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小闲人- 第1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敬宗微微笑道:“关于这一点,许州许多名士都来信给朝中大臣,说明此事的缘由,我也收到一些名士的信函,其实他们不是没有向官府说明过,但是正如你所言,人家也是正当买卖,官府也没法阻止人家来,而且当时朝廷也支持商人去各地做买卖,正是如此,那些村民积怨已久,才会犯下如此大罪,依我之见,这是情有可原的。”

    武媚娘又道:“刑部尚书。”

    卢承庆站出来道:“臣在。”

    武媚娘道:“你如何看?”

    卢承庆思忖半响,面露为难之色,道:“臣以为若是许州传来的消息属实的话,朝廷理应慎重应对,倘若一下子惩罚那么多百姓,定会激起当地民怨,到时后果不堪设想啊。”

    武媚娘黛眉一皱,道:“可是我认为韦大夫也说得很有道理,如果不惩罚那些百姓的话,其余州县也可能会有人效仿,到时后果同样也是不堪设想。”

    许敬宗道:“皇后圣明,想要解决此事,臣以为还得追根溯源。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商人引起的,我朝自开国以来,就未曾发生过这等事,可见这病因还在商人身上。”

    许圉师皱眉道:“将此事怪罪到商人头上,也未免有些武断,这买卖讲究的你情我愿,去到许州的商人又没有强买强卖,他们若不买,那商人自然就干不下去,可见还是有人买他们货物。”

    “可问题就在这里。”许敬宗道:“商人有钱有人,你去看看郊外那些作坊,这一天能织出多少布来,能裁剪出多少衣服来,价格自然便宜,而寻常人家的话,想要织出一丈布来,可是需要耗费许多力气和时日,更别提裁剪成衣服,倘若跟商人卖一个价格,百姓只会赔的血本无归。那许州历来就产丝绸,但却还是卖不过商人,更何况其它的地方。商人是没有错,但是商人这么做,伤害了天下百姓的利益啊!”

    许圉师竟被许敬宗说得哑口无言,其实他也不太懂这方面,点点头道:“许侍中言之有理,这确实是个问题。”

    武媚娘焦虑道:“那不知各位可有解决的办法?”

    几个枢要大臣一时都拿不定主意。

    因为这事确实很难判断孰是孰非,你要说百姓做错了,但是百姓也是为了自己的生计,为了自己的一口饭。但是商人也没有错,而且商人还是受害者,上百贯货物就这么给烧了,损失巨大啊。

    武媚娘等了半响,见还未有答复,又道:“此事不宜久拖,否则的话,许州的民安局可能支撑不住,到时可能会发生民变,朝廷必须得立刻拿出应对的办法,你们可都是国之栋梁,难道连这点事都解决不了么。”

    这话说得大家都很汗颜,因为这是实话。

    卢承庆、许圉师心里暗想,只可惜韩艺不在,要韩艺在的话,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李义府突然站出来,道:“启禀皇后,臣认为是否可以用征收商税来解决这个问题。”

    武媚娘一愣,道:“商税?这两件事有何关系?”

    卢承庆、许圉师也都好奇的看向李义府。

    李义府道:“方才许侍中不是说了么,那些村民是因为商人的货物便宜,抢了他们的生计,故此才烧毁商船,如果征收商税的话,那就提高了商人的成本,商人的货物自然也不会卖的太便宜,如此或许能够平息民愤。”

    武媚娘稍稍点头,道:“这倒也不失为一个法子。各位如何看?”

    因为李义府以前就提过征收商税之事,如今只不过是老调重弹,故此许圉师、卢承庆也没有多疑,只是用眼神交流了一番,然后也纷纷点头,因为在他们看来,征收商税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韦思谦道:“皇后,臣认为这不妥,征收商税臣并不反对,但是也不能在这时候征收,因为此次事件,商人本是受害者,如今朝廷不但不惩罚那些刁民,反而征收商税,这对于商人太不公平了。”

    许敬宗道:“就算不公平,朝廷也得顾忌大局,难道朝廷为了几个商人,去得罪天下百姓么?”

    “不不不。”武媚娘道:“我认为韦大夫之言非常有道理,商人也是百姓,若是这么判的话,那对于商人太不公平了。”

    说到这里,她又朝着韦思谦道:“不过韦大夫,许侍中之言也不无道理,朝廷总得做一些事来平息民愤。我认为可同时采纳二位之言,一方面征收商税,平息民愤,但是另一方面,给予闹事的百姓一些惩罚,维护我大唐律法的权威。我想那些百姓也是为了生计,既然朝廷已经决定征收商税,他们已经争取到他们想要的,自然也会甘愿受罚。”

    韦思谦沉吟片刻,道:“皇后,此事事关重大,臣以为还得由陛下来做决断。”这话说得非常强硬,可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武媚娘,你如今坐在两仪殿,那是特殊情况,平常的政务那便也罢了,这种敏感之事,你没有资格做主。

