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阳帝国-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错,20年前,我第一次在十六铺码头搬货,看到英国人的军舰,我当时就想为什么我们国家造不出一样的军舰?不过后来,我只在黄埔江上看到了更大的日本军舰,我知道了一件事,整个亚洲,只有日本人在发奋图强。”

    马强最听不得这种民族失败主义论调,再次忍不住往前凑,这次被水手长陆大成摇手阻止。一直躲在黑暗中听这番怪论的水手长,从后面走上前,站在了横眉冷眼做不屈状的黄掌柜面前。

    “如果我告诉你,我们会打胜,你怎么说?”

    “呵呵,做你的白日梦去吧。”黄掌柜的反应,就像是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我沈金良今天放下这句话,即使咸鱼都能翻身,这个国家也翻不了身。”

    林秀轩无奈摇了摇头,这种无药可救的人,决不能留下活口,于是他向马强使了一个眼色。

    马强出手如电,一下子用铁丝勒住沈金良脖子,此时他抬眼注意到那个瘦高个还紧盯着自己,那是一种稍微愤怒而又不忍的神情,犹如童年时代,父亲看着自己打破家里唯一一口砂锅时的样子;随即一切都暗淡下来,几秒钟后,世界变得从所未有的安静。

    马强用了20秒,即将沈金良绞杀,一直看到他手脚抽搐,口吐白沫才松手。

    “这样的振振有词的混蛋,老子还是第一次见到。”

    “你以为汉奸都只是贪生怕死,或者贪图钱财?”林组长摇头道,“走吧,还得回潜艇去,想办法印钱。”

    他说着话,从衣服里取出一叠宣传纸来,都是些抗日锄奸的口号,落款是江南挺进队。下午他见到这些玩意儿时脑筋一转,觉得可能用来故布疑阵。

    他知道敌人一定会到这一带来调查,既然唯一见过419小组的沈掌柜死了,那么这些传单和布告就足可以引开敌人的注意力,有利于抹平这第一次冒冒失失登陆,所带来的种种遗留问题,反正那黄八娘子,正愁队伍影响不够,应该也不会反对。

    三人将传单到处乱撒了一通,然后从后门出去,与419号进行了短暂通讯。凌晨时分终于赶到藏着小船的小港汊。三人怕惊动岸上的人,先将小船划出小河,到了海上才启动发动机,一溜烟向南面开。

37() 
无人机,暂时无法通讯,不过马强是陆战队出身,不至于会在这样的海湾内迷失方向。3点钟的时候,他们三人终于来到了潜艇旁。

    只见潜艇上的419标记已经被涂抹掉了,围壳上部用树叶伪装过了,排除了从空中被发现的威胁,看来小组出动的这2天时间内,程大洋他们也不是什么都没干。

    三人进入潜艇后,程大洋对林秀轩带补丁的破衣烂衫很有一些兴致,对他来说,林上校这副长工模样也算意外之喜,可惜出于对军官的尊重,不能拍照留念。随后他下令将想围观的众人都赶散,让侦察小组在会议室内等候,并换换衣服。十分钟后,闭门会议开始,总共只有大约十个人参加。

    林秀轩首先介绍了登陆后的情况,以及他发现的,容易被识别出来的几个破绽,希望以后有其他人上岸时,可以加以注意。

    政委头也不抬,一个劲地在笔记本上做记录,这两天他一直站在显示器前,看得那叫一个心惊肉跳。这还没有碰上一个正经日本人,就已经如此狼狈,今后这些细节上,可得加倍小心。有一些问题,比如潜艇里的人比这个时代的人要白净些,这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当然如果进了租借,或许那里的人不似这边乡下地方的人这么黑。

    随后林秀轩开始介绍登陆的成果,包括核实了主要通用的货币,以及对不同单位敌人的战斗力分析。最后他轻描淡写地谈了一下,要印50万假钱去交换本地河流资料时,程大洋差一点要站起来反驳什么,最终被政委拉住了。

    会议的第二个环节是程大洋介绍这段时间,无人机的侦察收获。主要是林秀轩还不知道的部分。首先是关于朱泾守备队的规模,从空中可以看到姚队长离开后,又有至少2个中队的伪军进驻那里。随后他又介绍了,黄弄村枪战时,近在咫尺金卫镇内发生的恐慌,当地的伪警察,把日本旗和伪国民政府旗一块儿降了下来,换上了一面白旗,同时紧闭了城门。由此可以看到,整个金山的守备是北紧南松,他预计越是靠近上海,将要遇到的麻烦也更多,随即他又假惺惺地对林秀轩领导的这次,距离海岸区区2。8公里的侦察,进行了比较高度的评价,认为除了有一些狼狈,以及欠了一屁股债以外,大致的任务目的算是达到了。

    会议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落幕,陆大成和马强都急着找地方睡觉,只有林秀轩肩上还担着3天内赶印50万中储券的任务,没法儿休息。

    他到了情报组的舱室,找到了自己的小组内最擅长伪造证件的组员——巧手贺明,将3张中储券样本给他,让他无论如何要赶制出50万来。

    贺明听到了这个计划,立即摆出一幅哭笑不得的嘴脸,头摇的像个拨浪鼓一样:

    “老大,你一定失心疯了?怎么会这么轻巧地答应这么多?”

