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4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幕,又勾起了鲁国国主那调侃般的笑容。

    而赵弘润倒没有在意,再又喝了一杯热酒后,皱眉说道:“那些楚国贵族,不至于连这点事都看不出来吧?……难道他们看不出来,楚王熊胥是在借机杀人么?”

    “瞧自然是瞧出来了。”鲁国国主亦饮了一杯酒,表情复杂地说道:“眼下楚国国内,遍地谣言,说熊胥老贼敌不过我等联军,就杀贵族泄愤,致使不少楚国贵族欲联合起来,将熊胥老贼逼下王位,听说跳得最欢的,就是熊氏的宿敌屈氏……可这又如何?楚国还有项末、项娈,还有寿陵君景舍、西陵君屈平、邸阳君熊商,只要这些人站在熊胥老贼那边,那帮贵族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说到这里,他一口饮尽了杯中的热酒,叹息说道:“熊胥那昏王,与齐王争了半辈子都没能赢过一回,没想到这回,居然与齐王打了个平手。”说着,他摇晃着空空如也的酒樽,喃喃说道:“待等楚国平息了内乱,我齐鲁可要遭殃咯。”

    赵弘润自然听得懂鲁国国主这番话是什么意思,闻言劝道:“国主不必忧虑,熊胥想要收权,未见得那些贵族会乐意交出权力,不出意料的话,楚国必将迎来一次内乱。……而这内乱,远比齐国的内乱更甚!”

    的确,倘若说齐国的内乱只是齐王吕僖那几个儿子为了王位的争斗,那么楚国的内乱,就是旧贵族势力在遭到楚王熊胥打压的情况下的垂死挣扎,两者的激烈程度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毫不夸张地说,齐鲁魏越四方势力都未能打垮的楚国,很有可能会在这场内乱中瓦解,变得支离破碎。

    问题就在于,一旦楚国结束了内乱,那么,齐鲁魏越四方势力,就将要面对一个近几百年来最强盛的楚国。(未完待续。)

第761章:回国() 
“听说你与暘城君熊拓有些来往,是早准备在楚国的内乱中插一手么?”

    冷不丁地,鲁国国主问道。

    他这番话,非但引起了芈姜的注意,亦让赵弘润大感惊愕:“国主是怎么知道的?”

    鲁国国主笑而不语。

    见此,赵弘润也就识趣地不再追问下去,他在略微一犹豫后,说道:“不错,正如国主所言,小王的确是在筹划此事。”

    听了这话,鲁国国主一脸感慨地看着赵弘润,喃喃说道:“你的眼光,比我等这辈人更远啊……”说到这里,他眼中闪过几丝异色,低语道:“润公子,若他日你登基为魏王,我大鲁愿臣服于贵国,奉贵国为盟主,永世相好,可好?”

    “……”赵弘润与芈姜皆吃惊地看着鲁国国主。

    芈姜的吃惊,在于眼前这位鲁国国主居然如此看重她身边这个小矮子,居然说出『愿意臣服』的这种话来。

    而赵弘润的吃惊,则在于鲁国世代臣服于齐国,如今齐王吕僖刚刚过世,鲁国国主便有了别的心思,这份薄情寡义,让他有些不喜。

    可能是猜到了赵弘润的心思,鲁国国主苦笑地说道:“寡人并非是背弃齐国,奈何……唉,齐王陛下的那几个儿子,果真是没一个成器的,寡人的几个儿子,亦是中人之姿。……润公子亦是明眼人,你我都知道,一旦楚国结束内乱,齐鲁两国势必遭殃……到时候,还望润公子多多帮衬啊。”

    “……”赵弘润看了一眼鲁国国主,逐渐意识到,就像齐王吕僖亡故前一样,眼前鲁国国主,恐怕也是在寻求后路了。

    这不奇怪,毕竟以往若没有齐国的支持,单凭鲁国一己之力,根本不足以与楚国相抗衡。

    而如今,齐王吕僖亡故,这对于齐鲁两国的邦交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天晓得齐国的新王对待鲁国是什么态度?

