实正如主公所言。”郭嘉颔首点头道。

    “启禀主公,有两骑举免战旗,朝我军阵奔驰而来,是否拦截。”就在这时,前哨探马飞奔来到韩烈战马前,扬声汇报道。

    “不用,请来人过来便是。”韩烈寻思了一下,遂开口道。

    不一会,两骑匆匆而来,在距离韩烈二十步外,孙贲翻身下马,边走进,边作揖行礼道:“韩将军,一别数年,可还记得昔日故人?”

    “伯阳兄,经年不见,风采更胜往昔啊。”韩烈见来者竟是孙贲,虽然惊讶,但却并没有过于吃惊,见对方便服徒步上前,韩烈随即翻身下马,作揖还礼道。

    “与韩将军想比,某还敢称风采乎?”在韩烈身前三步之外,孙贲停下脚步,摇头长叹一声道:“子扬能唤某一声少兄,相比还念着昔日袍泽之情,实不相瞒,我孙氏一族,自叔父殉国之后,每况日下,近日吾族弟伯符守孝期满,有志为父报仇,得蒙袁术将军首肯,取丹阳为根基,若子扬将军能够念在往昔之恩,不在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