    “不说这些了,到底行不行?难不成,你连这么粗制滥造的东西都搞不定?”

    “省省,激将法没用,如果面额是5000一张,或许还有机会,但是只有100,肯定来不及。”

    “那就降低一点儿标准?你看纸张这么烂,就一个水印。”

    “如果用的纸超过规格了,也一样容易穿帮。”贺明说着将钞票举起,在一盏红色照明灯下仔细端详起来,“我日,这种钱也能流通?油墨很很差,字体无凹凸,无金属线;两张上人像位置有很大偏差,这竟然是银行印的?”

    “所以说,你一定有办法的,降低一下规格不成吗?”

    “那不是坏了我巧手的招牌。”

    “我们搞地下工作的,要什么招牌,想想看,有没有批量生产的办法。”

    “批量?那就只有打印了,”他眯缝起眼睛仔细看这张色泽单调的票子,“打印的话,在色深上会有差异,最精密的打印也不从避免,而且不耐久。”

    “人眼能察觉到的差别?”

    “用做旧的手法,可以得到泛黄的效果,也许可以遮盖色差,不过至多也就是瞒过一般人,进不了银行。”

    “那不就成了。对了,还有水印,能不能批量伪造?”林秀轩赶紧追问,他知道贺明可以用极为细致的手法,将纸张剖开,复制出足以乱真的水印,但是这种精细的办法肯定来不及。

    “也许有办法,”巧手贺明突然点了点头,“有一个失传的土办法,但是必须按照水印人像,做出一个可以滚动的刚性模具。”

    “这个可以用3d打印机。”

    “呵呵,确实可以,但是技术含量太低,简直是蟊贼的作坊手法。”巧手贺明说道。

    “有了模具,你怎么将水印制贴上去?”林秀轩赶紧追问下去。

    “先确定整版尺寸,我看可以定在72x120厘米。这样整版就是144张,也就是1万4千4百元。”

    “然后呢”

    “听好了,先将准备好的纸张打湿,等其变软,随后用制作的硬质模具在特定位置滚动,破坏纸张纤维,形成一个人头水印,虽然这种湿纸滚压法只是作用在纸张表面,而非如同真正水印在制纸阶段,就嵌入内层,但是可以达到一定的凹凸和厚薄,走光效果差不多,一般人看不出来。”

    “行家能不能看出来?”

    “这不是废话吗?好了,你可以走了,今天我有的忙了。”

    “走之前,还有一件事,”林秀轩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硬面本,是他缴获的侦缉队证件“这个不急,你先留着,以后可能用得着。”

    林秀轩走后,贺明开始加班制作假钱,他先扫描了纸币的正面,然后放大观察。纸币的防伪措施,当然不止是林秀轩以为的只有一个水印人头,实际上,纸面内掺入了红绿色的纤维丝线,一种古老的防伪手法,并不难复制,但是手头搞不到材料,当然他觉得这一项可以跳过去,因为所有的三张样本中,只有一张有丝线,其余2张均没有,这说明不同批次的纸币用纸其实不一样。

    其次是一些小的技巧,增加伪造难度,比如银行行长的签名的走笔,以及正面图样所绘的中山陵树木上的小小的暗记,在雕版印刷的时代,这些都是有用的防伪手段,不过在照相制版技术出现后,这些手法没什么效果了。

    最后是中储券的序列号,他使用其中一张的ac字母作为冠号,然后使用了连号的9位数字,简单制作了序列号,他当然知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但是他无从知道序列号规律,当然这批钱如果存进银行有可能会被发现,但是市面流通应该够了。

    他先将同样尺寸纸张,放在水中浸泡。同时又将孙中山的头像从扫描图像中抠出来,制作一个凸版的人像,弯曲,然后进行激光打印。

    打印完成后,中间装上一个轴,就完成人像滚子,利用这个东西,在浸湿的纸张上滚动,可以在纸张的特定位置留下一个凹凸的水印。

    将纸张上的水印初步完成后,他将纸张干燥,进行打印。

    10个小时内,他就完成了100万中储券的印刷。再将整版假钱裁剪开后,用含硫蒸汽熨烫做旧,无法保证每一张的泛黄效果一样,不过这也是他要的效果。最后将所有的钱塞进滚筒洗衣机洗涤甩干几次。如此再取出一对照那两张真的中储券,很难看出破绽了,他找了小组内不知就里的其他成员分辨真假,大部分人单单从第一感觉或者纸质优劣上,主观判断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印制的中储券为假,只有密码专家秦小苏,每次都能识别出419号上印的那些钱来,并且他只是看过唯一的3张真的中储券,就能判断出其序列号生成是有规律的,贺明全部以同样字头开始,加上后面9位连号数字显然是乱来

    林秀轩一觉醒来,100万中储券已经完成了。他找人来,将钱每一万一摞捆好,留着备用。对于贺明能够多印出50万来,他也深表感谢,虽然贺明提醒他,不能拿到银行票号里兑换,但是或许以后可以留着送人情。