    虽说齐王吕僖也留下了后招——魏国的王子姬昭,但话说回来,姬昭作为齐王吕僖的女婿,自然是头一个考虑齐魏两国,更何况,眼下齐国的局势,姬昭未见得能够掌握整个齐国。

    相比之下,另外一位魏公子姬润,就成了更好的盟友人选。

    论眼界,姬润早在几年前就预测到楚国会发生内乱,结交了楚公子暘城君熊拓;论本事,姬润两次出兵征讨楚国皆大胜而归;更要紧的是,姬润这位魏公子才十七岁,他还有大半辈子的时间。

    敲击着酒樽,赵弘润并没有急着给予答复。

    一来,是这种话空口无凭,不值得信任;二来,倘若日后他魏国强大了,有没有这层契约,鲁国依然会来投靠,毕竟只要赵弘润的六王兄姬昭在齐国一日,齐魏联盟就坚不可摧。鲁国夹在齐魏当中,不奉日后逐渐强大魏国为盟主,难不成投靠韩国或楚国?

    那可真的是找死了!

    毕竟鲁国的疆土,有大半与齐国与魏国(宋地)接壤。

    见赵弘润不说话,鲁国国主眼中闪过几丝讶色,随即岔开话题说道:“对了,寡人有件事想与润公子相商,是一桩于贵国于我大鲁皆有利益的事,不知润公子可有兴趣?”

    赵弘润有些好笑于鲁国国主那极为勉强突兀的转化话题,微笑着说道:“愿闻其详。”

    “是这样的。”

    鲁国国主唤来宫廷侍卫长孔父翎,从后者手中接过一张地图,平铺在花园里的石桌上,随即指着地图上说道:“寡人希望与贵国联手开辟一条河渠,西起贵国王都大梁,东至我大鲁……梁鲁渠。”『注:差不多是今日的古汴渠。』

    “唔?”赵弘润微微一愣,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不得不说,他对于鲁国国主所说的这条沟渠,还是颇有兴趣的。

    说实话,魏、鲁两国本来就有一条天然水运,即大河(今黄河),可问题就在于,大河的北方即是韩国的疆土,一旦开战,河运必然受到限制。

    比如当下,为何赵弘润在运载那百余万楚国平民时,不选择走大河这条水运,反而选择了涡河、涣水这两条吃水浅的河道呢?

    原因就在于韩国对大河水运的威胁极大,虽说韩国并没有什么强大的水军或战船,但不可否认,韩国想要击毁大河内来来往往的船只,那是不成问题的。

    因此,明明有着大河这条水运,但对于魏鲁两国而言,等同于没有。

    而倘若魏鲁两国合力开辟了这条『梁鲁渠』,那么,魏鲁两国就可以避免来自韩国的威胁,展开贸易,甚至于,这条河渠还可以挖到齐国的临淄,使齐国也加入到这条贸易线当中来。

    这怎么看,都是一件对齐鲁魏三方而言极为有利的事。

    问题在于鲁国国主提议修筑这条水渠的目的,毕竟水渠不单单可以行使装满货物的商船,也可以行使载满魏国士卒的战船……

    看了一眼鲁国国主,赵弘润似笑非笑地说道:“国主高瞻远瞩,小王佩服。”

    鲁国国主哈哈一笑,亦不在意,毕竟他提议兴修这条水渠的目的,其一是为了与魏国展开贸易,毕竟魏国如今有了资源丰富的三川郡,有许多东西是鲁国所需要的;其二嘛,有这条水渠在,他日楚国若是兴兵攻打齐鲁两国,魏国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援助。

    当然,前提是鲁国能否说服魏国派兵支援。

    不过仔细想想,倘若日后齐鲁魏三国果真因为这条水渠展开了紧密的贸易,那么,魏国自然不会坐视齐鲁两国被楚国所覆灭。

    显然,这就是鲁国国主提出这条建议的根本原因:先将这条水渠修好,其余事,日后再慢慢商量。

    正因为如此,赵弘润才会夸赞这位国主『高瞻远瞩』,毕竟这世上多的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像鲁国国主这般眼界的人,说实话的确不多。

