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小闲人- 第6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会开始之后,李治也没有废话,几乎都没有怎么交流,就是一系列的任命。

    当其冲的,那当然就是李勣,甭管跟他有没有关系,他如今名望最高,你就不能忽略了他,而且李治也需要李勣在旁为太子护航,震慑住那些反对的人。不过李勣已经是司空了,位列三公,又是李治登基时期的托孤大臣,当过太子少傅,因此李治只能再加封李勣为太子太傅。

    这太子太傅名义上就是东宫老大了,这东宫有三太,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下面还有“东宫三少”,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子少师。

    但是这三太三少,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只有那些为国立下大功劳的臣子,才能有资格担任,这其实象征着荣誉,甚至可以说,就是荣誉。

    如今开国功勋中,就剩下李勣了,许敬宗虽然资历很老,但是功劳不大,杜正伦也是如此,杜正伦当初被贬,就是因为没有教好李承乾。

    但是话说回来,人家许敬宗也没有想过亲自去给太子授课,他的目的是要将这宰相给坐实了,过一把瘾,他这把年纪哪里挨得到太子即位啊,也没有那精力了。

    李治也是要趁着这一次机会,稳固朝纲,将事情都给定下来,不要这些东西再去消耗国力了,也是确定未来朝廷的权力中心。

    因此,他先是擢升许敬宗门下侍中,兼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宾客,监修国史。

    这太子宾客可不是太子的老师,就是东宫属官,一个高级闲官,正三品,一般都是宰相充当。

    李义府杜正伦并升为中书令,也都加封太子宾客。一个检校洛州刺史,一个检校太原刺史,这“检校”多半就是加荣誉,表示恩宠。

    这个安排用意很明显,李义府杜正伦谁也不服谁,李治平衡他们,只能给他们一模一样的官职,不然的话,肯定有一方会吵。

    紧接着,李治又任命辛茂将,出任大理寺卿,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

    这个辛茂将跟许敬关系不错,这一回就是许敬宗要推他上来,增强自己的势力。

    但这些安排,基本都是能够预计到的秘密了,他们都是跟随李治一直战斗到如今的臣子,他们肯定会处在权力中心。

    可是接下来的任命,就令人有些出乎意料了。

    先,李治任命任雅相为兵部尚书,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

    任命卢承庆为刑部尚书,兼太子右庶子,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

    任命许圉师为黄门侍郎,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升上官仪为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这就把长孙冲给替换出来了。

    而这一下子直接加封了四个宰相,以前就五个,韩艺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李勣,现在变成了九个,又多了任雅相辛茂将许圉师以及卢承庆,权力就进一步给分散了。而且除了辛茂将之外,其余三个事先竟然没有透出风来,可见这都是李治自己决定的,没有跟人商量,那么这三人肯定就是李治的人,只是以前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另外,一些细心大臣现自从褚遂良和于志宁下台之后,就没有再设尚书左右仆射,这左右仆射其实就是尚书省的两大巨头,掌管着尚书省,因为李世民出任过尚书令,尚书令早就不设了,尚书令下面就是左右仆射,分管尚书六部,一人管三部,而如今的安排,基本是一个宰相管一个部。

    更为蹊跷的是,在这九个宰相中,韩艺要是不算的话,那就没有一个是出自关陇集团的,先前五个就不说了,卢承庆是出自山东士族,许圉师是出自江左人士,任雅相倒是关中人,可他是寒门出身,是从军中提拔上来,跟长孙无忌那一派没有关系。

    非但如此,而且卢承庆任雅相辛茂将,分别又占得刑部兵部大理寺,这以前可都是关陇集团的势力范围啊。

    这在隋唐二朝可都是从未出现过的,更别说北魏和北周了,因为一直以来,隋唐二朝都是遵从关中本位的路线,宰相里面肯定有关陇集团的人,只是多与少的问题,而如今竟然连一个都没有,这就很耐人寻味了,究竟李治是打算放弃关中本位,还是只是打击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势力,如果放弃关中本位,这就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哪怕是对于历史的进程。

    反正从这一回人员调动来有这个迹象的。

    韩艺和崔义玄倒是没有怎么升,因为韩艺其实已经算是户部尚书了,只是韩艺的年纪太小,升尚书的话就夸张了,李治还得让高履行先在前面挡着,不然的话高履行早就退了。

    而崔义玄则是刚刚相反,年纪太大了,身体已经不行了,多半都在家卧床养病,今日都没有来上朝,只能加封一些荣誉给他。因此就加封了韩艺一个太子左庶子。而崔义玄则是加封了一个蒲州刺史,以及太子宾客。

    一个崭新且又复杂的权力中心诞生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进一步的巩固了皇权。

    韩艺不由得暗道,坐得最高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啊!请: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良师益友() 
其实不管是废王立武,还是废忠立弘,最大的获利者,都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治。

    从这一刻开始,朝野内外得以稳固,并且皇权基本上也到达了顶峰,基本上就是李治一个人说了算,目前而言很难再有人或者那个集团能够限制住他了,可不跟以前一样的,什么事都得先征求长孙无忌他们的同意。

    这一散朝,李义府、许敬宗、杜正伦立刻被群臣簇拥着,一些谄媚之徒,争相巴结。

    三人也是享受其中。

    卢承庆、许圉师、任雅相倒是非常低调,彬彬有礼应付了几声,便默默的出了大殿。

    韩艺走在他们后面,暗笑,这下可有趣了!

