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小闲人- 第6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艺微微颔一笑,然后便与张大象出了大殿。

    等到宴会结束之后,李治又紧急将枢要大臣召集到两仪殿内商议。

    “各位爱卿如何李治目光左右。

    李义府立刻站出来道:“回禀陛下,依臣之见,就算禄东赞所言不完全属实,但是这事绝不是某一方挑起的,两方都有责任,而它们同属我大唐藩国,我们大唐应该选择中立,不应偏向一方。韩侍郎当初说得虽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禄东赞说的,我们也不能不防,一旦我们出兵援助吐谷浑,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吐蕃势必会觉得我们大唐偏向吐谷浑,心里必生芥蒂,当年先帝可是费了不少努力,才让大唐与吐蕃数十年没有战事,万一我们大唐与吐蕃生冲突,得利肯定是吐谷浑。两者相比起来,臣以为吐谷浑对于我大唐的威胁更大,毕竟当年吐谷浑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兵河陇地区,妄图割断我们大唐通往西域的道路,这我们也不得不防。”

    杜正伦道:“陛下,禄东赞说鲜卑狡诈多变,反复无常,但他禄东赞又岂是善类,禄东赞的才智,深得先帝的欣赏,甚至愿意许以公主,招揽至麾下,可见其人亦非常人,谁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示弱,故意麻痹我大唐,阻止我大唐援助吐谷浑,以便能够消灭吐谷浑。”

    许敬宗笑道:“杜侍郎未免也小觑我大唐了,我大唐能有今日之强盛,可不是来至于合纵联盟,而是在于高祖太宗陛下的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吐谷浑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孱弱,吐蕃想要完全消灭吐谷浑,那也是极其困难的,即便他真的消灭了吐谷浑,那国力也必将大损,因此老臣觉得,若能够劝和那最好不过了,倘若不能的话,那也没有关系,就让他们相互损耗,我们大唐休养生息,等到他们鱼死网破后,我们国力早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到时我们大唐不管是面对一方,甚至他们两方加在一起,也不惧也。正所谓上兵伐谋,出兵那只是下下之策而已。”

    “说得好!”

    李治道:“展自身国力才是主要的,只要自己足够强,那么不管面对人,事,都无须惧怕。”

    他虽然不是完全相信禄东赞,但正如李义府所言,这事两边肯定都有责任,两国又都是藩国,有都有联姻,而且关系都非常好,大唐理应中立,不应偏袒一方。

    杜正伦一脸郁闷,但也唯有拱手道:“陛下圣明。”

    李勣暗自叹了口气,但还是没有出声。

    韩艺心知李治已经是偏向中立,但他决不能任由禄东赞奸计得逞,因为这可能会伤害到他的政治利益,西北计划是不能出事的,否则的话,他在政治上将会面临全盘皆输的境地,因为他忽悠一批商人去,如果是这些商人没有得利,那将来就不会再相信他了,可是他也知道,想要劝李治出兵,是一件非常自私的事,李治有自己的政治考虑,站出来道:“陛下,我大唐可是中原的主宰,倘若周边大小事务,我大唐都不闻不问的话,试问谁还会臣服我大唐。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倘若官府对于民间争斗不闻不问的话,那么百姓绝对不会再听官府的了。所以,如果我们大唐要保证自己的权威四方臣服,那么必须要干预周边一切的事务,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大唐是他们的宗主国,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而且要体现在每个细节上面。”

    李治微一沉吟,觉得也有些道理,这一番话也符合他的雄心壮志,道:“那你以为该当如何?”

