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清-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来的奏章,自从二月自己的这个小舅子傅恒启程南征之后,已经过去了将近九个月的时间,不知道现在的战事进展如何了,缅人是否已经决定遣使投降,然后重新向我大清天朝上国称臣纳贡了。

    直到读完整篇奏章,过了许久,乾隆仍然不敢相信眼前奏章里所描述的事情是真的。

    忽然乾隆觉得没来由的一身恶寒,紧握着奏章的双手不停地颤抖,傅恒的奏章里提道,因为沾染厉瘴导致瘟疫流行,前线三万多兵马,如今仅存一万三千多人,虽然与缅甸交战屡次获胜,军队损失虽小,但是病死病倒的士兵加起来比战场上死伤的还多,不仅钱粮损耗太大,而且连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也先后病死,自己也已经染病,实在无法支撑继续指挥作战。

    奏章内外的语句中分明就暗示希望皇上罢兵。

    虽然傅恒奏章里并没有提及失败,甚者奏报数次胜绩,可乾隆还是敏锐的察觉到,耗费无数人力财力的第四次征讨缅甸的战争还是失败了。。。。

    想我大清国势鼎盛,竟然先后四次败于西南夷邦小国缅甸之手,不仅徒耗钱粮,还损失了大量兵员良将,朕不甘心!

    虽然乾隆心有不甘,然而事实摆在眼前,缅甸虽小,大清虽大,然而经过四次战役,这个小小的缅甸仍然没有臣服于大清,若再打下去,也只是徒增伤亡而无功矣!

    此时,一向乾坤独断的乾隆也不知道该如何决断,长叹了口气,只得将奏章先行放到一边,然后继续批阅剩下的奏章。

    “大金川土司索诺木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近来异动频频,不仅大肆购买军器火药,并且加紧修筑城池。。。,请朝廷严加提防。”

    看完四川总督阿尔泰呈上的紧急奏章,已是深夜,吃了一碗御厨房送来的夜宵,乾隆仍然还是全无睡意。

    缅甸战事未了,这大小金川又起波澜,距离上一次平定大小金川已经过了近二十年,可如今眼看又要闹腾,真不明白这些刁民放着大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非要闹个不停,真是贱骨头!

    不是朕自夸,纵观中国历史三千年,像如今这样的大好盛世还真没几次,这些刁民能遇上也是他们的福分,想到这里,乾隆不禁洋洋得意起来。

    翌日,天还未大亮,大学士们和各部主官就已经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午门外等候早朝。

    没过多久,天空中就开始飘起了雪花,起初还是零零落落的细碎雪子,可不一会儿就越下越大,直到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渐渐的天地之间就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时辰未到,宫门还未打开,前来参加朝会的官员便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低声窃语。

    “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

    一个参加朝会的年轻翰林院编修搓了搓冻僵的双手,不由抱怨出声。

    “嘘!程兄,此地不可妄言”

    一名看起来年三十多岁的老翰林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提醒道。

    那年轻些的翰林闻言,立即把自己的嘴捂住,然后神色紧张的左顾右盼,见四周并无人听见自己刚才的抱怨,这才向年长些的翰林学士拱手道:“多谢竹虚兄提醒,在下方才差点忘了规矩,幸好无人听见。”

    对年轻的翰林官员点点头,趁着早朝的时间还没到,那个表字被唤作竹虚的男子陷入了回忆:“想我曹文植自负才学过人,年少得志,二十五岁就中得进士,原以为自此就能平步青云,一展胸中报复,青史留名,可没想到如今九年过去了,仍然还在翰林院浑浑噩噩度日。唉!不知道这外放为官的机会何时才能轮到我的头上!”

    “尹大人来了!”

    “刘大人也来了!”

