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吕布传奇(汉末军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吕布传奇(汉末军枭)-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子弟出仕。

    有了家族子弟的出仕,这些士林门阀也不吝啬的拿出世代积攒下来的丰富典籍,所以在一些富饶的地区,都有一些士林门阀的家族子弟在出仕,可是在那些贫瘠、盗贼蜂起的地区,那些养尊处优的士林子弟那个愿意去?所以也就造成了官吏匮乏的景象。

    贾诩苦笑着摇头:“派是派了,但他们都只愿意在富饶的地区,去贫瘠的地区上任不到半个月,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比如阿阳、成纪等地治下的乡亭就没有人愿意去。”

    陈宫道:“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纠察吏治,把那些贪赃枉法、只拿俸禄不干事的人揪出来,使得位置上有所空缺,然后在颁布诏令,那些去贫瘠地区出任的只要干一年,如果干得好就晋升到县亦或者郡工作,如果干得不好就继续干,直到干好为止。现在的士林子弟,大多都有一股子冲劲,有了这个奖惩制度,或许他们会奋发向上一些。”

    贾诩眼睛一亮,同意的点点头:“公台此言甚善,诸位以为如何?”

    程昱一边捋着胡须,一边说道:“公台所言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西凉自古民风彪悍,士林门阀本来不多,这样做,只不过是杯水车薪,难解燃煤之急。”

    程昱一语就戳中了要害之处,使得贾诩他们不得不摇头叹息,这西凉虽有渭、湟滋养,但其它地方还是比较贫瘠的,士林门阀聚集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其它地区显得比较相信见拙了。

    贾诩想了一挥,眼睛忽然闪闪发光,就好像看得面前有一座金光闪闪的金山一般:“主公啊,你是不是忘了一个什么人?”

    吕布偏头苦想,他帐中就那么几个人,还能忘了谁?

    贾诩见到吕布想不出来,展颜一笑:“蔡大家乃是世间大儒,他在洛阳和长安的时候就办过太学府,只要主公能请得动他,那么人才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贾诩一言落闭,陈宫和程昱急忙点点头:“只要主公散播消息,就说蔡大家在汉阳郡开办学府,邀请四方名士前来讨究,我敢说不出半年,四方游学的士林子弟,亦或者是蔡大家的得意门生,都会如雨而至,犹如过江之鲫啊!”

    吕布朗声大笑,猛地拍案:“若非诸位,我就算想破了天也想不出我还有这个一个宝贝疙瘩!”

    “主公,你还是不好高兴得太早,虽说你坐拥四郡,但是还没有得到朝廷的任命,有名无实。如今曹操已经将汉帝东迁至许县,主公还需派人早点通使为好,早点得到朝廷的认可,我们便可早点实施计划。”程昱依旧不快不慢的说道。

    “曹操吗?”吕布抚摸着下颌,眼里闪过一丝不可察觉的杀意,这一世曹操还是把天子握在了手中,历史的轨迹正按着前世一样发展,只是没有了自己的参与,刘备还能不能安安稳稳的当徐州刺史,想到徐州,吕布又想到了前世的小妾曹莹和健将臧霸,只是如今自己身在西凉,鞭长莫及啊。

    “想不到当年的北都尉曹操,如今已经当上了司空,许昭曾言此人乃是治世之臣乱世之雄,此言非虚!”陈宫一脸的笑意。

    “怪不得当初主公让我无论如何也要击杀曹操,现在看来,这曹操的确是个强敌!”愈发黝黑的高顺听说曹操这个名字,立即想起了当年吕布让他在汴水伏击曹操的事,看来那时的吕布已经知道曹操非池中物,想要杀掉这个强敌,不过最后因为吕布一时冲动,导致这个计划落空,如今看来,当真是一个遗憾。

    “先别管这个曹操了,还是先说说任命的事,趁着许都新定,主公还需快点派人出使许都才后,否则等曹操回过味来就麻烦了!”程昱听到众人谈论曹操,立即抹掉这个话题,提出正事。

    “嗯,明日我就写下拜表,遣使前往许都!”吕布也知道此事不容耽搁,否则让曹操派一些不相干的人来夺权,到时候他就得不偿失了。

    程昱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眼神不经意间看到了高顺身旁的张绣,心中猛然一突突,喝道:“主公,近日忙着琐事,险先忘了大事,那李傕郭汜兵败,徐荣、张济、樊稠屯兵宛城,主公如果派人去劝说他们来汉阳,那主公将会凭空会多出数万兵马。”

    吕布轰然起身,大步走到程昱面前,大吼道:“仲德啊仲德,你怎么不早点提醒我,险先误了大事!”他其实早就有了这个想法,等到李傕郭汜兵马,再让张绣去劝说张济,凭着张绣的关系,在加上徐荣他们和他也有一点友谊,这数万兵马岂不是唾手可得。

    众人也被吕布的这一激烈动作下了一跳,不就是多出说完兵马吗?有必要这么激动么。

    看到众人的不解,吕布缓缓解释:“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张济、徐荣皆非等闲,某不得恐遗憾终身,伯锦,我想让你去说服张济来投,你愿不愿意?”