    卢承庆、许圉师稍稍的点了下头,还不敢太明显。

    武媚娘丝毫不恼,她哪里不知道韦思谦的性格,既然你要用他,你就接受这些,而且韦思谦说得也很有道理,点头笑道:“各位还请放心,此事事关重大,就算韦大夫不说,我也会想陛下奏明此事,毕竟征税乃是国家大事,唯有陛下才能够做主。”

    卢承庆等人听得就更加放心,如果李治都点头,那他们当然也不会反对。

    开完会之后,武媚娘就立刻去向李治禀报。

    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收税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以武媚娘现在的威望,她还真不敢擅自做主,这是一定得经过皇帝答应。

    “臣妾辜负了陛下的信任,还请陛下责罚。”

    武媚娘将此事告知李治之后,就赶紧请罪,因为李治才交权多久,就出这么一档子事,她当然是难辞其咎。

    “这事又非你所为,怎能怪你。”李治躺在卧榻上,摆摆手,他当然也不会怪武媚娘,因为这事本就不能怪武媚娘,又问道:“许敬宗他们可有想到对策?”

    武媚娘道:“李义府提议征收商税来平息众怒。”

    “正收商税?”李治好奇道。

    武媚娘又将征收商税的原因跟李治说了一遍。

    李治听得犹豫不决,叹道:“若韩艺在此就好了。”

    武媚娘道:“陛下难道忘记,韩艺其实早就将解决之法告知了陛下。”

    李治愣了下,道:“你这话从何说起,韩艺如今身在扬州,兴许还都不知道此事。”

    武媚娘道:“陛下可还记得,当初为了这商税之事,朝廷就有过争论,韩艺也认为商税是一定要征收的,不征收商税,却向农夫征税,这本是不公平之事,只不过当时为了促进发展,决定暂时不征。臣妾认为,既然发生了此事,何不借此征收商税。”

    这方面的事,李治最信任的韩艺,如今韩艺不在,他有些拿捏不定,但是他也知道这事不能拖,迟则生变,思虑许久,才点点头道:“可以征收商税,但是不能征收太多,目的只在于平息众怒。”

    武媚娘点头道:“臣妾也是这么想的。”

    李治道:“这事就交由你去办吧。”

    “臣妾遵命。”

    武媚娘又问道:“陛下这些天身子可好一些?”

    李治笑道:“倒是轻松不少,不过就是辛苦你了。”

    “陛下这话可就见外了,臣妾身为陛下的妻子,理应为陛下分忧,陛下若是怜惜臣妾,那就赶紧养好自己身子。”

    李治笑着点点头。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砧板上的肉() 
    李治点头之后,那么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

    在税收还未出炉之前,武媚娘先是立刻传信给许州,告诉当地民安局,以及当地的官府,朝廷已经知道许州的情况,并且决定征收商税,提高商人的成本,增加家庭作坊的竞争力。

    这是非常对的,因为得赶紧安抚当地的民心,平复民怨。

    但同时,武媚娘也命令民安局,惩罚几个领头闹事的,可如果依照唐律的话,这可是重罪,无期徒刑都有可能,但是武媚娘决定法外开恩,让他们去修路,修建码头,并且让他们协商赔偿曹汇的损失。

    这最后一条就真是非常坑爹,那些农夫哪里赔得起,拿出他们全部的家当,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而且还是协商,不是强制执行。

    看似公平,但其实是对于商人是非常不利的判罚。

    很快,这商税就出炉了,主要就是关税,收关税千分之五,并且将郊外的作坊纳入市税中,以前唐朝是收市税的,两市都得交税,税不是很高,但是作坊是不缴税的,如今将作坊纳入市税之中,就是也得交税了。

    这税其实并不高,纵观这个华夏历史,这个商税绝对算是低的。

    武媚娘是非常遵从的李治的意思,没有说要征收高昂的商税。

    但是要征商税,就必须成立专门收商税的官衙,于是武媚娘就借机成立了商税局,由李义府来担任商税局的头头。

    这一系列政策下来,长安的商人都懵了。

    好死不死,正好钱大方他们这些富商刚刚从乐浪州、熊津州回来,因为那边已经开始走上正轨,而且他们也听说韩艺致仕的消息,心里不安稳,毕竟长安才是他们的大本营,于是就将那边的买卖交给自己的儿子或者亲人打理,自己则是赶了回来。

    这一回来,就听到朝廷要征收商税。

    这税虽然不高,但是这事非常气人,而且由李义府来担任商税局的老大,这些商人是又怒又怕,于是就立刻去找张大象。

    “张侍郎,这事对咱们太不公平了。”

    “不错,分明就是那些刁民烧毁了咱们商人的货物,朝廷不但不严惩那些刁民,还要征收商税,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你们这不是欺负人么。”

    “咱们刚刚才帮助朝廷平定高句丽,朝廷这么做,跟卸磨杀驴有何区别,真是太寒人心了。”

    “还有商税局理应归户部统管,怎么会交由李中书来管。”

    。。。。。。

    这些商人来到市署,冲着张大象就是一顿抱怨。

    张大象也确实可怜,这事自始至终,就没有跟户部有过任何商量,他跟这些商人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上面派人来吩咐一句,朝廷要征收商税。

