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郎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董郎顾-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蔡邕立即显出害怕的神情,提醒道:“小声点哦,恐怕隔墙有耳!”

    董祀又把声音放低问:“他对你还好吗?听说待遇不错?他没有为难你?”

    蔡邕答:“还行吧。一开始任命我为祭酒。后来连着三天,又是什么侍御史,又是治书侍御史,又是尚书,我还没弄清楚上一个职务的职责,马上又换了一个,人都说这是三日之间周历三台。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他对你看来期望很大。”

    “他自知是个粗鄙之人。想要长久做朝廷的实际掌权人,恐怕大家对他不服,因此就要找些有名望的文人雅士,替他装点门面,另外也想向这些人学点治国理政的方法。我以为,这就是他招我进入都城的原因。”

    “没错。他一定是这么想的。”董祀点点头,之后他又问:“那你现在是什么职位?”

    “最后一次任命的是中郎将。”蔡邕笑道:“随便他任命吧。反正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只好随他去了。他有事叫我时,我就去。没事我就在这里待着,读书习字弹琴。”

    董祀说:“我来这里,为了不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反感,就说是你侄子。”

    “我一听你的名字就知道了。但我不明白你为何要进宫。在这里很危险,我怕你遇到麻烦。”蔡邕说。

    董祀笑道:“蔡先生,我来的目的不是跟你说过吗?我要见机行事,救你出去。”

    “救我出去?”蔡邕沉思片刻,说:“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吧?”

    “咱们看情况吧。”董祀又说:“蔡先生,你得先为我安排一个职务,让我在这里成为有用之人。否则我就没理由待在宫里了。”

    “行,我跟尚书令打个招呼,应该没问题。因为我在董卓眼里很重要,其他人都看得出来。”

    叔侄二人正说着话,宫廷厨房下人送来了膳食。

    于是,这一对“假叔侄”,真师生,在一起用膳。

    皇宫里的膳食果然复杂,大大小小有十几只碗碟和陶罐呢。各种吃食味道确实丰富。董祀吃得津津有味。

    “待我下午去与宫里说一下,给你安排个侍卫一类的官职,晚间就与我在一间屋里同寝好了。”蔡邕说。

    “嗯,好的。”

    午后,蔡邕去找大臣们议事,顺便商量董祀的职位问题。董祀则待在蔡邕的办公室里看书。

    傍晚时分,蔡邕回来了。

    “你的职位定了,叫做黄门侍郎。”蔡邕对董祀说:“黄门侍郎原本是为皇上跑腿打杂的。已经有好多个了。但这是个闲职,多一个少一个都无所谓。所以就给你安排一个好了。”

    “我要去跟皇上见面吗?”董祀好奇地问。

    “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你这个职位人多,轮不上你。”蔡邕笑:“所以你就等于没事干。”

    ‘那好,我就在你这里混吧。’董祀顿感轻松了不少。

    这皇宫里还挺好玩的。夜间睡在皇宫的雕花大床上,董祀想:在这里我白吃白喝,还不用做事。董卓老贼虽然很坏,但我的运气不错。

    第二天一大早,蔡邕就被另一个黄门侍郎叫走了。说是董卓要跟他商议事情。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蔡邕回来了。

    董祀问:“蔡先生,董卓老贼跟你商量什么事?”

    “他想把自己的身份再提升一级。他说有人提议让朝廷尊崇他为尚父。就是相当于周公的地位。他问我是否可行?”

    “你是如何回答的呢?”董祀觉得董卓也不傻,他想洗白自己“挟天子令诸侯”的霸道行径,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执政地位。。

    蔡邕说:“我跟他讲,姜太公因辅助周文王灭商有功,故而被尊称为尚父。而你现在威望虽高,但功德比起姜太公还不行。等到平定了关东,拥陛下返回洛阳,然后再讨论此事吧。”

    “他同意了?”