    入朝的官员逐渐越来越多,却听人群中忽然响起呼声,曹文植也从回忆里被拉回到了现实。

    文华殿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尹继善,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的轿子一前一后的到达了午门外。

    身着一品朝服的领班军机大臣尹继善从轿中走出,紧随其后的是军机大臣刘统勋。

    二人下轿之后仅仅礼节性的互相打了个照面,然后便径直走到午门口等候,二人所到之处,人群自然的分开一条通道,许多官员更是满脸谄媚的看着二人。

    尹继善和刘统勋的脸上挂满笑容,不时对一些相熟的官员或是一些向他们打招呼的官员还礼。

    “天黑路滑,二位大人还请慢些!”

    一众善于阿谀奉承的官员纷纷上前拍二人的马屁。

    “呵呵,无妨无妨,这路老夫走了多年,闭着眼睛也能到。”

    在一些有心攀附官员的簇拥下,尹继善和刘统勋面带微笑的走到了午门前。

    二人走到门口,便停了下来,然后也不正眼看对方,就各自站到午门口的两侧,并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二人的这一举动落在百官的眼里,其中的意思就再清楚不过。

    很快,午门前的官员立刻就分成了两队,各自站到了尹继善和刘统勋的身后,其中也不乏一些被迫选边站队的官员,例如老翰林曹文植,此刻的他正站在刘统勋的队伍中间。

    此情此景也容不得曹文植不决断,要是两边都不选,最后可能把两方的人都给得罪了,结果更是无法善了。

    尹继善的队伍里主要是以满洲出身的官员为主,譬如军机处六个军机大臣中的另外两名满大臣福隆安、索林,其中也不乏汉人官员,如军机处汉大臣刘纶也站在尹继善的队伍中,而刘统勋这边却都是清一色的汉人出身的官员,包括六大军机大臣之一的军机处汉大臣于敏中,霎时间,午门前的文武百官可算是泾渭分明。

    等了大概十多分钟,此时午门上传来一阵“咚、咚、咚”的击鼓声,这是早朝的时间到了,鼓声响起后,一众官员便列队依次进入了皇宫内城。

    过了金水桥,官员们自觉按照各自的归属列队等候皇帝的到来,六名军机大臣包括大学士、各部院的主官等几百名官员默默的站在广场上,除了一、二品的官员能站在金銮殿内议事外,其余品阶的官员只能按照品级站在殿外等候。

    “铛!铛!铛!”

    一阵浑厚的钟声响起,站在殿外十几米开外的曹文植暗道:“应该是皇上快要到了。”

    “皇上驾到!”

    果然,不到几分钟,随着殿上太监李玉公鸭般的嗓音在殿上回响,乾隆的皇帝仪仗浩浩荡荡的驾临太和殿广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顿时,所有的在场文武官员立刻拍打下手腕上卷起的马蹄袖,向乾隆的銮驾行三跪九叩大礼。

第四十九章 深谙朕心() 
“众爱卿平身!”

    乾隆坐上龙椅,然后向底下跪着的大臣挥了挥手。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几百名官员纷纷拜谢皇恩,然后集体起身,并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了队列。

    “朕自克承先帝大统,御宇海内业已三十四年,虽无大功,但求无过,先平大小金川,再灭准格尔部,尔后定西疆回部,三十年间可谓四海臣服,万国来朝,然今有缅甸小邦,不服王化,屡次兴兵犯禁,历经数战,虽有成效,然所耗甚大,旬日前,征缅经略傅恒来报,经数场恶战,大败缅兵,已将缅兵追击至缅邦境内,然前线将士却因厉瘴伤亡巨大,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也相继病亡,现与缅兵对峙于老官屯,不知是进是退,朕闻报后甚是焦虑彻夜未眠,今日朝会不知众位爱卿对此有何良策!”