    “润公子以下如何?”鲁国国主笑眯眯地问道。

    赵弘润望着那份地图,几番欲言又止,可最终,他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说道:“小王无法否决。”

    是的,哪怕很清楚鲁国国主此举是“不安好心”,赵弘润亦无法反驳,因为这条水渠的兴修,对于他魏国的帮助极大,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地使齐鲁魏三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这一点,十分关键。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条水渠会经过宋地与卫国。

    卫国好说,他是魏国的小弟,更何况这条水渠的兴修对卫国也有好处,不怕卫国国主不答应。

    关键在于宋地。

    宋地的两大势力——睢阳军大将军南宫奎与宋地叛军宋云——未见得会允许这件事。

    毕竟一旦『梁鲁渠』修成,魏国出兵宋地或许只要短短几日,南宫奎与宋云会默许此事?

    或许他们表面上不会与魏国作对,但私底下势必会派人破坏。

    当然了,既然赵弘润主意已决,区区南宫奎与宋云的威胁,又岂能左右这位肃王殿下的主意?

    此后,赵弘润便与鲁国国主开始商议修筑这条梁曲渠的具体事项。

    比如,如何充分利用两国境内原有的河渠,尽可能地避免直接掘土开挖河渠;再比如,指定那几座重要城池作为梁鲁渠的枢纽,等等等等。

    最终,总得得出了路线:大梁、济阳、定陶、方与,北接泗水至鲁国王都曲阜,南接『微山湖』,分流一支到『彭城』、一支到『邳县』,两地皆是在抗拒楚国入侵方面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城堡垒。

    可如此一来,『微山湖』就成了梁鲁渠势必会路径的一个重要枢纽,尴尬的是,『微山湖』如今却是宋地叛军的据地。

    于是,赵弘润与鲁国国主约定各自先准备起来,毕竟在这个年代,一项工程的准备筹划就得好一阵子,赵弘润有的是时间慢慢处理微山湖的事。

    之后又歇了两日,赵弘润便向鲁国国主告辞,启程返回魏国。

    回国的路线,赵弘润选择径直往西,毕竟鲁国王都曲阜径直往西,便是卫国的领土。

    魏卫两国的关系不亚于齐鲁,因此,横穿卫国并不会出现什么安全问题。

    当然了,前提是别碰上韩国的军队,毕竟自韩魏两国开战后,卫国作为魏国的附属国,亦早已对韩国宣战,只不过,韩国不太看得起卫国,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这边罢了。

    待等到六月末,赵弘润一行人赶在月末的尾巴,终于回到了魏国的王都大梁。

    在此之前,赵弘润颇有些担心魏国与韩国的战争,不过回到大梁一瞧,大梁依旧是大梁,城内的军民并没有因为北疆的战事而产生什么负面的影响。

    这让赵弘润暗自松了口气,同时亦对东宫太子弘礼稍稍有些改观,毕竟据打探到的消息,那位以往养尊处优的东宫殿下,目前仍在艰苦的北疆与韩军交战。

    打发芈姜与其余几名肃王卫先回肃王府,赵弘润仅带着宗卫长卫骄,畅通无阻地来到皇宫。

    一路上,沿途瞧见这位肃王殿下的禁卫、郎卫们,纷纷叩地行礼,用敬仰憧憬的目光看着他。

    毕竟『联军征讨楚国大捷、迫使楚国求和』的消息,早已传回了大梁。

    纵使是垂拱殿外的那些郎卫,亦不敢阻拦这位肃王殿下。

    在众人敬仰的目光下,赵弘润迈步走入垂拱殿,见他父皇魏天子正聚精会神地批阅奏章,忽然哈哈一笑,惊地魏天子浑身一颤,险些没抓住手中的毛笔。

    “哈哈哈!……本王回来了!”(未完待续。)

第762章:日常之垂拱殿() 
『肃王殿下回来了。』

    垂拱殿内,中书令蔺玉阳、中书左丞虞子启、中书右丞冯玉以及大太监童宪,听着那阔别多时的放肆大笑,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一抹会心的笑容。