    韩艺道:“微臣认为,即便我大唐不相助一方,也必须要采取强硬的方式他们双方停止争斗,我们要必须要展现大唐帝国的权威,其实我们与吐蕃和吐谷浑最为主要的关系,可不是朋友关系,也不是联姻关系,而是大哥与小弟的关系,它们都必须要听从我们这个做大哥的话,这才是实力的体现,绝不允许他们对于陛下的话置若罔闻。”

    李义府许敬宗听得均觉好笑,那诺曷钵是大唐扶植起来的不假,但是吐蕃的话,与大唐的关系还真就只是联姻关系,其实上下关系不是那么的明显,吐蕃虽然自称为臣,但并不受大唐的控制,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实在是禄东赞这厮贼会装孙子人觉得好像吐蕃就是大唐的爪牙,但是两**力其实相差无几,凭什么吐蕃要听大唐的。

    但是这话他们也不便开口,难道说自己不是老大吗。韩艺这么说,就是要堵住他们的嘴。

    李治点点头,道:“你说得也不无道理,即便是劝和,也必须强势一些,否则的话,我们大唐何以令四周臣服。不过你也得注意一下,可不要做过了,要以王道令他们信服,而非是霸道。”

    韩艺拱手道:“微臣遵命。”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求月票。。。。。。,。请: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先礼后兵() 
就事论事,李治这么做,可不是软弱的表现,恰恰凸显出李治吃软不硬的性格,要是禄东赞跟李治叫板,非常强势的话,那李治百分之一百会出兵的,其实李治的帝王心态非常重,他绝不允许人骑到他头上去,可是狡猾的禄东赞偏偏选择装孙子,装可怜,对于李治那是无比的尊重,再加上吐蕃大唐这些年关系非常密切,反倒让李治觉得不应该偏向一边。

    另外,吐蕃其实李治的目标范围内,他主要的方针是要管控西北,进军西域,这也是中原王朝的梦,因为中原王朝再强大,也未能踏足西域,这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的百年大计,因为李世民当初就已经看到了希望,唐朝的潜力却是拥有了踏足西域的基础,再来就是东边的高句丽,这根刺不拔,大唐王朝始终寝食难安,这才是李治的主要政策,只要吐蕃不染指西北,李治还是可以容忍的,他现在要全力发展国力,为将来消灭高句丽做准备,等稳定住了东方,那么就可以全力突破西域这一块未知领域了。

    韩艺是清楚的,他心里多半还是挺无奈的,他只能尽可能拖延吐蕃与吐谷浑的战争,等到西北稳定下来,到时就不怕吐蕃了

    萧府

    直到傍晚时分,萧锐才从外面回来。

    韩艺萧无衣夫妇起身来到门前迎接。

    老丈人,辛苦了韩艺一脸愧疚的说道。

    你啊

    萧锐只是指了指韩艺,但并未急着说,三人来到屋内坐下。

    萧锐喝了一口茶,叹道:不瞒你说,其实我倒是不累,只是那河源郡王心焉,一个劲的旁敲侧击,打听你的消息,他也没有去哪里游玩,就在你北巷转悠着。

    韩艺笑而不语,显然是早就预料到的。

    萧锐瞧了眼韩艺,道:贤婿呀,我看这河源郡王也挺不容易的,好歹他也是一隅之王,来到我长安,卑躬屈膝,处处求人,心里还惦记着吐谷浑的百姓,你看什么时候见见他吧。

    毕竟是佛门中人,心有不忍。

    萧无衣道:爹爹,当年他们吐谷浑在我大唐趁火打劫时,可不是这样的,谁要他自己没有本事,若是他有本事,就不用这样了,这可怪不得夫君。

    你懂什么萧锐瞪了女儿一眼,道:当年趁火打劫的又不是他,要知道他可是先帝和你干爷爷一手扶起来的,怎么能将当年之过怪罪到他头上来。

    韩艺笑道:老丈人,这可不是两个人的友谊,要那样的话,老丈人你一句话,我借个十贯八贯给他也不是问题,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这里面可不能加塞同情可怜,我们若帮助他的话,可能成千上万的大唐百姓会因此付出生命。如果对我大唐有利,那就出兵援助,如果有弊,那就不援助,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萧锐稍稍点头,道:你这话倒也不无道理。