    张大象不敢多说什么,如今就连韩艺都走,他在朝中过得简直就是如履薄冰,而他是跟韩艺一边的,与商人的关系也是非常好,也知道他们心里委屈,于是叹道:“各位还请息怒,朝廷也是为了大局着想,平复民怨,若是朝廷真想征收商税,也不会只征收这一点。”

    “这税可不少了。”钱大方道:“咱们的货物虽然生产便宜,但要是算上运费的话,可也不便宜。”

    窦衡道:“这商税是多是少,且不说,关键这事不能这么做,朝廷怎么也得想办法将曹汇的损失补上吧,而朝廷只是让他们协商着赔偿,那些刁民哪里有钱赔,要这样的话,那咱们还敢将货运出去么。”

    就在这时候,只听屋外有人说道:“我看你们这些商人,真是被韩艺给宠坏了。”

    众人一惊,回头一看,只见许敬宗和李义府走了进来。

    “下官见过李中书,许侍中。”

    张大象与市署的一些官员立刻上前行礼。

    许敬宗道:“张侍郎,你堂堂户部侍郎,竟然被你这些商人指着鼻子骂,我们大臣的脸面都让你丢尽了。”

    张大象一脸尴尬,做不得声。

    这边骂完,那边又骂,张大象是无辜极了,此时此刻,他都想回家守孝了。

    那些商人见李义府跟许敬宗来了,都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

    许敬宗和李义府径直上前,坐了下来,下人赶紧为他们二人斟茶。

    许敬宗目光一扫,道:“你们这些商人,还真是唯利是图,一毛不拔。这些年你们赚了不少钱吧,如今朝廷才征收这么一点商税,你们在这里吵吵闹闹的,要是人人都如你们这样,那些农夫不都造反了。还有许州一事,你们就只光顾着你们自己的损失,也不为朝廷想想,倘若许州乱了,朝廷得花多少钱来平乱,这钱你们来给么?朝廷当然得以大局为重,你们不能说有便宜就占,出了事,就怪朝廷,还跑到市署来闹,真是岂有此理,我看你们是活得不耐烦了。”

    商人在他眼中,那就跟那些卑微下人没啥区别,说话根本是毫不留情。

    钱大方他们吓得是冷汗直流,他们突然醒悟过来,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卑微的商人,人家一句话,他们就得人头落地。

    “许侍中还请息怒。”李义府突然伸手拦了一下许敬宗,又朝着那些商人道:“我知道你们心里委屈,但是你们也得体谅一下朝廷,朝廷也不想这么做,但要不这么做的话,许州很可能会发生动乱,你们是不知道许州的情况,那里已经非常危险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至于商税局的事,我方才也听到你们的建议,我想你们也误会了,朝廷之所以将商税局交予我来统管,只因为韩尚书目前还在家守孝,户部还有许多事要忙,张侍郎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故此才让我来管,不过你们放心,商税局绝不会多收你们一文钱税,这个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倘若有多收的情况,你们可以去御史台告我。”

    这些商人都已经给吓坏了,哪里还敢多说什么,连连点头称是。

    李义府又道:“要是你们没有其它问题的话,就都退下吧。”

    这些商人有问题,也不会跟他们说,赶紧作揖告退。

    等到那些商人走后,许敬宗又向张大象道:“张侍郎,你都看见了,这些商人,个个都是非常贪婪,且不知好歹,你若跟他们好声好气说,他们反而会变本加厉,你堂堂户部侍郎,四品大员,要拿出一点威严来。”

    张大象颔首道:“下官遵命。”心里却想,以前韩艺在的时候,跟他们可都是好声好气的说,但是他们却都非常听从韩艺的话,你们这般做,人家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这可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他也察觉到,许敬宗、李义府准备将魔爪伸向户部,要知道一直以来,在六部之中,唯有户部是最稳定的,反正自韩艺上任以来,就从未出过任何问题,这就是因为李义府、许敬宗的势力渗透不进来,韩艺的户部是铁板一块,但是如今可不一定,没有韩艺在,张大象可不敢得罪他们两个。

    。。。。。。

    而那边钱大方等商人,离开市署之后,个个都是沉默不语,出得西市就各奔东西。钱大方、窦义、赵四甲、徐珂、彭万金等北巷商人,直接去到渭水,上了一首游舫。

    这游舫刚刚离开码头,钱大方就立刻咆哮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韩小哥一走,一准就会出问题。”

    “这我也知道,可咱们有什么办法,韩小哥得回家守孝,就算咱们愿意去为韩小哥守孝,也是不能够的。如今这当务之急,应该是赶紧想出这应对之策。”

    “什么应对之策,咱们在许敬宗、李义府眼中,那不就是砧板上的肉么。依我之见,咱们还是去扬州,反正韩小哥在哪,咱们就去哪里。”钱大方挥舞着双手道。

    窦义道:“老钱,你别这么激动,韩小哥只是回家守孝,过个两三年,韩小哥还是会回来的。”

    钱大方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