    张绣心花怒放,他这一生只有张济这么一个亲人,如今数年都没有见到,他那里不肯去,当下急忙抱拳道:“某愿往!”

    张绣说完之后,在吕布的授意下,他也不等军议结束,便风风火火的跑出了大帐,准备前往宛城劝说张济等人来汉阳。(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众人的合力商议下,关于治理郡县人才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吕布决定在军议解散之后,马上就去蔡府拜谒蔡邕,劝说蔡邕无论如何也要帮自己一把。

    既然人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接下来就是粮食的问题,如今吕布帐下有十数万带甲之士,每日花费的粮饷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不能得以有效的解决,除去自己带来的五万并州老卒,那些新加入的各郡新军和羌兵恐怕不愿帮他打仗了,所以吕布现在必须解决掉这个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粮食,吕布就想到了当年曹操入驻兖州时所用的屯田制,所谓的屯田制就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其制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而民屯和军屯就是狭义的屯田了。

    以军队戍边屯田,在西汉时就常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在文帝执政期间,大臣晁错就曾建议“徙民实边”,武帝时,大臣赵充国建议屯田於边防,戍卫与垦耕并顾,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和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时亦不白花人力,乃一举两得之构想,但这两百年来,所有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没有得到大力的实施。

    直到曹操镇压管亥的黄巾余孽时,其谋士枣祗就对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兴趣,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后,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流民,枣祗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

    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朝廷,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成组。由朝廷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榖百万斛。曹操于是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推行。

    吕布在夺得武都后,也采取了这个方法,他当时的初衷就是向试一下这个方法在西凉可不可行,如果可行,他便在陇西四郡大力实施,不过不行他再想别的办法,可是如今时不与他。已经没有机会在拖下去了,于是便把当初曹操在许都的屯田制给帐下幕僚说了出来。

    吕布一语言罢,帐下的谋士以及颇懂民制的武将都错愕的看着吕布,他们心中都同时在想,这还是他们的主公么?这还是他们认识的吕布么?居然能想出屯田制这个办法,当真是出人意料之外,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吕布皱了皱眉,不悦的扫了一眼帐下的文武:“我说诸位,你们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这样的眼光看着我。难道我说得不够详细不成、”

    按道理来说,西凉虽是贫寒之地,但是大山河流孕育了不少肥沃之地,这屯田制正好得以施舍。虽然可能没有曹操在兖州和豫州的屯田理想,但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建议。

    “主公啊我的好主公,你当真是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不过在下有一个疑问,这真是主公想出来的?”郑浑作为吕布的首席民政长官,当然知道这屯田制的好处。这样做,足以让每年的粮食往上翻一番,从此再也不用担心没粮食了。

    陈宫抚须大笑:“从此以后,在下要重新认识主公了,虽然自古以来都有屯田之说,但是都没有得以实施,为何?都是担心效果不佳,反而劳民伤财,不过今日主公所提出来的屯田制,亦足以载入史册,千秋传承!”

    贾诩叹道:“如果成功,一年可收获百万斛,使军粮不再短缺,主公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纵然吕布脸皮再厚,纵然吕布杀敌近万,此时也不由得面红耳赤,当下干咳两声:“这都是本将闲暇时所想,并有没什么。”

    “想法虽好,可是如何实施?如果没有成功,我们又该怎么办?”程昱依然一语直戳要害,补刀之计,使得淋漓尽致。

    吕布仿佛知道他会这么问,缓缓解释道:“我们提供土地,收获的谷物按比例分成,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对分,这样就可达到了积粮供军的效果,百姓虽然吃亏,但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他们已经很满足了,此乃“分田之术”

    吕布顿了顿,接着说道:“文公,你可以在四郡选拔屯田之才,郡国设典农中郎将,小郡设典农校尉,给予不用打仗的军士,让他们自行耕作生产行军所需粮食,以六十人为一营,且佃且守,士卒需缴纳分成地租,随宜开垦,且耕且守。”

    程昱想了半刻,觉得完美无缺后,这才拱手赞叹:“主公,仲德拜服,如果此制得以实施,这是陇西四郡百姓的福气,主公的功德,足以名留青史”

    帐下文武都同意的点点头,表示赞同程昱的说法,吕布的这个屯田制利国利民,当真是大功一件。

    吕布也不习惯这样被他们赞扬,当下连忙岔开话题:“人才、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现在就剩下军饷的问题,那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吕布虽然不愁吃也不愁穿,但也不是很有钱,虽然他仍然爱钱,但吸取了前世的教训后,他并没有做出再克扣士卒军饷的事情,到该发放军饷的时候,他都会按军功发放,并没有贪墨,前年有一个校尉贪墨士卒的军饷,被吕布查到之后,被他亲自斩杀在辕门以儆效尤,从此之后。在并州军内再也没有此类事情发生,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吕布在军中安插了不少“细作”,一经发现。决不轻饶。