    萧无衣当即不满道:爹爹,女儿的意思跟夫君一样,凭什么女儿跟你说,你就说女儿什么不懂,夫君说,你就说不无道理,你太偏心了。

    你闭嘴

    萧锐哼了一声,道:你说的跟韩艺是一样吗懒得搭理这不肖子,又向韩艺道:但不管你怎么样,总得见见河源郡王吧,总是让老夫去搪塞他,也不是一回事,老夫也为难的。

    韩艺笑着点点头道:我一定会见他的,但是在此之前,我得先见见禄东赞。

    萧锐道:这不妥吧,凡事都有先来后到。

    韩艺呵呵道:正如我方才所言,一切外交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谁更,我就先见谁,没有什么先来后到,就目前而言,禄东赞更为一些,我自然是先见他。

    萧锐是厚道人,不认同韩艺的这一番话,但是他只是打掩护的,这事不归他管,道:那那就随便你吧。

    翌日

    韩艺临近中午时才来到慈恩寺,拜访禄东赞,他这时候来,摆明没有打算跟禄东赞出门瞎逛,先把正事谈了再说。

    哎哟,韩侍郎大驾光临,禄东赞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从这一番寒暄来看,禄东赞是熟知中原文化。

    韩艺拱手道:大相言重了,是在下来晚了,还请大相多多包涵。

    然而,在禄东赞身边还站着一位老者,正是唐玄奘。

    阿弥陀佛,多日不见,韩侍郎近来可好

    唐玄奘行得佛礼道。

    禄东赞见唐玄奘对韩艺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都是非常恭敬有礼,心中暗想,此人果真非同寻常啊

    韩艺拱手道:蒙大师记挂,晚辈一切都好,大师别来无恙了。

    唐玄奘笑着点点头。

    韩艺又好奇道:二位难道认识

    唐玄奘笑道:当年贫僧去往西域时,曾途径吐蕃,当时多亏大相照顾,贫僧才能安然无恙。

    禄东赞笑道:大师言重了,当年怀以赤子之心,不顾路途险阻,跋山涉水,前往西域取经,令人敬佩,东赞只是略尽地主之谊,不足挂齿。

    韩艺暗笑,这是言重么,去你们吐蕃,若是没有你禄东赞护航,就不能安然无恙,这明显是讽刺你啊

    三人寒暄片刻,唐玄奘便告辞了。

    这唐玄奘一走,禄东赞立刻变得无比的热情,手一伸,道:韩侍郎,快里面请。

    请

    韩艺拱拱手,然后与禄东赞来到屋内。

    坐下之后,禄东赞是亲手帮韩艺到了一杯温热的茶,又非常激动道:不瞒韩侍郎,我这才来长安一两日,韩侍郎的大名,便已是如雷贯耳,关于韩侍郎的故事,那更是一个比一个,令人拍案叫绝,今日能够结识像韩侍郎这样的少年英才,那是我禄东赞的荣幸。可惜这寺庙不便饮酒,我就以茶代酒,敬韩侍郎一杯。

    韩艺举杯道:大相过誉了,在下可是早就听过大相的大名,可不仅仅是如雷贯耳,如果说在下的故事是一个比一个,那么大相对于在下而言那就是一个传奇人物,正是当年大相的聪明才智,才促成我大唐和吐蕃的一段上佳姻缘,今日得见,可谓是了却生平一大夙愿,这杯茶该当我敬大相才是,韩艺先干为敬。

    韩艺言罢,一饮而尽。

    这话说得多漂亮呀,一个传奇,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赞赏啊禄东赞心神一晃,情不自禁的有些享受,但立刻就反应过来,赶紧喝尽杯中茶水,心想,此人当真是能言会道。

    比忽悠,我会怕你韩艺神色自然,完全看不去恭维的意思,仿佛由内而外的肺腑之言,令人情不自禁的坦然接受,将茶杯放下,抢先拿着茶壶,为禄东赞倒茶。

    禄东赞忙道:岂敢,岂敢。

    这孙子装的,韩艺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好歹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但他知道越是这种人就越是可怕,因为这种人是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笑道:这是晚辈应该做的,今日晚辈与大相正是一见如故,纵使这平淡的茶,也喝得如美酒一般醉人,真是可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禄东赞一听,一个劲的冒鸡皮疙瘩,哈哈笑道:说得真是好,我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啊