38() 
7月5日上午。419号再次放出无人机搜索从金山进入上海的道路,同时观察昨天枪战后,日伪是否有所行动。无人机没有发现敌人大规模出动的情景,倒是看到黄弄村的祠堂门口一溜停着不少尸体,头盖着白布,有几名派出所的伪警察守着。另外,村里还动员了农闲中的农民们,洗地刷墙,看来要把江南挺进队昨天刷上去的抗日标语清洗掉。林秀轩对这个黄保长还是很放心的,他颇会识人,知道黄左良这类人,其实只是艰难求生而已,绝对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

    无人机还可以发现,朱泾的保安队关闭了大门,门口加了哨,但是没有出动的迹象。挺进队则继续来去自由,他们的船队中有一部分混进钱塘江,向西离开了无人机的视野。另一部分则一直在附近河流中移动,不时派人上岸侦察,显然这一带乡下远非日伪宣传的那样,属于“治安保证区”。

    为什么日军没有出动?林秀轩不得而知,也许这样规模的游击队骚扰只是寻常事态?或者日伪正忙着什么事情,腾不出兵力?他昨天就观察到,朱泾的汪伪保安队,与平湖的日军宪兵队之间尿不到一个壶里,而金山地区,恰好处于两者共管地区,但是其间的嫌隙又是十分明显的,看来将来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活动。

    “林处长,敌人怎么没有大举行动?”一同观看无人机视频的程大洋忍不住问道。

    “也许他们有什么重大的军事行动,牵制了治安部队的兵力吧?”

    “哦,你要是知道什么,不妨直说?”程大洋问道,他知道林秀轩昨天起就一直在查阅资料库中的历史。

    “近期驻上海的日本上海派遣军有两项调动,其一是向皖北地区抽调一个师团部队,发动新的。另外还向青岛转移部队,目的是制造向苏联边境增兵的假象,其实这些部队在青岛上船后,会转移到南洋。”

    “这么说上海很空虚?”

    “嗯,确实如此,敌人正准备太平洋战争,兵力上捉襟见肘,在1941年底,江南的各路游击队快速迅速填补了日军收缩后留下的空隙。当然这以后,日军会组成组成常驻占领区的混成旅团,专门应付游击队。”

    “这么说,你打算和挺进队交易?”

    “没错,钱都打印出来了,不送个人情,说不过去。”

    “这么说,你打算从水道进上海?”

    “不,水路还是备用,必须先弄到船,这一次还是走陆路。”

    “老林啊,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说。”

    “你们情报组的那条大汉,是不是太扎眼?”程大洋所指的,自然是马强。

    “是有些眨眼,不过我权衡再三,还是少不了他。在这个世道行走,有时候还得用暴露解决一些问题。”

    林秀轩与程大洋谈话的同时,马强正在情报组区域准备下一次登陆的必要装备,他感觉前天的任务,组长带的武器实在太弱了。组长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情报人员靠头脑而非枪支解决问题”的话,他是全然不信的,实际上他觉得在这个邪年头里,最可信赖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火力。

    他首先选了一支mp5k型冲锋枪,这种枪在携带20发弹夹的时候,比黄八妹的毛瑟手枪大不了多少,可以藏在腋下,用外衣挡住,不容易看出来;在近距离上,这支武器的火力足够应付各种威胁,也可以装上消音器执行一些暗杀任务。

    实际上,当初马强离开陆战队两栖侦察部队加入特别小组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个神秘部队可以选择的武器范围很大,他不太喜欢95式突击步枪或者05型冲锋枪,也不喜欢其他那些没有突出特点的标准型武器;他喜欢那些,要么尺寸最小,要么声音最轻,要么精度最好的特殊武器;各方面说得过去的普通步兵武器,根本不入他眼。由于特别小组通常需要执行一些隐藏身份的任务,总是有不少可选的外军武器,这让马强如鱼得水。

    自从与侦缉队黄队长进行过一轮较量并失手之后,马强也意识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射击功夫,还是有所欠缺,主要问题在于对技术装备依赖比较大,诸如如光学瞄准镜和测距设备,既然如此,他就多了一个理由,说服自己带上足够多的现代化技术装备。

    林秀轩对本次上岸的武器没有太多要求,他只是将决定权交给了轻武器专家马强,唯一要求是尺寸必须能藏到从沈老板家里弄到的一只木制的手提箱里,这使得马强在任务器材中,硬是又加进了一支狙击枪。要能塞进一个0。7米长的手提箱,并也没有太多的选择,最终选定的,是一支可以折叠枪托的g22型狙击步枪,这种武器的精度没有问题,马强曾经用它击中过1公里外的人形靶子。

    另外马强还选择了3把火力强大的格洛克18型全自动手枪。一只可以在1公里外起爆炸弹的遥控爆器,以及足够炸掉一栋楼房的烈性炸药。另外还携带了小型的激光指示器,以便在真正危机的时候为无人机介入,提供目标指示。

    总之林秀轩看到马强的登陆清单后,不禁浑身一哆嗦,他感觉马强同志想要的,不是低调行走在历史中,而是要作为单独一方去参加世界大战。他本该预见到,到放权给马强,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