    “同意了。对我给出的建议,他基本上都采纳了。”

    “哦。”董祀想,董卓这家伙也不是油盐不进,还能听进去一些话呢。

    蔡邕接着又说:“前不久发生了地震。他也曾来向我问计。”

    “地震?”董祀很好奇。

    “就是大地震动啊,地动山摇,毁坏房屋,地面陷裂。很可怕的。”蔡邕一边说着,一边做出手势,形容这一恐怖现象。

    “哦。”董祀想,汉代就有地震啊。

    “董卓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对他说:这是阴盛,侵犯了阳气。就是说,有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所以才会这样。春天祭祀的时候,你乘坐的车子过分豪华,顶上金华青盖,两厢雕龙画凤,触犯了天条。所以招来灾害。”

    董祀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

    “你笑什么?”

    “笑你真能忽悠他。你说的这些话。董卓是不是真的听进去了?”

    蔡邕蒙圈了:“忽悠是什么意思?”

    “就是欺骗他的意思。”董祀想,自己怎么一不留神又把21世纪的话说出来了……

    蔡邕没有笑,他说:“他听进去了。下一次出门时,他就把车子换了。换成普通皂盖且没有装饰的马车。”

    董祀说:“都认为董卓横行霸道,可他对你还是很信任的,言听计从嘛。”

    “我也不清楚这是为什么。”蔡邕说:“反正我尽量规劝他不要做坏事,不要做违反常理,扰乱朝纲的事。”’

    “对,你的规劝确实能让他减少一些罪恶,这对天下安定,民众安宁等于做了些好事。”

    “哎,这汉家天下真是摇摇欲坠,不知何日就消亡了啊。”蔡邕这文人老学究又开始忧国忧民有天下,摇头叹气不止了。

    董祀说:“我现在最操心的,就是你何时能从这个皇宫里出去,回到家乡安安静静地做学问。”

第52章 宫中见闻() 
“如果我现在提出离开,董卓肯定不答应。说不定就会变脸。”蔡邕说。

    董祀点头:“是的。我们只能另想办法。或者趁夜晚偷偷逃离?”

    “很难。”蔡邕说:“皇宫警卫森严。董卓自知恨他的人很多,所以他的戒备心很强,安全保卫非常严格。”

    “嗯。我们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做打算吧。”董祀当然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必当谨慎从事。

    这天听说皇上上朝——汉代五天一朝。董祀很好奇,所以就想偷偷去看。

    蔡邕曾对董祀说:“现在皇上就是个傀儡。上朝也就是做做样子,是董卓做给大家看的。其实什么都是他说了算。”

    董祀是个黄门侍郎。他的职责就是在黄门外守候着。

    五更即卯时开始上朝。

    董祀终于看到了小皇帝——汉献帝刘协。这时候的刘协才十一岁。身穿锦绣黄袍,头戴皇冠的刘协,面目清秀,但一张小脸上已经写满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沧桑。他在一群官宦们前呼后拥下进入未央宫。

    天杀的的董卓过来了。董祀抬眼一看,一个身着紫色锦缎袍子,多人前呼后拥的大胖子过来了,他心想这应该就是董卓了——黑皮阔脸络腮胡子,身躯肥胖走路摇摆,总之生得一脸凶相,让人一看就难免产生厌恶感。估计他的吨位之大,恐怕得有四个常人的体量!

    董卓一出现,周围的人立即噤若寒蝉地全部跪了下来。刚刚汉献帝走过时,大家也没有跪下呢。

    董卓看了一眼遍地跪着的人们,说了声:“都起来吧。”

    这些跪着的人才一个个战战兢兢地起身,看着董卓从他们面前昂首过去,然后才跟在他身后进入宫门。

    董祀心说——这不是皇上才有的架势么?董卓在礼仪上已经盖过小皇上了。

    终于看到吕布了。跟在董卓身后的吕布,外貌确如史书里描写那样——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看上去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与丑陋的董卓形成鲜明的反差。只见吕布也目不斜视地从众人面前走过去。