    忽觉,肩膀被人拍了下,他回头一看,正是李勣那张老脸。

    “你小子犯得着羡慕他们吗?”李勣呵呵笑道,向李勣道喜的人倒是少,因为也只有那么几个人够资格。

    韩艺笑道:“司空说笑了,我哪有资格去羡慕别人,毕竟一直都在被人羡慕着了。不过我倒是挺司空感到落寞。”

    李勣疑惑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司空你为人谨慎,又不爱交朋结友,可又是当朝第一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盼头了。”

    李勣先是愣了下,随即笑道:“你小子别想着来套老夫的话,等你活到老夫这把年纪了,你就能够明白了。”

    韩艺道:“不满司空,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活久一点。”

    李勣呵呵道:“那你就别爬的那么快,这爬得越高,摔的越惨。”

    韩艺拱手道:“多谢司空的忠告。”

    李勣只是笑了一声,道:“哦,那游乐场已经建的差不多了,你什么时候去看看。”

    韩艺道:“司空似乎对这游乐场有了兴趣。”

    李勣叹道:“实话跟你说吧,老夫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这朝堂怕是不适合老夫了,你那游乐场倒是破对老夫的胃口。”

    信你就有鬼了,你每回站出来,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韩艺嘴上是笑着,但心里却是非常鄙视李勣。

    “司空,韩侍郎!”

    忽听得一个正常男人不出的声音。

    李勣转头一看,道:“是张少监啊!”

    张德胜先是恭恭敬敬的向李勣行得一礼,笑道:“咱家是奉陛下之命韩侍郎去一趟两仪殿。”

    李勣微微皱眉,但立刻就舒展开来。

    不愧是李老狐狸,反应真是快,不过长孙无忌老狐狸是更胜一筹啊!韩艺向李勣拱拱手,然后便随着张德胜离开了。

    来到两仪殿,只见里面已经站着三个四五十岁的老者,但个个都是丰神俊朗,年轻的时候肯定是大帅哥来的,韩艺认识其中两个人,一个就是李淳风,还有一个是上官仪,那上官云便是他的小儿子,至于还有一人不认识,此人乃是弘文馆学士郭瑜。

    除此之外,李治身边还站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娃,肥嘟嘟的,甚是可爱,不用说也知道是太子李弘。

    “微臣韩艺参见陛下,参见太子。”

    “免礼!”

    李治笑道:“朕今日找四位爱卿前来,主要是想将,”说到这里,他手引向一旁的李弘,“太子拜托给四位爱卿。”

    上官仪和郭瑜微微惊讶的看了眼韩艺,这么年轻的太子师,真是还从未见过呀,唯独李淳风觉得非常合理。

    李治看在眼里,但却视若不见,道:“李太史精通道家学论,朕希望李爱卿能够授以道经给太子,郭学士深晓儒家学论,朕希望郭爱卿能够授以儒经给太子,上官大学士常为朕起草诏书,书法绮错婉媚,深得朕喜欢,因此朕想拜托上官大学士教太子练习书法。至于韩艺么,开创了贤者六学,当今世上也就你一个人会,因此朕希望你能够将贤者六学传授给太子。”

    郭瑜道:“回禀陛下,儒家学论与道家学论有相同之处,亦有相矛盾之处,若是太子两者同时学习,只怕会出现矛盾,因此微臣建议陛下要么先学儒经,要么先学道经,待太子年纪稍长,再学另一家学论。”

    自古以来,道、儒总是对立的。

    李淳风倒是没有做声,他是道家中人,但同时又兼百家思想。

    李治笑道:“我大唐历来不尊学派,而儒、道皆是治世之学,身为储君,理应二者皆通,若分先后,只怕会先入为主,因此朕才让你们同时传授道经和儒经给太子,至于两家学派的矛盾之处,朕以为凭借两位爱卿的智慧,一定能够想到一个好办法,来化解这一点太子能够兼两家思想。”

    这跟汉朝有所不同,汉朝要么是尊道家思想,要么是儒家思想,唐朝就比较开放,什么都学。

    李淳风、郭瑜拱手道:“微臣遵命。”

    李治向太子道:“弘儿,还不快去拜见四位老师。”

    话音刚落,一个太监走入进来,道:“启禀陛下,门下侍中、中书令求见陛下。”

    李治皱了下眉头,目光突然瞟向韩艺,随即道:“请他们进来吧。”

    过的片刻,许敬宗、李义府便走入进来,二人一入殿,同时看了眼韩艺,随即又朝李治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免礼!”