    宝座上,身穿金黄龙袍的乾隆大帝,爱新觉罗…弘历侃侃而谈,三十多年的帝王生涯已经让其养成了不怒自威的神情,举手投足间的威仪浑然天成,眉宇间散发出一股睨视天下的雄浑气息,此刻仿佛他就是天地的化身,上天的代言人,在这人世间,他就是那高高在上的唯一。

    金銮殿的正殿其实并不大,今年五十八岁的乾隆皇帝方才的一番话语,自然是清清楚楚的传递到了殿内的数十位臣子耳中。

    奈何却没有人立刻回应乾隆的问题,因为如今的大臣们在听乾隆说话的时候,都要仔细揣测再三,搞清皇帝的真实意图,弄清风向,以免献计邀宠不成反而落得个因言获罪,引火烧身。

    皇帝不是一向都是乾坤独断吗,咱们臣子只需要照做就成,为什么这回皇上却要问臣子的意思?

    一时间,偌大的金銮殿鸦雀无声,简直安静的可怕,见底下的臣子一个个都不站出来说话,乾隆的脸色不由微微变了变,眼中闪过一丝愠怒。

    这些大臣平日里对朕阿谀奉承,写起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起来一个比一个辞藻华丽、能言善辫,可现在遇到正事儿,一个个却跟哑巴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乾隆那淡淡的眼光射过来,让底下的不少大臣顿时觉得脸上像是泼了一盆冷水。

    殿内的文武大臣们眼神暗自来往交流,许多人都盯住了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处首揆尹继善,原军机处首揆【领班军机大臣】傅恒因督师缅甸,二月间就启程赴云南,因此这首揆的头衔就自然落到了两朝元老,出生满洲名门世家的尹继善头上。

    皇帝向臣子问策,这首揆尹继善应该站出来搭话吧!

    可没想到,堂堂的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处首揆尹继善此刻却低着个脑袋,眼睛死死的盯着地面,好似没有听到皇帝的问话,站在那里像个柱子般巍然不动。

    尹继善自然是人老成精,宦海沉浮了这么多年,乾隆问话的意思他心里再清楚不过,心中暗道:“这皇上的意思摆明了就是想与缅甸议和罢兵,可是又碍于面子不愿开口,于是就想让手下的大臣主动提出议和,他好顺坡下驴,事后若缅甸情势反复,这提出议和的罪名可就得落在我的头上,为防万一,这锅我可不背。”

    见尹继善不说话,文武大臣们的眼光又瞄上了与战事关联紧密的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于敏中和兵部尚书蔡新,可两人也是一副两眼望青天的样子,看来也是不准备开口了。

    眼看早朝即将冷场,军机六大臣之一的福隆安只好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开口道:“皇上,臣以为,如今之情势就像两只猛虎相搏,双方都已力竭,唯有坚持到最后的那一方才是胜者,否则就前功尽弃,自乾隆二十七年与缅贼开战,时至今日业已七年矣,我朝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一二品大员、战将死伤无算,才有今日之胜绩,理应趁缅兵新败,火速进兵直捣黄龙方为上策。其一,可抚慰阵亡将士之英灵,其二,可使缅甸小邦畏我大清天朝之威仪,复不敢叛,进而震慑化外四夷,使其不敢窥伺天朝,其三,吾皇先平大小金川,灭准格尔部,定回部,此次若再平缅甸,实乃皇上之福,大清之福。”

    福隆安一番话下来,洋洋洒洒数百字,只讲的口干舌燥,可心里却暗自得意,心想自己的这番忠言可算是分析的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虽然心疼父亲傅恒远征缅甸染病,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和皇上的赫赫威名,自己忍痛向皇上提议继续进兵,实乃为皇上为大清着想啊!

    此刻,宝座上的乾隆面如止水,面色如常,看不出来是喜是忧,可内心里却是如翻江倒海般难受,不禁暗骂道:“福隆安,你爹傅恒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蠢儿子。”

    虽然心中怒骂福隆安,可面上乾隆还是点头道:“嗯,福隆安言之有理,缅甸小邦目无天朝,确实应该严惩。”

    接着,像是有些为难,乾隆又补充道:“可如今大军折损过大,若强行进兵,恐怕有失,不知众位爱卿还有何其他良策?”