    近几代皇子中,唯独这位殿下敢在垂拱殿如此放肆地大笑,可偏偏听到这阵笑声的众人非但不感到反感,反而有种莫名的怀念。

    『三年了……』

    蔺玉阳放下手中的毛笔,端起茶盏来喝了一口,与同样抱持着这般感慨的虞子启对视一眼,脸上的笑容浓浓。

    三年前,那位让人头疼不已的『八殿下』,如今已成为功勋赫赫的『大魏名帅』,纵使是楚寿陵君景舍那等久享盛名的楚国名仕,亦不能使这位殿下败退。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殿下在做出了如此令人惊诧的功勋后,仍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

    『是的,赤子之心。』

    蔺玉阳与虞子启对视一眼,暗自偷笑。

    因为他们注意到,此刻他们魏国的君王,正面色阴沉地盯着那位殿下。

    『这劣子……定是故意的!』

    低头看了一眼奏章上那一滴让魏天子恼怒不已的墨汁,再看一眼眼前那个满脸灿烂笑容的儿子,魏天子气不打一处来。

    平心而论,似此番这劣子协助齐王吕僖征讨楚国取得了大捷,按理来说魏天子应当敲锣打鼓地组办一场迎军凯旋的仪式,既是为了表彰眼前这个儿子,亦可以借此机会提高朝廷在平民心目中的威信。

    可是自从前两回眼前这个儿子丝毫未表现出对此的兴趣,甚至一次又一次不配合朝廷的安排后,魏天子就懒得再管这种事了。

    因为他很清楚,就算他命人操办地再盛大,眼前这个劣子也只会将他的好心踩在脚底下,像这次一样偷偷摸摸潜到皇宫,就只是为了吓他一跳,给他一个“惊喜”。

    拜此所赐,“惊”魏天子倒是切身体会到了,可“喜”嘛,眼瞅着奏章上那一点刺眼的墨迹,魏天子心中浮现两个字:未必!

    『好端端的重逢,为何总要弄得这么……唉。』

    面色阴沉地盯着眼前这个全然不将他老爹阴沉表情当一回事的儿子良久,魏天子摇摇头,只能败下阵来。

    事实上,有时候魏天子也感到挺无奈的,明明天底下父子沟通、联络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为何他们父子二人,却偏偏是这种呢?

    魏天子很想问一问眼前这个儿子:作为近二十万魏军的统帅,令无数楚人感到忌惮,你回家吓一吓你老子,果真有那么大的乐趣么?

    不过最终魏天子还是没问出口,因为他很清楚,此举无异于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添堵。

    『这劣子,上辈子定是朕讨债的债主。』

    摇了摇头,魏天子轻咳一声定了定神,随即平淡地说道:“弘润,回来了?”

    赵弘润皱了皱眉,可能是他老爹的平淡反应不能使他满足,或许他原本以为他老爹会火冒三丈地蹦跳起来。

    “啊,回来了。”倚在龙案上张望了几眼摆在魏天子面前的奏章,赵弘润随口说道:“上回父皇不是说,孩儿回大梁后没率先来垂拱殿问安,这是对父皇的不尊重,因此这次儿臣回大梁后,马不停蹄赶来垂拱殿……怎么样,比内侍监的密探都要快吧?”

    最后一句,纯粹就是调侃了。

    “呵呵呵呵。”魏天子久违地感受到了心堵的滋味,有些不悦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大太监童宪。

    尽管没有开口说话,但童宪还是读懂了这位陛下眼神中的意思:这是你内侍监的失职!

    『无妄之灾啊……』

    老太监童宪亦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赐坐。”

    仅仅片刻工夫,魏天子便已经平复了心情,望着儿子问道:“齐王吕僖……故去了?”

    赵弘润挥了挥手,遣退一名给他搬来凳子的小太监,示意他就这样站着就好,同时,他口中说道:“是的,若不是发生这个变故,联军还在进攻楚国。”

    “可惜。”魏天子闻言微叹一口气,感慨道:“吕僖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呐,比朕要出色。”

    “可不是说嘛。”赵弘润随口答应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