    李治笑道:“二位爱卿求见朕是为何事?”

    许敬宗道:“回禀陛下,老臣是因为国史的一些想与陛下商量一下,因此邀中书令与臣一块来求见陛下。”

    李治点点头道:“这个等会再谈,现在太子正要行拜师之礼。”

    许敬宗猛地就看向韩艺,震惊道:“陛下不会是希望太子拜韩侍郎为师吧。”

    你这演技,真是烂到家了,你来这里不就是阻止这事的吗!韩艺暗笑不语。

    李治心里也明白,本来就是避开他们的,故此才没有在朝堂上直接点明,没有想到他们还是追了过来,只能道:“朕希望韩艺能够传授贤者六学给太子。”

    许敬宗忙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

    李治道:“有何不可?”

    许敬宗道:“且不说那贤者六学尚未得到大家的认可,究竟是好是坏,还有待考证,光韩侍郎的出身,老臣就是万不赞同。韩侍郎虽有才华,但年纪尚轻,学问只怕还不够,另外,韩侍郎出身市井,陛下不也常说他市井之习难改么,如今太子年幼,要沾染了市井恶习,那如何是好?”

    韩艺不爽道:“许侍中,你说我年纪尚轻也就罢了,贤者六学就已经入科举了,还没有得到认可?这话要是传出去,只怕考生会觉得陛下根本不重视科考,还请许侍中慎言。至于我出身市井,这不假,但至少我没有市井到卖女儿,以及将自己的儿子告到朝堂上去,但是这一点我是你,因为你是受害者吗。”

    卖女儿和自己儿子跟自己宠妾****那是许敬宗人生中的两大污点,韩艺当初见长孙无忌用过一回,就一直揪着不放。

    李弘年纪小,皱着小眉头看了许敬宗一眼。

    “你胡说八道!”

    许敬宗怒瞪韩艺,又朝着李治道:“陛下,你看看,这等伶牙俐齿之徒,岂能成为太子之师。”

    李义府也忙道:“陛下,自古以来就没有这么年轻的太子之师,而太子关乎着我大唐的未来,还请陛下慎重啊!”

    “你们以为朕没有慎重考虑过吗?”李治微微皱眉道。

    “臣不敢!”

    “朕读过贤者六学的书籍,与其他学派不一样的是,贤者六学比较务实,里面的知识皆可用于治国,韩艺虽然年轻,但世上也只有他精通贤者六学,朕希望太子能够兼百家之长,难道这也有错?”李治用眼神威慑着二人。

    但是事关韩艺,许敬宗是绝不退让,因为韩艺太年轻了,如果他成为太子之师,他是完全可以挨到太子即位,这太恐怖了,必须阻止,道:“可是陛下,太子如今还年幼,树立良好的品行才是最的,若德行不佳,多学无用,如果陛下觉得贤者六学可以帮助太子,臣也不反对,但是臣认为不应急于一时,目前而言,应该学一些德才兼备的大学士,作为太子的老师,等到将来太子长大之后,再学习贤者六学。”

    李治很是不悦的看了眼许敬宗,但不得不说,他说的也确实有道理。

    韩艺突然道:“陛下,虽然微臣不认同许大学士之言,而且许大学士明显夹带私心,但是,纵使许大学士没有来,微臣也会婉拒陛下的美意,因为微臣自问还不足以为人师。”

    许敬宗嘴巴歪了一下,好似说,我要不来,你早就欣然接受了。

    李治瞧了眼韩艺,显得有些犹豫不决,这贤者六学只是一个由头,他希望安排一个信得过的人在旁保护太子。

    哪知韩艺话锋一转,道:“但是古语有云,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从微臣的心理学来说,每个人周边都应该要有一个完整的社会群体,而在这个群体中,就有父母、亲人、兄弟姐妹、老师、朋友,以及陌生人,每个人的成长都与这几者息息相关,若缺其一,对于一个人影响会是非常大的。好比说有些问题,这父母说了,孩子不听,但是老师说了,他就会听,老师说了,不听,也许朋友说了就会听。”

    李治稍稍点头,道:“你说也不无道理,但与这事有何关系?”

    韩艺道:“微臣虽然不足以为人师,但是做太子的益友,还是可以胜任的。”

    “益友?”李治惊讶的望着韩艺。

    李淳风他们也都惊呆了,这辈分降得可是真快啊!

    唯独李弘眼中一亮,两眼放光的望着韩艺。

    韩艺当然注意到这小家伙的眼神了,点头道:“不错!微臣的心理学其实是针对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微臣相信太子也不例外,如果将烦恼积压在心中,这会造成一种心理疾病,微臣认为太子需要一个人在旁边开导他他时刻保持着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这对于太子的成长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学问的话,微臣的确教不了多少,但是微臣可以运用心理学帮助太子排解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许敬宗哼道:“什么心理学,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韩艺笑道:“中书令,你出身名门,再加上满腹经纶,心气高傲,这本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可是你的高傲却有些过了,这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