    王允,这个在史书里也曾留下一笔的人,是个黄瘦干瘪老头儿。但他的眼神一看就是老谋深算异常犀利那种。

    之后,董祀又看到一批大臣和武官们,包括蔡邕等人,依次从左右两个门(文官西门,武官东门)进入未央宫。

    大约一个时辰后上朝结束,文官武将们又陪同皇上用膳,然后从未央宫出来回家。

    回到住处,董祀好奇地询问蔡邕关于今天上朝的细节。

    蔡邕说:“献帝小儿坐在皇位上,战战兢兢一句话不敢说,纯粹就是个摆设。全是董卓一言堂。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大家几乎都没意见,也不敢发表意见。”

    “那他今天说了些什么?”

    “他又任命了几位高官。”

    “唔。”

    蔡邕说:“董卓最为信任的两个人是此时身为尚书的武威人周毖、身为城门校尉的汝南人伍琼。在他们的建议下,他认命了一批宫中的官吏。比如今天宣布的荀爽、韩融、陈纪等人。”

    “他们都被任命了什么官职?”

    “荀爽被任命为三公之一的司空。他还任命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他象征性地询问我的意见,我当然不说什么。”

    蔡邕接着说:“要说这个董卓呢,他也做了些好事。周毖、伍琼曾经劝董卓,革除汉桓帝、汉灵帝时期的弊政,重用天下名士族,以争取天下人心。董卓很是听的进去,于是就命令周毖、伍琼和尚书郑泰、长史何颙等一起清除贪赃枉法、不称职的官员,而征召天下名士。”

    “不过,他也把自己家的人都封了高官。其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宗族内外都入朝为官,就连他小妾怀抱的婴儿也都封了官。公卿大臣拜见董卓,都需要下车跪拜,而董卓不需要回礼;朝廷各要职部门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师府汇报工作。董卓这一次又任命自己为相国,而且赐给自己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

    “什么意思?”董祀不明白。

    “董卓任命自己为相国。这是汉朝以前没有过的官职,仅次于皇上。他给自己定了三项特殊待遇:上朝时不必快走,不得有人直呼其名,他可以穿鞋佩剑上朝。”

    “哦。“董祀明白了。董卓这是把自己又向上提拔了。虽然蔡邕说服他不能以姜太公自比,不可以让人称作尚父,但他这个相国的职位,不就好比尚父么?

    “你们上朝后又用了飧食,然后才回来?”

    “嗯。董卓一高兴,就让大家陪他用膳。”蔡邕继续说:“他知道我弹琴弹得好,又懂韵律。每每一高兴,就让我弹琴助兴。今天这不是又弹了半个时辰,害得我连午膳都没吃好。”

    “在这里毕竟还是不安全。蔡先生,我们还得商量下如何逃出去。”

    “此处不宜久留,我心里很清楚。我堂弟蔡谷上次来长安看我。我就跟他商议过离开的事。”蔡邕说。

    “哦,你们如何商议的?”

    “我说,我想找机会偷偷逃离长安。然后一路向东,看我能走到哪里。”

    董祀问:“你兄弟如何说呢?”

    “他说,如果你逃了,董卓肯定会派人追赶捉拿。而你的外貌又比较特殊,与其他人很好区别。你在街市上一出现,就有很多人围观。搞不好没跑多远就被抓回来了。”

    董祀也叹了口气,道:“哎,这件事看来确实有点麻烦。我们要从长计议。目前还是在这里先待着吧。”

    “嗯。只能先观察朝廷内部的变化,见机行事。”

    “你觉得除了董卓以外,其他人对你还好吗?”