    虽然这样做具有有一定的成效,但久了之后也会“细作”叛变,加入到了贪墨之列,所以吕布又想了一个新的办法,那些被克扣军饷的士卒可以到各家将军那里告状。一经查实,“细作”和校尉就会一起被砍脑袋,再杀了一批人后,并州军从此就没有发生这样类似的事件了。

    但这样仍然解决不了问题,主要的问题是钱不够发,有些士卒比较勇猛,一场仗下来收割了十多颗大好人头,一颗人头半吊五铢钱,那些校尉将军就更不用说了,为了钱。都厉害得紧呢。

    一说到钱的问题,除了少许人外,许多的将领都连忙搓手挠腮,伸长了耳朵,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

    高顺起身建议道:“主公,我们可以派遣士兵寻找铸钱的矿物,然后采之存于库房,一旦缺少军饷,便可自行铸钱发响!!”

    郑浑浓眉一展:“伯平将军所言极是,这样就不用担心军饷的问题了。杀敌越多,奖赏越多,没钱了我们就自己造,真是不错的方法。”

    吕布抿嘴点头。目光投在贾诩等人,想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贾诩想了一会,觉得这个办法可行,随即表示赞同,陈宫和程昱也觉得高顺的这个办法是上上之策,可以实施。

    见到谋士们都同意这个意见。吕布也不拖拉,当即下令让高顺全权负责这件事,另外吕布还修书发往金城、陇西、武都三郡,让甘宁、张辽、魏延派遣士卒前往深山老林寻找铸钱矿物,一时之间,陇西四郡便开始风风火火的展开了上山下乡的运动。

    事情得以全部的解决,吕布心中一阵舒畅,当即宣布解散军议,该回驻地就去驻防,该练兵的去练兵,总之就是八个字,厉兵秣马,整军备战。

    “汉升,你留一下,我有要事相商。”解散军议之后,吕布便单独留下了姜叙和黄忠。

    等帐中文武走得干干净净后,吕布咧嘴一笑:“汉升呐,蝶儿即将及笄,也就表示她可以进行婚嫁了,我的意思是,那个蝶儿和伯弈家的姜维郎情妾意,你懂我的意思吗?”

    黄忠如今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发灰的鬓角中夹杂着不少白发,脸上的皱纹也若隐若现,听完吕布的建议,黄忠抚髯一笑:“武都之战,姜维杀一将阻一将,表现不俗,只是……”

    吕布急忙道:“只是什么?”

    “主公,姜维并非伯弈的亲子,他能做主吗?”黄忠立即将心中的问题给说了出来。

    原来姜维并非姜叙的亲生子,乃是姜叙之兄姜囧的儿子,姜囧在跟随段颍平定羌胡之乱时阵亡,留下其妻和其子由二弟姜叙抚养,自古以来,但凡男婚女嫁都是父母之名,虽然姜维的父亲不在,但他的母亲尚在人世,姜叙虽为名义上的父亲,但没有权利决定姜维的婚姻,除非姜维的母亲去世。

    黄忠是武夫,姜家是汉阳豪族,他们身份悬殊太大,这不容黄忠不担心。

    吕布给了黄忠一个放心的微笑:“放心吧,那小子从十二岁开始就有意蝶儿,如今四年过去他还没放弃,足以证明他是真的喜欢蝶儿,至于姜维母亲那边,汉升大可放心,如果没有他母亲首肯,他岂敢向我来探你的口风?而且我和伯弈说过,伯弈表示,只要蝶儿嫁到他们姜家,他兄嫂不仅不会反对,反而会像亲女儿一样对待。”

    女儿能有一个归宿,他做父亲的并不反对,而且姜家也是名门望族,将女儿嫁到他家有利无害,不过他并没有急着答应,而是犹豫道:“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要是伯约真不错,某就嫁了”

    吕布也知道不能急于一时,点点头道:“来年开春,我就会对羌族用兵,到时我会调伯弈父子前来,那小子是骡子是马,到时候拉出来溜溜便知!”

    黄忠朗声大笑:“主公,你别光想着蝶儿,也想想大小姐吧,她也不小了”

    吕布瞪了黄忠一眼,冷哼一声,旋即拂袖而去,留下一脸尬尴的黄忠矗立在帐内。

    “难道我说错了什么?”黄忠朝自己疑问了一句,想了半响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当下耸耸肩,健步朝着他的大帐走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一章 盗墓之举() 
吕布出了帅帐,左右观望了一番,见四下无人,便径直朝着贾诩的大帐走去。

    贾诩刚回大帐,正准备翻阅典籍,想了解一下三皇五帝时期的西凉以及秦人是如何治理西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