    韩艺放下茶壶,又端起酒杯来,道:那咱们今日便不谈公事,纵情畅饮,大相以为如何

    不谈公事难道他是为公事而来。

    禄东赞目光闪烁了几下,这杯茶如何喝得下去,笑道:今日毕竟没有酒,恐怕有所不快,何不咱们先将公事谈了,然后明日在纵情畅饮,岂不更加畅快,韩侍郎以为呢

    这样啊韩艺道:可是我今日还想带大相去逛逛。

    这都什么时候了,出个门估计就宵禁了。禄东赞笑道:我又不是明日便走,今日谈完,也算是了却一桩事,他日玩的也开心一些。

    韩艺点点头,道:大相言之有理,那好,今日咱们就先将公事谈完,明日再好好玩。

    那是,那是。

    禄东赞将茶杯放了下来,带着一丝激动道:莫不是陛下答应援助我吐蕃了。

    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眼神,这表情,韩艺都有一丝不忍告诉他残酷的现实了,也将茶杯放下来了,道:大相,你我一见如故,那我就不妨直说了,你知道我入世不深,也没有接待过外宾,若是言语有不当之处,还请大相多多包涵。

    禄东赞听得莫名有些紧张,这三言两语,就看出来韩艺哪里像似入世不深,客套话说得都是一套一套的,道:韩侍郎见外了,有话直说便是,你我都是臣子,也都是奉命行事,谁怪得了谁了。

    那是,那是

    韩艺轻咳一声,道:大相应该也听说了,河源郡王前几天就已经到了长安,他也向我大唐求助,至于说了什么,大概与大相那日说的话差不多。

    禄东赞激动道:韩侍郎,那诺曷钵分明就是在挑拨大唐与吐蕃的关系,好坐收渔翁之利,其心可比蛇蝎,歹毒至极。

    韩艺点点头道:其实你们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的争斗,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也许你们都有苦衷,但也希望大相你能够体谅一下我们大唐,不管是吐蕃,还是吐谷浑,那都是我大唐的藩国,又都跟我大唐联姻,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小希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财源广进又是不断更的一年,噢耶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坑孙子的红线() 
“那不知大唐陛下是何意思?”

    禄东赞紧张兮兮道。

    韩艺叹道:“陛下希望你们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禄东赞听罢,眼中闪过一抹异色,却没有逃过韩艺那双毒辣的双眼,心想,看来他的底线就是希望我大唐不要出兵,于是又说道:“我们中原有一句话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打仗对于两国百姓都不好,大家有什么事,坐下来,喝杯茶,吃个包子,四四六六说清楚不是挺好的么,何必动刀动枪呢?”

    禄东赞瞧他一本正经的神情,但是说的话,却极具喜感,若非多年来的休养,非得笑出声来,重重一叹,道:“实不相瞒,我主有何尝想打仗了,我主即位以来,一直都在励精图治,希望我吐蕃百姓能够过上好生活,并且取得些许成果,可是吐谷浑眼看我吐蕃国力增长,心中嫉妒,屡屡挑衅,我主是忍无可忍,才决定出兵的。”

    没有见过这么会自夸的!韩艺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禄东赞的变法,道:“但是大相与河源郡王同时来长安,可见你们都并不想斗下去,若是大相不嫌在下辈分太低,在下愿意做这和事佬。”

    禄东赞心想我明明就是来求援的,什么时候说过不想再争斗下去,但脸上却异常挣扎,过的半响,道:“若是一年前的话,我们吐蕃决计会听从韩侍郎的建议,但是如今的话,我主的心都已经被那慕容氏给伤透了,他们慕容氏卑鄙无耻,翻脸不认人,出尔反尔,不可信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