    “还行吧。但是,因为董卓待我好,不知是否有人因此嫉恨我。”

    董祀说:“是啊,人心叵测,你千万要当心。如果发现有什么人对你不好,马上告诉我,咱们商议对策。”

    “嗯。”

    接下来,师生二人继续商议着如何逃出董卓控制的长安城。

第53章 董卓请客() 
就在董祀和蔡邕还没商议好如何逃出长安时,某天董卓不知怎地得知蔡邕的内侄来到皇城了,于是忽然心血来潮要请蔡邕和董祀吃饭。

    一个30来岁同样是黄门侍郎的人过来传达信息。

    蔡邕赶紧说:“好的。请你回董相国一声,就说我们马上就到。”

    送信的人一走,蔡邕就紧张起来。他说:“董卓这家伙忽然请我们去用膳,也不知为何?他究竟安得什么心啊?”

    “他不是对你不错嘛。应该不是什么坏事——我估计。”董祀安慰蔡先生。

    蔡邕依旧一脸愁容:“我现在真是伴君如伴虎。天天跟他在一起,这里都快要出毛病了。”说完他指指自己的心脏部位。

    “别担心。反正他现在对你还不错。咱们走着瞧吧。”董祀心想,见识见识这个暴戾的家伙去,看看他到底什么样。日后也好对付他。再说万一有危险,我不是还有护身符吗?

    他低头撩开衣襟,看了看自己脖颈下面的黑曜石普贤菩萨。

    “你……咱俩可要格外小心啊。这家伙可是说翻脸就翻脸呢。”蔡邕依旧忧心忡忡地说。

    董祀急忙安慰道:“蔡先生,我知道该怎么说。不会有问题的。你放心吧。”

    蔡邕听他这么说,心里略微好了些,于是小心地嘱咐说:“好吧。咱们反正不多说话,他有问才答。”

    于是,师生俩换了衣服,来到董卓的“相国府”。

    这是位于长乐宫中内的一处豪华房间。其中的会客大厅非常之大,董祀感觉比那朝堂还要大呢。枣红色廊柱上到处雕龙刻凤,四处摆设着瓷器,还有绿色植物。案几看上去也很精致高档。也只有董卓这种人才敢使用这里做自家官邸。

    进来之后,董祀才看到吕布也在座。只见吕布身穿白色长袍,腰间挂着短刀,威风凛凛不拘言笑。看上去就是个普通卫士,只不过颜值比较高而已。

    董卓听说蔡邕和内侄来了,晃动着肥胖身躯从内室里走了出来。

    “呵呵,蔡中郎,听说你内侄到宫里来了,我今天恰恰心情又好,所以请你过来聊聊天,顺便见见你侄子。二位请坐。”

    “谢谢相国邀请。”蔡邕毕恭毕敬地作揖施礼,然后才和董祀坐下。

    董卓黑胖的脸上肥肉耷拉着。他张开厚嘴唇下包裹的一口黄牙,肆意地笑着说:“蔡中郎太拘谨了。到我这里就要放开些,不必拘礼了。”

    “好的。”蔡邕答。

    “这位……侄子,你来长安之前在何处?”董卓转脸看向了董祀同时问道。

    董祀答:“回相国大人,我在家乡陈留那边开了家饭铺,卖些炊饼什么的。”

    董卓一听哈哈笑道:“卖炊饼?这种小生意不赚钱哦。”

    董祀说:“勉强度日而已。”

    “只能糊糊口吧。赚钱是别想了。”董卓说完,又上下打量着董祀,说:“我看这位侄子样貌不俗,且言语清楚头脑反应快。你念过书吧?不如到宫里派个差事,薪俸一定比卖炊饼收入多啦。”

    “回相国大人,内侄读过书。蔡邕已经给他补了个黄门侍郎的差。”蔡邕壮着胆子回答。

    董卓一听,转而看着蔡邕说:“黄门侍郎?级别有点低吧。我想封他个御史,做些写写画画的事,比那黄门侍郎要好得多,薪俸也多些。蔡中郎你看如何?”

    蔡邕答:“我替侄子谢谢相国厚爱。”

    董祀也答谢道:“感谢相国的栽培。”

    二人边说边再次作揖。

    董卓当下吩咐:“内侄明天就到尚书省去报道,看你这书生模样,就做御史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