    这话中之意再明显不过了,皇帝不想打了,瞟了一眼刚二十出头就出任军机,一脸稚嫩的满洲贵族富察氏家的小子福隆安。东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国史馆总裁,首席汉军机大臣刘统勋暗自摇头。

    接着,为政近四十年的老臣刘统勋开口了:“皇上,关于缅甸战事,臣以为应先让大军回师修整后再图进取,原因不外有三,其一,缅贼虽新败,然并未动其筋骨,再加上其境内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以我军疲惫之师攻之必败。其二,自与缅贼启战端以来,耗费钱粮无数,死伤军士良将无算,其实并无所获,徒死伤人命,耗费钱粮而已,实乃证明上兵伐谋,其下攻城才是上策。其三,缅甸国小,人丁物产均不及我天朝大国,与我方交战多年,此消彼长,据臣所知缅邦已然实力大损,大有求和之意,再加上缅邦所占天朝之地业已全数回归,再战于双方都不利,若是缅邦派人前来求和,不如暂且罢兵,弄清其来意后再图定夺,彰显我天朝大国应有之大气量。”

    看着脸上布满皱纹,须发皆白的刘统勋,乾隆这才一扫之前的抑郁之情,精神提振起来。

    深谙朕心者,延清【刘统勋表字】也,乾隆不由暗叹,如今的朝堂上,能与之比肩、为朕所用的并没有几人,傅恒督师在外,阿里滚病逝军营,福隆安与索琳太过年轻,没有经验,于敏中与刘纶虽也算能臣,可还是差了刘统勋一筹,唯一能与其相提并论的两朝元老、军机处首揆尹继善却为政取巧,沽名钓誉,不堪大用。

    “刘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征缅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万不得轻举妄动,再让朕失肱骨之臣,朕意已决,就依刘爱卿所言,八百里加急传旨征缅督师傅恒,自即日起立刻班师,不得有误,若缅邦遣使意欲议和,可先行接洽尔后上奏。”

    乾隆皇帝虽然憋气,但也清楚要再次动兵很困难,单单缅甸气候水土的问题就非常头痛,再加上大小金川的再次异动,于是只好令傅恒班师回国,将征缅之事暂时押在一旁。

    “退朝!”

    “吾皇英明,臣等恭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上百名官员的跪地恭送下,乾隆离开宝座起驾离开了金銮殿。

第五十章 圣君本质() 
待乾隆走远后,大臣们才纷纷站起身,并三五成群的与相熟的官员告别,回到各自的衙门办公。

    “竹虚兄这回在皇上面前可算是露脸了,要是与缅甸议和的事儿能让皇上满意,看来以后这军机处首揆的位置非竹虚兄莫属啦!”

    这会儿,在早朝上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军机处首揆尹继善凑了过来,言语中分明带着些许暗讽刘统勋的意味。

    听明白尹继善话里有话,刘统勋白了尹继善一眼,然后没好气儿的道:“为皇上分忧乃是咱们做臣子的本分,我刘某人可不敢邀功,首揆的位置我不敢想,不过不像有些人,明明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

    “你。。。!你说谁尸位素餐!”

    尹继善闻言大为光火,刘统勋的话中有话可算是深深的刺痛了其内心。

    刘统勋见状,却略带调笑道:“元长【尹继善的表字】兄,我又没说你,你激动个什么劲儿!”

    眼见二位军机大臣即将因琐事爆发争吵,军机处另外的两名军机大臣刘纶和于敏中赶忙上来规劝二人莫在内廷失礼,以免传到皇帝的耳朵里,以当今皇上的性子,肯定会让二人吃不了兜着走,经过调解,二人算是没有当场闹起来,不过着梁子算是结下了。

    “哼!”

    尹继善闷哼一声,充满怨毒的眼神瞟了一眼刘统勋,只得甩了甩衣袖,气呼呼的离开了大殿。

    与其他一些相熟的官员分别后,刘统勋便来到军机处值房,准备草拟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